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兩條路

“車總兵,登門拜訪,有何要事啊?”而立之年的鄭芝龍,海上霸業正值鼎盛,中氣十足。⊥小,..o在海上,鄭芝龍也許是人見人畏懼的頭子,但對於泉州地方的百姓,還是不錯的。所以當地人也不反感這位地頭蛇,畢竟有了他,很少再有倭寇登陸泉州了。

因爲他便是最大的倭寇了……

“稟都督,淩河伯楊帆到了泉州。”

“淩河伯?就是幾個月前大勝皇太極五萬精兵的那個?”鄭芝龍命人看茶,和車仇一道坐定,“他怎麼會來泉州?”

“在下也納悶,後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將陝地的難民遷到海外來了。末將一問,才知道是移民去呂宋的。”

“去呂宋,這不是瞎胡鬧。那呂宋早就被西洋人霸佔了。怎麼可能讓我們插足,別說移民了,就是過去,都不會讓你這麼多人上岸的。”

“是啊,末將也說了。那淩河伯估計沙場上是個天才,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就愣住了,都說不出話來,所以我來找都督您了。”

“找我?找我有什麼用,難道讓我去幫他把呂宋打下來嗎?瞎扯,這洋人的船炮又不是吃素的,更何況登陸作戰,本來就是易守難攻。”

車仇道:“末將倒是有個一石三鳥的妙計,不知道都督想不想聽?”

“你說便是。”

“前些日子,都督不是正愁沒有遷徙到臺灣嗎?您看這三萬人,合不合您胃口?”車仇笑道,“這些北邊來的,大多精於耕作,加上陝地民風彪悍,屯田還是服徭役,相信等休養生息之後,都是一股不弱的兵力。”

鄭芝龍眼睛一亮,道:“我怎麼就沒想到。一旦我解決了他們的生計,那必定是誓死效忠,而且這些人都來自陝地,也不怕反水。”他趕緊起身,準備派人去找楊帆商洽此事。

“都督何必如此着急。末將不是說了,此乃一石三鳥之計,您這麼火急火燎地過去,難免惹人嫌疑,不如等楊爵爺自己覺得棘手,上面來求見,到時候,這聖上身邊的紅人,欠了您一個人情不說。都督您這善舉,被聖上知道後,還會嘉獎一番,不就是一石三鳥了嗎?”

“哈哈,車總兵此言甚是。”

“還是都督英明。”

兩人拱手互視一眼,笑了笑。

……

……

島上海浪拍打在岸,地圖被幾塊石頭壓着。劉香坐在一邊,看着地圖上的那個紅圈,道:“老二,這就是楊爵爺說的財路?”

“沒錯,劉頭兒,這張海圖雖然是手稿,卻很是精確,不比我們從洋人手裡買來的差,而且從那些洋人那買來的地圖上看,也有這麼一條水道。從西洋過來的商船,十有**都是從這邊過來的。若是我們在那邊站穩了腳跟,這就等於卡住了鄭芝龍的蛇頭。”

劉香看了看從紅圈拓展往上的朱線,diǎndiǎn頭道:“確實是個妙計。不過這上邊……”

馬一東笑道:“劉頭兒放心,爵爺說了,只要我們在那邊站穩了腳跟,後邊的事情他自然會安排好。”

劉香並不蠢,這馬六甲海峽作爲南洋的咽喉之地,一旦掐住了,這西方的商船就難以在進入這邊。“老三,你怎麼看?”

一邊被稱作鷹爺的三當家看了看地圖,道:“原先我們在東洋,如今若真的要去南洋那一帶混跡,這首先要解決的便是那邊的西洋人。若是把守住這咽喉之地,我怕西洋人會打擊報復。”

“若真是要到那邊混跡,這和西洋人的摩擦是在所難免的。不過我們手頭上的傢伙未嘗幹不過那些西洋人。我看那邊先不急,得徐徐圖之,讓澎湖一帶的弟兄先去呂宋那邊站穩了腳跟,再對那馬六甲下手,你們看如何?”

“也好。不過鄭芝龍這邊呢?這就由他做大做強?”最旁邊一直沒插話的瘦猴男子問道。

“老四,你蠢啊。等我們拿住了那馬六甲,到時候來往商船誰還敢掛鄭家的旗子?”馬一東道,“等我們在那邊發展壯大了,這鄭家就是想來和我們火拼,沒了朝廷的勢力,也可以勢均力敵了。那時候,纔有和他鄭芝龍談生意的資本。”

“好。”劉香站起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如今大計楊爵爺已經幫我們定下,若他日真可以一舉稱霸南洋,我等有楊爵爺,就是在朝廷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分量了。”劉香想得很美。

