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

奉天殿內,衆大臣正在議論,朱厚照在常侍太監張苑等人的陪同下抵達,大臣們趕忙站回原位,恭敬地向太子行禮。

朱厚照一來就在龍椅上坐下,也不管是否僭越,擡手招呼:“衆位卿家,不用理會本宮,你們說你們的就是!”

如果是皇帝如此發話,大臣們或許會以爲皇帝生氣了,但說這話的是太子,十三歲的少年郎,在場大臣沒什麼想法,之前還有事情沒說完的,試探着低聲交談,他人紛紛效仿,奉天殿內很快便由寂靜變得嘈雜。

剛纔說讓大臣們不必理會自己的朱厚照,這會兒卻悶悶不樂,心想:“我說讓你們不理會,你們就真的照着做?我以後當了皇帝,讓你們跪着看誰敢站起來。”

過了許久,蕭敬在幾名司禮監太監的陪同下從偏殿大門進來。

劉健和馬文升,一個是內閣首輔,閣臣之首,一個是吏部尚書,部堂至尊,分別帶着幾名重要大臣上前迎接。蕭敬臉色有些不好看,不疾不速走到劉健等人面前,將一份詔諭遞到劉健手上。

蕭敬小聲提醒:“陛下有命,以太子爲監國,主理軍國大事!”

劉健老臉橫皺,沒有多說什麼,李東陽卻站出來指責:“陛下如此安排,是否草率了些?”

謝遷和馬文升等人可不敢如此放肆,張懋趕緊勸說一句:“聖旨已下,遵命行事吧。這節骨眼兒上還是少些爭吵,想想如何匡扶少主纔是!”

張懋口中的“少主”自然是指朱厚照,意思非常明確,皇帝已經沒法出來主持朝政,很可能不久就要傳位太子,與其到那時,太子大權獨攬後再規勸和輔佐,還不如在太子尚是監國時,多加提點。

熊繡作爲兵部實際主事人,心頭無比失落,畢竟他對於自己在軍事上的造詣頗爲自信,然而並未得到皇帝賞識,朱佑樘一如既往地“任人唯親”,寧可讓太子出來主持軍機,也不讓他上位。

馬文升道:“韃靼兵馬已至,陛下有恙無法主持大局,以太子爲監國統領軍機,有例可循。”

李東陽看着馬文升和張懋,心想:“之前你二人都不支持讓太子領兵,怎麼陛下聖旨一出,你們便大力擁護?京城戍衛防備,一切聽從太子安排,如此豈非拿我大明江山社稷當兒戲?”

謝遷此時倒保持足夠的冷靜,他向劉健等人打眼色,示意在場文武大臣看着,不管怎麼都應以太子爲尊……當着太子的面私下議論旨意是否正確,始終是對皇家的大不敬。

劉健拿着蕭敬轉呈的聖旨,轉身往龍椅方向過去。

朱厚照見到後趕緊從龍椅上站起,下面文武大臣則分列兩邊,以笏板遮面,聽從旨意。

劉健走到朱厚照跟前,行禮道:“太子殿下,陛下有旨。”

“呃……”

朱厚照想了想,一擡手,“劉少傅請宣讀!”

“遵旨!”

劉健領命,轉過身面對下方文武大臣,將手上聖旨展開,大聲宣讀,“朕受命於天,治國逾十五載,惜德行有虧,北夷屢犯我疆土,朕調兵與之一戰,然賊勢大不能敵,連破我關隘,犯我京師。值此國戰之機,朕有恙不能效社稷,與衆卿共御外辱。太子年少,今朕以其監理國政,統籌軍機,衆卿匡扶,朕感念,不忘恩德!欽此。”

讀到這裡,劉健合上聖旨,衆大臣下跪行禮:“願爲吾皇分憂!”

朱厚照聽了半晌,最後纔回過神,嘀咕道:“父皇這是讓我出來主持朝政,尤其是軍機大事?”

“咳咳。”

劉健轉過身,跟大臣們一起向朱厚照下跪行禮,等擡起頭來時見到朱厚照正在發怔,劉健趕緊清了清嗓子,讓太子及時回過神,說一些場面話。

朱厚照琢磨一下,笑盈盈道:“諸位卿家,請平身!”

大臣們口稱:“謝太子殿下!”

衆大臣站了起來,仍舊不敢擡頭,準備接受太子訓示……接下來跟韃靼人一戰,所有人事調度以及軍事安排,按照道理都應由朱厚照做出決定。

朱厚照樂不可支,卻不知先說點兒什麼好,之前出任監國,他感覺自己是被人架空的傀儡,現在他想一展身手,按照自己的設計跟韃靼人作戰。

張懋見朱厚照只顧傻樂,半天不發話,只能打破僵局,上前行禮請示:“殿下,臣請任命將領,加強指揮!”

