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

bookmark

張永罵再多都是徒勞,他只是監軍,沒有直接調動兵馬的權力,就算他想調派,連沈溪這個主帥都指使不動京營這些大爺兵,何況他一個宮裡的太監?

張永倒是可以湊出銀子來,當作犒賞發下去,讓官兵收到錢後聽從他的,但一個不出宮的太監平日可沒多少外快,僅僅靠俸祿能有多少存款?出來後他也沒能從沈溪這裡得到好處,還想貪點兒銀子當棺材本,此時讓他出血,難上加難。

“張公公稍安勿躁,在下已派人將消息分送到朝廷和九邊各鎮,點明韃靼人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宣府,讓各路人馬隨時前往宣府策應。”

“至於韃靼人近來突然在戰場上失蹤,以在下想來,他們應該是沿着草原外長城一線,從大青山往宣府鎮挺進,準備跟混進關內的韃靼兵馬來個裡應外合,直接攻破宣府鎮各處關口,以此作爲突破口,從而進犯我京師之地!”沈溪分析道。

張永怒不可遏:“沈大人說是就是?現在你又沒得到韃靼人的具體動向,只是用腦子隨便猜想,就敢如此言之鑿鑿?”

沈溪笑道:“如果猜得不對,那就說明韃靼人主攻方向不在宣府鎮,豈不正合張公公之意?”

張永被說的一怔,仔細思量,覺得沈溪說的有理。

韃靼人不來,確實正合他意,應該發愁的反倒是韃靼人正好如同沈溪預想的那樣,直接殺到宣府,那現在大軍的處境就危險了。

韃靼人並不是不懂兵法,在明知大明有援兵的情況下,不圍城打援會做什麼?何況沈溪這路人馬數量不多,對外號稱五萬兵馬,騙騙大明百姓還可以,韃靼人可不吃虛張聲勢這一套。

就算沈溪真帶五萬兵馬又如何?

韃靼人只需要派出萬人左右的騎兵隊伍,就足以應對,甚至可以戰而勝之。沈溪絕對不會傻到帶着兵馬在原野上跟韃靼人展開正面交鋒。

“那沈大人,你可說明白了,你去信往何處?咱家怎不知曉?”

張永現在不再關心韃靼人來不來的問題,他希望韃靼人別來,但他知道沈溪是皇帝器重的大臣,有真本事,絕非只會紙上談兵的毛頭小子,他現在很想知道援兵的情況。

張永心裡嘀咕:“明明我們纔是援兵,現在卻又說我們是誘餌,用來吸引北寇的注意力,需要其他兵馬前來救援,這不是自找麻煩嗎?還不如一口作氣進入宣府城,以宣府城以及周邊衛所關隘作爲屏障,跟北寇交戰……哪裡用得着這麼多複雜手段,別最後把自己小命葬送了。”

沈溪解釋道:“京城、大同鎮、太原鎮,甚至是三邊的固原鎮,都已派人前往送信。爲了避免路上遇到韃靼遊騎,太原鎮和固原鎮那邊我特地讓人走固關和潼關,雖然時間長了些,但勝在路途安全。”

張永聽了更加着急:“這些地方……怎麼可能會有援軍到來?京師光顧着戒嚴,絕對不會派出援軍,至於居庸關,沈大人出塞的時候便見到了,居庸關守軍責任重大,不可能輕移一步。”

“至於大同鎮和太原鎮等地,他們自顧不暇,哪裡會有援軍……我們是否只有等待宣府鎮援兵一途?不對不對,若北寇用的是圍城打援的策略,宣府鎮屆時將會被韃靼兵馬重重包圍,那我們不就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對此,沈溪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點點頭道:“如果朝廷對本官不信任,或者是各路人馬都只顧着自保,或許真有可能出現張公公所說的情況!”

“沈大人,這就是你的不是了,無論如何你都不該拿我們的生命犯險,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快速進兵宣府,到宣府後駐兵,無論北寇是否到來,我們安守城中,北寇要破城始終不是容易的事情,那豈不是更好?”張永質問道。

沈溪搖頭:“此番韃靼人裡應外合,宣府以北的長城關隘,很多都是景泰年間構築,年久失修,城牆外高內低,對內近乎不設防,若韃靼人全線進攻,長城防線淪陷只是時間問題,如今唯一無法確定的便是宣府城能夠堅持多久。”

張永罵道:“沈大人分明是長北寇志氣,滅我大明威風!”

沈溪嘆道:“在下曾去過西北,沿途觀察邊塞情況,宣府段長城本就在各鎮中不起眼,以前之所以宣府受襲較少,概因犯我大明的瓦剌在草原西部,距離寧夏鎮和延綏鎮相對較近,就連前幾年屢屢扣邊的韃靼火篩部,也是在靠西的方向,很少會繞道進犯宣府之地。”

“總的說來,宣府段長城外牆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宣府作爲溝通京師與三邊的樞紐,更多是作爲九邊重鎮糧草儲存、中轉和供應地,防守方面側重對外不對內,這對韃靼人來說是一個可趁之機。”

“如今統領韃靼各部的是以察哈爾八部爲主的達延汗部,其汗部所在,恰好距離宣府較近。一旦奪得宣府鎮儲存的糧草,則韃靼人過冬的糧食便可無虞,無論是撤回草原還是南下我京師,都可遊刃有餘。”

張永聽得一愣一愣的,他只知道草原上多爲蒙元餘孽,稱呼爲蠻子或者是北夷、北寇,在他看來,所有韃子都一個模樣,根本分不清有什麼區別,更別說是韃靼內部的權力變化,還有他們的汗部和王旗所在。

“沈大人是如何得悉這些?”張永問道。

沈溪道:“可能跟在下平日就調查過北方草原人動向有關,還有很多是臨出發前,五軍都督府和兵部所給予的案牘資料!”

