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〇章 沈溪掛帥

bookmark

朱厚照沒有在劉府停留太久。

因爲他擔心劉瑾利用手頭權勢招攬的軍將會鋌而走險,領兵攻打皇宮,稍有不慎皇位就要易主。

朱厚照平時只顧着吃喝玩樂,所以“禍事”到來心裡沒多少底氣,在確定劉瑾謀逆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後,就不想留下來繼續查看那些謀逆的證物,只想回戒備森嚴的皇宮等候事情結果,畢竟精神高度緊繃幾個時辰,一旦有所鬆懈,濃濃的倦意便襲來,他已經忍不住接連打了幾個呵欠。

等朱厚照離開,宮外的事情自然便由沈溪全權做主。

曹元和劉璟跟隨沈溪一起出門送朱厚照,目睹鑾駕離開後,劉璟試探地問道:“沈少傅,不知這案子……該如何查?”

“該怎麼查就怎麼查!”沈溪斬釘截鐵地道,“劉尚書,刑部作爲三法司之首,對謀逆案有管轄權,你……”

“在下定全力配合沈少傅辦案!”劉璟主動表態道。

劉璟在朝中聲望不低,今年五十七歲的他,履歷極爲豐富,不管是主政一方還是刑律軍事皆有建樹。劉璟心高氣傲,不覺得自己是閹黨成員,但還是在沈溪面前保持了足夠的恭敬,畢竟以朝中資歷來講,年少的沈溪還在他之上。

當初沈溪擔任兵部尚書時,劉璟尚爲刑部左侍郎。

沈溪又看了曹元一眼,道:“閹黨當權時,附逆者甚衆,朝中有不少人歸附閹黨,但既然陛下有令在先,只有涉及謀逆之人才會被懲處,其餘人等皆不予追究……兩位尚書乃朝中棟樑,本官剛回朝不久,查案還要多仰仗二位!”

“是,是!”

劉璟和曹元一臉喜色,俯首從命。

沈溪這才吩咐:“馬上派人去都察院和大理寺,讓兩司派精兵強將至刑部衙門,會同三司,集中審案。此番所有涉及劉閹謀逆的案子,都將在刑部衙門審結!那些閹黨成員,諸如劉閹幕僚……”

曹元搶先道:“在下曾臥底劉閹門下,對其幕僚和附逆官員知之甚詳,定不會讓一人落網……”

“嗯。”

沈溪點頭嘉許,“那就勞煩曹尚書幫忙將這些人的名字列出來,交由刑部發文捉拿歸案,不得讓其逃出城外。即刻起京師戒嚴,明日各城門不得開啓,等案情查清後,京師纔可恢復正常。”

劉璟有些爲難:“如此……是否太過大費周章?”

沈溪沒說話,曹元已開口:“如今閹黨蓄意謀反,若非陛下和沈尚書及時發現,或許已釀成滔天大禍,這時候城內實施戒嚴並封閉城門乃題中應有之意,如此才便於肅清閹黨餘孽……”

這正是沈溪沒有第一時間把矛頭針對曹元的根本原因。曹元全靠劉瑾上位,在朝中沒有根基,必須要依附權貴。沈溪目前缺少幫手,給曹元一個希望,曹元必然處處以沈溪馬首是瞻,可以極大地方便沈溪行事。

沈溪道:“搜捕亂黨只能在一定範圍內行事,不得太過驚擾百姓,至於朝中依附閹黨的官員嘛……”

聽沈溪說到關鍵問題,劉璟和曹元都豎起耳朵,生恐漏掉一個字。

沈溪看了二人一眼,這才道:“具體事項,要等案情審結後交由陛下欽定,不過吏部尚書張彩……乃倖進之徒,短短數月便由正六品的吏部主事遷爲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霍亂朝綱,此獠爲劉賊出謀劃策,殘害百官,貪財好色,實在是罪不可赦……”

聽沈溪說到具體人物,曹元心中一陣悲哀,在他看來,如果張彩被問罪,他也逃不掉,畢竟他是直接對劉瑾行賄,而張彩只是對行賄之事虛以委蛇罷了,本身張彩還反對劉瑾斂財並取得一定效果。

不過沈溪話鋒一轉:“但是,吏部尚書畢竟是部堂之首,倉促下獄太過難看,暫將張彩革職,看管於其府宅內,待查實罪證再予嚴辦,其餘人等……先不忙計較!”

