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下血本

前方戰事越緊張,後方的辯論就越癡狂,大傢伙心裡都清楚,這場辯論的東西絕對會影響日後的國策。

國策的重要,自不必說,一句君王與士人共治天下,就造就了文官集團的強大,這些守舊文官站在自己的階級立場上,肯定要數死一搏。

同樣的道理,作爲新興文官集團的代表,黃宗羲,顧炎武等人也勢必奮力一爭。別看他們崛起時間短,但是商、官、民、學、軍,各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根基雄厚,再加上顧振華這麼一個強勢人物支持,他們大有一舉定乾坤的氣勢。

顧炎武第一個上臺,直接炮轟明朝的歷代皇帝,膽魄之大,超乎了想象。

“人有七情六慾,難免出錯,將九州萬方,億兆黎庶,都交給這麼一個人,憑着一個人的喜好決定大家的生死,這公平嗎?合適嗎?”

顧炎武的話剛剛說完,四周圍着的百姓就互相交頭接耳。以往多少代人,就盼着有個好皇帝,有個青天大老爺,能體恤他們,能爲他們伸張正義。

可是千百年下來,明君少,清官更少,唯獨老百姓的苦一點都不少!

換個角度想想,一旦你有了胡作非爲的機會,還沒有人指責你,你又會如何?

百姓越討論越激烈,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限制皇權了。

這時候在顧炎武的對面,一大排的座位上面。範克勤等人漲紅了臉,巍然端坐。他們互相對噴了多少天,全都有了充分的準備。

範克勤掃視了一下兩邊的人:“今日狂徒們竟然直接攻訐我大明曆代皇帝。喪心病狂,令人髮指。諸公,我們當爲大明江山奮力一戰!”

給事中張孝起率先站了起來,大步走到了顧炎武的對面,鼻子輕哼了一聲,然後斜着眼睛,根本不屑一顧的樣子。

“禮教以三綱爲。三綱以君權爲。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千年。更無異義,聖人所以爲聖人,中國所以爲中國,實在於此。若並此棄之。法未行而大亂作矣;故而須得守此不失。百世不移。汝無君無父,敗壞綱常,則天無日月星辰,地無山川河流,人心敗壞,恍如末世!”

張孝起搖頭晃腦,半文半白的說着,不少舊派文人頻頻點頭。似乎說到了心坎裡面。

顧炎武心裡頭早有腹案,滿不在乎的笑道:“張先生以爲這君父從來沒有變過嗎?”

“你見過日月變化嗎?”

“哈哈哈。張先生,你怎麼日月沒有變化?月亮每月陰晴圓缺,自不用說,就說太陽吧,如今已經制出了望遠鏡,以此觀測太陽,其中也是或明或暗,變化不斷。說日月沒有變化,不過是鼠目寸光而已!”

“你敢口出不遜!”

張孝起頓時氣喘如牛,說起了天文,他所知寥寥,情急之下只能說道:“顧炎武,你們攻訐大明曆代皇帝,不把君父放在眼裡,在朝爲奸賊,在家是逆子。任憑你巧言令色,都沒法自圓其說,從古至今,君臣父子,就是天經地義,自然而然,難道你在家裡不孝順父母,不祭祀祖先嗎?”

“父母生我養我,自然要孝順,可是顧某從落生開始,朱皇帝就沒給我什麼,相反他們還把大明江山搞得一團糟,生靈塗炭,百姓遭殃,難道還要替他們遮掩,瞪着眼睛說瞎話嗎?諸位熟讀經史的飽學之士,就是如此道德嗎?”

“好!”

顧炎武幾句話,把下面的老百姓心中怨氣都說了出來,以往大家不敢罵,不敢說,可是心裡頭都有憤恨不平!這下子不少人拍手叫好,掌聲像是海浪一般。

“喪心病狂!”張孝起勉強從嘴裡擠出了幾個字。他還想要爭辯,可是一隻大手按住了他的肩頭,回頭一看,站出來的正是何騰蛟。

“部堂,此等狂徒,恨不得舉刀殺之!”

何騰蛟微微一笑:“不用着急,欺君罔上,自有收了他們的!”

“顧炎武,我朝皇帝,或有些許不足,但是絕非你說的如此不堪。要是沒了皇帝,只怕天下會更加混亂。上古之時,人之害多矣。人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無爪牙以爭食自衛,若無上古帝王教之以相生相養之道,則萬民滅絕久已。即使今日,人人皆知如何自食其力,可爲農爲工、爲賈爲醫,無需他人教之,但仍需人君爲之禮,以次其先後。爲之樂,以宣其憂鬱;爲之政,以率其怠倦;爲之刑,以鋤其奸惡;爲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爲之備,患生而爲之防。難道說君王對你的恩情不如父母?”

何騰蛟信心十足的說道:“故而國朝以孝治國,君君臣臣正如父父乎乎,對父親要孝順,對君王要移孝作忠。這便是綱常,這邊是倫?理,遵守這些綱常倫?理,則上下尊卑、各歸其位,國家才能不亂,百姓也得以安居樂業。”

這幾句話說的入情入理,場下的狂熱似乎消退了一些,這皇帝也並非不堪!

