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

bookmark

幽州的局勢,隨着遼軍的勢力的收縮,短時間內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衡,哪怕耶律朔古領軍南來支援,也沒有貿然向幽州發起進攻。不過,雖不攻薊城,一干蕃將卻發起了一波對漢人臣民的清洗,既作爲對燕軍殺胡的強硬迴應,同時也是掠奪財貨以充軍需。

就如劉承祐此前心中預想的那般,戰火蔓延開來,幽燕百姓將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在遼軍的掠殺之下,大量的難民逃向幽州,一路血途,也只有到幽州城下了,趙延壽方有餘力庇護他們。在這樣的形勢下,趙延壽被動地盡得幽燕民心,率燕地豪傑,以抗契丹。

在西南的涿、易兩州,相繼歸附。或取幽州,或下涿、易州,而抗契丹,就這樣,劉承祐此前與幕佐討論的兩個結果,實現了。趙延壽,則在一條沛然難當的歷史洪流中,辛苦地操縱着船舵,逆水行舟,身不由己。某些最初的意願與小心思,在短時間內,是不敢想了。

到這個局面,遠超劉承祐此前的預期,不管接下來如何發展,至少在接下來的不短的時間內,劉承祐是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了。

而契丹國內的內戰,並沒如劉承祐所期盼的那樣持續很久,反而結束得很快。在彰德泉之戰後,耶律阮徹底放開了顧忌,急行軍北上,而至潢水。

而在上京的老太后述律平,雖然年紀一大把了,但性格強硬,將上京及其周邊僅剩的宮帳軍、部卒、奴隸給集中起來,親自出馬,與耶律阮隔岸對峙於潢水。

在這場皇室戰爭,將進行一次決戰之前,有一個人站了出來。擔任北面宗族官的惕隱耶律屋質親自於雙方之間說和,講道理,擺事實,明大義,費了老大的勁兒方纔勸出點效果。

太后述律平平,這是個強悍的女人,聰明的女人,當然看得清局勢,知道強打下去也不會是耶律阮的對手。嘆息着給幼子耶律李胡說了句“非我不欲立汝,汝自不能矣”,然後表示願意和談。

於耶律阮而言,他對述律平這個祖母,自是又恨又懼,十分忌憚。當初,若不是述律平偏私,帝位本當由他父耶律倍繼承,結果遭其迫害流亡,客死南朝。

而當年在扶立耶律德光的過程中,述律平以爲太祖“殉葬”爲由,將他們父子的扈從、支持者屠殺了數百人,政敵爲之一空。

在輪到漢臣趙思溫的時候,此君一句反問將了述律平一軍:“先帝親近之人莫過於太后,太后爲何不以身殉?我等臣子前去侍奉,哪能如先帝之意?”

然後契丹歷史上十分經典的一幕誕生了,被逼到死角的述律平直接拔出金刀,斬下右手,命人置於耶律阿保機棺槨中,算作“伴駕”。

斷腕太后,由此誕生。

這個女人,是真的狠,對別人狠,對自己更狠,自那以後,可以說契丹滿朝都對述律平感到畏懼,不敢反抗。有這麼個強悍的母親鎮壓,耶律德光對契丹的二十年統治,實則很順利,由他發揮文治武功的才能。

耶律阮,自然也是活在述律太后陰影下的,若有機會,他當然更願意將述律平徹底消滅了。但是,考慮到契丹國內的形勢,考慮到代價,再加上幽州的變故,耶律阮還是選擇了和談。

祖孫倆當面會談,雙方預期大異,自是撕逼不斷,但是實力懸殊的談判,還是以述律平的妥協告終,畢竟形勢比人強。當然,述律太后顯然不甘讓這個忤逆的孫子篡得江山,之後會不會搞事情,那就要看將來了。

“橫渡之約”達成,於契丹而言,消弭了一場血戰內耗,給本已不容易的契丹國保存了實力,穩定了人心。於耶律阮而言,得到了太后的“認可”,他這個帝位的繼承在法理上便站穩了。

