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下詔平南

bookmark

回過神,瞧嚮慕容延釗,以一種關切的語氣道:“大漢已經進入統一的關鍵時刻,近來國事紛繁沉重,還多仰賴卿這樣文武兼備的能臣相佐,替朕分擔啊!”

出將入相,慕容延釗的政治的素養也提升到了一定境界,當然知道皇帝這是在表示對自己公務工作的認可與讚賞。心中是波瀾不驚,但嘴上還是說着謙辭:“陛下言重了,這是臣應盡之職責,本分之事罷了。再者,能參與如此盛舉,輔助聖主,刷新天下,再造乾坤,也是臣等無上的榮幸啊!”

“說得好!”對慕容延釗的覺悟,劉承祐歷來是很欣賞的,站了起來,道:“也該當我等君臣,攜手併力,完成這一統天下的偉業!”

“願爲陛下馬首是瞻!”慕容延釗拱手,看起來很平靜,語氣格外堅定。

注意到慕容延釗略顯枯槁的形容,劉承祐上前,輕其背,動情道:“聽聞你近來,身體也日漸不爽,勤勉公務之餘,還當注意身體休息啊!你可是大漢軍隊的一面旗幟,可不能倒下了!”

聽劉承祐這麼說,慕容延釗臉色卻變了變,這評價太高了,雖然是私下裡,也高得他不敢承受。

語氣變得蒼老,表情也盡顯坦然,慕容延釗向劉承祐道:“陛下讚譽,臣不敢當啊!幸陛下知遇之恩,臣方有展示武功的機會,天下復歸一統,原本是臣這一代人可望不可即是志向,今能成功,亦感振奮。這些年南征北戰,亦感心疲身乏,待到功業既成,臣倒想馬放南山,解甲歸田,安享晚年了……”

只是一番關心的話語,竟然引得慕容延釗如此反應,一訴衷腸,劉承祐着實有些意外。感受到慕容延釗話裡的引退之意,劉承祐稍一思索,也就反應過來,問題還出在自己的話裡,有些忘情了。

如今的劉皇帝,大漢的將帥們對他,是又敬又畏,若是別的將軍聽他之言,笑笑也就過去了,但這是慕容延釗,難免多想幾分。

見狀,劉承祐發出幾聲爽朗的笑聲,道:“卿尚不滿五十,何以輕言言老,塞北未平,河西未復,需要將帥的地方還很多,言之尚早啊。好了,也不扯遠了,眼下,還當專心致志於平南事啊!”

“是!”見皇帝這麼說,慕容延釗也躬身應道。

“走,我們一道去樞密院看看!”劉承祐發出邀請。

……

樞密院內,忙則忙矣,當上上下下都是井然有序的樣子,不管是李處耘還是趙匡胤,都是大漢朝廷少有的軍政人才,在他們二人的管理下,豈能混亂。

尤其是趙匡胤,雖然他一直表現出一種豪傑姿態,平日裡豪情幹雲,坦蕩大方,但實質上也是個狠人,有過必罰,有亂必究,手段可厲害着。

堂間,劉承祐正座,看着李、趙,問道:“準備如何,兵馬調動進展如何?”

對此,李處耘說道:“回陛下,禁軍之中,小底軍擬十日後自東京出發,南下江陵。龍捷、龍棲、奉國三軍擬八月初動身,前往揚州。

至於地方兵馬,湖南諸軍已經集中於桂、連二州,平塹軍也奉調南下,川東兵馬,已然動身出川。其餘各道,亦按此前計劃,進行調動。至於民夫,只能等秋收結束,再由官府徵調。

臣等以爲,發兵日期,定在九月中旬爲佳!”

原本,是有打算仲秋動兵的,屆時正值農忙,可以極大地影響江南收穫,消減其軍民戰意。不過,因爲北方的災害,大漢朝廷這邊,也需要顧及一下民情民意,在糧食減產的今年,還是不要強行耽誤農時。

另一方面,江南諸州,已經被劉承祐與朝廷視作囊中之物,雖然戰爭不可避免但就劉承祐而言,還是希望能夠儘量減少對江南這片富庶之地的破壞。

因此,晚點也就晚點,還能兼顧南粵那邊的戰事。雖然,此次平南是一體規劃,一體執行,但實際上,是江南、嶺南獨立作戰。

“江南與粵國那邊,有沒有什麼新的動靜?”劉承祐又問。

這回是趙匡胤稟報:“方收到曹彬上報,江南國主新撤換了鄂州的守將?”

