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太子還京

bookmark

“恭迎殿下回京!”

祥符驛外,太子車駕當道停下,道前,一名文質彬彬,看起來極具涵養的青年,上前躬身迎拜。

簾幕打開,太子劉暘探出半個腦袋來,見到來人,面上頓時露出一抹和煦的笑容:“有勞二舅相迎,不必多禮!”

“謝殿下!”

迎駕的青年,也就二十來歲,但風度翩翩,僅從太子的稱呼與態度就可知,這是何人了。符昭願,國丈、陳留王符彥卿的次子,符皇后的弟弟,也是劉暘的親舅舅。

自從符彥卿長子符昭信英年早逝之後,年少的符昭願毫無疑問成爲了符氏家族未來的接班人,得到重點培養。多年下來,在東京的勳貴子弟之中,名氣也不小,人設立得很正,溫文爾雅,謙恭待人。

兩年前,被安排在東宮之中,擔任侍讀,陪太子劉暘讀書。顯然,符家也根本不必隱諱他們對太子的支持,關係擺在那裡,藏也藏不住。

雖是舅侄,但劉暘與符昭願的年紀相差卻不大,兩個人的關係也一向親近。因此,對於符昭願,劉暘也顯得親熱,問:“不過回京罷了,何必親自來迎。”

符昭願答道:“臣奉少傅之命前來!”

如今,東宮的官吏又經過一輪調整,除了沒有獨立的宮衛率府之外,一應屬吏都配備齊全。宰相魏仁溥掛着太子太傅銜,李昉則爲太子少傅,成爲東宮事務的總管負責,當然,隨着劉暘年紀越長,份量也漸增,需要輔助太子處理宮務以及政務。

今年春,劉暘作爲太子,代替劉皇帝西巡,查察吏治,勸課農桑。並且,劉皇帝下令,讓劉暘獨立出巡,李昉等東宮重臣,不得隨行。

這一次,算是劉暘頭一次,只帶着自己的腦袋出巡,劉皇帝對他的培養,也算是煞費苦心了。如今,近半年過去,終於返京。

太子鹵簿在此,祥符驛的館吏,自是積極安排好驛內秩序,做迎駕事宜。面對殷勤的驛丞,看了看天色,又注意到被佔據的道路,以及那些被清開的行人百姓,劉暘說道:“天色未遲,孤就不在此留宿了!”

“傳令起駕!不要佔着主道,影響行人!”劉暘又輕聲吩咐着。

“是!”負責儀衛的軍官,當即去安排。

太子不欲留宿,驛丞自然失望,但是,並不敢多說什麼,連怨言都不敢有,只能乖乖地退開,眼睜睜地見着車駕起行。

“舅舅還請上車,與我同乘!”又對符昭願邀請道。

“多謝殿下!”符昭願也不推辭,拜謝一句,淡定上車。

甥舅二人,在車廂內部這種相對私密的空間內,都自然了許多,也不用像在外人面前要端着。看着劉暘,符昭願道:“殿下出巡這幾個月,姐姐可掛念得緊,朝中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此番遠遊,確是不短,煩孃親擔憂!”劉暘嘆了口氣,而後問符昭願:“聽說衛公病逝了!”

“正是!喪期方過!”符昭願道:“陛下對衛公辭世,很是傷懷!”

“可惜啊!衛公是大漢柱國功臣,更是陛下的袍澤兄弟,蒼天無情,竟奪其性命......”劉暘對此,也覺惋惜,說:“回京之後,我也當前去弔祭一番!”

“這是應該的!”符昭願說道,面上露出了點笑容,對劉暘道:“宮裡已經傳開了,陛下與皇后,決定納慕容家的小娘子,爲太子妃。殿下此番回京,該準備婚事了!”

聞之,劉暘有些愕然,臉上終於露出少許的羞赧,不過很快恢復。作爲劉皇帝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劉暘對於包辦婚姻,倒也沒有什麼牴觸,只稍微想想,便知與慕容家聯姻給他的幫助與好處了。

“我沒記錯的話,衛公無女吧!”劉暘提出疑問:“是慕容哪家娘子?”

