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指路

bookmark

蘇轍進了京見了章越。

章越拜宰執第一件事就是和自己一起背鍋的蘇轍官復原職。

蘇轍入京面聖後,官家對蘇轍道:“卿的才幹,朕知道多矣,這三司會計司中數字皆是詳細,卿短短二三十日裡,居然能羅列這些足見才幹。”

“難怪章越數次在朕面前保奏卿,朕打算讓卿檢正中書戶房如何?”

檢正中書五房那可是升官的快車道。也是新黨官員佔據的要津,很少分給非新黨官員。

面對官家的賞識,蘇轍卻道:“陛下,臣之才幹不如兄長多矣,臣望官家能重用兄長。”

官家道:“朕亦召蘇軾,但他不肯受命。”

官家的話沒有多少誠意,他的心底確實不喜歡蘇軾,蘇軾這人的問題就是管不住嘴,自爲杭州通判後,再至密州知州,一直屢有批評新法之聲。

蘇軾的名氣大,才華高,交遊廣,很多人聽了他的話都是自動替他傳揚,於是不少話就傳入官家的耳裡。

雖不至於以言獲罪,但官家對蘇軾是越來越不喜歡。

但蘇轍不同,蘇轍低調實幹。

蘇轍聽出官家的言下之意,當即也不敢受賜。

官家雖有心將蘇軾,蘇轍二人一分爲二地看,奈何兄弟之情就是兄弟之情。

於是官家改授蘇轍爲三司度支判官,也是繼續希望他爲朝廷效力。但現在的三司不如仁宗時的三司,其權力不少都被司農寺給分走了。

蘇轍辭了天子後就去見章越。

章越見了蘇轍後很高興道:“子由回來了!”

蘇轍對章越長長作揖道:“賀相公官拜執政!”

章越笑了笑道:“不過是充位而已,你回來就好了。”

接下蘇轍第二句便問道:“不知相公何日罷呂惠卿?”

章越道:“昨日呂惠卿已是辭相了,不過官家挽留了。”

蘇轍道:“如今他辭相是想全身而退,相公切不可心慈手軟,縱虎歸山。”

章越看了蘇轍一眼心道,你小子是要趕盡殺局,竟比我還恨呂惠卿,如此下手果斷,是個天生的政治家。

換了見天下無一不是好人的蘇軾,恐怕就打個哈哈,隨便就算了。

蘇軾對當權者從來都是批評不斷,他絕對不會當朝之人愛聽什麼,我就說什麼,而對於失敗者蘇軾也不會落井下石,反而會溫言勸慰,甚至相逢一笑泯恩仇。

這就是真正的君子,具有天然的人格魅力,章越爲與他同時代而生感到慶幸,所以江湖纔是蘇軾的歸宿,而不是廟堂上。

章越沒有透露太多心思道:“呂惠卿已然失勢,不要我等動手,便有人聞風而動了。”

“聞風而動?相公,如今不是要落井下石,而是讓呂惠卿永遠翻不了身。”

蘇轍道:“當初三司失火時得拿到的證據,之前呂惠卿勢大時扳不倒他,但如今便可拿出,此外……”

正在蘇轍與章越言語時,下人稟告沈括登門了。

原來是沈括帶着十名剛剛授予官職的軍器監工匠們上門向章越拜賀了。

所謂喝水不忘挖井人。正是章越建議,讓這些工匠們也獲得了當官的資格。

至於沈括帶他們上門,態度也很顯然。

一個是感激章越,另一個就是向所有人表示,沒錯,我沈括雖然和王安石,呂惠卿都鬧翻了,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如今我又有新靠山了,那就是章樞副!

可以想象沈括登門,呂惠卿臉色會有多難看。

他的船還沒沉呢,居然有人就跳船游上另一艘了,這不是明白地告訴別人他呂惠卿的船已是千瘡百孔了嗎?

章越也是接見了這些匠人。

他們都是軍器監裡的老匠,帶過的徒子徒孫不知有多少,多年的勞役令這些人背也駝了,腰也彎了。

平日都是受盡了官員們的歧視辱罵,甚至連一個小吏都敢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

如今沈括帶他們登樞密副使的府邸,實在是令他們有些不知所措。

樞密副使那就是相公啊!

