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十六章 歷經磨難的東藩

PS:此章加更是補昨天的。感謝書友“201904080828”投的月票。

有明以來,東藩就從來沒有歸屬過明朝版圖。

這是有據可查的。

明朝的勢力版圖向東僅止於澎湖羣島。

明朝前後在澎湖設立三次澎湖巡檢司,但都是設了廢,廢了再撤,原因無它,這在於明太祖的“皇明祖訓”,它上面明確對外宣佈,將海外十五個國家列爲“不徵之國”,其中就包括“小流求國”和“大琉球國”。

其中大琉球國,與明朝往來頻繁,可以稱爲明之藩國。

大琉球國,一年裡不間斷前來朝貢,大明也沒虧待他們,但凡大琉球的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而小琉球國(也就是東藩島),因爲從來就不存在過國家,所以向來不通往來,自然也不曾朝貢了。

朱元璋認爲這十五國,基本上沒有徵伐的價值,畢竟當時是種植業,只有可以種田的土地,纔是大明需要的土地嘛。

所以,在明之前,澎湖做爲華夏土地納入版圖的,最早是宋朝。

當時,宋朝官員汪大猷派軍民屯戍澎湖,稱澎湖爲“平湖”,隸晉江縣。由此,正式宣告了澎湖的歸屬。

元朝建立後,正式設置了澎湖巡檢司。但一樣止步於澎湖,對東藩島沒有任何興趣。

終於到了老朱建立明朝了,它繼承了元朝的澎湖巡檢司。

但老朱更令人無語,僅五年,就撤消了澎湖巡檢司,《皇明世法錄》記載:“我朝信國,以島中餘民,叛服難諶,故徙之以實內,湖中虛無人矣。”

也就是說,朱元璋認爲海上的百姓難以統治,於是將澎湖羣島的百姓全部遷徙到內地,使得澎湖羣島成爲了荒島。

實行該政策,其實是爲了配合海禁。

官府衙門撤了,官兵也撤了,誰最高興?當然是海盜。

天高皇帝遠,澎湖羣島等自此成爲海盜的基地。

直到嘉靖年間,澎湖羣島的居民又開始增加,加上海盜鬧得確實不象話,不時地侵擾內地,明朝決定重設澎湖巡檢司,隸屬同安,加以統治和控制。

可惜,才一年多,朝廷又撤銷了澎湖巡檢司。

理由還是同一個,海天相隔,勞民傷財,棄之!

直到萬曆年間,倭寇侵擾沿海,朝廷爲防倭寇,再設澎湖遊兵。

但這次明朝對澎湖的管轄十分薄弱,福建巡撫黃承玄在上疏中寫道,澎湖遊兵,有守之名,無守之實矣。

直到天啓五年,荷蘭人入侵澎湖,明朝被迫增加軍隊,築城於澎湖,設遊擊一,把總二,統兵三千,築炮臺以守。

但是等倭寇剿平之後,最終撤兵移餉,明朝還是放棄了澎湖。

大明享國近三百年,最終沒有將版圖拓展向海外,唯一的跳板澎湖巡檢司,也是立了撤,撤了立,可謂令人感嘆萬分。

其真正原因,還是大明的禁海令,讓東藩島成了無主之地。

“皇明世訓”極大的約束了後面幾個皇帝對海外用兵的心思,當然,大明文臣與皇帝之間的齷齪,和言必稱祖訓的猖狂,更讓歷朝皇帝沒了對東藩島用兵的可能。

那麼,這百年裡,在澎湖以東的東藩島,又是誰或者誰們在折騰呢?

海盜,先是海盜。

這裡就得提起一人,名叫顏思齊。

顏思齊本來是漳州海澄縣人,後來因爲犯了殺人罪流亡倭國。

以經營兩國間的貿易爲生,但明朝嘉靖之後,兩國間之間的海上貿易是違法的,顏思齊就此淪爲海盜。

原本這職業幹得挺好的,因爲此時實力最強的大明朝,對海外沒有興趣,顏思齊拉上一批人,搞幾條船,做着無本買賣,日子過得不要太瀟灑。

可問題是,人的野心,都是因地位的改變而改變。

顏思齊有錢了,手下也有人、船了,他想佔爲王,鳩佔鵲巢了。

如果他想佔東藩島爲王,那咱們現在就要對他豎大拇指了,顏思齊鐵定比鄭森早啊。

可顏思齊要嫌棄東藩島荒涼,他把主意打到了倭國上了。

顏思齊居然密謀推翻德川幕府,行取而代之之事,並且付諸了行動,太牛了,可惜志大才疏,加上沒有足夠強大的後盾,最後以失敗告終。

就這樣,顏思齊在兩國都失去了立足之地,好在海上是他的老家,於是,顏思齊率殘部正式進駐了東藩島北部,爲了生存和發展,他終於耐住性子,多次派遣船隻悄悄到閩地招募移民,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具,開發東藩島北部了。

