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

bookmark

商量了一番,朝廷拿出十個官員名額給軍器監的工匠。不過這十個名額既有寄祿官,也有差遣。

章越則道:“陛下,臣還有一事,以往內臣校按軍器監之事,以至於內外相傾成俗,之前便有以良弓報爲廢弓之事,臣請罷之。”

章越說完,官家看向王安石。

章越擔心王安石會反對,王安石道:“臣聽聞宮中內臣監督軍器監都是美差,爭相前來。之前軍器監衛端之之案便不了了之。”

當初章越與呂惠卿查衛端之無故報廢幾十萬弓的案子,結果官家令二人不許往下再察。

最後只是輕輕處罰了衛端之和數名工匠而已。

內宦監軍器監確實問題不少,官家當即答允了王安石,章越,減少內監前往軍器監查驗的次數,顯然官家知道幕後主使是誰,但卻不肯處置。

章越這一打岔,令後面的官員又多逗留了一陣。

現在章越奏事之後,內宦即來催午膳。

不過官家卻不同意內侍讓廊外的官員先行回去的建議,而是讓幾名官員入殿奏事,一定是要將公務處理完了才行。

王安石,章越自是留在殿上。

官家聽完幾名官員奏事後,方纔回到宮裡用午膳。

官家之勤政,令其中一名初次奏事的官員非常感動,自己所奏的自是比不上王安石,章越所奏的那等軍國大事重要。

但官家卻詢問得十分仔細,並未因事小而輕忽,當面作了御批。

不過熟悉官家的都知道,這是官家一貫操作。

這般兢兢業業的官家,令下面的官員怎麼敢不盡力呢。

退至殿外後,王安石仍是一人獨步先行,章越則落後數步。

這時突見王安石停下腳步,章越下意識地放慢腳步,稍後又恢復正常走到王安石身旁。

王安石負手道:“度之這一次回朝是與人爲難的嗎?”

章越道:“下官只是據實奏事。”

王安石見章越不承認道:“沈存中反覆,不可用,你竟用他來攻訐……”

章越沒有直接反駁,而是道:“陛下之前說過沈括雖非佳士,但亦有才幹足以稱道。”

王安石道:“此事暫且不提了,你之前言救災施粥非便,當募饑民爲利,此案我頗是認同。還有淤田之法,你也讚許,在此二事上朝廷可好好謀劃。”

看來官家在王安石面前提過我的話。

章越道:“如今天下錢荒,一是錢少,還有一則是富民不出。”

“以往朝廷能散財給貧民,則貧民亦自便。”

王安石道:“沈存中的‘衆建諸侯而少其力’是出自你的主意吧,你可否與我仔細說說?”

章越道:“丞相,我試打個比方朝廷用一萬貫打造軍器,以往內監要分走三千貫,官員分三千貫,幹活的工匠只有一千貫,最後三千貫纔是用料上。”

“至於能不能一萬貫全部用在工匠和用料上,只能說這樣理想的制度,只存在理想中。”

“而扣除內監,如果能夠官員分走三千貫,工匠兩千貫,五千貫在用料上,也是很難實現的。”

王安石不說話,聽着章越說來。

章越繼續道:“以往軍器打造,天子都是讓內宦與文官相互監督,但資源就那麼多,若減少權力參與的環節,讓真正做事的人多分一點,提高工匠們的效率,以及創造力。”

“創造力?”

章越道:“也就是生產之力,譬如百姓若有了耕牛,便能多種二十畝地。”

王安石欣然道:“這個生產力的說法,我頗爲讚許。”

章越笑了笑,王安石此番復相後,確實變化很大。拗相公似沒以往那麼‘拗’了。

章越道:“最要緊的是‘衆建諸侯而少其力’,建下才能抑上。武力削藩,勝了也有七國之亂,敗了……所以纔有了推恩令。”

“唐時節度使權重,後朝廷以節度使制節度使,但收效甚微。而本朝便以文馭武,文人不如武人,這也是建下抑上。”

“如今軍器監,官家之所以要讓內臣監製,就是信不過制器的文臣,那麼便建以工匠,最後方能‘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

