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

bookmark

今秋,耶律璟南下巡視,倒也不是爲了呼應劉皇帝的北巡,目的在於其南部的奚族。在遼國內部,奚人的地位是很重要的,當初耶律阿保機稱雄塞外,統一諸族,奚族在其中就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一直以來,在遼國的軍事體系中,奚人的力量也是不弱的,其中也涌現了大量的人才。再加上的,奚人的傳統生存地區,高立於燕山之外,極具戰略價值,在大漢向北推進到關山以北時,其重要性則又上升了一個檔次。

大幾十年了,奚族分六部,歸屬奚王府統領,有極大的自治權力。不過,隨着歷史局勢的風雲變幻,對於這一點,耶律璟已然另有想法了。

此次南下,就是爲了給奚王以及奚族施壓,開啓徹底吞併奚人,將之納入遼國軍政管理體系,進一步實現軍政的統一。

這也是在感受到來自南方大漢越來越大的壓力後,受迫求變,意圖從內部挖掘潛力,提升實力。而有前面數十年的積累,想要做到這一點,阻礙固然有,卻不大。

結果也是顯著的,當耶律璟率領殿帳親軍駕臨,在政治軍事的龐大壓力下,奚王臣服了。如今,以越王耶律必攝爲首的遼國大臣,正在籌謀,對奚族六部以及屬地,如何定製劃分。

了結了一件事,耶律璟難免得意,於是再度開啓了巡狩的旅程,就在奚族屬地內,實則也是爲了揚威。不得不說,耶律璟的頻繁出巡,固然造成了一定的國力損耗,加重了受巡地區與部族的負擔,但這本身就屬於其傳統,並且遼國這麼多年的穩定,也得益於此。

一直到八月,耶律璟變道西向,先在柳河上游設圍場,大獵五日,其後抵達羊城濼。

羊城濼,地處灤河上游,東臨炭山,並非什麼大湖廣澤,湖濼面積大抵也就白水濼的十分之一。

到如今,世人皆知,遼主耶律璟有兩大嗜好,狩獵與飲酒,這兩件事,幾乎已經融入他的骨子裡,無酒不換,無獵不樂。

護衛的親軍加上隨行貴族、大臣,超過三萬人的隊伍,聲勢可比劉皇帝那邊大多了。營帳搭立於湖濼邊上,周圍數裡,一切都按照出徵打仗的要求來的,經過幾次被襲與內亂,在這方面,耶律璟也是十分重視上心。

對軍隊,掌控嚴密,包括皮室軍在內的殿帳親軍,牢牢地控制耶律璟的心腹將領們手中,如果有叛亂份子想要復現火神澱之亂,基本是不可能的。

隨行的貴族之中,還包括耶律璟的幾個親弟弟,除了深受他信任,付以重權,平日裡表現地本分謙遜的越王耶律必攝之外,還有太平王耶律罨撒葛、安平王耶律敵烈。

後兩者,他是到哪裡都要帶上,尤其是太平王耶律罨撒葛,這可不是個安分的人,除了看在眼皮子底下,耶律璟是不會放心的。相較之下,安平王耶律敵烈在經歷了十數年的壓制與磨鍊後,倒謙卑了許多,臣服於兄長,似乎息了過去的妄想與野心。

遼軍的行營,是圍繞着御營殿帳展開的,井然有序,卻不乏熱鬧,人聲畜鳴,飄蕩於羊城濼上的秋風裡。

時值午後,才睡醒不久,梳洗好的耶律璟剛開始進入新一天的工作生活之中。御營內,搭着高臺,皇帝大纛迎風呼呼響動,耶律璟高坐胡牀,一邊享用着美酒烤肉,一邊觀賞着演武場中契丹勇士的角力。

兩列陪坐的,是隨行的貴族大臣,周遭還有大量圍觀叫好的將士,場面壯觀,氣氛熱烈。也許是爭鬥太激烈,把耶律璟的瞌睡都打掉了,連飲了三杯酒,紅光滿面,精神頭也上來了,當即下令,此番比鬥,最終勝者,賜良馬十匹,牛羊各十頭,職升三級。