天啓六年,註定是個不平常的日子。

一月,清太祖努爾哈赤率十三萬大軍圍攻寧遠城,結果身負重傷敗退。

五月,順天府王恭廠大爆炸。

六月,山西靈丘發生強烈地震。

十月,努爾哈赤死了,皇太極登基。

與這些大事比起來,海盜就是小事了。

可這海盜還真不可覷,因爲他是鄭森的爹,鄭芝龍。

如果說鄭芝龍在歸順大明之後,能真心抗清,那麼清廷絕對無法一統江湖,至少清廷無力攻過長江,因爲當時鄭家水師,是東亞無敵般的存在。

鄭芝龍要投靠顏思齊?

其實很簡單,沒法活了,閩地當年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飢殍遍野。

兼職當海盜的鄭芝龍眼見等朝廷救濟已經不可能,於是趁顏思齊向閩地招募移民之際,竟召集了數萬泉州饑民赴島拓墾。

但此舉,徹底讓明朝光火了,餓死可以,投敵不準!

泉州官員許心素上疏,主張聯合荷蘭紅毛東印度公司共同對付鄭芝龍。

朝廷同意了,但東印度公司未允。

於是鄭芝龍在顏思齊的支持下,趁機率大批海盜偷襲福建,擊敗守軍、殺死許心素,泄了胸口悶氣。

從此之後,鄭芝龍就正式投靠顏思齊,在東藩北部定居。

不過,鄭芝龍從泉州帶去的人太多了,後來勢力越來越大,喧賓奪主,最終取代了顏思齊,成爲了東南沿海的海盜頭目。

可爲什麼說,顏思齊和鄭芝龍只侷限在東藩北部呢?

原因很簡單,因爲這個時候,來自西方的番人,已經開始染指東藩南部了。

第七十八章 有魂的軍隊,不死!不滅!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五百四十九章 應天府,一片詳和!第五百九十四章 荒唐!混帳!第九百五十章 錢翹恭的失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二百二十七章 天大的誘惑?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三百八十四章 針鋒相對(二)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服從,是一種態度第六百七十七章 義興朝兩國公戰前會晤第四百八十九章 罷免吳爭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一千零十章 想罵就罵吧第九百八十六章 兩面受敵第一百十四章 三刀斷山劉老三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軍務,我說了算第六百零二章 偏執女人造成的破壞超乎想象第六百五十八章 錢肅樂終於改變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第一千六百十一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六十章 話絕、意絕,便是不可挽回。第六百三十六章 難以承受的代價第二百四十六章 真英雄也!第四百八十一章 畫餅第八百零七章 哪個馬大人?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七百二十一章 王師還能北伐嗎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我本將心向明月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九百三十六章 尼堪的如意算盤第二十二章 升百戶第二百七十章 借道入山寨第一千三百十章 一門忠烈第九百二十五章 蔣全義就是個瘋子第二百零二章 軍議第三百十六章 自求多福吧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再戰海州(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磊落之人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飛雲橋之戰(一)第二百零三章 北伐第三百四十三章 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殺人滅口嗎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小人與君子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瘮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七百六十四章 吳爭練兵(三)第四百十六章 福建時局第八百零二章 長林暗衛第一千五百十一章 用人得疑,疑人得用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撿了個名士(一)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東藩海戰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盡職而降的納布爾第三百九十一章 吳爭是惠宗後裔?第七百五十九章 聽者有意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 小人物也能幹大事第七百七十八章 那就不是詐降,是真降了!第九百四十六章 活捉喀爾楚渾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存在即有理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好事成雙第六百三十三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九百二十一章 撲朔迷離第七百四十八章 十艘主力艦即將交付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契機第九百十九章 大戰一觸即發第五百零五章 物以類聚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老馬想當漢奸?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決策發生改變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你忘了嗎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加不加賦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吳莊爭奪戰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南北三個戰場(三)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柳如是是契機第一百四十七章 多鐸想幹什麼第一百二十五章 勝利來得太意外第四百三十二章 平崗山突圍戰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第七百二十三章 勝之、迫之、壓服之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七百十三章 吳爭想換回沈致遠、錢翹恭二人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七十二章 說不通,便用強。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七十三章 咱幹不出這種不要臉的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九百六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亂拳差點嚇死老師傅第八百八十二章 能爲友赴死的人,怎麼可能投降敵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低買高賣,與夷通商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舊縣之戰第一千二百十五章 最親密之人第一千零十二章 雖死,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