歷史上劉瑾案雖轟動一時,有不少人因此受到牽連,但因獲罪而死去的官員卻少之又少,這跟朱厚照下令只懲首惡有關。

這次沈溪不過是遵循歷史原本的軌跡罷了。

朱厚照走後,沈溪沒有在劉府久留,安排馬九繼續坐鎮這裡負責查抄之事,而他自己則帶着朱起和王陵之等人往刑部衙門而去。

從照明坊到城西阜財坊,這一路可不近。

沈溪騎在馬上,一路上隨處可見舉着火把的官兵,本來奉劉瑾命令行事的五城兵馬司,獲悉劉瑾謀逆下獄後,帶隊將校驚無不驚出一身冷汗,立即自覺地領兵回營。而侍衛上直軍和京營官兵,則取代五城兵馬司在主要街道設卡檢查,確保京師安穩。

明朝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都在阜財坊,衙門隔着衙門,沈溪抵達時,大理寺卿張綸、左都御史洪鐘皆帶着各自屬官而來,而三司衙門負責人,歷史上除左都御史洪鐘外,其餘之人都被列在閹黨之列。

洪鐘,字宣之,錢塘人,成化十一年進士,弘治初年任四川按察使,後歷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弘治十一年任順天巡撫,弘治末年巡撫貴州,及後歷漕運及江北總督,正德初任南京刑部尚書,今年年初才遷左都御史。

張綸,字大經,南直隸宣城人,成化二十年進士,歷任鹽山縣令、浙江道監察御史、通政司右通政等職,後投靠劉瑾,遷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在不到兩年時間內走完工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到目前的大理寺卿的升遷歷程。

“沈尚書。”

沈溪這一來,立即成爲衆人矚目的焦點。

此時已是五更天,天色漆黑一片,刑部大堂內外燈火通明,劉瑾被綁在院子中央的柱子上,渾身都是繩索,嘴巴則被破布給堵上,就算想破口大罵都沒辦法做到。見到沈溪到來,劉瑾怒目圓瞪,掙扎得更爲激烈。

大理寺卿張綸正要過來問話,卻被沈溪伸手阻攔。

沈溪朗聲道:“陛下聖諭已下,案子將由本官審理,之後陛下會派員監督,甚至可能會親臨刑部審訊劉閹。”

“那陛下……”

洪鐘等人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朱厚照如今人在何處。

這會兒的情況是,京城內兵馬調動頻繁,伴隨而來的便是流言四起,官員們口口相傳,都說有叛亂髮生,但雷聲大雨點小,沒誰真正看到叛亂,倒是傳說叛亂賊首劉瑾被皇帝下旨捉拿,並押送到刑部衙門。

三法司的官員如今但凡在職的,跟劉瑾多少都有關係,不是劉瑾派系的,就是給劉瑾送過禮,虛以委蛇,真正獨善其身的人幾乎沒有。

沈溪道:“陛下已回宮,臨行前交待由本官全權負責查案,爾等聽命行事便可。”

“是!”

三法司的官員屁股都不乾淨,這會兒只能俯首應承,全力配合沈溪斷案。

“升堂!”

