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驚起一灘鷗鷺

南京,六朝古都,虎踞龍盤!

自從朱元璋在南京開基立業,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京城北遷,南京就作爲陪都,擁有一套和北京相對的官僚機構,六部,都察院等等一應俱全,品級也與北京相同,只不過沒有實權而已。

當大順軍攻佔京城之後,南京就成了大明勢力理所當然的中心,可是面對着空前複雜的局面,南京方面也是一頭霧水,弄不清楚。

南京文武百官之中,有三個職務是最有權力的,參贊機務的兵部尚書,代表皇帝的留守太監,以及提督軍務勳臣。

這三者也代表大明帝國的三大勢力,只不過如今皇帝都完蛋了,留守太監自然靠邊站,同樣道理,勳臣也是依附皇帝,說話也沒有什麼分量,真正能主導南京事務的就是兵部尚書,大名鼎鼎的史可法!

從靠邊站,到進入歷史的中心,其實也可以靠天上掉餡餅。

不過擺在史可法面前的可是一個天大的爛攤子,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北京淪陷,最需要的就是選出一個合適的君主,繼承大位。

選擇誰繼承皇位,實在是煞費苦心,其實這個問題本不復雜,按照血統選擇皇帝,福王朱由菘是萬曆的孫子,崇禎的堂兄,血緣最近,理應登基。

可是這裡面有一個仇口,當初萬曆偏愛老福王,可是東林黨的諸公支持皇長子朱常洛,圍繞着帝位,展開了著名的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最終東林黨佔了上風,福王也不得不黯然離京。

可是風水輪流轉,現在小福王朱由菘成了皇位的大熱門人選,東林黨諸公一個個都非常不爽,生怕這位小福王替父報仇,反攻倒算。

因此他們堅決打出了立賢的旗號,要擁立潞王。實際上不過是說辭而已,都是老朱家的子孫,藩王除了個別的極品之外,都是一個德行,潞王胡作非爲有過之而無不及。

史可法作爲東林黨干將左光斗的弟子,久經考驗的黨員,按理說他也該毫不猶豫的支持東林黨的主張,可是史可法也不傻,知道擁立潞王,於理不合,肯定會出**煩,搞不好會發生內戰,因此舉棋不定,備受煎熬。

這天史可法正在苦思冥想的時候,突然手下人前來報告,說大學士魏炤乘前來拜會。史可法一聽,急忙起身迎接,這個魏炤乘正是從北京跑出來的官員之一,是他親口證實了北京被攻破,崇禎煤山上吊的消息。

史可法客客氣氣的將魏炤乘請進了書房,兩個人對坐獻茶之後,就史可法就發現魏炤乘坐立不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魏學士,有什麼話就直說吧,我洗耳恭聽。”

魏炤乘看了看左右,故意壓低了聲音說道:“我得到了一點風聲,似乎太子殿下尚在人間,被人給救出了京城。”

“什麼?”史可法頓時豁然站起,急忙問道:“魏學士,事關江山社稷,你可要有把握啊!”

魏炤乘嘆了口氣:“我哪裡不知實情重要啊,其實在闖賊殺入京城的時候,就有人說先帝將太子託付給了朱純臣,還留下了遺詔玉璽。隨後又有人在京城之中散佈文告,擾得京城大亂,我也是趁亂逃出來的。事後想想,或許就是有人爲了掩護太子出京,才做的安排。”

史可法一聽,頓時眉頭緊皺,忍不住埋怨道:“既然有這種事情,魏學士你怎麼不早說啊?”

“不是我不想說,實在是捕風捉影,不敢隨便開口啊。”

“那現在怎麼敢說了?”

魏炤乘苦笑道:“在兩天前有個家人從京城難逃,帶來了消息,說是曾經聽說太子出城之後,到了吳三桂的軍中,據說有個姓顧的爵爺,保護着太子。”

姓顧的?

史可法腦筋轉了幾圈,也沒有想出哪有這個人物,不過既然太子還在,尤其是有先帝的遺詔玉璽,那就是名副其實的皇帝人選,其他的藩王根本不用考慮。

“魏學士,按照你的說法,太子應該在吳三桂的軍中,我們該立刻派人迎接太子!”

