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全線動員

bookmark

將入暮秋,身處塞上,相比中原,天氣已然冷多了,讓習慣了中原氣候劉皇帝很是不適。在等候耶律璟回覆的這段時間內,劉皇帝也沒閒着,將大同府北部的疆防巡視了個遍,步行乘馬,走了數百里的路,直到王昭遠出使歸來。

背靠長城,行營臨水而設,空間寬闊的御帳內,生着兩座火爐,用的也都是產自河東的上好石炭。這些年,大漢官府民間,對於石炭的開發使用也成規模了,在取暖方面,石炭比起需要燒製的木炭,有太多優越性。當然,一般的平民百姓,還是少有用上的。

劉皇帝呢,盤腿坐在鋪了兩層棉絮的榻上,他是畏寒的本能犯了,哪怕保暖措施到位,兩隻寒腿也不時感覺到一絲隱痛。

聽完王昭遠的彙報,劉皇帝說道:“聽你所言,遼主對朕的邀請,態度表現很積極?”

“回陛下!確是如此!”王昭遠應道:“聞陛下之邀,遼主很感興趣,其言與陛下神交已久,沒有多少猶豫商討,便答覆!如今,契丹殿帳已然起行赴約,臣先行返回稟報!”

“神交已久?”劉皇帝呢喃了一句,臉上露出一點似笑非笑的表情,悠悠道:“朕看,用深惡痛絕,要更合適些吧!”

“應邀便好,也不枉費朕在此做這番表情!”劉皇帝說道。

隨侍帳中的趙匡胤忍不住開口問王昭遠:“遼主隨駕有多少兵馬?”

看了趙匡胤一眼,王昭遠又望向劉皇帝,得到肯定的迴應後,說道:“具體人衆,難以確定,但以臣粗略所觀,當有三四萬之衆!”

聞言,在場之人頓時都臉色微沉,這個數量的軍隊,不論對大漢還是遼國而言,都堪稱戰略級別的軍事力量的。對遼國而言,更屬必然,皇帝的宿衛親軍,能是弱旅。

而耶律璟若是率領這樣一支隊伍前來赴約,那劉皇帝這邊,可就要多幾分慎重。當然,對於大漢而言,哪怕是十萬遼軍,也不足爲懼,顧慮得只是眼下劉皇帝身邊的護衛力量不足。

隨行宿衛、禁軍,哪怕把奉義軍全軍帶上,也就兩萬餘軍。這樣的情況,貿然赴約,皇帝的安危如何保障,這可是擺在任何事務之前的問題。

因此,在場的大臣們,表情則能不嚴肅。只掃視一圈,劉皇帝也能看出他們的顧慮,因而瞧向王昭遠,道:“王卿使命歸來,來回奔波近千里,頗爲辛苦,暫且下去,略事休息!”

“臣告退!”王昭遠也是老臣了,老胳膊老腿,經過這番折騰,臉上的疲憊之情幾乎難以掩飾,因此恭敬拜退。

待其退下,劉皇帝瞧向趙匡胤以及李處耘,問:“趙卿還是不贊同出塞會面?”

聞問,趙匡胤也不做遮掩,肯定地應道:“正是!陛下萬金之體,家國社稷之所繫,臣還是認爲,不當涉險。倘有差池,臣等萬死難贖其罪!”

對於劉皇帝出塞之事,隨行公卿大臣,大多都保留意見,不怎麼贊同,原因也就是那一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劉皇帝的安危最重要。

“沒有這麼嚴重!”聞之,劉皇帝擺了擺手:“此事,是朕發起的,如今遼主也應了,朕豈有再改口爽約的道理,否則豈不爲天下笑?再者,也非深入草原,卿等過慮了!”

“陛下,實不可輕慢疏忽啊!”李處耘在旁,也開口道:“遼主率數萬之衆而來,倘若佗生歹心,身處塞外,護衛不足,如何拒之!”

“卿等的忠誠顧慮,朕感謝之,不過,千軍萬馬都闖過了,這點陣仗,不足爲憚!再者,朕身邊有爾等將士忠心護衛,豈能爲契丹人所懾,唯唯諾諾,瞻前顧後,朕不爲也!”劉皇帝這樣表示。

聞之,趙匡胤立刻起身,拱手道:“臣自當誓死護駕!”

他這一表態,在座的羅彥瓌、劉廷翰、藥繼能等將領,也都爭先起身,以表忠誠。雖然知道,這其中不乏刻意表現,但劉皇帝還是很滿意的。

“赴約與否,不必再做爭議了!”劉皇帝擺手道:“或許此一次,將是朕最後一次踏足塞外了!”