沈溪沒在院中過多停留,一擡手喝令一聲,頓時刑部大院內安靜下來。

沈溪帶着王陵之進入大堂,刑部尚書劉璟、侍郎張子麟等人退到一邊,看着沈溪這位由朱厚照親自委命的主審官坐到大堂中央的案桌後。

若是換作弘治朝,沈溪這麼做早就被人質疑,但此時情況卻完全不同。

朝中那些老傢伙,到正德二年年底,已沒剩下幾個了,就算還在也是那種通過賄賂劉瑾升遷起來,而弘治朝的尚書、閣老,除了謝遷外已沒任何一人,就連工部尚書李鐩如今也換成了畢亨。

沈溪在朝中地位,反而從新人變成“元老”,到底沈溪在弘治朝便已頂着兵部尚書銜在西南剿滅地方叛亂,如今六部尚書中,論履歷沈溪不必任何一人差,論對朝廷的貢獻更是無出其右者,故此在場的劉璟、洪鐘等人只有聽命行事的份兒。

等沈溪高坐公堂,三法司的官員圍繞到了大堂前,他們沒有座位,只能站在那兒聽審。

平時刑部大堂不會審案,這次卻是例外,因爲受審之人乃是朝中人稱“九千歲”的大宦官劉瑾。

而沈溪調用的衙差,也不是刑部衙門的差役,而是沈溪帶來的親兵,由朱起領班。

“帶人犯!”

沈溪一拍驚堂木,聲音洪亮,殺氣騰騰,把周圍的人嚇了一大跳。

如同縣衙公堂審案,粗看起來顯得有些潦草,但因爲這裡是刑部大堂,映襯着頭頂“明鏡高懸”四個字,顯得異常莊重。

“威武……”

沈溪的親兵可說多才多藝,看起來跟普通兵士無異,但有沈溪這個思想古怪的上官隨時指點,涉獵之廣旁人難以想象。沈溪選拔親兵有個標準,不識字的不要,以至於能留在身邊的都久經考驗,任何時候都能撐得起場面。

隨着號子聲響起,劉瑾被朱起和幾名士兵押上公堂。

公堂內燈火輝煌,劉瑾剛進來時還有些不太適應,這會兒他已經失去昨晚宮市賜宴時的風光,因爲這一路上掙扎,捱了不少揍,臉上青紫有好幾處,身上衣服也破損不少,頭髮更顯蓬亂……

“堂下之人,可是賊逆劉瑾?”沈溪喝道。

隨即朱起在沈溪授意下,將劉瑾的堵嘴布條給拿下,劉瑾終於能說話了,馬上扯起嗓子嘶吼起來:“咱家要見陛下!”

雖然是公鴨嗓,但聲音分外高亢。

“閉嘴!”

朱起可不慣劉瑾壞毛病,他沒在朝中當過官,不知道劉瑾的可怕,平時耳濡目染,是這個閹人多奸詐狡猾,對沈溪又是如何算計陷害,早就恨之入骨,所以當劉瑾咆哮公堂時,上來就被朱起一腳踹到後腿彎上。

劉瑾當即就搖搖晃晃起來,若不是因爲腿上綁得嚴實,早就屈膝跪地。

朱起這一腳,可把聽審的圍觀者驚了個不輕。

換做三法司任何一個,都不敢這麼對劉瑾,這些人紛紛在想,這位沈尚書到底是自何處找來的這麼魯莽的漢子?

“你個狗東西……”

劉瑾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被人虐待,當即朝朱起怒喝起來。

結果沒等他把話喊完,朱起和旁邊的士兵愣是把五花大綁的劉瑾按倒在地上,強行跪下,劉瑾因腿上繩子勒得太緊,疼得嗷嗷直叫。

“啪!”

沈溪再一拍驚堂木,大喝道:“驗明正身!看看是否是賊逆劉瑾!”

馬上王陵之和幾名親兵走過去,王陵之仔細辨認後,回過頭道:“大人,正是劉瑾!”

至於王陵之是誰,在場官員中有認識的,畢竟當初朱厚照幾次去軍事學堂視察,王陵之都在場,而如今就有跟着朱厚照去視察的官員,這位小王將軍的本事他們都聽說過。

沈溪點頭:“那就好,既然已驗明正身,那現在就定罪!”

“沈尚書,斷案焉能……如此草率啊……”

刑部尚書劉璟趕忙站出來說話,“審案需要人證、物證、書證和勘驗等,還需要被告招認纔可定罪,哪裡有……”

沈溪打斷劉璟的話,冷着臉問道:“劉尚書在賊逆府上時,未曾聽到陛下交代?”