魏炤乘面露難色,忍不住說道:“事情恐怖不那麼簡單,根據我的家人說,似乎吳三桂投降了滿清,他還帶過來一份文告,例數晉商勾結滿清,出賣大明的種種行徑。”

說着魏炤乘從懷中掏出了幾張紙,送到了史可法的手裡。

史可法看了幾眼,頓時眉頭都立了起來,拳頭狠狠的砸在了桌子上:“誠如是,晉商皆可殺!”

“史大人,你看看下面的落款。”

史可法這才清醒過來,只見最後一行小字,寫的是:大明忠勇伯安國軍指揮使顧。

“這,大明哪來的忠勇伯,這個安國軍又是什麼東西?”

“史大人,這位忠勇伯說不定就是救了太子出京的人,只是按道理他們應該和吳三桂在一起,和滿清也是盟友,要共同對付流賊。又怎麼會和晉商對上了,實在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史可法眉頭緊皺,在地上轉了一圈,最後一跺腳,狠狠心腸說道:“魏學士,此事關係重大,你千萬不要和任何人提起,我馬上想辦法查證。”

魏炤乘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哪敢多說,急忙告辭離開,史可法想了想之後,當即派人約請手握兵權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兩個人在浦口密會。

馬士英也當即前來,他和史可法也是老熟人了,兩個人見面寒暄了幾句,就直入正題。

馬士英先笑道:“憲之兄,你前番密書,提議擁立桂王,我認爲萬萬不可。桂王遠在廣西,路途遙遠,而如今時局動盪,瞬息萬變,等不起啊!況且桂王按輩分是先帝的叔叔,如果他登基即位,置先帝於何地,置福王也何地,有違倫常,實不可行。”

史可法也是心裡頭發苦,東林黨提議擁立潞王,可是其他人贊成福王,史可法弄得左右爲難,只好提出了一個擁立桂王的主意,可是經過馬士英駁斥,又沒有話可以反駁。

史可法苦笑着搖了搖頭,所幸還有別的方案,不用在這幾個藩王之中打轉轉了。

“瑤草兄,你看看這個吧。”

說着史可法把魏炤乘給他的文告送到了馬士英的面前,又把魏炤乘和他說的話,同馬士英說了一遍,馬士英急忙接過來仔細看了又看。

論起心思機巧,馬士英甩史可法十萬八千里,他一看到落款,頓時就喜出望外。

“憲之兄,如果我猜的不錯,這個忠勇伯應該是太子新封的,而且既然號稱安國軍,就代表他們有不少的人馬,倘若是北方尚有一支忠勇之師,保護着太子,實在是大明之福,蒼生之福啊!”

史可法也笑道:“如果真如瑤草兄所說,的確如此,只是如何能聯絡上安國軍,又如何能夠得到太子消息,實在是有些爲難啊。”

正在兩人說話之間,突然馬士英的師爺急匆匆的跑了過來,跌跌撞撞,差點摔在了地上。

不過他也不管不顧了,急匆匆的將一份書信送到了馬士英的面前。

“大人,大喜啊,太子有消息了!”

馬士英急忙劈手搶過了書信,這封書信正是顧振華寫給馬士英的。

安國軍南下,必然要捲入南明的紛爭之中,對於東林黨顧振華是厭惡到了極點,一幫只會罵人,不會幹事的傢伙,有他們在,好事也能變壞了。

相對而言,雖然馬士英在歷史上留下了奸賊的惡名,但是縱觀馬士英的所作所爲,根本和姦賊不挨邊。在擁立福王的問題上,馬士英根本沒有錯誤,而是東林黨私心作祟。後來南京被打破,馬士英又英勇就義,比起東林諸公要強太多了。

正因爲如此,顧振華選擇和馬士英合作,共同分享擁立之功。

在書信裡頭,簡略的介紹了一下事情經過,然後寫到安國軍正在南下,太子和遺詔都在軍中,請馬士英安排人手接應!