見劉皇帝這麼說,趙匡胤緊接着說道:“倘若此,那陛下的安危也必須得到保障,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李處耘也建議道:“時下行營兵力不足,當自邊軍抽調戍卒,以充實護衛力量!”

雖然態度強硬而堅決,但對於自身的安危,劉皇帝還是很重視的,因此,說道:“如卿等顧慮,必要的防備還是該有的!遼主既盛兵而來,朕自當迴應之,聲勢上也不能落了下風!”

看着劉廷翰,劉皇帝問道:“臨時調集軍隊,來得及嗎?可曾方便?需要多少時間?”

對此,劉廷翰實則早就在心底琢磨開了,此時聞之,早有準備之下,乾脆地應道:“奉義軍可就近集結,西面保寧、寧遠,南面永寧軍,東面天成軍,可輕騎而來,三日足有,臣有把握,調集兩萬步騎!”

“如此加上宿衛禁軍,合三萬之衆,足可保障聖駕完全!”負責行營部署的羅彥瓌開口道。

“這是這樣一來,各地的駐守可就空虛了!”劉皇帝凝眉道。

“因此,在調動兵馬的同時,還當發令,讓山陽諸軍鎮守戒嚴,提高警惕,加強戰備,做好隨時戰鬥,應對突發情況!”趙匡胤提醒道。

劉皇帝微微頷首,也果斷做出決定,道:“就這樣辦!”

看着劉廷翰與羅彥瓌,吩咐道:“兵力調動、整訓安排,就交由二卿操持了!九月五日,朕要會見遼主於白水濼!另外,絕不能墮我大漢軍威!”

劉皇帝語氣一嚴肅,沒有人敢怠慢,本就態度嚴肅的二將,心中則更添幾分慎重與緊迫感。

衆人退下,劉暘留了下來。大概知道他要說什麼,劉皇帝沒等他開口,直接道:“你就不用陪朕一起去,留守雲中!”

“兒願同往!”劉暘表情鄭重,拱手道。

“你去做什麼!”劉皇帝眼睛一瞪:“好好給朕在後方守着!”

“可是------”

劉暘再度張嘴,立刻被劉皇帝打斷:“沒有可是,你想違背朕的命令嗎?”

當劉皇帝露出這種態度時,劉暘也實在沒什麼反抗的底氣了。不過,注意到他關切的眼神,劉皇帝語氣一緩,說道:“我此去,一時興起,雖然可作充足準備,但豈能保證萬全。倘若有什麼意外,你這個太子,可就是我最紮實的後盾了!”

這話,劉皇帝可謂推心置腹了。見狀,劉暘嘆息一聲,不得不俯首聽命。劉皇帝就是這樣,萬事往壞了想,做最充分的準備。

雖然,他並不認爲此去有太高的風險,但也要考慮好退路,這也是爲帝國負責。劉暘都不打算帶來,隨行的皇子之中,也只帶上趙國公劉昉,至於隨駕四妃,也只帶上了耶律妃。高、折、郭三妃固請從之,被劉皇帝強行留在雲中。

隨着一道道軍令飛馬發出,以山陽爲主的北疆邊軍整個都動員起來了,收到召令的騎軍,迅速向焦山口集結而來,其餘戍卒也在各自長官的率領下戒備起來。

一時間之間,整條山陽防線,都進入了一種緊張的戰備狀態,這樣大的動靜,還是這十年以來的頭一次。

不明情由的人,見到這樣的陣仗,都認爲漢遼之間,又要開戰了。如此大張旗鼓,也有對遼軍進行震懾的意圖,這裡的動靜顯然也是瞞不了契丹人的。事實上,這樣緊急的一場大調動,也是對邊軍素質的一次全面檢驗,在這樣近乎實戰的準備中,也最能體現素質,看出問題。

而在劉皇帝這邊緊鑼密鼓之際,西來的遼軍行營中,自然也少不了爭議......

第7章 小張探花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452章 皇孫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694章 鹽州第296章 反響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270章 立場第82章 殺俘這纔是感言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4章 崇元殿中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457章 鄭州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60章 皇后進言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96章 言官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38章 殿議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89章 談話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92章 劉銖案第461章 癲狂?第481章 行宮第484章 不對勁!第53章 有詩云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38章 破寨第75章 按*不動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00章 梁山濼第106章 倒趙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465章 遼奸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309章 衡釀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68章 機遇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95章 楊邠案(3)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99章 出宮第418章 洗禮第175章 軍略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