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

除市易法的消息告訴了王安石。

章越對王安石道:“回稟相公,眼下暫無此打算。”

王安石心想,這與呂惠卿說得怎麼不一樣。

章越道:“相公,你知我與蘇子瞻乃同年也是好友,他有一句話我甚爲推崇,那便是‘着力即差’。”

章越與蘇軾交好是整個大宋朝都知道的事,蘇軾蘇轍兄弟反對新法,蘇軾去杭州任通判,蘇轍則託身章越幕下。

“着力即差!此說倒近似佛家道家之語,不是我儒者所言!”

章越道:“佛家說隨緣,而道德經通篇不論努力二字,而與我儒家所講事功二字,說是是南轅北轍,卻是有共通之處。”

王安石道:“依度之所言,力是事功,但着力便不是事功?”

章越笑了笑,着力即差是另一個時空歷史上,蘇軾臨終時,他一位僧人朋友對他說,端明(蘇軾最高官位是端明殿學士),勿忘西方。

蘇軾說這個着力不得。

另一位朋友說,你平日都如此踐履,這時更應當着力。

蘇軾道:“着力即差。”

說完蘇軾病逝。

這句話也是蘇軾一生踐行的,章越書信偶爾與蘇軾一提,便生此語。

其實這話章越也是很認同的,很多事情太刻意了就偏差了,好比越是想睡覺,但心底存了那個意,就越睡不着。

放在王安石身上,你越是要變法強國,但太刻意了,着力過甚,最後反而事與願違。

在蘇軾眼底,非常反對這樣太折騰來折騰去,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越努力越失敗的原因。

無論人與事還是國家,最後都要回到自己的方向上,而非靠一時用力。

章越對王安石道:“相公,譬如你打牆壁一掌,但牆壁反過來也會使你掌心生疼。你即用力,但這牆也對你用力。”

“好比變法是好意,但你使了那個力,如一掌擊去,但推回來那個力如何化解?”

章越這話說白了,就是牛頓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

變法看似解決了一個弊端,但旋即又冒出一個更大的弊端。黃宗羲就曾總結過,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改革稅制,都是要減輕老百姓的痛苦,但結果是每改革一次,老百姓日子稍好一段時間,但過後承擔的稅賦反而更重了。

爲什麼出現這等積累莫返之害?

此稱爲黃宗羲定律。

章越對王安石道:“相公,我當時與蘇子瞻談論,並非這般認爲。”

“下官同鄉中有一懶散學生要讀書,其父要他每日讀書必須至三更方睡,然後鄉人道三更睡傷身害體,而且讀書真的在勤,何必三更燈火五更雞,若真知道了讀書妙處,自然而然而起。”

“逼人讀書至三更,恰似相公之變法,但鄉人勸者恰似司馬君實,蘇子瞻。鄉人者言雖是對極然卻於人無益,讀書人若知讀書妙處固是好,但若不知讀書妙處,便一輩子不讀書嗎?”

“孔子教人有‘既有言傳亦有身教’,身教在於潛移默化,此乃不教之教,若着意即差,但言傳恰似金剛怒吼,在於使人警醒,雖是着力但意在其中。言傳身教缺一不可。”

“再說初欲修道之人,也是吃齋唸經,這也是着力其中,難道這普天之下的沙門都教錯了嗎?”

王安石聞言欣然微笑。

章越道:“相公,章某相信天下要成事者,必與心契合,故而成事那一下便毫不費力,舉重若輕。我們常道讀書讀得苦了便錯了,這話是不錯的。”

“但在下仍相信有行必有功!譬如年少時讀的書,吃過的苦,都不是無用的。相公方纔問下官是否要廢市易法?下官以爲若水到渠成便會廢之。到時候並下官一人之意,而是天下人之意。”

“這便是下官的着力即差,不知相公可否滿意?”

王安石道:“能在罷相前,還能聽到度之這一番真知灼見,着實不易。老夫冒天下之大不韙,強推新法,你以爲老夫以後如何收場呢?”

章越道:“相公在位時,從不問身後事,如今爲何問之?”

王安石道:“我旁人都不問,只問度之一人可否?”

章越想了想道:“昔孫叔敖年輕時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之。其母問如何?孫叔敖說見兩頭蛇者必死,我恐他人見之殺而埋之。其母道,吾聞有陰德者天報以福,汝不會死矣。後孫叔敖爲楚國相,可知其母所言不虛。”

王安石笑了笑。

當即王安石將章越送出門去。

王安石府上的人看了都驚呆了,要知道王安石其他客人都沒有送,唯獨送了章越一人。

到了臨別之際,王安石對章越道:“當初你在熙河書信給老夫,那封信老夫知道那是你的違心之言,故沒有當真,當時已是燒之。”

“度之,不必介懷這些事,到了日後你執相位時放手爲之,不必以當初之信爲意。”

章越寫給王安石那封信就有點類似於保證書,我絕對不廢除你的新法等等言語。如今王安石卻告訴自己他一把火燒了他的保證書?

章越道:“此事相公何必告訴下官?”

王安石笑道:“老夫待人以誠事之,而度之向官家薦老夫入京變法之事,老夫至今方纔知之,真是……”

章越笑了笑道:“其實當初薦相公,又何止章某一人。”

“是了還有一事,度之可否告訴老夫,你當初給老夫的那封信到底寫了什麼?”

章越訝道:“相公未看下官的信?”

王安石點了點頭道:“但今日想洗耳恭聽。”

章越聞言有些失望和惋惜地道:“下官淺見,未入相公法眼。相公當初言‘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下官也是頗爲認同,然竊以爲當加上‘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這幾個字。”

“如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王安石神色有些嚴峻。

章越道:“管子云‘富能奪,貧能與,乃可以爲天下’。再合相公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可以說一番道理。下官認爲要緊還是在於‘貧能與’之上,使整個國家能夠富上而足下。”

“總而言之,只奪富,不予貧,就是斂財而不是變法!”

王安石聞章越這一句話神色突然變得非常難看。

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694章 首戰第367章 懲罰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759章 登門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209章 再見郭師兄第692章 約降第617章 其才勝己十倍第955章 憨叟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661章 智緣大師第423章 章越的用人之道第743章 資政殿論策第166章 青花瓷第143章 詩第122章第6章 抽絲剝繭第340章 價錢挺合適第331章 三舍人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997章 章家和吳家(兩更合一更)第792章 決戰第926章 起復二蘇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930章 表態第766章 齊家第169章 同進士出身第813章 問題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31章 暖秋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983章 刺殺第1017章 書局第152章 相中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876章 處置辦法第470章 治國爭論第125章 改專業第736章 章質夫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897章 會計司副手人選第509章 皇太子第868章 事先第216章 靠自己第462章 臺諫(第二更)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902章 廣施恩德第27章 二哥又坑我第295章 期集第874章 抱負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792章 決戰第851章 抵京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285章 御論第561章 喜上加喜第986章 交鋒第319章 擔憂第456章 王韶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910章 夢筆山下第136章 邀請第737章 面君第199章 尋覓第52章 牧笛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199章 尋覓第312章 良人明日更新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414章 入股第745章 嫉妒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799章 加官晉爵第792章 決戰第133章 託付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210章 暢談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239章 相聚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738章 既濟未濟第292章 贈花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190章 再辭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571章 章衡回京第858章 怎麼有空來看老夫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512章 不可用之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319章 擔憂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66章 岳父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