隨着書信,顧振華還附上了一枚太子的玉佩,作爲證物。

馬士英看過之後,立刻跪在了地上,提淚橫流。

“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馬士英連磕了三個頭,然後豁然站起,衝着史可法一拱手:“憲之兄,太子安然,我們就不用爲了擁立的事情發愁了,我要立刻恭迎太子!”

“瑤草兄,是不是有些倉促了,太子身份用不用覈實一下,而且既然要迎接太子,就應該擺出全套儀仗,派遣重臣。”

“不必了。”馬士英搖了搖頭:“書信寫的明白,滿清大軍還在尾追,安國軍人困馬乏,急需援助,我立刻帶着大軍過去,就算有假,有五萬大軍保護,也沒有什麼問題。”

說着馬士英衝着史可法一拱手:“告辭了。”

運河之下,船隊南下,顧振華穩坐在船頭上,梅珺若這個小妮子陪在了一旁,雖說是名門閨秀,禮數頗多,可是梅珺若天生有股子叛逆的勁頭,加上顧振華的慫恿,兩個人越發的旁若無人了。

顧振華的大手輕輕的按在了玉手上面,笑着說道:“梅姑娘,你老家還有什麼親戚沒有,要是有,也該見見面不是!”

“你又在打什麼鬼心思?”

“我哪有什麼心思,早晚都是一家人,親近親近嗎!”

梅珺若頓時臉蛋通紅,揮起粉拳,毫不猶豫的砸在了顧振華的肩頭。夕陽之中,船隻駛過,蘆葦蕩中,鷗鷺齊飛,亂騰騰的一片……

第210章 同心同德第189章 抗清血盟第130章 負心漢第29章 班底第285章 大獲全勝第212章 狡詐如狐第79章 南撤(中)第3章 患難兄弟第344章 該叫王爺了第23章 困龍入海第191章 主動出擊第252章 引蛇出洞第355章 天朝風物,西洋傾心第210章 同心同德第30章 伏擊第2章 遇襲第203章 不臣之心第21章 破牢籠第222章 炮兵沒了第66章 京觀第398章 多爾袞退了第59章 風起第358章 剝竹筍戰術第279章 先機第356章 送錢來了第36章 壯哉!忠勇伯(中)第57章 聯手抗敵第222章 炮兵沒了第122章 耕戰商第290章 套着狼第70章 快速膨脹(上)第220章 騎兵出擊第471章 新君第229章 白刃第207章 殺光二韃子第358章 剝竹筍戰術第9章 全副武裝第430章 論道第46章 賭第114章 糧食保衛戰第453章 炮灰第211章 胸牆初顯威第2章 遇襲第303章 其實韃子不可怕第280章 武夫審案第146章 身體真好第420章 出乎預料第78章 南撤(上)第390章 泣血求援第387章 廉價勞力第454章 天火第462章 突破和狙擊第81章 天火焚城第237章 歡騰第237章 歡騰第127章 你搭臺,我唱戲第323章 衝進瀋陽第414章 王府諸官第237章 歡騰第185章 下一城第231章 勝利的味道第200章 迎着炮火前進第385章 顛倒黑白第253章 國之碩鼠第202章 新的戰爭第85章 紛至沓來第294章 出奇制勝第393章 太原暗涌第303章 其實韃子不可怕第184章 更大胃口第26章 收穫(下)第129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38章 東林之富第49章 跪着?站着?第259章 土豪的感覺第131章 夫人出馬第140章 大炮主義第449章 一塊硬骨頭第214章 擲彈兵威武第457章 背後下手第一把四十五章 這個官不好做第114章 糧食保衛戰第406章 告張獻忠書第178章 洛陽的主人第338章 薊國公來了第63章 成軍禮第161章 清軍來犯第433章 傾國之力第113章 全面血戰第326章 洪母罵疇第392章 席捲晉西北第114章 糧食保衛戰第136章 一敗塗地第279章 先機第332章 登陸作戰第203章 不臣之心第424章 給小皇帝上課第347章 分化瓦解第180章 厲兵秣馬第173章 大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