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楊村

bookmark

隨着商品經濟的持續發展,大漢的城鎮建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尤其是各類市鎮,更是噴涌而出,自乾祐五年開始,十餘年間,大漢所轄諸道州新置市鎮已達二百三十七處,基本按照每年新增二十處的速度增長,極大地豐富並滿足了村鎮之間農林漁牧產品的流通與交易。

哪怕是相對僻遠的關內、西北地區也一樣,同樣以邠州爲例,在諸縣之間,擇環境優良、交通便利處,新設了三座市鎮。

不過,在當下之大漢,百姓最基本的聚落形式,仍以鄉村爲主,畢竟農牧漁獵還是黔首們最主要的生存方式。邠州的地形地貌以土塬、丘陵、溝壑爲主,依靠着山水林塬,只要無災無害無戰亂,轄下的百姓的生計,縱然談不上富足,也能衣食無憂。

楊村是州城新平與縣城定平之間的一處村落,處涇水東塬之上,不缺耕地,西臨涇水,距離官道也不遠,交通便利,因而算是數十里村落之間相對富足的村落了,人口也最多,足有四十五戶。

名字叫楊村,然而,村裡有姓馬的,姓白的,姓姜的,就是沒有姓楊的。這不是座偏遠的村落,但同樣祥和平靜,村民基本靠着種地生存。

冬季的村落,各處同樣透着蕭條,不過村落內升起的炊煙,以及不時響起的雞犬人聲,還是體現着生活的氣息。村前的大楊樹下,卻有一道有趣的風景,十幾名少年不避風寒,聚在一塊兒嬉戲,呼喝不斷,玩的是打仗的遊戲。

年紀大的也不過十二三歲,小的明顯不過十歲,但一干人明顯樂在其中,手裡還拿着一些木製的刀劍與棍棒。在他們這個年紀,基本都該幫襯家裡的活計了,要麼下地耕作,要麼上山放牧,也就在農閒時,方有空暇嬉戲玩鬧。

因爲天氣的緣故,也沒法漫山遍野地跑,精力無處釋放的少年們,也就學起了長輩們,進行鄉兵操練,當然,毫無章法,更喜歡的還是根據那些聽到的戰爭故事,模仿娛樂。剽悍的民風,是從小體現的。

領頭的少年,看起來很有威信,扮演的也是“將軍”,像模像樣地指揮着他的“麾下”,一會兒衝鋒山坡,一會兒據守土道,一會兒圍攻楊樹,場面十分熱鬧。

少年身體看起來不夠強壯,面色就如土壤一般黃,但是給人一種精悍的感覺。他名字叫作白羊,因爲出生的時候,家裡的羊也產下羊羔,故而名之。

和村裡半數以上的人家一樣,白羊一家並不是土生土長的楊村人,而是在大漢建立之後,移居邠州,被官府分配在此。白羊家是個十口之家,除父母之外,祖父母仍然健在,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嫂子,一個姐姐,一個妹妹。

十多年下來,白家也在邠州徹底紮下根了,與村領家的關係也相處融洽,同時因爲勞力充足,生活也日趨良好,更沒人敢隨意欺侮,在與外村外人有衝突時,白家也是出人出力。

祖父當過支前民夫,替漢軍轉運糧草,修築防禦,搬運屍體。白父也曾入伍,替朝廷打過仗,在鳳翔抵禦蜀軍入侵的戰事中斬殺過兩名蜀卒,後來因傷還鄉,還得到了官府一筆不算豐厚,但足以改善生活的錢糧賞賜。

家裡足有五十畝地,在這土塬上已然不少了,另外還有幾畝果林,還養有豬羊牲畜。近來,家裡已在張羅着,給快滿十七的二哥娶親了,另外姐姐也快嫁出去了。

長這麼大,少年白羊唯一疑惑的,是自家的來歷。據祖父說,追溯幾代,他家應該是羌人,到祖父時就變成了吐谷渾人,從父親口中的說法又變成了党項人,而大哥則堅定地認爲,自家是漢人......

沒有人給他一個準確的答案,但是白羊倒知道一點,自家說的是漢語,種的是漢地,繳的是漢稅,未來或許還會娶個漢女,少年已經喜歡上村裡一名劉姓的小娘子了。不過,據說劉小娘子祖上也不是漢人。

寧靜的村野間,突然傳來幾聲急促的犬吠聲,很快沿着土道飛速地躥出兩條狗,奔至少年們面前一個急剎停下,而後衝着村外不停地吠叫,顯然是出狀況了。

沒有多久,一道身影也順着土道跑來了,是負責“放哨”的少年。白羊帶着少年們圍了上去,詢問情況。少年面上帶着一抹緊張,平復了一下呼吸,說道:“羊哥兒,村外來了一大批外人?”

“是什麼人?有多少人?”白羊當即問道。

少年囫圇地答道:“有好多人,一眼望不到頭,有好多大車,裝滿了東西,還有官差,有騎士......”

這樣的陣仗,對於村野少年而言,可謂驚奇乃至驚嚇了,大部分人都無所適從。白羊倒顯得冷靜些,立刻對少年們道:“你們趕緊回村,通知村老以及家裡人,我去看看情況!”