他們居然能夠到相公府上做客。

章越接待了沈括以及十名新爲官的匠人們,並設宴款待,親自把盞。

章越道:“如今宋遼交兵在即,河北兵器多缺,正是要多多倚重各位的時候,陛下授予官職給各位,也是希望諸位能同心協力。”

“這報國不僅是武夫的事,我等書生的事,也是諸位工匠的事。你們多制一百支箭,便能多殺一名契丹人,多制一張神臂弓,便能多射殺一名契丹騎兵。”

“若是軍械交付及時,到時候我再到陛下面前爲你們請功!”

聽了章越這話,這些匠官們無不感激涕零。

一名匠人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道:“我等都是卑賤之人,此生從未奢望過能有一官半職,而今居然封官,得到相公的賞識,居然還能和相公一起吃飯,如此大恩大德,唯有犬馬以報!”

章越笑着點點頭道:“你們如今都已是朝廷官員,不必妄自菲薄,也不要再以賤籍自居。”

宴罷後,章越對沈括道:“有一門學問叫格物,存中,可好好參詳!”

沈括道:“格物之學是……是我所長。”

章越又道:“話說回來,如今軍器監大小制度都是呂惠卿所制。不論如何,呂惠卿確爲大才。我看過他創立的制度,那是一個字都改不得的,對此連官家也是佩服的。而呂惠卿能有今時今日的地位,被官家和王相公賞識,他的才幹是排在第一位的。你要勝過呂惠卿,便要才幹上勝過,能辦到嗎?”

沈括聽了猶豫,他沈括自負有才,但在新黨內部也只敢居第三,不敢居第二。第一是王安石,第二便是呂惠卿。

“要勝過別人使見不得光的手段,即便勝了也有些上不了檯面,唯有在才幹上勝過方爲堂堂正正。我可以給你指一條路,你要在判軍器監的任上勝過他,唯有在格物一事上超之。格物就是研究事物的道理,唯有明白事物的道理,才能發展生產之力。而在這件事上,最要緊的不是物,也不是道理,而是能研究事物道理的人才!”

沈括知章越在教他做人道理,滿臉羞愧地道:“沈某……沈某省得!”

章越笑了笑又道:“切記這些工匠都是國士,你要以國士待之,他們日後必會以國士報之。切不可自持才幹,便折辱了下面的人才。”

第188章 詩集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159章 上奏第61章 二哥中進士了(求訂閱)第839章 變局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425章 宴遇王安石第32章 學霸第111章 江賊第318章 打壓第71章 苟富貴勿相忘第391章 仁君第118章 真先生第856章 回府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350章 大婚第695章 軍歌第581章 官家的支持第29章 寓教於樂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單章第8章 三字經第588章 章越的改良第690章 經營第146章 學詩請假第388章 觀天之道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821章 結算貨幣第646章 閒居第408章 改變第646章 閒居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811章 不能示之能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560章 升遷之喜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94章 書樓第727章 回京?第230章 交情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260章 孤臣(第一更)第210章 暢談第593章 主政太學第666章 岳父侄兒第932章 呂惠卿辭相第1002章 國事與恩怨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460章 彈劾任守忠(第二更)第602章 決定第605章 章呂分歧第207章 不累心第218章 解試第480章 好男兒要離家出走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533章 呂家提親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960章 遼國來使第860章 王安石的後悔第782章 金牌之下勒令退兵第230章 交情第979章 遼國的能臣(感謝一拾肆修書友上盟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988章 參知政事(兩更合一更)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173章 傳頌第126章 萬萬沒想到第775章 入岷州第280章 喜事第812章 大略第237章 團圓第532章 薦人的風險第990章 入京(兩更合一更)第919章 抑兼併不是破兼併第309章 士別三日第683章 功歸人,過攬己第806章 集思廣益第802章 歷史的大勢第1008章 權勢赫赫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196章 村夫第580章 變法從太學起第634章 見一見也無妨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461章 同年小聚(第一更)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294章 及第之日第394章 急變第986章 交鋒第95章 辦法第183章 二三事第764章 價碼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973章 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第566章 蘇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