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不滿與警惕

bookmark

萬歲殿內,劉皇帝以一個舒服的姿勢側臥在暖榻上,腋下夾着一隻圓枕,聚精會神的樣子,聽取着石熙載的彙報。石熙載呢,則坐在一方凳子上,不過對他而言,寧願站着,佝着身體上稟,那樣或許會更自在些。

“根據東南安撫使韓熙載所奏,到目前爲止,江南道轄下一府六州,已外遷六千三百二十戶,江西道轄下九州,也已經遷三千六百戶,其中有半數已然抵達遷入州縣安置,遷戶政策,整體推動順利。

按照東南安撫使署計劃,當在一年半之內,於兩江、兩浙之地,遷豪強宗族兩萬戶,於三年之內,徙民三十萬......”

石熙載將東南遷戶的情況,簡單地向劉皇帝彙報着。

“此次遷戶,鬧出了不少亂子吧!”聞報,劉皇帝輕聲問道。

聞此問,石熙載下意識地緊張了些,答道:“豪強宗族,於地方多根深蒂固,一朝移之,動其根本,反響自然激烈。彼等念家而不顧國,唯惜私利,不識大體,難免抗拒之心。幸賴東南文武,慮事周全,處置得力,雖有小亂,彈壓迅疾,東南無事。”

“你就不要光揀好聽的說了!如此大動干戈,豈能無事,縱然文武盡職,東南又能安定到哪裡去?被遷之民,又豈能無怨?”劉承祐這麼說道。

聽皇帝之言,石熙載默默體會了一番,卻難以揣摩出劉承祐此言用意。只能拱手道:“遷戶之事,關乎東南大局,舊貴豪強之弊已深,如不着手解決,必影響朝廷收治。手段或許激烈些,也引起一定騷亂,但大局在握,只要度過這段時期,將來朝廷擁有的,將是一個安治的東南,繁榮必然更勝往昔!”

石熙載並不是個善於逢迎的人,但作爲皇帝近臣時間一久,在處事執政的觀念上,也難免受劉皇帝影響,遇事也多順着他的思路考慮事情。

從其言論,便可知曉,這些話,可不是一個傳統的士大夫能夠說出來的。當然,如果在思想上不能與劉皇帝同道,那麼也難以在御前待太久。

因此,劉皇帝笑了笑,只是因爲心中考慮着事情,這笑容顯得不夠真誠。沉吟一會兒,劉皇帝問:“對於遷豪之事,朝廷上下,包括東南官吏,都頗有微詞?”

提及此,石熙載的表情變得慎重許多,說:“臣僚們也是擔憂行事操切,引起變亂,畢竟東南之地乃新得,人心未附,萬事唯務安定,也穩妥謀國之道!”

“什麼情況該穩,什麼事該急,朕不清楚嗎?宰相們不知道嗎?東南的道府大員們不瞭解嗎?”又是一連三問,語氣強硬,能夠懾人。

石熙載停頓了一下,說:“如今大政已定,推動落實,自朝廷上下,也都盡力爲之,未有怠慢者......”

比起秘書,石熙載此人更像一個諫臣,總在劉皇帝有一些偏激過怒時,秉正直言。

瞟了他一眼,劉皇帝又沉吟幾許,悠悠然地道:“朕聽說,此次遷戶問題不少,波折不斷,江南地區既有官員收受賄賂,以權謀私,也有人趁機侵吞財產,遷徙路上,也有差官軍吏敲詐勒索,奴役其衆,更有殺人掠財,亡命江湖者......”

劉皇帝語速並不慢,卻讓人感到一陣寒意,雖然不是針對自己,但石熙載同樣略覺驚心。說倆說去,還是劉皇帝對遷戶之事不滿了,從輿論到執行,方方面面,都未得聖心。

有少許的遲疑,石熙載說道:“東南遷戶乃國之大事,所涉頗廣,影響甚大,略有波瀾,也是可以理解的,事發之後,有司上下也都及時整改,出臺措施,嚴防杜絕,以免覆轍。”

“當年蜀民外遷之時,怎麼沒有如此多狀況?”劉承祐反問了一句。

劉皇帝這話就有點耍流氓了,當年川蜀的情況,與今時的東南可沒有太多可比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北徙的人大多捲入了叛亂,朝廷算是赦其死罪,處以“流放”,讓他們遷到關中邊州安置。