已經確定由朱厚照以監國身份主持大局,那接下來問題就簡單了,選派將領提督各營軍馬,統一軍事指揮,任命專人擔任中軍都督府都督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提督守備京城,這些都需要馬上做出安排。

但朱厚照只會紙上談兵,他從沈溪那裡學到一些兵法,自己又瞎琢磨出一些門道,提出的戰略策有模有樣,但涉及實際操作他就慌了手腳。不過朱厚照有點小聰明,在短暫的沉默後,開口道:“不知張老公爺有何人可推薦?”

這下輪到張懋不知該如何應答了。

張懋領五軍都督府,整個大明他算是掌兵人,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但身爲掌兵人,沒資格對朝廷用人發表議論。

大明統兵和調兵分別是兩套系統,各自由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主導,朝廷要調派何人領兵,怎麼個打法,這是兵部的事情,五軍都督府的責任在於聽從指揮,選派兵馬打仗。

張懋道:“回太子,老臣並無合適人選,請示下!”

朱厚照有些不滿,他覺得張懋不配合他工作,只得看向劉健:“劉少傅呢?”

賦閒或者在職的將領誰能打仗還能打勝仗,我怎麼知道?劉健一陣頭大,他覺得這種事應該由兵部負責,讓他向朝廷舉薦兵部的文官還差不多,讓他選派具體將領,這超出了他的能力。

劉健道:“還是聽聽馬尚書的意見,馬尚書戎馬半生,爲大明穩固邊關立下汗馬功勞,馬尚書當有獨到見解!”

朱厚照瞪了劉健一眼,別看劉健論歲數能當他爺爺,可這熊孩子對誰都缺乏尊敬,就連對沈溪,他也只是因爲崇拜沈溪的才能和本事纔有所收斂。

“馬尚書總該有人選吧?”朱厚照視線轉移到馬文升身上。

這下馬文升心頭也不太痛快,暗自琢磨:“究竟是誰主持大局?怎麼一轉臉,我就得替朝廷舉薦領兵之人?如果打了敗仗誰負責?太子之前撰寫的軍務策遠超自身的能力和見識,背後分明有人出謀劃策,但現在怎不見這幕後之人出面?”

馬文升道:“太子殿下,老臣以爲,永康侯徐源乃忠臣之後,精通兵法謀略,可執領中軍都督府,佐戍京師!”

朱厚照想了想,我可不認識永康侯是那尊大神,當下問道:“永康侯可在?”

這話出口,讓在場大臣感到一陣尷尬,不過武將中卻有一人應聲出列,上前行禮:“臣參見太子殿下!”

朱厚照仔細打量,但見是個三十歲許的男子,看上去頗有精神,塊頭也大,讓朱厚照不由欣然,在他看來,這種將領應該就是個“傻大個”,非常容易支配。

卻說這永康侯徐源,乃是靖難名將徐忠之後,到弘治年間,徐家已經沒落,徐源一直處於賦閒狀態,屬於混吃等死的勳貴,如果不是這種大朝會,斷不會進宮。

朱厚照問道:“你就是永康侯?”

男子行禮:“正是微臣。”

朱厚照笑道:“那好,就你了,你執領……中軍都督府,負責守備京城,調遣兵馬,隨時聽候本宮調令,與韃子殊死一戰!”

第五三五章 皇后召見(第五更,送書友)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五三七章 江櫟唯的氣憤(第二更)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一五二六章 百般阻撓第一七七四章 真相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一二三六章 死而復活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二六三三章 來了別走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一五一七章 名留青史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二四〇章 最先和最後(第四更)第一七三章 畫娘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二二三〇章 無關勝負第二五一章 防人之心(第四更)第二二五六章 後患無窮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一九七三章 誰欺負誰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九六三章 誰是奸臣第九二六章 不甘又如何?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七五〇章 飛上枝頭的麻雀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三一〇章 謝小姐,沈夫人(第三更)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二四四六章 無須理由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一四六三章 安逸生活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三七四章 神秘的約見第五八二章 鎮守太監(第二更)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二四二九章 沈國公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〇六七章 西北無戰事(第一更)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二一九〇章 不是外人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二四五七章 同情心第一五八四章 結果早已註定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一九九章 半吊子監國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一一〇一章 出使的女人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二六四〇章 不決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一二一五章 你就是馬九?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一一九一章 寒風中的火爐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六三八章 替閣老審奏本(第一更)第二二八七章 隨遇而安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〇〇一章 總有搶戲的第一三八七章 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