王安石聽得很認真,沒有說可也沒有說不可。

不過章越感覺王安石是真的聽進去了。

“此事且容我好好想想,你與呂吉甫的私怨到此爲止,你們要以國事爲重。”

章越既沒有贊同,也沒有反對,而是道:“章某不敢因私廢公。”

王安石沒有多說,只道了一個善字。

章越猜測,王安石雖恨呂惠卿這次捅了自己一刀,但卻不肯立即罷去呂惠卿。因爲呂惠卿是王安石指定的替手。

之前王安石,呂惠卿師徒二人你捧我一句,我贊你一句,孔子顏回的那叫得一個親切。但當初的海誓山盟有多甜蜜,日後鬧分手時就有多難看。

一旦呂惠卿被他罷去,對王安石的威信的打擊,要更勝過曾布當初。

章越料去王安石若罷去呂惠卿,也要有一個過程的。一個呂惠卿不似曾布那麼‘老實’,另外王呂二人牽涉太深,一旦鬧翻必然非常難看。

一般處理呂惠卿這樣心腹中心腹必須要謹慎,之前肯定是要吹吹風,與手下們打招呼,甚至還要裝模作樣地商量一番,目的都是令衆人有個心理準備。

當然對章越而言,也不肯讓呂惠卿如此順利地就罷相了。

你現在想要全身而退?沒門!

章越與王安石關係有所改善後,次日便得知了呂惠卿上疏辭相的消息。顯然呂惠卿已經得知沈括背叛自己之事,所以上疏辭相出外。

呂惠卿也是極聰明的人,很多人就看不清形勢,心存幻想戀棧權位遲遲不退。那時候走得就不太體面了。

呂惠卿在辭疏中說十幾日之前(章越回京的日子)便要上疏辭疏,但顧念君臣之情(其實是呂升卿等兄弟不肯)沒有上疏,但如今(沈括這個卑鄙無恥小人,受某執政煽動居然捅了我一刀)不得不走了,於是我懇請出外。

呂惠卿遞上辭疏,也是非常的心寒。

沈括背叛自己,章越回朝來爲難自己,他都可以理解,但章越是在王安石面前遞的章子,他居然沒替自己說話。

這才令呂惠卿失望了。

呂惠卿心道,我與王介甫你共事這麼多年,你的把柄也有不少在我手上。

他呂惠卿可不是曾布,被罷後,從始至終沒有說過王安石一句不是。

他呂惠卿絕對是有仇必報!

第994章 皆是故人(兩更合一更)第137章 府元第868章 事先第253章 王珪第345章 韓絳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88章 三日十一場第817章 市易所第198章 上元夜第673章 大戰第80章 莫欺少年窮第450章 伸手要錢的皇帝第833章 獎率三軍第680章 官家的心情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752章 人性第847章 各施手段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427章 化解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122章第929章 拉攏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200章 此時此景第14章 餅子第654章 白雲樓賦(第一更)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920章 執政第864章 上日第286章 東華門第210章 暢談第850章 仰仗章公第649章 辭君第703章 太平宰相單章第536章 深宮大雪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1015章 進退又何妨(兩更合一更)第555章 朕要超擢章越第706章 經略安撫使第639章 功勞第676章 不退第315章 形勢不如德第931章 工匠也可爲官第522章 入直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677章 火燒天都山第138章 見面第1020章 雪夜下湟州第15章 孝經第914章 安排第390章 圈套第320章 相交第757章 得不償失第314章 六論第836章 信任危機第396章 新君(感謝加十塊錢牛肉麪書友成爲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851章 抵京第912章 返程第223章 圈子第801章 保舉第731章 佈置第77章 經學究(感謝董建新1115書友的盟主)第220章 開掛第978章 權臣奸臣第253章 王珪第148章 刻章第284章 論名第385章 說辭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705章 姐妹明日更新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865章 會食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273章 論名第868章 事先第211章 同窗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89章 看榜第638章 出身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804章 朕等不及第96章 欲成大樹,不與草爭第221章 考場夜雨第820章 市易法利弊第154章 買賣第385章 說辭第86章 爭口氣(兩更合一更)第761章 談判第724章 深入險地第354章 拜堂明日更新第754章 疏在袖中第673章 大戰第379章 心底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