而對東南,則屬於一種強制性的逼迫行爲,兩方比較,所產生的效果自然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從東南到西北,可需要走一個對角,路途越遠,也越容易出問題。對下面官吏們的執行能力與效率,也不要有過高的期望。

原本,劉皇帝心裡是有數的,知道這不是件容易辦的差事,因之生亂都不出奇,正常而言,他也是不會在這方面過於苛責。然而自內及外,官府上下,在處置此事的過程中,狀況頻發,這纔是真正讓他感到惱怒的地方。

“此次北遷戶民中,可有統計,死了多少人,逃了多少人?”劉承祐又問。

對此,石熙載一時默然無語,因爲他也不知道,不過在劉皇帝的目光下,還是小心地說:“事情未已,還需各遷入州縣登記情況上報後,方纔知曉!”

“朕還聽聞,有些因戰亂南遷的中原人,想要回遷故土,也被不加辨別,執意遷往邊州?”劉皇帝再問:“朕遷豪、遷戶的目的是什麼?”

“遷戶實邊,多置於關內,蘭、涼、靈州等隴右、河西地區,漢民戶口仍舊稀少,問題仍未解決,可曾考慮辦法?”

劉皇帝這一串的問題,都顯示出他對此番遷戶工作中的不滿情緒,氣氛也跟着變得有些緊張,這讓在下的石熙載可有些不適應了。

終於,劉承祐心胸中的鬱氣化爲一縷嘆息,看着不自在的石熙載,語氣變得溫和了些,吩咐道:“你擬一封詔書,將朕的這些疑問,發給韓熙載以及遷戶所涉上下文武官吏,朕要反思,他們也該警醒些了!”

“是!”石熙載如蒙大赦一般退下。

劉皇帝呢,則手書一封密信,命人送與韓熙載,聖意很明確,對他的遷戶措施很滿意,讓他再接再厲,只是加了一則提醒,讓他不要操之過急,循序而來,慮事周全,處置靈活些。

對於遷豪,對於實邊,劉皇帝絕無後悔,也不會更改他的方針,畢竟好處明顯,哪怕有些隱患,哪怕會產生陣痛,都在接受範圍之內。唯一不滿,還真在於執行上的不力。

從此番遷戶前後頻發的狀況中,劉皇帝感受到了一種不妙的氣氛,那就是,很多官員,似乎在迎合他的想法,爲此而急功近利,搞一刀切。

很多事情,很多情況,明明可以用更靈活、更周全的方法處置,但都被忽視。同時,一種浮躁的氣氛似乎也在官員中蔓延,這在天下一統之前,劉皇帝從來沒有感受到過。

他心裡知道,還是懈怠了,盲目了,思想鬆懈了。雖然劉皇帝爲大漢君臣制定了一個共同追求,開寶誌向,但是自上而下,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覺悟與追求的,更多達不到這個層次的官吏,或許更希望迎來一個繁榮並享受的時代。

思來想去,劉皇帝知道,開寶之後,吏治還是重中之重,他絕不允許帝國的官員們就這樣輕易墮落下去......

另一方面,劉皇帝也開始顧慮,普通的百姓被遷移,或許需要時間適應水土風俗環境,但有田有地有房,還有政策優待,問題應當不大。

但那些豪強宗族呢?把他們放在邊地,是否會心懷怨憤,又是否會因之爲禍?關於此點,設身處地地思考過後,劉皇帝覺得,對於這種情況,朝廷與地方官府該當有所警惕......

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48章 還京第345章 剝削者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96章 反響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433章 聖訓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497章 重拾第3章 取士不公第93章 升遷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418章 洗禮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313章 晉王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無題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51章 壽國公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60章 平定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93章 升遷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5章 名單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708章 格局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368章 榮寵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175章 軍略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12章 兄弟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1章 小風波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67章彈冠相慶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57章 提親第67章 劉煦娶親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57章 七月大朝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63章 朝廷應對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7章 恩賞問題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5章 東歸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64章 孺魏王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41章 探監第376章 拷問第131章 幹強枝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