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事因

bookmark

第905章 事因

正在茶肆中問詢的章越忽被人打斷,自己轉過頭看去到底何人斥了自己?

章越仔細一看原來是名穿着襴衫的書生。

章越心想若是官吏之流的,他還可以理解,但沒料到竟是一名書生。

章越懶得搭理,笑了笑想罷了此事,對方上前道:“看兄臺也是一位讀書人,在下國子監內捨生陶臨,不知兄臺讀了幾年書,在此發如此謬論?”

對方同桌也都是幾名讀書人一併道:“何必與這般見識短淺之人言語,不過是坐井觀天之人罷了。”

章越本想算了,但聽了對方名字忽問道:“你便是國子監內捨生陶臨?”

旁人聽到內捨生三個字時不免肅然起敬,經過科舉改革國子監內捨生是可以直接做官的,頓時在場有人便動了心思欲結識這位前途無量的士子。

章越笑道:“我知道你,你是前年方升入國子監內舍,年初時你爲呂相公引爲經義所檢討,因母病卻辭去官職歸省。”

陶臨見章越將他履歷說得清清楚楚,不由吃了一驚道:“你如何曉得?”

一旁之人道:“陶兄辭官歸省,乃至孝之舉,此事得知之人甚多,不用如何費力便可打聽得知。”

陶臨稍稍釋然,見對方已是舉步離去,忙追上數步道:“這位兄臺方纔之語,莫非對市易法有何不滿之處?在下願洗耳恭聽,若此番能面見呂相公轉述一二,或也能有益於國事!”

章越想起呂惠卿那張臉,搖了搖頭道:“在下山野之人,焉有什麼高見,如此豈不辱了呂公之清聽?”

陶臨聞言心道,此人必是對呂相公有怨氣,若能得知此人名字,回朝報給呂相公,定能獲其賞識。

陶臨則道:“方纔是在下不是,失於傾聽,還請兄臺不吝賜教,也讓我等一聞高論!”

章越看陶臨眉頭一皺,眼珠一動,哪還不知他在想什麼。

陶臨說完,他的同伴紛紛稱是,這些都是應天府書院的學生,反應也是極快,半強行拉章越坐下,似乎將他當作一樁功勞。

章越心道,這可都是‘一道德’的功勞啊。他對一旁的唐九等人擺了擺手,示意無妨。

章越氣定神閒地坐在了衆學生之間。衆人都是學生,幾時見過這等泰然自若,大風大浪不動於色的氣度。

殊不知對方整日與廟堂上的大鱷打交道,應付他們這幾個學生根本連場面都談不上。

章越道:“當初章祭酒判國子監時,學風似並非如此啊!那時候的太學生言語偏頗了些,但也激點江山人物,意氣飛揚。如今倒是不如當年多矣。”

陶臨也不知爲何,明明對方也是一副普普通通讀書人模樣,但是對方一入座後氣場便完全被他壓住。

章越目光從衆人臉上一一掃過,正是爲官三品不看相書,這幾個人掃了一眼,差不多性格脾氣莫約有了大概。

陶臨道:“章端明爲祭酒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請教兄臺,這市易法到底有何之弊?”

章越道:“諸位,販夫走卒,引車販漿,自古有之,此民雖卑微,但有道之世,必以厚生爲本,而止於至善。”

“你們就以這條街市上的商販而言,貸了市易司錢的方允擺攤,否則不允,百姓的生計何在?又如何厚生?又如何至善?”

““法制無常,近民爲要;古今異勢,便俗爲宜。諸位身爲讀書人,上則廟堂,下則百姓,不當全然以廟堂之是以爲是,也要爲百姓們想一想。”

說完章越離去,對方問道:“敢問兄臺高姓大名?”

章越停下道:“賤名不足掛齒,在下張吳。”

說完章越即離去。

陶臨與衆人看着章越遠去,不免議論紛紛,心想如今哪裡有個叫張吳的人物,還道他是某位大臣呢。陶臨則道:“怕是京裡來的什麼官員!”

