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舉城同歡

bookmark

夜幕降臨,京師逐漸被黑暗籠罩,然而,黑夜也無法消減東京士民的熱情,幾乎每條街道、牌坊間,都掛着燈籠,由專人逐一點亮。而御街之上,更是色彩紛呈,大量的花燈,釋放着絢麗的光芒,交相輝映。

於是整座東京城,是萬家燈火,一片通明,密集的燈光,點綴着都城,將之變成不夜城。皇城下百姓,已經逐漸散去,當然,仍有不少人逗留於此,或叩拜,或祝福,或歡呼。平日裡,一般的平民可不敢也沒機會到這皇城下,大膽瞻仰皇城,感受皇家的威嚴。

離開的百姓,也並非都回家,他們中間,有極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走街串巷遊市,呼朋喚友,縱情其間,到酒樓吃酒,到茶館聽書,到伎場觀舞,到樂坊聽曲......

這注定是個全城同歡的日子,不論貴賤,不論貧富,不管漢夷,只要待在開封城的人,都在這種舉國同慶的氛圍中,用各自的方式慶祝着。哪怕最窮的百姓,也換上一身新衣,再不濟也要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哪怕是乞丐,嗯,東京不允許存在乞丐......

而得知了開封的慶典,在當日,更有十數萬的百姓,聞訊趕來,參與盛會,一覽典禮。開封的在籍人口,已然突破了七十萬,然而若算上那些寓居的官吏、商旅、士人、苦力、外夷,人口百萬,早已不只是一個虛指了。

東京是座開放的城市,除了漢民之外,還有超過五萬的異族商人、平民,幾乎囊括所有同大漢有聯繫的族羣,尤其是西北的回鶻、党項、吐蕃人,在十多年中,陸續被吸引至東京,然後逐漸定居下來,甚至有不少人取得了開封的戶籍。

因此,在開封的大慶之中,還能看到各具民族特色的慶祝方式,胡音胡舞,南腔北調,一點都不顯得突兀,早已融入到了這座城池之中......

夜色愈深,燈火越亮,京城則越熱鬧,百萬道人聲,百萬個願望,百萬種祝福。綠草的清新,春花的芬芳,以及濃郁的酒香,交織在一起,瀰漫在空氣中,整座城池都似乎迷醉了。

今夜的開封,是真醉了,估計,這一夜的酒水消耗,就得有幾十萬斤。

在開封,宵禁制度早已被廢止,然而,像進行這樣一場全城聯歡,對於開封的管理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上百萬人的狂歡,秩序的維護尤其重要,而最感壓力的,莫過於開封府了。

事實上,因爲在過往的慶典中,總少不了出意外,甚至發生過一次東京大火。因而,考慮到此番規模空前,開封府尹高防是提前做好了維護準備工作,開封府內所有的職吏,當差的、吃糧的全部分派出去,幾個主要的屬吏,更是各自負責一片區域,在慶典以前,更對城內治安進行了一次綜合治理,對於一些不法勢力,重拳出擊。

僅靠一個開封府,是無法掌控全城秩序的,巡檢司的三支禁軍,也幾乎是全軍出動,站崗巡邏,彈壓治安。當然,考慮到這些人員的辛苦,朝廷特批,假期、賞錢,都有豐厚的賞錢。

在舉城俱歡的背景下,漢宮之內,一場真正的盛會,方纔真正展開。

作爲漢宮的正殿,舉行大典、朝會等大事的場所,如今的崇元殿,已經顯得小了,不夠宏偉,不夠壯麗,甚至空間都不夠,不足以承擔當下大漢帝國之威嚴。

食案,一直從崇元殿內擺到殿外,由梯臺,一直綿延到殿前廣場,僅圓桌就擺了一千零八十桌,而與宴的文武、勳貴、使者以及隨他們赴宴的家人,簡簡單單地就突破萬人。

楊邠與蘇逢吉自然也在宴間,今日一整套的典禮儀程他們都親身經歷了,見識了,以他們的老胳膊老腿,也是夠嗆,然而卻難以掩飾內心那股莫名的衝動。

尤其於楊邠而言,雖然與劉皇帝有權力的衝突,有政治分歧、理念衝突,但他終究是大漢的開國元勳,在國初的那一兩年,還真是靠着他與王章那幹人,費心地維持着大漢並不牢固的統治。

對於大漢,不能說楊邠毫無忠誠,那份感情還是有的,何嘗不希望它富強繁榮。只是過去,經歷三代的紛亂不休,已然難以想象太平安寧繁榮的世道究竟是怎樣的,只能按照自己的理念與方法,去嘗試努力。然而如今,他終於看到,雖然並不是經他手實現的,但情緒也難免高漲,心潮不免澎湃。

兩個人得幸,位在崇元殿內,只是個偏僻的角落,不是聚光燈所在,與御座之下,更彷彿隔着千萬重山那般遙遠。然而,換個角度,再看待這一切,自是別有一番感慨。

大殿之內,人聲鼎沸,身處其間,亦被金碧輝煌所包圍,不知是否爲錯覺,皇城外東京士民的歡慶之聲仍能聽到。皇城前,那幾十萬衆簇擁,爆發出對皇帝的歡呼,那排山倒海般的氣勢,至今猶讓蘇逢吉感到震撼。

“生逢亂世,長於紛爭,空活六十餘載,何曾料想此生猶能見到如此光景?”蘇逢吉不由嘆道,語氣間竟十分地動情:“煙火人間,太平盛世,莫過於此吧!”

蘇逢吉這番感慨,也是發自肺腑,他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在天下板蕩、戰禍頻仍、王朝更替的紛亂之中成長起來的。當年,輔助劉知遠,求的是榮華富貴,卻少安國救民,以天下爲己任的志向。

劉知遠崛起於河東,奪取天下,乃時勢使然,蘇逢吉這樣的人也跟着一飛沖天。當由一州之才,而主國政,掌管天下大權時,蘇逢吉當想的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想的是藉手中權柄,營私舞弊,大飽私囊。

那時候的東京,也代表着整個天下的氣氛,壓抑、蕭條、淒涼,衣不足暖,食不果腹,民有菜色,人心各異,整座城池彷彿籠罩在一片暮色之中,那樣的景象,卻一點也不突兀,幾乎所有人都習慣,世道本就那樣......

然而如今,回朝之後,所聞所見,將蘇逢吉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徹底打破。開封的繁榮,百姓的安定,民心的依附,已完全像書中描述的那般。

說來也是挺有意思的,蘇逢吉也是讀書人,談不上博學,也算多聞。過往在劉知遠面前時,大談歷史,談天下,談治國,然而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卻似乎從不相信國家能恢復安寧。

“蘇兄,爲這大漢盛世,稍後你我當共浮一樽,同醉一場,也不枉當年之豪情意氣!”看着蘇逢吉,楊邠慨然道,老臉之上,閃過一抹激動。

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43章 事畢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15章 漸不自知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33章 延禧驛第404章 冬夜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60章 狠狠敲打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720章 靜默第216章 初夏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434章 重任在肩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97章 再臨井陘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20章 折家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81章 行宮第53章 交代後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完結感言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04章 在真定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99章 北使南歸第84章 示警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62章 兵事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91章 今日開寶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51章 凋零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60章 “暴斃”第328章 默認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8章 任其紛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