範克勤在何騰蛟說話之間,已經到了他的身後,滿臉笑容的說道:“妙哉,何大人所言甚是。顧炎武,你出身微末,不過讀了幾本書而已,哪裡知道朝廷的運作!你們說我朝天子可以隨意胡爲,全都是污衊之詞,無知之語。百官奏摺要經過內閣票擬,送司禮監披紅,六科十三道,衆多的言官監督施行。而且六科甚至有封駁大權,若朝廷有不合適的政令,可以封還駁回,如此苦心孤詣,皆是太祖太宗爲了天下長治久安,精心安排,用功之深,豈是爾等可以窺測的!”

範克勤冷笑道:“後輩子孫,唯有尊奉祖制。克勤克儉,以德育民,誠如此。才能復興三代之治,萬民安然,天下太平。背棄祖制,攻訐歷代君父,目無法紀的妖孽,纔是人人得而誅之的國︶賊!”

“範大人,一把年紀了。火氣還這麼大,真是難得!”黃宗羲也下場了,臉上帶着含蓄的笑容。緩緩走到了範克勤的對面。

“範大人,你說一千道一萬,能否給在下解釋一件事情?”

“說,老夫來者不拒!”

“好。在下只想知道。我大明爲何會被韃子奪取了京師,爲什麼千萬百姓要淪落到韃子的踐踏之下?”

範克勤嘴角抽動,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是把罪名歸結到皇帝身上,他們剛纔的話就成了笑談,歸結到大臣身上?他更不願意。不過範克勤的確敏捷,他說道:“天數如此,合該劫數!”

“扯淡!”

黃宗羲瞬間露出了犀利的神色。厲聲說道:“天數,什麼是天數?範大人。有本事你把老天爺請下來,讓我們都看看!”

“強詞奪理!”範克勤鬚髮皆乍的說道。

“推卸責任!”黃宗羲毫不客氣的說道:“大明得病了,病在皇帝,病在文武大臣,皇帝無能,文武貪鄙,才使得朝廷連吃敗仗。不敢反思朝廷問題,就是諱疾忌醫,就是文過飾非!方纔何大人說皇帝自古就有之,這話不錯,可是你忘了,上古的三皇五帝是禪讓帝位的。選賢舉能,有德者爲皇帝!這些上古君王無不是爲萬民解困,受萬民敬仰愛戴。可是自從夏朝以來,父子相傳,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從漢唐以來,歷朝皇帝,開國的君主熟悉百姓疾苦,雄才大略,或能闖出盛世。可是後代子孫,深居九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身邊多是閹宦和詞臣,根本不懂如何治國,叛逆頑劣者胡作非爲,無能之輩守成尚且做不到。好好的天下,被敗壞到了如今的程度,倘若不是有遼王殿下,有安國?軍在,只怕我輩早就剃髮易服,成了韃子的奴才!”

黃宗羲一出手,比起顧炎武更加狠辣直接,將皇權的弊端直接攤開,血淋淋的展示在了百姓面前。

這時候從人羣之中擠出了一個年輕的書生,頭上的帽子都被擠到了,呼呼氣喘的到了臺上。

“說的太好了,天數非是虛無縹緲,天聽既人聽,天數就是萬民之願。爲君者必須順應萬民心聲。古之以來,皇帝越發神聖,文武百官逢君之惡,致使皇帝肆意胡爲。光靠着聖君良心發現,這天下就難免治亂循環,只有限制皇權,釐定法度,誠如此才能國運不衰!”

這個年輕人剛開始還有些緊張,可是越說又有力氣,抑揚頓挫,聽的人心悅誠服。黃宗羲和顧炎武都不由得暗暗豎起了大拇指。

“哈哈哈,這位朋友,你把黃某心中的想法都說出來了,還不知道高姓大名啊?”

“在下王夫之,草字而農,不值一提!”

明清之交的三大思想家站在了一起,夢幻的組合,三人的嘴炮工夫絕對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極。

範克勤等人被質問的節節敗退,說到底大明的百姓都在反思,甲申天變是天數使然,還是人禍所致!

原本大家不敢想,可是窗戶紙被戳破之後,大家的矛頭自然而然的就指向了皇權!

大勢如此,範克勤他們想翻盤絕對不容易。

老範看了看那些理學名臣,心學的鴻儒,這些人都悄然低下了頭。範克勤也忍不住咬了咬牙,拋出了自己的王牌!

“黃宗羲,你們說的天花亂墜,只是老夫有一事想問你們。倘若真的是朱明失德,你們無非是想讓顧振華取而代之,要是他坐了皇帝,那可是雄才大略的人物。你們也要限制皇權嗎?你們有這個本事嗎?”

什麼叫誅心,這就是最狠毒的招數!

他直接將矛頭轉向了顧振華,批評朱明皇帝可以肆無忌憚,但是批評顧振華還能如此嗎?

