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勳爵體系

bookmark

一份封賞名單,牽動着上下人心,如果要做到盡善盡美,絕對公平,讓所有人都滿意,那也是不可能的。而最頂級的二十四人中,還是值得商榷,不能服人的,比如武行德,比如李少遊,他二人的功勞、威望相對於其他人,都要薄弱些。

但是,由劉皇帝擬定,又豈能做到毫無偏私,那也太爲難人了,並且這對劉皇帝而言也不是件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在這二十四臣之外,看起來有資格入選的仍舊不少。

比如韓通,或許他自己都有些不明白,爲什麼落選了,論及戰功、資歷也算紮實,只是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也就在平荊湖的過程中,率偏師大破周行逢,值得特別書寫,然而,那與十多年來大漢諸多波瀾壯闊的戰爭相比,級別偏低。

或許時至如今,韓通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當年沒有死皮賴臉、磕頭搗蒜謀求個北伐的職位。心中或許有所失落,但還不至失衡,他從一個小小騎卒,屢受提拔,如今還是禁軍三衙之一巡檢司的都帥,爵位上也不算虧待,受封河內公,還被列在國公之下第一人。其子韓徽也頗受皇帝看重,在朝中擔任着重要職位,父子同受恩寵,雖然遺憾,卻也沒有什麼不滿足的。

至於其他人,如上黨公郭從義,這是河東元臣,文武雙全,器量風流,從開國時期起就是藩鎮節度,從滑衛到魏博,一度是作爲開封北面最重要的將帥,拱衛着京師的安全。在藥元福去逝後,又入朝爲官,作爲皇子們的老師。

而提到藥元福,就又不得不說乾祐初年,這個年逾花甲,猶被甲提刀,躍馬出擊,上陣作戰,殺敵建功,在鞏固關中及西南、西北各地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後來同諸節度入朝,從京畿巡檢到皇子老師,也是兢兢業業。爵位從汾國公改封汾陽郡公,由其長子藥重遇襲爵。

還有王晏,當年陝州首義三節度,侯章貪婪不法,最後被王晏在洛陽炮製了,而比起趙暉,王晏的才幹一定程度上要更爲出衆。只因爲在坐鎮晉州時,與當時的武德使王景崇衝突,以致有對抗朝廷的舉動,雖然最後在趙暉的協調小,平穩解決,但也因此遭貶。後來被啓用擔任西京留守,治洛有功,再加進獻傳國玉璽,被提升爲騰縣公,此番改封淮陰縣公。人總得爲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

王全斌,或許最感鬱悶的就是他了,論資歷、論聲望、論能力,都是上上之選,如果得到劉皇帝的同意,早早地發兵滅了大理,或許他也在其列了。

並且,如果王全斌入選,那王仁贍、李繼勳、崔彥進、郭崇威、王彥超、張勳等將領,那就都有資格了。如崔彥進,從滅孟蜀,從平嶺南。

而石守信、潘美、楊業、張永德、趙延進、曹彬、劉光義這些中生代將領,功勞自然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但資歷是個硬傷,不是所有人都有趙大的際遇。

相比於武臣在功勞上的比較、爭議,本該更容易引起掰扯的文臣,卻幾乎沒有引起什麼波瀾。不是入選的那些人衆望所歸,而文臣還沒有資格與實力要求更多,究其本治,在天下初定的當下,還是武臣的盛世,屬於文人的春天還未到來。二十四功臣,武臣位列其中十五席,還是在劉承祐有意的平衡下,才造成的這種比例。

比較不甘的,要屬陶谷了,畢竟他也是追隨劉皇帝的老臣了,如今也是位居中樞的宰臣,有所期望,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自我衡量一下,同位列其間的文臣相比,失望地發現,是真一個也比不了,更爲鬱悶的是,最終只得了個新安侯的爵位。或許,今後他都不好意思被人呼爲“陶公”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劉皇帝對陶谷的優待了,縱使不提他過往一些不堪的行爲,朝廷有衆多的戰將,如白重贇、羅彥瓌、王審琦、郭進、党進、韓令坤、董遵誨、韓重贇、康再遇、康延澤、劉廷翰、曹翰、崔翰、李漢瓊、馬仁瑀......這些人,也都只按照縣鄉亭三等封侯。

