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延禧驛

bookmark

谷水之畔,新安縣以東,去洛陽三十里,一座龐大的官驛矗立於此,名爲延禧驛。

東京那邊有祥符、陳橋、永安三大驛,西京這邊自然也不會差,尤其是連接東西通道的兩大驛,東面是永昌驛,西面就是延禧驛了。

當然,在早期的時候,此驛規模並不大,環境也難稱良好。不過,自慕容彥超赴任,接受對洛陽的大改造後,四方道路驛橋樑溝渠,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同步進行的。

於是,不到兩年的時間,延禧驛規模擴大了三倍,成爲西面旅客進入洛陽前一個重要的歇腳住宿場所。說是個驛站,實則更像一個市鎮,不只有驛丞、驛卒,還配有捕役以及市稅吏。

快入冬了,改變的風向也越發肆掠起來,誰人都能感受到逐漸走向寒冷的氣候。不過,天氣的冷冽,並不影響延禧驛中的熱鬧。

車來人往,喧聲如潮,類似的場景,劉暘也見得不少了,不過館驛中這種充滿了俗世氣息的景象,仍舊讓他頗有感觸。

此番,劉暘出宮,也算是微服出巡了,駕臨驛站,也未聲張,只是吩咐安排了一處“貴賓席”。靠窗臨水,是處欣賞風景的好地方,不過,劉暘的心思可不在暮秋風光上,或許是空氣中隱約瀰漫着的羊肉味,勾引着味蕾,影響着思緒。

這些年,豬肉已成爲大漢民間最主要的肉類食材,但不得不說,最受人歡迎的,還得屬羊肉,宮廷內外,皆是如此。

早年的時候,國困民窮,還是有所剋制,但隨着大漢不斷富足起來,百姓們生活水平也逐漸提升,對羊肉的追求,也就顯得火熱了。

劉皇帝就曾收到過武德司的彙報,說如今民間,僅羊肉的烹飪做法,就有數百種。再加上,與北方遼國的通商規模也越來越大,來自塞外的牛羊也大批大批地輸入國內,成爲大漢官民飯桌上的食材。

有鑑於此,劉皇帝還想過,若是對遼國發起一場“羊肉戰爭”,或許都能贏得不少國民的支持......

“延禧驛!這個名字不錯!”劉暘說道。

身邊一名錦服青年接口道:“此驛原爲恆通驛,後來被灤國公更名爲延禧,上奏得到批覆,也是取其吉祥!”

與劉暘同坐的,乃是一名青年,已故衛國公慕容延釗的次子,慕容德豐。由於劉暘娶了慕容家的小娘子,與慕容氏的關係自然也親近了起來,而且不用太過避諱,畢竟關係就敞亮地擺在那裡。

有親戚關係,再加二者年紀相仿,慕容德豐自然而然地被調到東宮任職,爲太子洗馬,當劉暘的侍從官,平日裡幾乎與劉暘形影不離,出行自然也都陪着。

雖然衛國公的爵位被其長兄慕容德業承襲了,但慕容德豐的前途,也是十分光明的。此人從小便聰穎,慕容延釗就曾評價過,興吾門者必此子。

而劉皇帝,對於這個慕容家的次子,也是頗爲欣賞。有家世作爲基礎,如今,更是作爲太子身邊的紅人,顯然未來可期。

也不得不說劉暘這太子的地位如何穩固了,母家是符氏,妻家慕容氏,僅這兩大家族,加上劉皇帝悉心的培養教育,又有早定的名分,多年參與朝政的經驗。

只要維持目前的表現,同劉皇帝處理好關係,那麼他的地位便是固若金湯,誰都動搖不了。

“去把驛丞喚來!”劉暘突然吩咐着。

“是!”立刻有侍衛奉命前往。

很快,一名身着青色官袍的中年男子被喚來了,畢恭畢敬的,入內便利落地拜倒在地,既緊張又興奮。顯然,身份是透露給此人了。

看着這名微末小吏,人到中年,有些發福,有些油膩。伸手示意了下,劉暘道:“免禮!”