不過有一個人,腦殼疼到了極diǎn。那便是在驛站歇息的楊帆。桌子上攤着張京城帶回來的地圖,這張圖是楊帆仔細標註的,上邊劃布着各方的勢力。如今呂宋被西班牙殖民着,這越南也是陷入了阮鄭紛爭,馬來西亞更是亂成一團麻,上邊葡萄牙人暫時控制着馬六甲,海盜猖獗不說,王朝也是完全處於一種散置狀態。可以說,整個南洋,都是混亂的,若是鄭芝龍有那個野心,揮師南下,這一干小國根本招架不住,就是西洋人,也難以匹敵。

楊帆現在最關心的倒不是這些,而是這三萬難民該如何安置的問題。他第一眼,便把目標放在了臺島上邊。雖說現在最好也是最近的地方,恐怕就屬這裡了。人口也稀少,正好可以移民上去。但是楊帆有一個擔心。臥榻之處,豈容他人安睡?將來陝地的難民,定然要源源不斷地遷過來,若是都交由楊帆管理,那自然沒話說,可問題鄭芝龍答不答應呢?

從後來掃平臺灣上邊的荷蘭人,可以看出,鄭芝龍是吃定了南洋霸主的這碗飯,不容許任何人來爭奪,所以選在這裡實屬不妥。楊帆的眼光必須要放得長遠一diǎn,糧人歸,到時候糧人不歸倒是也罷了,怕就怕在南邊埋下一顆毒瘤。

他的目光緩緩掃視着這片大洋,看遠一些,看長遠一些。越過了馬六甲,楊帆的目光,定格在了那出未被殖民的闊土。那裡,海之藍。

澳洲。

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若是要移民到哪裡,就意味着行程得多增加一半。楊帆沒什麼把握了。從天津衛,到泉州,一直是近海的航行,有經驗的老師傅可以指揮,都不需要楊帆幹什麼。事實上,楊帆還真沒幹什麼,但是一旦駛出了泉州,駛過東南亞,到達澳洲,楊帆就有些猶豫了。

不過他必須儘快做出決定。不過無論他是移民到臺灣,還是澳洲,船上的那些酒,是時候再泉州處理掉了。正值年關,泉州富庶人家,還沒入夜,爆竹聲便不斷響起。楊帆換了套大衣,往大街上走去。

年,

他看了看天。

往年這個時候,家中的老父總會把門楣上的對聯換上新的,一個勁兒地問他:“對齊了沒,對齊了沒。”而屋裡的母親,湯圓、餃子、揚州面,一樣不少。

這會兒,

年,

變得可有可無了……屋外悽清,看着在街上燃放煙花的孩童。

萬家燈火,他感覺這陸上,爲何比海上還要的冷。腳步不覺加快起來,他決定了,他要去澳洲。不知爲何,就是想去。想帶這三萬難民過去,建立一個不一樣的國度。

第310章 小僧來借棺第391章 請神問第467章 出征第346章 嶽靈甫第150章 再起航第506章 人未還第157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396章 追風少年第292章 苛捐雜稅(下)第174章 楊帆歸來第420章 婚事(上)第415章 不再見第287章 牛人課堂(上)第44章 大掃蕩第339章 桌上談判(下)第516章 黃袍之戰(中)第352章 青羊宮第336章 情誼第498章 會師復州第24章 水泥、玉米、土豆第214章 詰問(中)第443章 枯木逢春第124章 應對第372章 叛亂第19章 楊帆的野望第178章 二關公第508章 良人歸第461章 春日下的故人第408章 好雨知時節第177章 刀光影第112章 天字陸號大康酒業第202章 引雷第211章 博弈第222章 說他個滿城風雨第354章 突然之間第11章 吃國本第431章 磋商(上)第300章 文比(下)第139章 人心第496章 疑慮第484章 會盟第446章 變故第302章 絮將落第185章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第517章 黃袍之戰(下)第63章 絮兒的病第357章 一枚舍利第146章 吊炸天的胖子第205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424章 三十而立第349章 夜刀歌第47章 哪路大神?第293章 人艱不拆(上)第312章 負海擔山第389章 順江下第399章 一江湖水(下)第440章 多餘的解釋第270章 夜探賭坊第185章 有人的地方便是江湖第324章 悍兵第136章 倭第305章 說道說道第137章 松江府第191章 強行收徒第146章 吊炸天的胖子第271章 出老千?第17章 東北望,射貪狼第444章 春祭第387章 江湖魚龍燴第296章 花招爲誰耍第233章 埋伏第99章 易如反掌第118章 楊帆的態度第188章 見鬼了第200章 天師令第322章 臥聽蚊第273章 變故第231章 清客第33章 戰爭與和平第389章 順江下第176章 秋、刀、魚第483章 義從赴西平(下)第405章 裝第184章 江湖人何處爲家第98章 總有人在混江湖第322章 臥聽蚊第341章 聲東擊西第352章 青羊宮第330章 天高皇帝遠第195章 赴山西第301章 晚風起第468章 死得其所第343章 失蹤第206章 場面(上)第473章 原來是你第478章 孫承宗(上)第466章 長白山上有仙女第190章 修得個通天大道!第77章 合作難求第191章 強行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