“哦?”劉承祐來了點興趣:“那老將盧絳被撤了?”

此前,在劉仁贍死後,以鄂州要地,需要得力將臣鎮守。然而,對於青黃不接的江南軍隊而言,想要選出個合適的人,可太難了。一個林仁肇,完全不能兼顧多方。

但是,鄂州的危險,稍微聰明點的人,都能看出來,比起江淮,那裡纔是真正直面朝廷大軍的地方,危險難測,沒人願意去。

直到受老臣陳喬的舉薦,李煜方纔命老將盧絳爲鄂州節度使,這盧絳也算貫穿了整個唐末亂世的老將了,有一定的威望與能力,然而,如今已然七十二歲了,比廉頗還老……

也正是因此,念其過於年邁,怕難以應對大漢的軍事壓力,李煜又聽鍾謨的建議,將之召回,另外選了一位年富力強的人負責,而被選中的,名叫皇甫繼勳。

“皇甫繼勳?”劉承祐唸叨了一下。

“是皇甫暉之子!”趙匡胤解釋道,當初在淮東戰場,被生擒的那位。

聞之,劉承祐也回憶起來,當初此人還在自己面前顯擺了一番名將風度,嘴角微微勾起,說:“當年,那皇甫暉雖然兵敗被擒,但終究有幾分統軍之才,其子如何?”

趙匡胤簡單地說了句:“以父死難得擢升,無戰功,徒以家世!”

這話表露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劉承祐道“江南軍中,可謂無人了!”

“陛下,還有一個林仁肇!”趙匡胤提醒道。

“一個林仁肇,能力保江防嗎?”劉承祐淡淡道。

“必然不能!”趙匡胤又肯定道。

“不過!”劉承祐又道:“既然李煜能把鄂州守將撤換,若是能把林仁肇也撤換了,給大軍減少麻煩,豈不更好?”

注意到劉承祐的表情,顯然在琢磨什麼陰謀詭計了。

“江南軍隊就沒有其他動向?”

李處耘答:“除了金陵水師,加強巡衛之外,再無異動。不過,那也只是林仁肇的安排,此人對朝廷的戒備確實很深。

至於南粵,一如往常,更無動靜!”

事實上,隨着朝廷的備戰,江南地區,若沒有一點反應,那也是不現實的。只是,不管是江南,還是南粵,都顯得很鹹魚,兩國君主似乎都不怎麼關心。

當然,即便關心,也拿不出什麼具體的有力措施來應對。大部分的“醉人”,都是毫不關心,只管過日子。

而少部分清醒的人中,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保持緘默,等待王師南下一統即可。

另外更少的人,對兩國還有一定感情,抱有忠誠之心,極力呼籲,但十分無力。大勢如此,徒呼奈何!

“對於幾路大軍,要加強關注,及時調整!”劉承祐對李趙二人吩咐道,以此言結束了樞密院之行。

乾祐十五年七月,漢皇劉承祐以爲太后李氏作壽爲理由,再度發出邀請,讓江南國主李煜進京,結果再度遭到婉拒,只回一份厚禮,這一次,劉皇帝顯得異常憤怒,當廷直斥金陵使者。

八月十日,京中流言,江南與南粵兩國相互勾結,意欲背反朝廷,皇帝再怒,並一再於朝臣面前,大談江南之事,憤懣異常。

八月二十三日,江淮巡閱使李谷上奏,請平江南,留中不發。

九月,有上百粵民千里跋涉入京,受到皇帝的親自接見,從他們口中,劉承祐得知了南粵主劉鋹的昏庸殘暴,悉嶺南生民疾苦,深爲憤慨,怒斥南粵主無道,直言要發兵征討,解嶺南百萬生民於倒懸。

九月十一日,漢帝正式下詔,以汝陰郡公李谷爲平南大元帥、江淮行營都部署,統軍三十萬南征,繼續向一統天下邁出堅實的步伐。

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73章 解決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81章 廝殺漢第36章 虒亭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71章 兵臨壽春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16章 不裝了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44章 堂審第1756章 海豐號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8章 下獄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26章 問罪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75章 軍略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39章 濮州案(2)第24章 巡遊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95章 大洗牌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8章 下獄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58章 善後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25章 頌公亭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99章 出宮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199章 出宮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3章 東京聲色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93章 噩耗連連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30章 陳橋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321章 瑤女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68章 西縣第159章 還朝第408章 蠢兒子第243章 總結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273 王晏鎮洛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