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舉城同歡

bookmark

夜幕降臨,京師逐漸被黑暗籠罩,然而,黑夜也無法消減東京士民的熱情,幾乎每條街道、牌坊間,都掛着燈籠,由專人逐一點亮。而御街之上,更是色彩紛呈,大量的花燈,釋放着絢麗的光芒,交相輝映。

於是整座東京城,是萬家燈火,一片通明,密集的燈光,點綴着都城,將之變成不夜城。皇城下百姓,已經逐漸散去,當然,仍有不少人逗留於此,或叩拜,或祝福,或歡呼。平日裡,一般的平民可不敢也沒機會到這皇城下,大膽瞻仰皇城,感受皇家的威嚴。

離開的百姓,也並非都回家,他們中間,有極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走街串巷遊市,呼朋喚友,縱情其間,到酒樓吃酒,到茶館聽書,到伎場觀舞,到樂坊聽曲......

這注定是個全城同歡的日子,不論貴賤,不論貧富,不管漢夷,只要待在開封城的人,都在這種舉國同慶的氛圍中,用各自的方式慶祝着。哪怕最窮的百姓,也換上一身新衣,再不濟也要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哪怕是乞丐,嗯,東京不允許存在乞丐......

而得知了開封的慶典,在當日,更有十數萬的百姓,聞訊趕來,參與盛會,一覽典禮。開封的在籍人口,已然突破了七十萬,然而若算上那些寓居的官吏、商旅、士人、苦力、外夷,人口百萬,早已不只是一個虛指了。

東京是座開放的城市,除了漢民之外,還有超過五萬的異族商人、平民,幾乎囊括所有同大漢有聯繫的族羣,尤其是西北的回鶻、党項、吐蕃人,在十多年中,陸續被吸引至東京,然後逐漸定居下來,甚至有不少人取得了開封的戶籍。

因此,在開封的大慶之中,還能看到各具民族特色的慶祝方式,胡音胡舞,南腔北調,一點都不顯得突兀,早已融入到了這座城池之中......

夜色愈深,燈火越亮,京城則越熱鬧,百萬道人聲,百萬個願望,百萬種祝福。綠草的清新,春花的芬芳,以及濃郁的酒香,交織在一起,瀰漫在空氣中,整座城池都似乎迷醉了。

今夜的開封,是真醉了,估計,這一夜的酒水消耗,就得有幾十萬斤。

在開封,宵禁制度早已被廢止,然而,像進行這樣一場全城聯歡,對於開封的管理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上百萬人的狂歡,秩序的維護尤其重要,而最感壓力的,莫過於開封府了。

事實上,因爲在過往的慶典中,總少不了出意外,甚至發生過一次東京大火。因而,考慮到此番規模空前,開封府尹高防是提前做好了維護準備工作,開封府內所有的職吏,當差的、吃糧的全部分派出去,幾個主要的屬吏,更是各自負責一片區域,在慶典以前,更對城內治安進行了一次綜合治理,對於一些不法勢力,重拳出擊。

僅靠一個開封府,是無法掌控全城秩序的,巡檢司的三支禁軍,也幾乎是全軍出動,站崗巡邏,彈壓治安。當然,考慮到這些人員的辛苦,朝廷特批,假期、賞錢,都有豐厚的賞錢。

在舉城俱歡的背景下,漢宮之內,一場真正的盛會,方纔真正展開。

作爲漢宮的正殿,舉行大典、朝會等大事的場所,如今的崇元殿,已經顯得小了,不夠宏偉,不夠壯麗,甚至空間都不夠,不足以承擔當下大漢帝國之威嚴。

食案,一直從崇元殿內擺到殿外,由梯臺,一直綿延到殿前廣場,僅圓桌就擺了一千零八十桌,而與宴的文武、勳貴、使者以及隨他們赴宴的家人,簡簡單單地就突破萬人。

楊邠與蘇逢吉自然也在宴間,今日一整套的典禮儀程他們都親身經歷了,見識了,以他們的老胳膊老腿,也是夠嗆,然而卻難以掩飾內心那股莫名的衝動。

尤其於楊邠而言,雖然與劉皇帝有權力的衝突,有政治分歧、理念衝突,但他終究是大漢的開國元勳,在國初的那一兩年,還真是靠着他與王章那幹人,費心地維持着大漢並不牢固的統治。

對於大漢,不能說楊邠毫無忠誠,那份感情還是有的,何嘗不希望它富強繁榮。只是過去,經歷三代的紛亂不休,已然難以想象太平安寧繁榮的世道究竟是怎樣的,只能按照自己的理念與方法,去嘗試努力。然而如今,他終於看到,雖然並不是經他手實現的,但情緒也難免高漲,心潮不免澎湃。

兩個人得幸,位在崇元殿內,只是個偏僻的角落,不是聚光燈所在,與御座之下,更彷彿隔着千萬重山那般遙遠。然而,換個角度,再看待這一切,自是別有一番感慨。

大殿之內,人聲鼎沸,身處其間,亦被金碧輝煌所包圍,不知是否爲錯覺,皇城外東京士民的歡慶之聲仍能聽到。皇城前,那幾十萬衆簇擁,爆發出對皇帝的歡呼,那排山倒海般的氣勢,至今猶讓蘇逢吉感到震撼。

“生逢亂世,長於紛爭,空活六十餘載,何曾料想此生猶能見到如此光景?”蘇逢吉不由嘆道,語氣間竟十分地動情:“煙火人間,太平盛世,莫過於此吧!”

蘇逢吉這番感慨,也是發自肺腑,他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是在天下板蕩、戰禍頻仍、王朝更替的紛亂之中成長起來的。當年,輔助劉知遠,求的是榮華富貴,卻少安國救民,以天下爲己任的志向。

劉知遠崛起於河東,奪取天下,乃時勢使然,蘇逢吉這樣的人也跟着一飛沖天。當由一州之才,而主國政,掌管天下大權時,蘇逢吉當想的是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想的是藉手中權柄,營私舞弊,大飽私囊。

那時候的東京,也代表着整個天下的氣氛,壓抑、蕭條、淒涼,衣不足暖,食不果腹,民有菜色,人心各異,整座城池彷彿籠罩在一片暮色之中,那樣的景象,卻一點也不突兀,幾乎所有人都習慣,世道本就那樣......

然而如今,回朝之後,所聞所見,將蘇逢吉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徹底打破。開封的繁榮,百姓的安定,民心的依附,已完全像書中描述的那般。

說來也是挺有意思的,蘇逢吉也是讀書人,談不上博學,也算多聞。過往在劉知遠面前時,大談歷史,談天下,談治國,然而真正做起來的時候,卻似乎從不相信國家能恢復安寧。

“蘇兄,爲這大漢盛世,稍後你我當共浮一樽,同醉一場,也不枉當年之豪情意氣!”看着蘇逢吉,楊邠慨然道,老臉之上,閃過一抹激動。

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96章 缺人了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19章 武夫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25章 頌公亭第70章 大禮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8章 權謀手段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97章 心虛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81章 內外變動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17章 潑冷水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83章 降將第152章 聽政3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0章 如此處置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456章 遺澤第314章 還京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62章 禍福之間第131章 鳴沙匪第82章 不手軟第257章 龍舟世宗篇終 駕崩第444章 揣測者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10章 坦白第164章蜀臣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186章 賜死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51章 聽政2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61章 大捷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9章 新官上任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296章 反響第1704章 崇政殿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