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苦難

在一切的努力都不見效後,對於北遷袁振做了最後的努力,那便是希望能夠回到祖籍所在的蔡州,在他看來,這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滿足了朝廷遷戶的要求,也讓他們不用遠離內地,到偏遠、陌生而又複雜、危險的邊地定居,然後又被拒絕了,或者說負責的官員直接無視了他的訴求,完全沒有聽取他懇求的意願。

最後的最後,素有涵養的袁振,頭一次心中充滿了憤怒、怨恨,對於大漢朝廷失望乃至仇視,對於金陵朝廷則是無比懷念。同樣的,也因爲是文人,他無法像諸多不願外遷的豪右一般,採取什麼過激的手段與反抗。

江南的遷戶行動,可以想見不是一帆風順的,文道昌盛,卻不代表沒有血性之徒,尤其在面對嚴重的利益侵害、存亡干係之時,感受到了那切膚之痛,發生了幾股叛亂。

只是,朝廷的準備太充分了,官府的控制能力太強了,哪怕在當塗發生了一起由原江南士卒掀起的譁變、叛亂,也毫不移其志,所有的動亂都被駐軍彈壓撲滅,所有參與到動亂的人,不管什麼身份,不是被殺,就是被問罪流放。

那段時間,袁振聽到的消息,都是哪州哪家被滅門,哪家被抄家問罪,哪家被籍沒流放......

在強權之下,有大量深刻的教訓在前,可供的選擇也只有兩條,一條直接通向絕望的深淵,一條尚存希望,聰明人都知道怎麼選。

於是,袁振懷着一顆沉重的心情,開始清理自己的家產,配合北徙。

讀過書,博聞廣記,並有閱歷的加持,在面臨重大抉擇時,所做出的行動終究是強於一般人的,在準備期間,袁振的舉動充分體現出了什麼叫見識,什麼叫聰明。

他把自家的土地,分給了親友以及佃戶,剩下的也悉數變賣給官府,同時,將所有的財產包括那座住了幾十年不斷擴大的莊園一起清理變賣,轉化爲金、銀等方便攜帶的財物。

對於自家的僮僕奴婢,大部分都遣散,分與土地、乃至錢糧,完全做出了一副“散盡”家財的樣子。至於他的小妾們,因爲沒有生養,也都發與足量的錢糧,讓她們回家、改嫁。

而經他挑選,最終隨他北遷的只有五戶足夠忠誠的身強體壯的奴僕,以及兩名健婦。袁振很清楚,涉及到數千裡的遷徙旅途,哪怕是官府組織,危險、風險都太大了,因此比起那些僮僕數十、滿載傢俬的人,他選擇悶聲,選擇低調。

當然,這並不是袁振真的大方,真的磊落,真的有那等大器量,畢竟三代半個世紀積攢的家產,經此一遷,直接縮水一大半,換誰不心疼?哪怕是經自己揮霍一空,心裡都能好受些。

袁家唯一的缺點,就是血脈太薄弱了,他是獨子,膝下也只有一子一女,子十二,女七歲。這樣一家,如果再大搖大擺,不知隱富,那必是取禍之道。

不過,哪怕再低調,隨行的那幾口沉重的箱子,那幾輛馬車,都能證明,還是有些家財的。事實上,如果袁家像其他人家,也有幾個年富力強的嫡系血脈,那麼袁振縱然低調,也不至於像這般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

事實上,袁振的顧慮並非杞人憂天,他所不知道的是,有一支同樣北徙的隊伍,在渡過長江之後,慘遭噩運。護送的官兵見財起意,將之殺掠一空,六百多遷戶,不論男女老幼,無一倖免。

那支數十人的官兵、差役,帶着搶掠的大量錢財,逃亡大別山脈,落草爲寇,雖然最終被淮西道都司派兵剿滅,但被殺害的數百人,卻也無人替他們伸冤了。

財帛動人心,露於白的後果,就是那麼嚴重,這就是風險。對於其事,從地方到朝廷,從官吏到軍隊,都是竭力掩蓋,事情或許終有暴露的一天,但是死難者的家屬,或許想不到,永別那麼快就成爲現實,那數百人,甚至連到西北吹沙子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來自句容、溧水的這批遷戶,能夠順利地抵達邠州,確實是件幸運的事。只是,他們不會這麼覺得就是了。事實上,像袁振這樣性質的豪右,也得感謝平日裡名聲還算好,過往那些魚肉鄉里,橫行不法的人,可是在經過一番清算之後,才上路的。

而如今,袁振最後悔的,莫過於在看出江南不保的情況選擇隱於鄉野,沒有在官府謀求一份官職。那樣,或許有機會直接轉入大漢的軍政系統,多少能爲自己謀取一份保障。當然,世上是沒有後悔藥可賣的。

“夫君,孩子似乎病了,額頭髮熱......”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一個時辰,或許是兩個時辰,在袁振恍惚間,忽然聽到妻子驚慌的聲音。

聞言,眉頭一緊,袁振趕忙屈身查看,只見縮在母親懷裡的女童,緊閉着雙眸,小臉還是紅彤彤的,紅得有些鮮豔。袁振趕忙攤手摸了摸其額頭,哪怕他的手本就冰涼,也能感受到愛女額頭那不尋常的熱意。

“怕是得了傷寒!”袁振語氣沉重,目光中透着憂慮。

在這樣的環境下,最怕的就是出現傷病。而聽其言,其妻子頓時有些止不住眼淚了,傷寒可不是小病,孩子又那麼小......

