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衆諸侯亦陸續而至,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里。
其一衆諸侯爲: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豫州刺史孔伷。第三鎮,兗州刺史劉岱。第四鎮,河內郡護軍將軍尹銘。第五鎮,陳留太守張邈。第六鎮,東郡太守曹*。第七鎮,濟北相鮑信。第八鎮,北海太守孔融。第九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一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二鎮,祁鄉侯冀州牧袁紹。第十三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四鎮,山陽太守袁遺。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駐紮於陳留酸棗。
羣雄皆到,大家基本上都是認識的,尤其是尹銘與曹*、袁紹、袁術、孫堅等人更是相交甚深,到此共爲大義,心中別提有多麼的高興了。衆人一陣寒暄之後,曹*乃命人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寬大的帳篷之內,大家都是熟人,也分不出那個大,那個小,是以一衆諸侯只分左右自由散座。
看到帳中亂哄哄一片,尹銘首先倡言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衆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含笑點頭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爲盟主。”
“我同意孟德兄之提意。”尹銘表態道。
袁紹心中暗喜,可是表面卻再三推辭,到衆諸侯皆稱非本初不可,袁紹方纔做勉強應允之狀。
次日,築高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盟主袁紹登壇。
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讀畢歃血以爲盟。
一衆諸侯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不過在尹銘看來也多是做作樣子的。待袁紹歃血罷,走下高壇。衆諸侯表示真心,便一齊上前扶袁紹中軍帳內升帳而坐,其餘諸侯則分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
曹*行酒數巡,心中慷慨萬千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
袁紹點頭說道:“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爲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
“吾等謹遵盟主之令!”尹銘、曹*等一衆諸侯口中皆稱惟其命是聽。
接下來就要安排諸侯們的職位,以及各諸侯的任務了。
只聽袁紹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爲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爲接應。”
一貫勇烈的長沙太守孫堅立即出列道:“堅願爲前部。”
“銘願同文臺大哥共往之。”尹銘不想留在酸棗飲酒作樂,又想與孫堅多交流交流。
袁紹聽的大喜,誇讚道:“尹賢弟文武蓋世,文臺勇烈,汝二人正可當此任。”
說完遂表奏尹銘爲前將軍,兼領楊州刺史,表奏他爲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責令即日起兵出征。
孫堅與尹銘相視而笑,領令率領本部人馬殺奔戰場,他們選擇的路線是魯陽,這也是孫堅歷史上真正的出兵路線。
關中諸侯大舉義旗,齊聚酸棗,早將董卓屬下的守關將士驚動,此時又見尹銘、孫堅領二萬餘衆屯兵魯陽,驚得衆關口急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而此時的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不休。其手下首席大謀士李儒接得告急文書,急忙來稟告董卓。
董卓聞之大驚失色,慌忙召集一衆將領商議對策。
西涼第一勇將華雄挺
身而出道:“相國勿慮。關外諸侯,一衆烏合,雄視之如草芥。雄願提我西涼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
董卓大喜道:“呵呵,吾有西涼頭虎,何懼關中羣小耳!”話聲未絕。
李儒身側一人高聲叫道:“某自來相國之處並無寸功,願與華都督並肩作戰,斬衆諸侯首級,以獻相國。”
董卓聞聲視之,其人身長八尺,虎背熊腰,強健威武,正是斬殺丁原的幷州大將高順是也。董卓聞言心中更是大喜,即加高順爲驍騎校尉,領其本部軍馬,同李肅、胡軫領軍五萬星夜赴魯陽迎敵;而華雄則同樊稠、張濟、趙岑馬步軍共六萬西涼軍守虎牢關。
不說關中諸侯與董卓相持,且說劉備昔日得尹銘點撥指引,與簡雍二人走幽州路遇殺人奔逃餘外的典韋,又巧遇本要投奔韓馥的麴義,三人一見相惜,逐結拜爲異姓兄弟,劉備爲長,麴義次之,典韋最小,麴義,涼州金城人也。漢平原鞠譚之後,其子避難,改曰麴氏,世爲金城著姓。義少好弓馬,結羌中豪帥,曉習羌鬥,所部宗兵以驍銳聞。
黃巾之亂時,皇甫嵩以左中郎將征討,募精勇於涼州,麴義以宗兵千餘從之,隨擊黃巾於冀州,數有戰功。皇甫嵩徵還長安,麴義便留在冀州,本想投靠冀州牧韓馥。卻偶遇劉備,見其仁和大德,深爲折服甘爲其效命。
典韋則是在一次逃亡中位劉備所看重,稱其爲‘惡來’,併成功將典韋收爲己用。爲了籠絡二位大才,劉備提出與二人結拜異姓兄弟,二人甚爲感動,發誓此生以死追隨其左右。
