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南宮大火(四)

“許以獎勵?”

“如陛下可以爲其封爵賜勳。!”

“胡鬧”、“荒唐”不待張平說完,下面便有朝臣喝罵道,“此舉豈非公然賣官鬻爵,這要置我大漢威嚴與何處?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張平腹誹,這事我們的陛下和十常侍又不是沒少幹,反正都是賣,與其這錢進了十常侍私人的口袋,不如爲公的好。當然,如果不是實在沒辦法,張平根本不想說這個主意,他自是清楚,這話說出來,必然會被衆臣非議。但是若是推說不知,一來寒了漢帝的心,二來國師的地位剛剛確立不容有失。

說白了張平能在朝立住的根基一是靠着他一身術法,二是靠着皇帝對他的寵信,當然後者尤爲重要。因此不管好主意壞主意,這時候只要讓漢帝滿意好,至於朝臣如何想,對張平來說毫無影響。

因爲在別人眼張平是一個倖進之臣,在這種有色眼鏡之下,多數人都是排斥與他,算他想要融入其他朝臣之,也難得到這些眼高於頂的士人的認可,畢竟儒、道有分。更爲重要的是漢帝絕不會願意看見自己與朝臣過從甚密,作爲一個倖臣,越在朝處於孤立之勢,越得帝王之喜,因爲其所有的依靠只能是帝王,能被帝王掌控的死死的。當然作爲重生者的張平知道之後的歷史,審時度勢之下,抱緊漢帝的大腿纔是最好的選擇。

漢帝聽了張平的主意先是眼前一亮,然後又皺了皺眉,有些猶豫,畢竟公然賣官鬻爵似乎有些不好,這事私下裡幹也罷了,擺到明面來,始終不妥。

張讓聽了張平的主意倒是眼精光一閃,前奏道:“陛下,奴婢有個想法。”

“哦?說。”

“奴婢剛纔聽了國師所言,倒是覺得頗有可取之處,只是這封爵賜勳怕是多有不妥。因此,奴婢想來,倒是這衆籌之法可取,陛下不若下旨,要求天下加徵田賦,也不用多,只需每畝十,想我大漢沃野萬里,湊成這修繕宮殿之所需怕是綽綽有餘,甚至還能多出不少以填補國庫虧空。如此即能有錢修繕宮殿,又無需陛下封爵賜勳,豈不是一舉兩得。”張讓喜笑顏開面有諂媚的向漢帝進言道。

漢帝聽了眼前一亮,張讓此計甚妙,即籌到了錢,又避開了封爵的風險,當真是妙計。當下漢帝撫掌稱讚道:“好好好,阿父此計甚秒,張愛卿也是不錯,真是出了個好點子。”

下面衆臣面面相覷,這計策說好呢?卻是能完成修繕所需,但是這可是加稅,乃是暴政;可是你要說他是橫徵暴斂、是暴政吧,每畝十,確實並不算多。因此衆臣一時卻不知該如何反駁。

反倒是幾名衆臣露出了思索之色。譬如袁隗、楊賜、何進都低頭沉思不語。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出言的卻是御史丞陸康。

漢帝聞言眉皺起,臉甚是不悅。

陸康卻是絲毫不懼,依然進言道:“陛下,此非仁政,於我大漢有百害而無一利,還請陛下容臣一稟。”

漢帝雖然心不悅,但見陸康如此,也只好壓下心頭不滿,點了點頭,示意陸康繼續。

陸康到沒有直接說理由,反倒來講起了故事:“陛下,春秋之時,魯宣公十五年,欲在魯國推行田畝制,立馬發生了叛亂,因此宣公收回其旨意,並下令其後絕不能再行此舉。而及至哀公之時,再提稅畝增賦一事,當時孔聖疏奏言此乃奪民財物,聚富斂財,違背祖宗之遺訓,絕對視沒有道理的事情,必然會自取滅亡之舉。哀公不聽,魯國國力因此日漸衰落,再也無法稱雄世間。”

陸康講完了魯國的故事又繼續說道:“陛下,這稅畝之頭絕不可開,雖然每畝十看似不多,可是這稅畝一開,動搖的乃是我大漢之根基。且不說各地對田畝數量是否清楚,算田畝數量清楚,如此一來,是否坐實了這些土地便爲私人所有?那時若是交不出錢糧,這土地必爲他人所奪,如此大漢之土地都爲私有,那何處有陛下之土地呢?要知道這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若是如此,不多時這樑田便淪爲世家豪族之私產,陛下之江山也必爲世家豪族所瓜分。因此,臣請斬提此意見、霍亂陛下江山、動搖大漢國本之人。”陸康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語氣鏗鏘有力。