袁振心情自然沉重,因爲子嗣單薄,對於自己的兒女,向來珍視。另外一邊,袁恪也“活”了過來,看了看昏迷妹妹,哭泣的母親,擡眼望向父親,問:“爹,妹妹是不是也要死了?”

“啪”的一聲突兀地響起,袁振扭頭,惡狠狠地瞪着兒子:“你在胡說什麼!”

袁振還從來沒有如此失態過,也沒如此嚴厲地對待過兒子,更沒動過手,可見他對袁恪這種晦氣的話是何等生氣。袁恪捂着臉,愣了一會兒,慢慢地低下頭,不作話了。

他說這話,並不是沒有依據的,這一路走來,老人孩子,也死了一些人。遷徙之路,也是實實在在的生離死別......

“需要醫師診治施藥!你們老實待在車上,我去想辦法!”努力地平復下驚慌的情緒,袁振對妻子說道,而後掀開車簾,也不讓車伕停車(擅自停下會惹麻煩),乾脆地跳了下去,雖然車速不快,但是還是跌了個跟頭。

車內,母親仍舊手足無措,少年袁恪看着妹妹,則心中發誓,如果妹妹死了,將來一定想辦法爲其復仇。

如果說車內還有一點溫度可言的話,那車外則是另外一個世界的,漫長的隊伍,看不到頭,也見不到尾巴。隨他北遷的幾戶忠僕,基本是各自享用一輛車,不過待遇就別想像主人家那麼好了,都是默默地忍受着風霜的侵襲,還得分出人照看那些裝載着傢俬細軟的板車。

蒼茫的天地,在袁振眼中顯得尤其陰沉,在關中百姓眼中尋常的一個冬季,在他們這些南人看來,竟如寒冰地獄。寒冷的天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還要兼顧行程。

花費了不短的時間,袁振找到了此次護送的最高負責長官,句容縣尉。縣尉姓陳,原本只是句容縣的一名身份卑微的小吏,以往的袁振哪怕算不得什麼豪門貴族,也是可以以一種輕蔑的姿態蔑視之的。如今,這樣的人,卻成了可以主宰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人物”。

在政權交接之際,往往代表着舊秩序的打破,新秩序的建立,這個過程,也是一些投機者冒頭的良機。縣尉陳就是這樣的“幸運兒”,去歲王師南定金陵,接收兩江州縣,他先是帶頭開門,迎漢軍進駐,而後積極配合維護治安,搜刮酒肉錢糧供饋駐軍。

後來,朝廷南派的知縣到任,又果斷投效,靠着前前後後不遺餘力的忠誠行爲,終於擺脫了地位低下的“吏職”,成爲朝廷正授的縣尉。

在遷豪的政令下達後,也是積極配合上官,因爲是當地人,對於境內情況十分了解,提供了不少有效情報。其後,又主動請命,接下這護送的苦差事。

這樣的人,道德上基本可以不用對他抱有太大期待,但是不得不說,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這樣的人,這樣的幹吏。而這縣尉陳,也有其不凡之處,那便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明確的目標。

在得知負責護送的長官是縣尉陳後,袁振是主動交好,付以重禮,希望能夠得到庇護。

縣尉陳是照單全收,同時也表現出一副“一視同仁”的態度,幾番表示,此番差事,只求順利抵達慶州,希望這些“賢達”們不要給他惹麻煩,不要讓他爲難,那麼一切就相安無事。

因此,當出現逃戶的時候,他也直接暴露出自己殘暴的一面。和這樣的人打交道,是需要陪着些小心的,至少,不能得罪他。

當袁振主動找上時,縣尉陳首先露出的是不悅的神情。

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1750章 《桃蘭賦》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97章 決斷!第375章 少林寺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98章 追捕第104章 平息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93章 完了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70章 衛公辭世第78章 火油彈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69章 東出太行第80章 京觀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218章 進兵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59章 亂情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429章 向南!第46章 郭榮奏事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1章 進軍令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4章 君臣同心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1章 送行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74章 善待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39章 進退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72章 太子妃第45章 靖江軍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22章 稱帝第59章 不知死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1676章 慘重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297章 新山陽第3章 不宜擴大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19章 難審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30章 陳橋第40章 濮州案(3)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49章 鄴都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