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

沈溪在偏頭關停留了十天,在此期間他一邊整合麾下軍隊,一邊調查宣大一線長城防線情況。

冬月二十沈溪率領兵馬南下,於四天后抵達保德州,進入城裡官驛歇息時得知京城朱厚照下旨罷免韓文的消息。

雖然一路都在行軍,但朝廷的情況依然源源不斷傳到沈溪手***他預判形勢。

在偏頭關停留期間,馬九回到沈溪身邊,繼續擔任標兵統領……沈溪在仔細考慮後,終於還是決定讓家眷留在京城過冬,至於何時讓謝韻兒等妻妾到西北跟他團聚,待來年開春後再行決定。

就算朝廷要扣留在外統軍將帥的家眷爲人質,沈溪大可將老爹、老孃留在京城,妻妾孩子可以申請帶在身邊,畢竟他在西北任職沒有時間限制,很可能幾年回不去,朝廷必須體諒到外征戰將帥的辛勞。

“……大人,韓尚書革職後,謝閣老稱病不出,朝廷裡文臣對於權閹步步緊逼疲於招架,處處陷入被動,接下來如何應對存疑。現在京城情報雖多,但因往來西北路途不是那麼通暢,消息相對滯後……”

保德州籠罩在一片風雪中,驛館裡,沈溪於客房一邊吃飯一邊翻閱手頭案牘,雲柳在旁將京城情況詳細奏稟。

雲柳奏報的事情,沈溪基本都能估計到,只有小部分跟歷史不同,比如說歷史上留在朝廷的是李東陽,致仕的是劉健和謝遷,而現在卻是謝遷留在內閣擔任首輔。

至於歷史上的君臣矛盾,跟現如今的情況大致相當,但其中也有細微差別,比如歷史上君臣矛盾大爆發前,馬文升和劉大夏俱已致仕,之後劉大夏更是被下詔獄險些冤枉至死。但君臣矛盾集中爆發是在正德元年十月左右,而現在卻足足提前一年,使得很多事情跟歷史出現偏差。

“……大人,不知您對京城之事作何安排?”最後雲柳向沈溪請示。

沈溪擡頭看了雲柳一眼,搖頭道:“安排?大可不必,就算我有心籌謀也於事無補,陛下鐵了心要掌權,我就算私下裡做手腳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當前情況,我先保住自己的官位,跟那些宦官慢慢磨便是。”

雲柳聽到沈溪的話,大感意外,遲疑了一下,鼓起勇氣問道:“大人,您對京城之事真的選擇袖手旁觀?”

沈溪嘆道:“或許你覺得,我是文官,朝中許多大臣遭遇陛下粗暴對待勒令辭官,我應該跟他們共同進退纔是。但現如今我人微言輕,很多事不是我能承擔,現在就是西北的事情都讓我焦頭爛額。”

雲柳有些詫異:“卑職聽聞,隨着您出任三邊總督的消息傳遍九邊,西北局面瞬間平定,韃靼兵馬退得很快,已有十多天未聞有犯邊之舉。”

沈溪笑了笑道:“如果只是這個,倒也好說,但西北財政一向都是渾水。劉瑾當政後爲打壓九邊督撫,必然會從錢財方面着手,讓九邊督撫向他效忠,若誰違背,定會被其彈劾,甚至連督撫都可能會被更迭甚至下獄問罪,連我也不例外。”

雲柳道:“大人,九邊之事涉及國本,料想劉公公不敢這麼做吧?”

“如果是一般人,劉瑾能鬥得過劉少傅和李少保他們?由於有陛下寵信,京城那些閣老和部堂劉瑾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是我這樣的外臣?劉瑾掌權後,必然會對當初我對他的打壓展開報復,就算原本他沒這心思,但隨着現在野心膨脹爲了立威也會選擇拿我開刀……”

說到這裡,沈溪搖了搖頭,“劉瑾是個錙銖必較的小人……京城那些文官雖然有麻煩,但只要他們小心應對,不要有把柄落在劉瑾手裡,尤其是不要主動請辭,自保還是可以做到的。我人在西北,不能主動跳出來當靶子,只有先穩定三邊,才能影響京師大局。”

雲柳點頭:“既然大人早有安排,卑職不再提便是。”

沈溪微笑着看向雲柳:“該提還是得提,有個人在身邊提醒一下,我感覺思路清晰很多,對決策不無助益。”

“等明日過了河到府谷境內,剩下的路好走多了,因爲基本都在我下轄的地界上行軍。到榆林衛後,我把該做的事情做了,差事就算順利完成。至於當前如何跟劉瑾相鬥,跟我沒什麼關係,或許幾年後我離開延綏鎮時,京城已沒了劉瑾這個人……”

雲柳暗自琢磨:“大人這是何來的自信,覺得劉瑾可以被旁人鬥敗?不過既然大人這麼說,必然有他的道理……”