“謝殿下!殿下駕臨,未及恭迎,還望恕罪!”驛丞趕忙道。

“這些客套話就不必講了!”劉暘搖搖頭,直接說道。

“你在此驛任職多久了?”劉暘問。

聞問,驛丞趕忙收束心神,恭敬答道:“回殿下,小人在此擔任驛丞,已有十年了!”

“十年!”眉毛一挑,劉暘有些意外:“這麼多年,不曾升遷?”

驛丞露出點笑容,說道:“小人才短德薄,管理此驛,已是勉強,又豈能奢望更高的職位?”

聞之,劉暘不由露出了一抹玩味,目光中帶有一絲好奇,認真地打量着此人:“就不想升官的?”

世上哪有不想升官的?這驛丞自然也一樣。只不過,他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沒有大才,沒有背景,再是鑽營,升個一兩級,也是潛力有限。

還不如待在此驛,大小事務都由自己操持,也能接觸認識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上至達官貴族,下至販夫走卒。

而隨着延禧驛的擴大,他這個驛丞,作爲本地的地頭蛇,影響不小,比一些擔任一鎮、一縣之長的官員,日子都要滋潤。

實實在在的利益擺在面前,升個一兩級,換個職位,對於他而言,可一點都不香。

當然,心裡的這些計較,利益得失衡量,自然是不能實話說出來的,驛丞只是恭敬地解釋道:“能爲朝廷管理好此驛,小人已然滿足了。”

劉暘笑了笑,又問:“如今,此驛每日能夠接納多少人?”

提及業務,驛丞顯得幹練了許多,道:“近些年,東西往來的官員、客商、行旅益多,到這個季節,每日接待在三千人往上,能夠提供的住宿,也有將近八百人!”

“這可真不少了,幾乎比得上東京的祥符驛了!”劉暘道。

驛丞語氣中不由得帶上了幾分自豪,應道:“自擴建後,延禧驛已是洛陽以西最大的驛站,又靠近西京,來往的官商行旅,多選擇本驛停歇!”

點了點頭,劉暘也懂,不說其他,哪怕就衝着最大驛站的名頭,就不缺客人。

“每日能有多少進賬?”劉暘又問。

提起賬目,驛丞下意識地心頭一緊,小心地瞥了眼劉暘,按下小心思,還是不敢有所保留,實話實說:“各項入賬,約有230貫!”

“這不算少了吧!”劉暘道。

見狀,驛丞趕忙道:“不少了!不少了!殿下是否要查閱一下賬目?”

“嗯!”劉暘應了聲:“你可拿來,給孤看看!”

“是!”

面對劉暘的反應,驛丞心裡還是有些意外的,畢竟,你一個堂堂的太子,竟然要親自查閱一座小小驛站的賬目......

同時,也有種後怕的感覺,幸好實話實話了。劉暘呢,倒也不覺得紆尊降貴,小題大做,驛站畢竟是國家的,屬於官方系統,其收入也是該納入國家財稅的,他查看了解一番,並無不妥。

當然,劉暘心中還是有些意外的,一個延禧驛,每日的進賬都在230貫,一月就是6300貫,一年就是75600貫,雖然還要考慮各項成本,但已然可觀了。

雖然延禧驛有其特殊性,如果再算上全國各地的驛站,那麼加起來,每年的財稅進賬又是多少?

要知道,這麼多年下來,朝廷與地方修建的官驛可是數以千計的。除掉一小部分軍驛,剩下的可都能用以接待攬客,刨除各項人、物、料成本,驛站的收入,也必然是筆巨大的數目。

每年各地上繳的財稅,其中皆有驛站這一項目,但具體如何,似乎顯得有些模糊。劉暘忽然覺得,財政司那邊,可以對此項目有所調查整頓了。

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1764章 禁轎第61章 晉陽來人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19章 難審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98章 山道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160章 平定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14章 百姓苦第66章 陷河陽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76章 去鄴都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07章 殿試第488章 真實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93章 班師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6章 遺奏十條第199章 出宮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357章 國滅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83章 敞開談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世宗篇23 官錢糧鹽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25章 冬至宴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57章 提親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121章 道士第98章 追捕第38章 任其紛擾第362章 分封?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44章 打個賭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65章 君臣相宜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7章 附議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66章 商業互吹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153章 削藩半島史話·桓王第239章 進退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56章 是非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38章 賞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