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

bookmark

慈明殿內,正處在一片溫馨祥和的氣氛之中,符後、折妃都在,高貴妃得知情況,也跟着過來慰問一番,再加上幾名皇子皇女,熱鬧得很。

主角自然是劉昉了,讓祖母、嫡母、生母檢查了一遍,完好無傷,都安心不少。劉昉呢,也卸了甲,繪聲繪色地,給衆人講述南征的一些見聞,這小子還是有些口才的,更會營造氣氛,描述事物也是活靈活現,很有吸引力,尤其對幾個沒出過宮的小皇子、皇女,特別有吸引力。

不過,劉皇帝的到來,將這場皇家內部的故事會給打斷了,后妃們趕忙行禮,子女們也都規規矩矩地拜見皇父。順手將符後所生十子劉昭抱在懷裡,上前向太后問安。

太后李氏的蒼老衰弱,已是肉眼可見的了,斑白的髮髻,緊密的皺紋,無不訴說着歲月的痕跡。劉承祐心中微嘆,說道:“娘,您孫兒平安歸來,載譽凱旋,此番可以安心了吧!”

李氏臉上帶着慈愛的笑容,看了看劉承祐,道:“可惜大郎、二郎,還在江南,快開年了啊......”

聞言,劉皇帝當即說道:“您放心,江南水鄉養人,那邊局勢已然初安,來年上元節前,他們便可回來!”

見狀,李氏趕忙道:“我非此意。江南士民田土,初入大漢,千頭萬緒,正當和諧調和之時,你既讓他們以太子、皇子的身份代表皇室安政撫民,就不要因爲老身一己私念,而耽誤了國事!”

這麼多年了,太后也不乏私情偏愛,但涉及公務正理,也從來都是深明大義的。這一點,也是長久以來,劉皇帝最敬佩與尊重這個老母親的地方。

“您這話就言重了,江南善後事務,我與朝廷已有安排,誤不了大事!他們年紀還小,豈能當真託付大事,此次放他們出去,本爲歷練之意,出去幾個月,也是是時候讓他們回來,既慰親情,也好考覈一番!”劉承祐笑道。

“對了,小舅在外已多年,明歲我也打算將之調回東京任職了!”看着老母蒼老的面容,劉承祐又道。

此言落,李氏稍顯狐疑地看了看劉皇帝,她可知道,一直以來,劉承祐都不怎麼喜歡李業這個小舅。也是感受到老母眼神中的疑惑,劉承祐主動解釋道:“舅舅在外任職,也有十多年了,辦了不少事,政績也有些,我人爲,以他如今的能力,也也足以自道州進京,到中樞任職!”

聽他這麼說,李氏慈眉善目徹底鬆展開來,溫和如舊,應道:“這是你們君臣之間的事,你若是覺得合適,諸卿沒有非議,就自己安排吧,不必請示我這個婦人!”

話雖是這麼說,但太后眉梢間的喜悅之意,可太濃厚了。

自從當初,劉承祐將幾個位高權重的舅舅解職釋權之後,這麼多年下來,太后李氏從來沒有主動爲幾個弟弟,爲李家開口牟取過尊榮。基本都是劉承祐自己,時不時地,主動對此表示關心。

乾祐早起,似李洪信、李洪殷、李洪威這幾個舅舅,在禁軍中佔有不小的份量,後來也都陸續爲節鎮,以外戚之身晉階權貴,地位顯赫。然而,這幾個舅舅,除了李洪威之外,才幹私德都有虧,官聲口碑都不佳。

因此,劉承祐解母族外戚之權,固然有權力方面的考量,更多的還在於他們實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在朝中擔任高位要職,另一方面,也通過這種這種舉動繼續扭轉朝廷軍政之間的一些不良作風。

太后並非聖人,對於弟弟們實則是很在意的,雖然嘴裡不說,但心中鬱郁。所幸,李洪信、李洪殷在洛陽日子過得滋潤,時不時地能到開封拜見問候一番,李洪威仍受重用,而今已是河東都指揮使。

而最受到李太后關心喜愛的,還得數幼弟李業。因爲早年,在朝廷裡不甘寂寞,妄圖表現而攪弄風雨,犯了劉皇帝的忌諱,劉承祐直接把李業放到原州當刺史。

在之後的十來年裡,李業歷任鄭州、晉州、河陽,一直到如今的淮北布政使。這麼長的時間,也只有在進京述職之時,才能見上一面,一敘姐弟之情。

當然,在轉任諸道州的過程中,這位李國舅,也是搞出了一些名堂的,政績絕對是有的,歷次考評,整體都在中上。但這顯然是個愛折騰的人物,每歷一任,總會出些問題。

原州之時,打擊走私,自己的關係網卻因之牟利甚多;鄭州的時候,治河固堤,修路疏渠,役民過重;在晉州期間,倒是沒有大的問題,不過因爲壽國公李少遊被拜爲關中布政使,發表了一些牢騷,在與人言論中表示的,是他這做叔叔的,爵位、官位都不如一個侄子......

雖然這個小舅有各種各樣的毛病,但是,總體而言,十多年的地方職守生涯歷練,也算是鍛煉出來了,也具備辦事能力,比起早年志大才疏,敏於言而訥於行,是強多了。否則,再怎麼都不會授他以權柄的。

當然,劉皇帝決定把李業調回中樞任職,絕對不排除有取悅老母的原因。年邁的太后,身體是一年不如一年,說不準什麼時候,國就有大喪。雖然不願意往那方面想,但不得不有所準備,至少,能在力所能及的地方,體諒一下老母,開通一下她的心病。

“對了,我已命人前去華山,再請陳摶道人來京,給娘講講經書、道學......”劉承祐又道。

從劉皇帝的言語神態間,太后能夠感受到那番孝心,李氏也不由欣慰地說道:“你有心了!”

離開慈明殿後,劉承祐把劉昉叫着,父子倆漫步在冰天霜地的宮室之間。信步而遊,看着個頭已差自己不多的劉昉,劉承祐輕笑道:“果然如你三叔之言,精神多了,也凝練多了!”

在皇父面前,劉昉似乎有些放不開,有種士兵面對統帥的嚴肅感,大概是真正從軍一遭的緣故吧。見狀,劉承祐不由道:“怎麼,在我面前,也如此拘謹了?”

聞言,劉昉這才嘿嘿一笑,應道:“嶺南走上一遭,兒總該有所成長,有所收益!”

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1736章 試炮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418章 洗禮第261章 大捷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48章 教誨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86章 戍卒之心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380章 開寶第144章 堂審第357章 國滅第69章 禍事了第81章 廝殺漢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59章 明貶實升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61章 安東國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260章 論婿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25章 冬至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421章 樑孝王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87章 “驚喜”第28章 皇子戍邊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65章 看衰第83章 抉擇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80章 一意孤行第84章 示警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775章 調整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4章 亡國之族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1章 六合堤上第97章 隰州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3章 相敬如賓第2章 登聞鼓響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76章 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