……

……

過了黃河,沈溪領軍在府谷縣城中歇宿一夜,然後繼續西進,沿途基本都是荒山野嶺。

長年累月的邊境戰爭後,三邊靠近邊境的地區基本已無百姓居住,老百姓大多遷居內地,就算曾經富饒的關中地區,如今都冷清許多。

三邊一線的長城基本都分爲兩重,一道是外長城,一道是內長城,兩重城牆間的距離不過十幾裡到幾十裡,這是大明軍隊活動的主要區域,因弘治十六年的大戰導致邊境一線城塞被韃靼人毀去不少,由朱暉領銜的長城修復工作尚未完工,隨着冬天到來,工程只能拖到來年開春再做。

不是官兵和民夫不想動手,因天寒地凍根本無法施工。大明中葉深受小冰河期氣候影響,基本上到了冬天西北之地都潑水成冰,別說人們不願意出來勞作,就算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建築材料也會被凍住,總不能燒開水修築城牆吧?

沈溪到了三邊之地,也就是自己治下的邊塞,看到滿目荒涼的景象,不由跟弘治十三年的情況做對比,頓時覺得今不如昔。

那時的西北尚有一點生氣,現在卻宛若一潭死水,很多曾經駐兵的堡壘,此時已被荒棄,新的堡壘和要塞沒有修築起來,官兵們只能退守內長城,在一些沒有損毀的城塞和關卡中躲避。

於是乎這些地方都成了避難所,一個城塞或關卡內或許聚集着原本計劃駐紮兩倍到三倍的人馬。

而沈溪率領的親衛及一千湖廣兵和一千民夫,走在這條路上顯得特別礙眼,沈溪覺得自己隨時都暴露在韃靼騎兵的攻擊範圍,心裡充滿了擔憂。

不過沈溪麾下將士倒是無所畏懼,一個個都在叫囂要跟韃靼人正面交戰,把這些蒙元餘孽當菜切。

但在沈溪看來,這些人屬於不知者無畏。

沒辦法,沈溪只能改變之前仔細查看沿途城牆的想法,暫時領軍走內長城南線那些相對安全的地方,同時加快行路速度,準備儘快抵達榆林衛城,那裡便是他最後駐兵和統御西北三邊之所。

臨近臘月,西北之地冷得出奇,用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來形容絲毫也不爲過,好在沈溪已習慣北方的天氣,即便如此他身上依然裹着厚重的大氅,再看手底下官兵叫苦不迭,心裡也不好受。

現實非常無奈,他帶的是湖廣兵不耐寒,就算這年頭湖廣地區照樣年年下大雪,也會冷得大地封凍,但絕對不會嚴寒到西北這樣滴水成冰的地步,這些士兵初來乍到便經歷大雪封天,行軍受到嚴重阻礙。

尤其是天黑紮營後,天地間灰茫茫一片,鵝毛般的雪花飄落下來,每個官兵都在想方設法溫暖自己的身體,或是湊到帳篷內的篝火旁,或是躲進蒐集來的厚厚茅草中,或者抱着灌滿熱水的鐵壺不肯撒手。

沈溪手頭有不少懂行的人,挨個帳篷教授將士在北方過冬的要領,沈溪自己則躲進中軍大帳中,圍着火盆取暖,即便如此,他的手也凍得僵硬,完全無法做事。

“大人,還得再有兩日才能抵達榆林衛,不過目前大雪封山,路不好走!至於沿途河流倒是全凍上了,過河不會有什麼大問題。”雲柳過來奏稟。

“行了。”

沈溪一擺手,“先過來暖和一下吧,實在不行,只能駐紮幾日等雪停了再走。”

第六四六章 沈公(第二更)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四六四章 代師贈畫(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〇二四章 自導自演第二三三八章 煩惱第一六五四章 知難而退第九四五章 贈婢第二二〇二章 漫長的等待第一六八六章 送別禮第一三五三章 秀才遇到兵第七三五章 當個鄉試主考不容易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四三四章 恩榮宴(第五更,爲所有書友)第一二七九章 闔家團聚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八十五章 情懷如詩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一七九五章 免戰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第八九九章 無所不在的陷阱第五章 選人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二十七章 據理力爭第四八一章 謝府賞畫(第四更)第九五〇章 危機四伏第二四七一章 早有安排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八四六章 談合作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一一四八章 裡應外合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一二一六章 督戰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二五二章 小心眼的花魁(第五更)第四四七章 古方(第四更,獻給所有書友)第八七四章 喜婚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二四二章 神兵天降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七〇九章 憨女人,傻女人(第三更)第四〇三章 又進囚牢(第一更)第六五五章 一條不好趕的路第一一七四章 困城(上)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習?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八四三章 農事第二六七六章 助力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七八七章 不主考,但出題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一六一章 爲人師表第一五五七章 治喪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一五九章 料敵機先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七二五章 奇恥大辱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一五一五章 一團糟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一二二五章 以小博大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一〇四九章 認清現狀(第四更)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二六八章 拜訪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九〇九章 太子要當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