符昭願說道:“京畿都指揮使,慕容延卿的長女慕容玥!”

劉暘點了點頭,沉吟幾許,突然擡頭道:“舅舅,這慕容家娘子,相貌如何,人品如何?”

注意到劉暘有些緊張的表情,符昭願不由樂了,哈哈一笑:“殿下不必擔憂,陛下和姐姐給你選的,自然是才貌俱佳,品性純良之人,一般的庸脂俗粉,也配不上儲君。”

聞之,劉暘也不由樂了:“當初大哥結親,一旁觀之,只覺有趣,如今輪到自己的時候,卻難免失了方寸!”

提到劉煦,符昭願接口道:“秦公也自禮部調離了。”

“哦?父親又給大哥安排什麼差遣了?”劉暘有些好奇。

“到理藩院任左侍郎,負責四夷之事!”

“這戎狄蠻夷,可不好管理啊!這幾年,西北問題頻發,便是諸虜生事!”劉暘想了想,說道。

“或因如此,陛下已決定,對西北用兵,徹底解決定難軍與黨項人問題!”符昭願有些眉飛色舞。

“此事我也聽聞了!”劉暘道:“一直以來,定難軍李氏,就像一根魚刺,橫梗於喉,父親早有消化之心,拖了這麼多年,也確實不該再讓其遊離於大漢軍政體制之外了!”

“有楊都帥統兵,定能馬到功成,平滅定難軍。此番,京中倒也一些勳貴子弟,受拔隨之西行,令人羨慕啊!”符昭願說。

“都有誰?”劉暘興致勃勃。

“楊延昭、李繼隆、郭儀、向德明、孫允......”符昭願說出一大串的名字。

聞之,劉暘眉頭不由皺了皺,果然是年紀合適的勳貴子弟,對此,他並不覺得驚奇,只是心中感慨,自家皇帝老子開始着力培養新生代將領了。這種情況,他很熟悉,因爲劉皇帝就是這般磨鍊他的。

“郭儀、李繼隆如今也才十六七歲吧,邢公與李樞相捨得讓他們到西北犯險?”劉暘隨口問道。

“有陛下詔令在,二公豈敢反對,再者,二公也不是溺愛之人,跟着楊都帥,也能學到不少東西......”

聽符昭願之言,劉暘不由看着他:“舅舅倒是把父親的用意看得清楚!”

聞之,符昭願趕忙搖頭擺手,道:“陛下神威難測,豈是我這種小子所能猜度的,只是試言之罷了。”

“少傅的官職,或將有所變動!”符昭願又說了句。

劉暘頓時打起了精神,問:“少傅同你講的?”

符昭願搖了搖頭:“並未明言,但透露出的意思,我覺得就是如此,前不久,陛下也還召少傅入宮侍講......”

李昉對劉暘來講,可謂是良師益友,突然聽到這樣的消息,劉暘頓生不捨。不過,還是露出一抹笑容:“少傅教導我,時間也不久了,以他的才情品行,也該當高居廟堂,長久待在東宮,卻是埋沒其才了。以其資歷,如若遷職,當爲一部司之首吧!”

“現在朝中的要職,哪裡有缺?”劉暘提出疑問。

符昭願搖了搖頭,朝廷中的高官要職,着實不少,讓他們憑空猜出,那也是爲難。當然,以李昉的資歷才幹,絕不會是小部門。

“對了,嫂嫂快生了吧!”劉暘突然道。

“算時間,也差不了多久了!”符昭願回答道。

“如此,我也要當叔父了!”劉暘說了句,似乎有種不真實的感覺,畢竟,他如今也才十七歲。

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20章 折家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30章 “寬刑簡政”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106章 誘惑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48章 教誨第13章 楊業述職第69章 夫妻密談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385 禮賓館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70章 大禮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3章 楊業述職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74章 善待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482章 李氏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92章 定州事第87章 秋後算賬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323章 鬥法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50章 喜訊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14章 大朝會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33章 延禧驛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139章 韓常案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6章 奉宸營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147章 德勝渡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57章 劉老四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311章 舊識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章 西南事務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756章 海豐號第1689章 高規格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31章 鳴沙匪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章 父母兄弟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