“這……”

劉璟仔細回憶一下,之前在劉府時,朱厚照對劉瑾叛逆之事非常惱火,當時就揚言要把劉瑾大卸八塊,之後又派沈溪審問案子,意思是讓沈溪來執行,現在沈溪正是以朱厚照代言人的身份出現。

大理寺卿張綸道:“沈尚書,不管怎麼樣,得把所有斷案程序走完才能定罪吧?”

“呵呵……”

沈溪笑了笑,道,“張廷尉的意思是說,要讓陛下來當人證?”

“啊!?”

張綸可沒想過皇帝也知道這件事,他之前一直認爲是沈溪胡作非爲,關於劉府發生的一切,大理寺根本就沒得到詳細通報,張綸接到通知到刑部衙門來,正想要打探是個什麼狀況,沈溪便帶着劉璟和曹元等人回來了。

沈溪喝道:“既然要證據,那本官就讓賊逆無可辯駁。逆賊劉瑾大逆不道,結黨營私,意圖謀反,現已從劉府搜查到罪證若干,來人,把物證帶上來……”

隨着命令下達,沈溪的親兵將之前搜獲的龍袍、玉帶、金刀等物帶上公堂,擺放在了地上。

劉瑾就算被人按在地上,依然努力昂起頭,大吼大叫:“誣陷!你這是誣陷……這些東西不是咱家所有……”

而旁邊依附閹黨之人則噤若寒蟬,若朱厚照真的是人證的話,那說明這些東西已經被皇帝親眼看過了,那這個時候還要跳出來幫劉瑾辯解,那就算不是閹黨也會被沈溪歸入閹黨行列。

這些人能夠在劉瑾掌權的正德官場混得如魚得水,自然是見風使舵慣了,這會兒明顯風在往沈溪這邊吹,立即明白應該拋下一切幻想,果斷地跟沈溪站到同一立場上,誰幫劉瑾,就是不打自招,承認自己是閹黨一員。

劉璟指着劉瑾道:“劉公公,這些東西乃是從你府上搜出來的,陛下親眼所見,你如何還敢狡賴?”

這話說出來,更加沒人敢說話了。

劉瑾怒道:“好你個劉德輝,枉咱家平日待你不薄,提拔你做刑部尚書,你居然敢如此誣陷咱家?”

劉璟老臉掛不住了,轉向沈溪表明態度:“沈尚書,您可不能聽賊逆一面之詞,平時在下跟劉閹並無交集……”

劉璟出來說話沒落到好,旁人更加不敢吭聲,幫劉瑾是閹黨,踩劉瑾則會被其唾罵,裡外不是人,沉默反倒是最好的選擇。

沈溪道:“本官不會聽信賊逆攀誣之辭,這些東西都是從賊逆府上搜出來的,無從抵賴,賊逆劉閹,你認還是不認?”

“認你奶奶!”

劉瑾對着沈溪破口大罵。

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一三一八章 迷茫與執着(第二更)第一五五章 籌措銀號(求訂閱和月票)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一九六三章 誰是奸臣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二六三七章 廢后?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三六四章 猖獗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一六〇八章 家事第二六六四章 嘗試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一三二三章 熱臉貼上冷屁股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七八九章 重建商業版圖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七〇三章 老子有錢(第一更)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〇五二章 我們是冤枉的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二二三五章 躍馬草原第八十一章 貴賓桌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一六一一章 出巡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兩重天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八二六章 請託上門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九十七章 好吃懶做的新掌櫃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三九六章 文舉人VS武舉人(第六更)第一八八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二一八章 父子之怨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二三八三章 大權在握第二四一章 求勝心切(第五更)第一五一八章 包在我身上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二五九九章 預謀刺殺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六二〇章 有後(第七更,謝書友)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二二三〇章 無關勝負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五〇二章 希望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一五四七章 胸襟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五六六章 巴結(第二更)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一四〇〇章 不得安寧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二四四八章 同爲狀元第一三九四章 習慣就好第一九七〇章 利益當前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