黃宗羲他們互相看了一眼,的確有些爲難。

就在這時候,突然一陣把掌聲,從人羣外面走進了一位淡藍衣裙的年輕夫人,長長的青絲,插着玉簪,典雅清淡,宛如蓮花,渾身上下透着無與倫比的大氣,微笑着走上了講壇。

範克勤他們全都愣住了,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女人竟然會出現在這種場合。何騰蛟滿臉的不快,冷冷的說道:“軍國大事,自有鬚眉男兒決斷,一介女流何必攙和!”

梅珺若微微一笑,宛如花朵盛開,清澈如水的眸子閃動着智慧的光芒。

“小女子是顧振華之妻,你們提到了我家夫君,他又不在開封,自然有我這個夫人代表。”

梅珺若緩緩向着周圍百姓萬福,簡單的一個動作,在場成千上萬的人都忍不住低下了頭,尤其是那些女人分外的自慚形穢。

“遼王說過,士農工商四民平等,豈止四民,這男女難道不該平權嗎?天下大事,女人也該有說話的權力,正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既然要限制皇權,索性不如限制徹底,大臣在科舉之後,都要經過歷練,才能擔當重任,皇帝權力更大,職責更重,何嘗不需要如此!凡是皇子五歲入學,十五從軍,二十觀政,三十執政,最多二十年,五十歲退位,戀棧不去者,內閣可罷黜之!無論何人,皆是如此。”

黃宗羲他們討論的立憲制度,已經極大限制了皇權,讓內閣成爲了國家的權力中心。不過這還有一項極大的隱患,那就是皇權的反撲,而且難保有超強勢的皇帝,可以左右朝政。梅珺若所說,正好堵上了最後一塊漏洞,一旦皇帝真的按照這個路數培養,而且定期退位,就再也不用擔心出現荒唐君主了。

黃宗羲等人忍不住起身,向着梅珺若深深一躬。

“王妃見識過人,撥雲見日,我等是茅塞頓開!”

“諸位先生,王爺設立中州講壇,就是讓天下人各抒己見,找到跳出興衰治亂的法子,你們用心探討就是了!”

……

“攝政王,奴才請罪!”

李率泰戰戰兢兢的跪在了多爾袞的馬前,身上彷彿揹着石碑,連頭都不敢擡起來。多爾袞給了他一萬多騎兵,結果不但沒能保住邯鄲,還損兵折將,如今隻身逃回,腦袋恐怕是保不住了!

沉默了半晌,可怕的無聲,像是死一般!

“去後面領四十軍棍!”多爾袞從牙縫裡面擠出了幾句話。

“多謝主子洪恩!”

多爾袞沒有搭理磕頭如搗蒜的李率泰,而是對着身邊的人說道:“邯鄲乃是南下之咽喉,不得不戰,誰能搶先攻下邯鄲,賞郡王爵位!”(未完待續……)

第1章 絕望的時代第97章 秦淮女第69章 招兵第398章 多爾袞退了第302章 蛇吞象第119章 慣用手法第20章 城門血戰第57章 聯手抗敵第67章 詐城第401章 西南之亂第200章 迎着炮火前進第30章 伏擊第453章 炮灰第25章 收穫(中)第119章 慣用手法第160章 進開封第3章 患難兄弟第390章 泣血求援第119章 慣用手法第377章 山西之叛第197章 大炮擊敵第92章 意外重逢第314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163章 炮兵營第335章 全軍向前第234章 四面楚歌第357章 兵精糧足話北伐第229章 白刃第226章 決戰吳三桂第121章 酷刑鋤奸第255章 熊皮帽子第194章 有兒子了第332章 登陸作戰第473章 走進新時代(完)第183章 野戰屠殺第159章 奴家要參軍第332章 登陸作戰第320章 奇兵突入第331章 三大軍團第50章 反了第165章 坑之第301章 後繼有人第354章 民心鹽價第24章 收穫(上)第35章 壯哉!忠勇伯(上)第308章 海外基地第205章 多鐸之死第362章 老冤家第246章 悲情牌第253章 國之碩鼠第136章 一敗塗地第63章 成軍禮第208章 真正的強者第220章 騎兵出擊第381章 倭國使者第20章 城門血戰第440章 熱氣球的首戰第67章 詐城第409章 水師威武第192章 起義第115章 背水爭鋒第100章 雛鷹鳴第404章 獠牙雪亮第383章 你打你的,我幹我的第278章 漏網之魚第175章 諸神殺佛第193章 天地會第10章 瘋狂第4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76章 出擊第10章 瘋狂第345章 敲詐肥貓第138章 東林之富第19章 奪門第130章 負心漢第77章 鋤奸第434章 兵來將擋第262章 人心散了第388章 兩全其美第176章 火拼第168章 出使李自成第59章 風起第71章 快速膨脹(中)第314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407章 以力服人第329章 韃子發瘋了第52章 大明自有忠良在第314章 這是一場屠殺第84章 驚起一灘鷗鷺第139章 趨之若鶩第376章 有毒第103章 拔劍西顧第50章 反了第309章 把倭寇趕下海第465章 僵局第255章 熊皮帽子第101章 冤枉第322章 鞭屍第200章 迎着炮火前進第128章 拿錯了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