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去吧,楊無敵!

bookmark

“好箭法!”

宮苑之中,殿前司副帥楊業,高讚一聲,對劉皇帝的箭法做了一個肯定的評價。劉皇帝呢,甩了甩髮酸的膀子,望着三十步外,正中靶心的羽箭,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閒下來之後,劉皇帝也多習箭法,雖然沒有太高的天分,但勤能補拙,總歸有些進步的。如今,他已能自三十步外射箭,並保證一定的命中率,進步突出。當然,三十步,換算一下,也就三十六米左右。

比起軍中那些七八十步開外,也能箭無虛發的神射手,完全沒有可比性。不過,劉皇帝的目標,也不在射得有遠多準,享受的鍛鍊的過程,與取得的進步。

“你們可就別恭維朕,練了這麼多年,射藝仍舊平庸,不足爲道!”劉承祐衝楊業笑道:“讓你們這些將帥陪朕練箭,挺無趣的吧!”

這些年,劉皇帝時不時便會召公卿將帥們進宮,陪他聊天、吃飯、騎馬、射箭,籠絡功臣,親近感情,是他長期堅持的事情。而作爲禁軍中的高級將帥,楊業可是劉承祐座上的常客。

彈了彈弓弦,聽了聽有些悅耳的顫音,劉皇帝棄弓,回身坐下,接過內侍遞來的絲帕,擦了擦額頭的細汗。見狀,楊業也停下動作,近前,慨然說道:“陛下何需自晦的,以天下之大,以陛下用人之明智,如有仇讎猛獸,自有將士爲陛下射之!”

“好!”聞之,劉皇帝眉開眼笑,看着自己的愛將,道:“不愧是楊無敵,這話聽着提氣!正是有像你這樣的勇略之士,朕方可安坐龍庭,一觀天下承平!”

“也是陛下英明,賢臣猛士,得以施展智勇,爲陛下鎮守內外!”楊業說。

“在京中這些年,見識大漲啊!”劉皇帝笑道。

“多仰賴陛下提拔培養!”楊業道。

“好了!這些謙辭就不要多說了!”劉皇帝看着楊業,說道:“你如今也有三十五歲了吧!”

“正是!”楊業微訥,怎麼關心起自己的年紀了,應該不是嫌自己年紀大吧。

注意到他的眼神,劉皇帝示意他坐,略帶感慨地說道:“朕近來常常追憶往昔,就不由想起當年在晉陽的日子,朕還記得當年那頓飯。一頓飯,換來一個名震天下的大將,值!”

劉皇帝言語中,仍舊充滿了對楊業的褒獎與喜愛。楊業則道:“陛下謬讚,能追隨明主,建功立業,也是臣的榮幸。”

“有人和朕說,楊業將帥之才,當用事於邊陲,保國家,威戎狄,束於京中,反倒屈才了,你怎麼看?”劉皇帝又道。

誰和劉皇帝說的,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楊業聽出了皇帝意思,似乎有外用自己的想法。當即拱手道:“陛下信重,以禁兵高職委之,臣感激涕零。如陛下欲用兵,臣也願爲王前驅,在所不辭!”

劉皇帝喜歡楊業的,就是這種忠正豪情。

看着他,問道:“你覺得,倘若要用兵,將之何處?”

見皇帝這幅表情,楊業也不由鄭重起來,應道:“如今堪爲大敵者,唯契丹遼國!”

“你覺得,朕若再興北伐,可當其時?”劉承祐直接問,好像真的一樣。

想了想,楊業也認真地回答:“若縱漢騎之雄,橫行塞北,破其部民,掠其牛馬而還,事易;如欲破其國,滅其祚,擄其主臣而還,恕臣直言,時機未至,大漢準備未足!”

聽其言,劉皇帝露出了滿意的神色,道:“朕還以爲,你會直接建議朕,進攻遼國!”

楊業神色莊重地應道:“臣固願爲陛下長驅以破敵,然軍國大事,終非意氣之爭,不可不慎!”

看着在自己面前自信從容,對答如流的楊業,劉皇帝心生感慨,現在的楊業,才真正成長爲一名可託大事的將帥之傑。

“朕也不繞彎子了!”擺了擺手,劉承祐說:“朕確有用你之意!”

“請陛下吩咐!”楊業一下子站起,躬身道。

“不必如此拘束!”劉皇帝再讓他坐下,而後道:“北伐遼國,朕必定用你,不過,如你所言,時機未至。先小試牛刀,朕想讓你去西北一趟,收取夏綏地區!”

“陛下終於決定,要對定難軍動手了?”楊業雙目中煥發異彩,有些振奮。

“皮肉之中,存在一塊異物,長久下去,肌膚會潰爛,壞的是整個身體!”劉皇帝做了一個比喻,然後才說出,動兵的真正原因:“朕才收到消息,李彝殷病死在府中了,朕已下詔,讓李光睿進京扶棺......”

自從乾祐十二年,李彝殷入京,其後就一直被扣留在開封,一晃已然七年過去了。對於李彝殷而言,這七年是煎熬的,雖然好吃好喝待着,但是毫無自由,並且限制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放鬆,反而越加嚴厲。

而李彝殷呢,已經病了多年,原本劉皇帝覺得他熬不了多久,沒曾想,病而不死,一直到這開寶四年,方纔卒於府中。

李彝殷一死,再加劉皇帝本就想解決定難軍的問題,於是,決定付諸於行動了。而選擇的負責人,文爲關內按察使王祐,武爲楊業。

瞭解到皇帝的想法,楊業也琢磨了一下,說道:“只怕李光睿,不敢來東京吧!”

“當然不敢!”劉皇帝肯定地道:“不過,他若違詔不來,既是對朕不忠,也是對父不孝的,如此,朝廷師出有名,是以有道伐無道。屆時,朕倒要看看,定難軍與黨項人有多少人能附之?”

見劉皇帝輕描淡寫地說出謀劃,楊業不由更生敬畏之感,這種陽謀,似曾熟悉的感覺,這些年,劉皇帝做得太多了。

嘴裡則恭維道:“陛下運籌帷幄,必然決勝千里!”

“哈哈!”輕笑了兩聲,劉承祐道:“朕在東京,哪裡真能決定千里之外的事務,軍事問題,還得靠前線將士!”

收斂起笑容,劉承祐對楊業說:“此番對夏綏用兵,朕也不打算大動,用鹽、延、豐、勝戍卒以及關內都司共三萬兵馬,你爲招討使,總督諸軍,可有問題?”

楊業自信地道:“定難軍地狹軍弱,平之不難!”

說着,看了劉皇帝一眼,楊業又道:“然而党項人甚衆,如若同李氏頑抗,必生阻難!”

“朝廷經營多年,也不是毫無用處的,分化拉攏,利益聯繫,也是有效的!”劉皇帝淡淡道:“不過,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來也不乏頑固之人。朕對你只有一個要求,降者生,不臣者死,如是而已!”

對党項人,此時的劉皇帝是底氣十足,根本不怕其造亂。

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69章 愛將無題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73章 雲州遂破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418章 洗禮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83章 降將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51章 聽政2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21章 大朝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38章 破寨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48章 老皇帝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43章 事畢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97章 心虛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82章 殺俘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7章 鼓譟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40章 家宴第106章 倒趙第399章 還債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50章 聽政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218章 走私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376章 對策第31章 送行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98章 秋獵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32章 做媒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70章 衛公辭世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45章 靖江軍第52章 幽燕變故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53章 有詩云第102章 絕境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