得到文武全才麴義及絕世勇猛的典韋之後,劉備又得到幽州牧劉虞的全力支持,他們兄弟三人亦爲剿滅幽州黃巾軍立下赫赫戰功。可是就當論功行賞之際,公孫瓚卻突然發難,殺死劉虞獨霸幽州,迫其離開幽州。可是當今冀州有更爲龐大的袁紹,兗州又有劉岱、曹*等人,無奈只得四處遊走。當到得河南便發生了討董會盟,於是便領着麴義、典韋、簡雍及手下二、三千人馬趕赴酸棗,希望從中得利。不過,當劉備到達酸棗之際,尹銘與孫堅已經領兵奔赴魯陽了。
再說趙雲趙子龍,六年過去了,他已經是一個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的美男子了。早在黃巾起義時,本郡權貴推舉趙雲率領義從吏兵征剿黃巾軍,如今天下大亂又攜本郡義從往投公孫瓚。
然而此時袁紹自令冀州牧,官吏民衆皆往從之,對身處冀州的趙雲來投,公孫瓚深以爲憂。
見趙雲來附,自然是很高興,但是心裡難免有所猜忌,便對趙雲說道:“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麼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雲聞聽公孫瓚此言後,頓感投錯主公了,但是又不好反悔,只是不客氣地回答道:“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並不是因爲我們個人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
公孫瓚頓時無話可說,於是勉強收趙雲與帳下,從此,趙雲便隨公孫瓚征戰。時值劉備正依附劉虞,尚未與公孫瓚交惡。且因爲同窗之故,多有來往,見趙雲如此俊偉不凡,大爲驚奇,便與他深相結納。
待公孫瓚突然斬殺劉虞,與劉備斷交之後,趙雲便離公孫瓚而去。本想投奔劉備,卻突聞好友夏侯蘭來信說家中發生變故,趙雲只得還鄉。劉備恐其此去不返,因與握手言別,殷勤叮嚀。
趙雲看出劉備的心思,但他對劉備極爲敬重,於是對劉備說道:“雲終不背德也。”說完還鄉而去。
待到趙雲還鄉見到夏侯蘭才知道,他領着鄉里義從走後不幾天,趙家村突然遭到藏匿山林的黃巾軍餘孽的攻擊,相依爲命的妹妹趙雨也不知所蹤。得知妹妹下落不明的消息後,趙雲整個人幾乎要爆炸了,他怪自己丟下妹妹不管,
又怪夏侯蘭沒有好好照看趙雨,更怪那些該死的黃巾軍餘孽。亂髮一通脾氣之後,趙雲便與夏侯蘭二人四處搜尋黃巾軍餘孽的下落,當得知黃巾餘孽的落腳地後,二人直闖入寨。
此時的趙雲已經不是當年那個稚嫩少年了,他除了將其師傅傳授的百鳥朝凰槍使得完美至境,更是自行悟通槍法之精髓,從而自創蛇盤七探槍法。此槍法有分七探和蛇盤之分,七探爲七種殺招爲攻擊方式,而蛇盤爲快速槍使其好若不停在盤旋的蛇般,其槍快速旋轉之下形成密不透風的防禦公事,這也使得趙雲真正躋身超絕高手的行列。
而在暴怒中的趙雲尤爲恐怖,黃巾餘孽整個山寨共千餘口人,被趙雲闖入斬殺一空,夏侯蘭跟着去幾乎沒有動手。雖然將黃巾餘孽斬殺一空,可是趙雨依然沒有下落,又在常山附近百餘里地搜尋了兩個月,趙雲終於放棄了,想到如今兵荒馬亂的世道,趙雨一個孤零零的女孩又怎麼可能活下來了。滿懷着悲憤之情,趙雲回到了常山,他還要爲自己的將來做打算了,只有自己好好的活下去,纔是對已逝親人最好的安慰。
趙雲望着夏侯蘭說道:“小蘭,我要去投奔劉備劉大人,你可要跟我一起去?”
“不了,雖然劉大人給人感覺寬厚仁德,但是我卻總覺得過於虛僞,我要投奔真正的英雄豪傑去。”夏侯蘭搖頭說道。
“哦,那你認爲這天下誰纔是真正的英雄?”趙雲啞然道。
夏侯蘭看了看趙雲說道:“我認爲天下英傑不出其二。”
“願聞其詳。”趙雲凝神問道。
“其一爲東郡太守曹*,此人年少之時爲洛陽北部尉,申明禁令、嚴肅法紀,真正做到京師斂跡,無敢犯者;黃巾禍亂之時,被拜爲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攻潁川的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如今又放下詔書征討逆賊董卓,是爲天下之英雄也。”夏侯蘭說道。
趙雲聞言不以爲然道:“此人宦官之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不過有幾分機智警敏以及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罷了,算不得什麼英雄。敢問其二又爲何人?”
夏侯蘭複雜的望了一眼趙雲,說道:“其二更是了不得,此人身爲前朝神武大將軍之後,其本身才華橫溢、學貫古今、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精通韜略,他日此人必將是一個領袖羣倫,號令天下羣雄之霸主。”
“呵呵,小蘭你說的是那個啊,天下有如此人物麼?”趙雲失聲笑道。
夏侯蘭一字一頓的說道:“此人便是無極候尹銘。”
“哼,我看也不過如此。”趙雲聞之大惱,“算了,我走了,但願你們兄弟日後不要沙場上見。”
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趙雲雖然與夏侯蘭自小親密無間,可是他們現在都已經長大了,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了。
趙雲說完便匆忙的告辭而去了,他自然是要去投奔其心目中的明主劉備,而夏侯蘭卻是去投奔尹銘去了,兩人雖然同路,可是由於投奔不同的主公,怎麼也不會在走到一起去了。
…………
初平元年,紛亂的冀州雖然有袁紹坐鎮,可是黃巾之亂才消,各地的土匪強盜肆虐而出爲禍鄉里,使得本就飽受戰火摧殘的老百姓們,再一次進入到無邊的苦難之中。
趙雨此時一個人孤零零的遊走在荒涼的野地裡,路上到處可以看到死屍,都是些貧苦的百姓,他們不是因爲飢餓而死,就是遭遇到了土匪強盜。她衣衫襤褸,已看不出現在的她是否如六年前一樣漂亮清純,在凜冽的寒風中只得緊緊的抱着自己嬌小身軀,以此讓自己暖和一些。她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怎麼回家,她只知道二哥投奔公孫瓚不久後,趙家村便慘遭黃巾餘孽的洗劫,而她也被黃巾餘孽劫掠而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