少年們一鬨而散,並且隨着消息的傳開,村落的寧靜也被打破了。白羊則帶着兩名大膽的少年,出村察看情況。

路過楊村的,自然袁家所在的那支遷戶隊伍了,在經過與縣尉陳的“友好”交流後,縣尉陳最終同意了袁振的請求,暫時停止趕路,尋地歇一歇,給其女找醫師救治。代價是,三十兩黃金,畢竟因爲你一家人的問題,耽誤一衆人的行程,那縣尉陳宰起人來的時候,確實是一點都不手軟。

事實上,哪怕繼續趕路,也走不了多遠了,這麼多人,這麼多車,尤其在進入渭北高原之後,受地形道路限制,每日也就能夠走個二十里路。

當然,袁振要買的,是後續服務,比如找個舒適的環境,最重要的,尋醫覓藥,在這山野道途之間,可不容易。縣尉陳也是個拿錢辦事的人,當即吩咐下去,在嚮導的引路下往楊村而來,這是距離他們最近的村落了,下官道也不過三裡地。

然後,在抵村前,被發現了,再然後,被白羊帶着兩名少年攔下了。

“你們什麼人?”濃重的口音讓人聽不清楚。

看着手執木製武器,攔於道中的楊村少年,簡陋的形象固然有些搞笑,但那股子兇悍與戒備,卻給人一種不可小覷的感覺。

一名公差上前,居高臨下地說:“我們是官府公幹的隊伍,時辰已晚,不便趕路,希望借你們的村子暫住休整!”

“你們來此做甚?”同樣聽不懂那帶着濃重江南口音的官話,白羊眼中的戒備意味更濃了。

“回去把你們主事的叫出來!”

“這裡是楊村,外人不許擅入......”

“......”

雞同鴨講,幾無違和,也無效果的一番對話後,還是引路的嚮導上前,與白羊講了一遍,這纔有了基本的溝通。不過,少年白羊堅決不同意他們進入向村子靠近,對方人太多了,就衝着那陌生的口音,哪怕有公差,也必須得防備。

如今,村裡的壯勞力基本都被官府徵去修水庫了,可以說是村落安全感最低的時候。當然,官差基本是不會在意這些村野愚民的戒備,只是入鄉隨俗,也不便在外州惹麻煩。

還是過了好一陣子,村中的長輩出來,由村老進行溝通,最終了解情況,達成共識。同意接待,但只允許在村外,一律不得入村,以免影響村內父老,村裡提供一定的物資,但必須出錢購買......

楊村此前也接待過外來行旅,但這麼多人,還是頭一次,防備心理很重。縣尉陳最終也不強求,同意了,畢竟隊伍中露宿的東西都不缺。

至於袁振的事情,他自己去溝通。考慮到自家女兒的病情,袁振收買嚮導,費盡了口舌,方纔讓村老同意,借一戶人家照料,不求舒適,只求能夠遮風避寒。

至於醫藥問題,村裡也是缺乏的,平日裡村民得病,要麼是靠自身免疫力硬抗過去,要麼用些土方土法,最下策纔是送去北面的集鎮找醫師。

袁振自然不敢讓自家愛女用那土方法,問明情況,在村北十來裡的地方,有一座名叫白驥的市鎮,那是沒設幾年的新鎮,那裡醫藥齊全。

接下來,就是發揮金錢作用的時候了,花二十枚錢請了一名村民帶路,又斥“巨資”向縣尉陳租了一名官差與一匹馬,前往白驥鎮請醫。

事實上,這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對於縣尉陳爲首的官差而言,確實有極大的賺頭,哪怕不用“非法強暴”的手段,也獲益匪淺。

在遷民的問題上,朝廷也有過考慮,除了移民實邊之外,還希望移財,平衡財富。並不願意看到,豪右到了邊地後,徹底淪爲貧民,也瞭解基層吏卒的尿性,因此提前有過十分嚴厲的警告,不得壓榨、侵佔、盤剝。

其他的隊伍中,就有受不了冒死舉報者,失敗的遭到了報復,差吏得以收斂,至於成功的,負責的官吏差人,遭到最嚴厲的懲處,不只牟利被收繳,結果也由護送遷戶,變成真正的流放,不用回去了,影響嚴重、情節惡劣的還處以死刑。

不大的楊村,因爲這支遷戶隊伍的停駐而熱鬧起來,糧食、柴火、飲水、乃至珍藏的山貨、酒肉都貢獻出來了,當然換回的是等價的錢財。幾乎每家地換得了銅錢,好幾戶爲兩稅稅錢而頭疼的人家也有了着落。

夜逐漸暗了,村外的一處溝壑內,篝火密集,這是村老給他們選的地方,好宿處,便於遮風。

少年白羊自告奮勇,與村中剩下的幾名青壯,輪流守在岡上,監視着這些外來人。閒時也不免議論,好幾人的注意,都放在那一輛輛大車上,過去可很少見到這樣的“有錢人”,如果村裡壯勞力都在,如果對方只是幾戶幾十人,如果沒有那些攜帶武器的官差,或許......

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690章 拼圖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51章 林邑國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52章 對峙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66章 陷河陽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756章 海豐號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51章 郭氏父子第380章 開寶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44章 打個賭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87章 就國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36章 怪圈第194章 減稅難第199章 出宮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3章 西巡結束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31章 泰來樓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297章 怪圈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361章 “龍宮”第108 狀元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22章 睡仙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80章 博弈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92章 劉銖案第331章 泰來樓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70章 同州之戰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87章 秋後算賬第68章 婚宴第127章 皇城司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97章 再臨井陘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21章 道士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