公爵,是一個巨大的門檻,並且可以想見的是,開寶年以後,想要提升,將更加困難。

還有一批失意者,那就是包括榆國公李洪信等皇親國戚在內的一大批舊爵,或降減,或直接奪爵。如李洪信,能保留一個榆次縣公,都是看在太后李氏的面子上了。另外,不姓劉的皇叔慕容彥超,也由昌黎郡王降爵,改封灤國公。姐夫宋延渥倒是被封爲惠國公。

連堂堂國舅都如此了,更何況於其他人了,那些在大漢建立以及統一的過程中沒有實在且令人信服功績的人,是毫不留情地針對。

而經過這樣一場整頓,大漢的勳爵體系煥然一新,首先就是數量問題,雖然因爲新增功爵,而導致數量沒有減少,但基本剔除了那些不合理的封爵,並且,高等級的爵位數量基本是被腰斬了。除了那二十四王公,最終得封賞縣公以上的外臣,只有五十四人。

當然,調整最狠的,要屬勳職階官,這纔是大漢勳爵最爲氾濫的地方。如果說對貴族爵位是大刀闊斧地整改,對於勳階體系則是徹底的推到重建,幾乎將把三代以來所有的勳職散官全部廢除,而重新根據軍功、政績、履歷,進行重新的分配、賞賜,這也是波及全國的。

可以想見的是,會引起一番震盪,但舊的去了,有全新的勳貴階層填補,有這些新的得益者維護,那些舊職舊封自然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中去。

任何改革變動,有得意者,就有失利者,哪怕是大漢的新封爵們,尤其是那些被降爵的。或許是爲了安撫衆人的情緒,對於勳貴的待遇,相比過去,則有了顯著的提升。

並且,在劉皇帝的調整下,大漢爵位的重要性在提高。雖然沒有食邑、土地這種實封,但是,俸祿是十分優厚的。就在此前,劉承祐讓三司頒佈了一份全國勳爵職祿條文,上面對大漢所有勳爵、官吏所享受的待遇有了明確而細緻的規定。

以國公爲例,除了地位、榮譽的表彰,以及服飾、乘車、免役等一系列的待遇外,每年可以從朝廷領取俸錢兩千貫、俸糧五百石、絹一百匹,錦五十段,僕俸三十人額,這些只是例俸,至於其他金銀器、雜彩以及逢年過節的賞賜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給,但絕對不會太吝嗇。比起乾祐年間的“小氣”,這一回劉皇帝與朝廷已經算是大方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哪怕三代之後降等,也是可以傳與後人。而其他的勳官、階官、職官,都不行。並且,負爵而任職者,可以享受雙份待遇,除了爵俸,還有職俸,而其他在職者,不管加了多少勳階,都只能按最高品級領取一份俸祿。並且,國公有一百頃土地可以免稅,還有子孫入學、蔭官的機會。基本上,考慮到了方方面面。

可以說,劉皇帝在勳爵體系上,投入了不少的心血,對於大漢的功臣,也算是優待了。因而,對於大部分得到封爵的人而言,都還是很滿意的,或許有降有減,但最實在的利祿收益,可是大大增長了的。

劉承祐做這些改革調整,還真不是爲降低朝廷的財政壓力,因爲按照新貴族的數量與俸祿的提升,在支出上比起往年,反而有了不小的增長,這也是此前他對姐夫宋延渥提到朝廷財政的原因。

而經過這一番操作,大漢的勳爵體系得到完善,縱有不合理之處,也只需在今後適當調整。同時,一個維護大漢統治的勳貴集團與統治階級,正式確立,而自唐以來氾濫的勳爵問題得到解決,冗官冗員得到初步遏制。

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32章 進宮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809章 餞行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246章 目標八寨仁宗篇7 官僚新貴,倒範集團第1818章 慈母敗兒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370章 劉鋹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133章 捷報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126章 冬至宴2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16章 面試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9章 求援第136章 趙都帥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62章 二代勳貴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52章 巫宦之國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1章 請教第51章 耿淑妃薨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67章 遺表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76章 拷問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34章 東路軍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0章 郭黨俊傑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52章 面聖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世宗篇終 駕崩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