沈溪當然不能說他所知道的這些是從後世的歷史書上看來的,其實明廷對於草原上的動向知悉甚少,主要跟草原遊牧部落的權力核心總是變化有關,之前是瓦剌稱雄,轉眼韃靼人又強盛起來。就連韃靼人的大汗,也不是一成不變。

大明沒那麼多斥候去草原上刺探情報,很多情報的更新相對滯後,根本沒法做到沈溪這樣博古通今,對草原部落的興衰瞭若指掌。

張永聽說沈溪是從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得知的情況,當下就信了,他讀書不多,對於三元及第的沈溪,沒有質疑的資格。

“如今宣府危在旦夕,若各部兵馬能及時回撤,可將韃靼人的陰謀扼殺在搖籃中,否則在韃靼人攻陷宣府各處城塞後,韃靼人入侵中原將會更加方便。韃靼人很可能從之前的騎兵劫掠,變成穩紮穩打的攻城略地,到那時,京畿周邊恐不能抵擋韃靼人入侵,京師將會全面告急!”沈溪道。

張永急得瞪大了眼睛:“沈大人就會出言恐嚇,京師告急,你上報朝廷,跟咱家說有什麼用?”

“罷了罷了,沈大人,您當誘餌也好,引蛇出洞也罷,咱家求求您,讓咱家這把老骨頭別葬送在西北之地可好?咱家下輩子都會記得您的大恩大德,您就饒了咱家這一回,等回去後在朝堂咱家絕不給您找半點兒麻煩……”

可惜的是,無論張永說什麼都是徒勞的。

沈溪既然看清楚西北局勢,知道宣府鎮即將成爲韃靼人進攻的重點,眼下計劃又是以自己所部來吸引韃靼人的注意力,之後在探知韃靼人具體動向之後,沈溪打算立即撤兵退回居庸關,利用內長城一線關隘,將各路人馬調集過來,設好包圍圈,跟韃靼人決戰。

到那個時候,就算韃靼人攻陷宣府城北面的張家口和興寧口,後續兵馬可以從草原上源源不斷涌入長城,但大明畢竟在內外長城之間關隘不少,又有京畿和整個大明的兵員和糧草供應,這一戰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能打持久戰和消耗戰的大明。

土木堡之變後,瓦剌人佔盡優勢卻無法威脅大明統治就足以證明一點,瓦剌雖然在土木堡之戰大獲全勝,但瓦剌人是侵略者,在大明施行堅壁清野的戰術後,瓦剌人後勤補給跟不上,又不斷遭到義軍和各路州府兵馬襲擊,跟大明在持久戰中落入下風,最後瓦剌人不得不北撤,甚至連英宗都放還。

現在沈溪正是採用當初土木堡之變後的戰術,既然是在西北兵敗中開啓的這一戰,韃靼人又佔據主動,宣府就會成爲一個關鍵的節點。此時進宣府,意味着會被韃靼人包圍,還不如把着眼點放在宣府鎮之東的城塞。

沈溪最後說道:“張公公不必太過焦慮,就算別人不會往援,但陛下、劉尚書和幾位閣臣、部堂見到在下所提觀點,定然會贊同,到那時,援助兵馬就會到來,我們的任務不是跟韃靼人死拼到底,只是把韃靼人吸引到居庸關前,引起朝廷的高度重視。到時候,就算有人馬撤不回來,也絕對不會是張公公的車駕!”

沈溪現在倚重的不是皇帝和朝中首輔、七卿、勳貴這些人相信他,他需要得到謝遷和劉大夏兩個人的信任就可以了。

謝遷可以在皇帝面前進言,幫忙說動朝廷出兵,避免居庸關失守,把戰事放在內外長城之間的地帶。

而劉大夏那邊,則可以以三邊總督的身份,將西北兵馬整合起來,回援宣府鎮。只要這兩人能相信他,那他的計劃就能夠勝利實施,否則……只能是孤軍奮戰的局面,跟送死沒區別。

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軍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七三八章 酒桌上的交鋒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六七四章 知錯能改?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七六三章 人死不能復生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五四四章 欽差(第一更)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四九一章 老宅迎客(第四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六四四章 諂臣(第三更)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八章 啓程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九三九章 沈溪很重要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蘿莉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七〇章 全家備考第一〇一五章 莫欺老實人(求月票)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一三五章商會的力量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七五七章 鹿鳴宴第二三〇章 文會(第五更)第一九四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二一〇七章 勾心鬥角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三五三一章 海戰第三二六章 紅袖添香的少女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二六三八章 矛盾重重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一二一九章 回師居庸關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讀物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一九七章 姨?乾孃?或者……第一五九二章 如魚得水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一七一九章 日常彈劾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九一〇章 有一腿?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一二四八章 空等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二一三二章 總歸一家人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一七〇四章 風向大變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一四五三章 迴光返照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七章 兒時玩伴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六〇八章 能臣(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四五三章 迴光返照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五一七章 翻臉不認人(第五更)第九八六章 一戰功成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一七〇章 勸降的又來了第四四九章 心病(第二更)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一八九四章 張彩的毒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