其實這也好理解,自光武帝劉秀始,爲了限制豪強地主兼併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實行“度田”。而其所行田製爲“井田制”,即以井字爲格將田地畫爲九塊,其心一塊爲公田,其收成用於交稅,即是九稅其一。而若是按照張讓所言,則是改變了田制,即“畝田制”,相當於在九稅其一再收一遍稅,看來所收不多,但其所加卻絕對不少。而且如此稅法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是原本九田一塊公田完全的變成了全部的私田。而且如此加重的稅賦,再加連連災禍收成銳減,必然導致很多人無法交,而此時有錢的豪強地主便可藉此兼併田畝,擴大私產。長此以往,百姓將再無土地,而土地都收歸道地主豪強手,到那時,等待漢帝的必將是國破朝滅。

漢帝聽了,默然無語,道理他算是明白了,陸康這番言論他算是聽了進去。

張讓聽了,卻是嚇了一跳,他根本沒想到自己的主意迴帶來如此可怕的後果。張讓再次噗通一聲跪倒於地,向漢帝磕頭求饒道:“陛下,奴婢實不知會有如此後果,陛下恕罪啊,陛下恕罪啊。”

漢帝揮了揮手,讓其起來,“行了,阿父,罪不在你,你也是考慮不周。”然後漢帝轉向陸康,鄭重的點了點頭,“陸愛卿所言,朕明白了,多虧有陸愛卿及時指出,放免我大漢有失,否則朕罪過大亦。”

第六十九章 故技重施第五十七章 古之惡來第三章 武道大會第一百二十七章 把酒言歡第六十四章 城下談判第八十九章 對簿王允第二百三十一章 水火兩重第三十二章 大戰將起(二)第一百九十章 周瑜叛師第八十章 連闖烏營第六十四章 虎牢關前第六十二章 樑上君子第二十章 玄德都尉第一百零三章 圍營逼宮(中)第三十章 招魂祈福(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甄家來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兵出臨眺第十一章 忽聞噩耗(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更勝一籌第九十四章 僥倖得勝第五十九章 廢帝立幼第一百七十章 目眥欲裂第一百九十三章 夜襲太平第五十八章 以死相搏第一百六十章 韓馥震驚第四十七章 幽州之危(四)第五十章 奪門而出第七十八章 圍三缺一第四十八章 祭天大典(三)第一百零五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一十八章 計將安出第九十四章 阿父張讓第一百五十七章 兗州事畢第五十七章 南宮大火(三)第六十三章 攜友同行第一百六十九章 半夜劫人第十九章 再惹事端第二十一章 朝會之議(四)第七十五章 月旦點評第一章 新年伊始第一百零七章 謀逆事畢第六十四章 虎牢關前第八十六章 益州事畢第九十章 驚弓之鳥第三十五章 暗夜密謀第二百四十一章 冤比岳飛第一百零六章 一路奔逃第六十八章 敵襲涿郡第二十七章 高擡輕放第九章 雙戰呂布第一百八十章 回馬一槍第七十二章 司馬德操第二百四十一章 冤比岳飛第十七章 袁術來襲第八十七章 衝突暴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火燒伏牛第三十八章 醫療小隊第三十章 突發狀況第六十一章 臨行準備第二百二十八章 雒陽雜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前因後果第四十六章 祭天大典(一)第八十一章 司馬叔異第二百三十二章 大破邊韓第二十一章 捉對廝殺第八十八章 何以爲根第一百八十六章 各方心思第七章 深入瞭解第二百二十二章 終返雒陽第二百三十五章 臨眺急報第四十章 揚州之亂(三)第二十九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零一章 身份揭穿第九十章 驚弓之鳥第二十五章 朝會之議(八)第七十二章 薊縣攻略(三)第二百二十章 劉表挖角第七十三章 薊縣攻略(四)第一百章 接收人馬第四十章 祭天開始第一百七十三章 張郃vs文丑第六十一章 潁川學宮第一百七十九章 錦帆水賊第七十八章 圍三缺一第四十四章 董大將軍第一百四十七章 秋後算賬(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說服漢帝第二十章 初次交戰第九十七章 辭賦大會(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天雷顯威第三十九章 風起雲涌第十八章 風流韻事第十九章 十大開戰第一百零九章 死裡逃生第四十五章 繼任天師第七十三章 薊縣攻略(四)第三十六章 下邳攻防第二十一章 周倉顯威(上)第七十章 上黨平定第六十一章 臨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