雖然這段時間,尤其在南征敗歸之後,契丹國內的局勢有些不穩,但是,只要上京這邊沒亂,便足以彈壓一切。耶律阿保機與耶律德光這父子兩代帝王,近半個世紀打造的大契丹,還是很有底蘊的。只是如今這個崛起於北方的草原帝國,還了耶律阮來領袖。

內鬥結束,耶律阮成功入主上京,正式繼位,接受宗族、南北兩院大臣朝拜。而後論功行賞,安撫人心,等一切既定,將目光再度投向幽燕。

不管是從軍事、經濟戰略上考慮,還是爲了穩固他的地位,提升威望,他也要重新奪取幽州。

......

不管嶺北塞南接下來如何風雲變幻,代表着新朝勢力的劉承祐這邊,已然能穩坐釣魚臺。

真定城頭,徹底換了新顏,揚在城垣上的是一面面“漢”旗。中原那便,劉知遠入東京已有一個多月,兩京舊臣,中原方鎮,爭相歸附,劉家江山大勢鼎定。

本月(六)十五,劉知遠御崇元殿,接受文武朝拜,大赦天下,將被耶律德光貶爲汴州的大梁復改爲東京,改國號爲漢,年號不便,仍稱天福,還是“不忍忘晉”那套說辭云云......

消息傳到真定,城頭立刻變幻大王旗,對這些跟着劉家打天下的將士而言,也是一種激勵安撫。就劉承祐個人而言,創立江山,經綸新朝,卻要打着前朝的旗號,難免彆扭,這下大河南北之軍,可以堂堂正正地稱“漢軍”了。

在這段時間,劉承祐對成德鎮與幽燕之南的諸州進行了一次梳理,邊防佈置,軍政官員任命。

以慕容延釗爲莫州防禦使、馬步軍指揮使,率龍棲第四軍駐於莫縣。李筠爲泰州巡檢,領兵兩千,駐守容城。這二者是劉承祐構建的南易水防線,監視幽燕。

何福進仍鎮河間,羅彥瓌率第五軍鎮祁州,二者隨時策應莫、泰州。

劉承祐在安排邊防,劉知遠也在安排鎮州。復鎮州爲恆州,以張彥威爲順國軍節度使,節度恆、深、冀、趙四州。至於劉承祐,則被召還東京,所幸,他做的那些佈置,劉知遠都一併應允了。

委趙延壽北伐之議,傳到東京的時候,在漢廷還是引起了一陣爭議,哪怕表面看來,是兩個皇子做的決議。劉承訓順利到京,也是本着君子之風,替劉承祐背書,然後頭一次受到了劉知遠的訓斥,說他擅作主張。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生的漢廷中,突然掀起了一股針對劉承祐的風潮,自專、跋扈、戀權、任人唯親......給他貼上了不少標籤。顯然,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等燕兵北伐成功,攻下幽州後,一干朝臣又異想天開了,竟然向劉知遠建議,發兵北上守備,替代趙延壽。所幸,在郭威等少數保持着冷靜頭腦的文武的勸諫之下,劉知遠息了那心思。

受到召赴東京的制書之時,劉承祐的心情還是很平靜的,畢竟他也是不願長期外鎮的,也不能遠離權力中心太久。

在真定,整裝收拾之後,在盛夏將終之時,劉承祐率衆南行,向東京進發,他要看看新生的漢廷,究竟是怎樣一副光景。

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46章 糧與錢第347章 割韭菜第200章 禦敵第24章 巡遊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1章 邊公在任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15章 小人行徑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98章 軍心可用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345章 剝削者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73 王晏鎮洛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48章 耿崇美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107章 殿試第396章 天花板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7章 父子座談第418章 洗禮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54章 病虎獠牙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27章 派系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82章 殺俘第14章 大論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79章 長教訓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484章 不對勁!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56章 海豐號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67章 遺表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41章 父子關係淺談兩點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709章 心猿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