旁人道:“稟給呂相說此人妄議新法,也是功勞一件。”

“我看此人多是化名。”

……

數日後,章越早已啓程南行,而王安石二度拜相的消息傳來。

陶臨聽了十分振奮當即與幾位好友一併前往淮泗等候王安石的坐船。

等到王安石抵此後,陶臨等人便上門求見。

王安石聽說過陶臨的孝順之名,他也想在進京前多見見幾個當今讀書人,看看有沒有可以提拔的,所以便見了這個陶臨。

陶臨因爲能見到王安石非常高興,大談之前在京裡如何如何被呂惠卿賞識,還差點成爲經義所檢討之事。

王安石見這陶臨言談間,功名利祿之心甚重,便不太喜之。

陶臨心底揣摩王安石的心事,便將路上遇到章越言其誹謗市易法之事告知,便說自己如何如何反對。

王安石聽了默然,要是以往有人敢抨擊市易法,他必是不喜,但如今亦對其弊端有所瞭解,這次回朝心底有改動之意。

他問道:“此人說什麼,若有道理,不妨說來聽聽?”

陶臨即將章越的話一五一十地說了,王安石聽到‘販夫走卒,引車販漿,自古有之,此民雖卑微,但有道之世,必以厚生爲本,而止於至善。’的言語倒是陷入了深思。

等陶臨說完內容後道:“此人藏頭露尾,必是小人之黨無疑,在下特稟給相公,以揭破奸人的嘴臉!”

王安石聽了心想,此人說的確有道理,然後對王雱,王旁道:“這言語倒似章三郎的口吻。”

王雱道:“孩兒看也是他。”

陶臨道:“此人自稱張吳,是弓長張的張!”

聽了陶臨之言,王安石父子都是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笑容,而陶臨此刻也是恍然醒悟,張章和吳越說明此人不正是當今端明殿學士章越嗎?

陶臨渾渾噩噩在此,之後便奉茶湯送客了。

王安石隨即召來驛丞問道:“知福州的章郡守什麼行程?”

對方稟道:“兩日前從水路路過此驛。”

“近來驛站有什麼消息?”

驛丞道:“相公,恕我斗膽直言,近來路過驛站的很多官員,都言呂相公故意冤之的話,很是爲章郡守和馮相公鳴不平。”

王安石點點頭,這時其女路過便問道:“爹爹,打算回朝待章度之如何?”

王安石看了女兒道:“我想回朝面聖時,便在他與馮當世中薦舉一人,你看如何?”

其女道:“章度之人品氣度,定是勝過呂吉甫,而論才幹政識,也勝過馮當世。”

進京路上王安石考量再三,方在金殿裡對官家說出了這一番言語。

(本章完)

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1024章 章惇回京第56章 焚香禮進士第360章 章越授予何職?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773章 異化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141章 家風門風第595章 脣槍舌劍第336章 見王安石第900章 縱火和救火第562章 易風移俗第222章 結童入學,白首空歸第520章 重聚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938章 底線和規矩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29章 寓教於樂第744章 左右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643章 戰略之爭第327章 奏對第840章 誰對誰錯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671章 直撲要害第416章 政事堂論政第557章 透漏消息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246章 殘信第17章 山間歲月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101章 熟人第1001章 野望(兩更合一更)第501章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第65章 二哥是章惇啊!(第五更)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1053章 要章相公助我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140章 李氏的眼光第700章 國恩私恩第798章 紀念第894章 分化第246章 殘信第500章 山居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513章 重新啓用第234章 蔡襄第830章 平洮州之戰第492章 除裳第647章 大宋伯樂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29章 寓教於樂第594章 章呂之比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328章 授等第9章 孟子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451章 未來的皇帝第885章 報復第210章 暢談第592章 明道先生第3章 和離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529章 你是我的伯樂第301章 瓊林宴第516章 面君第906章 古渡題詩第32章 學霸第648章 屈身通判第874章 抱負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839章 變局第2章 押司上門第591章 薦人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993章 商談(兩更合一更)第443章 折辱夏使第1052章 山頭第508章 兒臣想出來的第135章 答案第566章 蘇氏兄弟第214章 大佬的論斷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511章 新君第879章 殿議第314章 六論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181章 楊氏第443章 折辱夏使請假下第998章 有個宰相的親戚(兩更合一更)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1036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912章 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