在陪侍的一衆臣下中,有一名青年,低調地坐在一旁,位次還很靠前,穿着貴族服飾,傳統的契丹髮髻。

同大部分人一樣,注意力放在場間比斗的契丹勇士身上,只不過,不論如何激烈,一張透着些病態的臉上,都沒有太多的動容。只是雙瞳之中流露出的目光,顯得深沉而深邃,偶爾小心翼翼地看看耶律璟。

這名青年,名叫耶律賢,乃是遼世宗耶律阮的次子,因火神澱之亂,父母皆喪,從小孤苦,被耶律璟收養於宮中,如今也長大,年滿二十了。

近二十年了,遼國皇室圍繞着帝位,展開了一系列的鬥爭,以耶律璟平滅所有謀反與叛亂而告一段落。

得了十載安寧,到如今,新的危機似乎又開始醞釀了,根子就在於,作爲皇帝的耶律璟沒有子嗣。或許是由於常年的飲酒以及作息不規律,傷到了身體,到如今,耶律璟也近四旬了,膝下無一所出,這一點幾乎可以說是致命的。

耶律賢是個聰明的人,雖然耶律璟對他不錯,也沒有多少猜疑,但從小到大經歷了太多陰謀與叛亂,使得他也十分早熟內斂。

耶律璟無後這一點,也讓他看到了希望與機會,近二十年下來,悄然之間,他的身邊實則也彙集了一批人。其中,既不乏其父的舊臣舊人,也不乏耶律璟時代的失意者,更有包括耶律賢適在內的胡漢大臣對耶律賢表示同情,寄予厚望。

當下的遼國政壇,也已然是暗流涌動,皇帝無後是原因之一,耶律璟時而清醒、時而昏亂也是其一。雖然他不時表現出英明睿智,在對待臣下與百姓上面,沒有任何暴虐苛政,災荒時還能親自祈禱,但是,朝廷大臣仍舊難免離心。

在一個精神有些不正常的皇帝手下做事,還是有難度,有危險的。也就是耶律璟時代,確實有那麼一批精明強幹的胡漢文武,替他治理着國家,但是,這些在與南面的大漢帝國相對比時,又顯得不值一提了。

然而,對於這些,耶律璟還沒有多少覺悟的樣子。不過,憂慮也未必會顯於臉上,從這些年,耶律璟加重皇弟耶律必攝的權力以及親信耶律賢的舉動來看,其中未必沒有他對帝位傳承的考量。

“殿下!”耶律賢思慮食肉間,身邊一名官員小聲地喚了下。此人名叫女裡,官職飛龍使,與耶律賢素來關係親厚,結交甚密。

回過神,扭頭一看,臉上露出一抹溫和的笑容:“何事?”

女裡善相馬,應道:“下官前日相得一奇駿,欲獻與殿下!”

“如遇良駒,當覲於陛下!”耶律賢這麼應道。

聞之,女裡微愣,但注意到耶律賢的眼神,似乎明白了什麼,機靈地應道:“殿下說得是!”

二者交談間,演武場間已分出了勝負,耶律璟開懷大喜,命賜酒賞肉,新一對壯士入場,新一輪的角鬥又將展開。

只不過,在這個時候,一名親衛軍官匆匆而來,登上高臺,向耶律璟稟報着什麼。隔得不夠近,只能見到耶律璟訝異的表情。

很快,耶律璟撂下一句話,讓耶律賢主持接下來的比鬥,他則帶領幾名貴族大臣,回御帳去了。

耶律賢也是事後才知曉,大漢遣使來了,漢帝邀請耶律璟西進會獵。一場帳議,幾乎沒有多少爭議,耶律璟果斷決定,前去會面。

就如劉皇帝對耶律璟好奇,耶律璟對劉皇帝這個大敵,又何嘗不感興趣。其主動想邀,會面於塞北,自己的主場,他沒有避見的道理。

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80章 開寶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83章 惠妃母子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216章 馬政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6章 進士樓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71章 北齊鎮第104章 平息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38章 任其紛擾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36章 南口大戰5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62章 分封?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85章 少壯派第78章 南北併發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456章 遺澤第264章 孺魏王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97章 隰州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79章 大獲全勝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97章 財計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38章 回宮第342章 殺肥第85章 少壯派第92章 大調整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13章 機遇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30章 收穫第488章 真實第199章 出宮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16章 馬政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372章 封王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350章 韶州大捷世宗篇47 封禪第76章 王峻用兵第66章 陷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