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一潰百里

bookmark

黑夜往往帶給天地以靜謐與安寧,帶着海潮的風顯得不那麼秀氣,但吹在身上,仍舊驅散了不少夏季的炎熱,不過,對於負責遼南防禦的遼軍主將耶律海而言,卻沒有任何興致享受這份舒適了。

夜色朦朧,逐漸深沉,就如籠罩在耶律海心上的陰影一般。一股難以分辨人數的軍隊,在耶律海的率領下,沿着官道向被趕去,情緒緊張,士氣低沉。

遼國對於道路建設,是不怎麼上心的,也沒有那個精力,再加上遼南這個地方有些偏遠,因此這道路看起來也坎坷不平,十分簡陋,不用眼睛看,都能感受到前路的曲折。

隨着一聲軍令,這支遼軍終於停了下來,緊張的神經得以放鬆,一放鬆就徹底淪爲一羣喪失紀律的敗兵,零落四散,不少人就地躺了下來。

耶律海也下得馬來,**的瞬間身形一陣搖晃,差點沒站住。此時的耶律海,顯得格外狼狽,就如一隻喪家之犬,失敗的痛楚所帶來的刺激,讓他幾乎忽略了身上的創傷帶來的疼痛。

暮色之中,右邊是層巒疊嶂,左邊是蔥林原野,風吹草地林動,涼爽之餘,更生寒意。耶律海也算是個硬漢,但此時,見着仍追隨着他的麾下將士,面對着這支殘兵敗將,也不由悲從中來。

敗了,終究是敗了!哪怕有所預料,卻也沒想到會敗得如此乾脆,那般憋屈......

不過十日的時間,他把守的蘇州城就被漢軍攻破,這是他怎麼都沒想到的。誰能想到,漢軍的水兵,不只水戰厲害,還擅長陸戰,攻城拔寨,漢軍的將領還捨得把那些水兵用於陸戰。

要知道,就軍種而言,水兵訓練的要求與標準都要更高,限制擺在那裡,當然,也在於當下的水軍將士仍舊沒有那麼多的“技術性”,廝殺也是基本技能。

在蘇州港海戰之後的第二日,漢軍就持續發動了進攻,首先就將南面的幾千敗軍給解決了。距離蘇州水師的慘痛覆亡只隔了一夜,剩下的人也早已喪膽,將無鬥志,兵無戰心,再加上大部分都是漢人、渤海人出身,面對漢軍的進攻,除了少部分頑固分子,大部分都選擇了投降。

耶律海圍繞着蘇州港佈置的一系列防禦寨壘,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宣告崩潰。被史延德帶人席捲橫掃,輕鬆殲滅。說起來,遼國建立的這支水軍,大部分的兵源,都是遼南州縣的漢人。

不得不說,大漢攻取遼東,受到傷害與損失最重的,還得是當地的各族百姓,也包括漢人。不過,在漢遼決戰的大背景下,在這等大時代下,只有敵我,不分種族。

在史延德對南面遼軍殘敵進行剿滅的同時,耶律海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再度選擇主動出擊,想要牽制漢軍行動,破壞他們的意圖。

這一回,仍舊沒有成功,對付他的換了一個人,萊州都指揮使林仁肇,又是個江南降將。當年在平南戰爭中,林仁肇算是竭力反抗,併發起了南軍對漢軍最猛烈的一次反撲,只不過大勢難挽,他有才幹、有決斷,終究無力迴天,在常州城外戰敗,狼狽逃回潤州。

後來金陵被圍,李煜投降,無奈之下,他也歸順了朝廷。對於這個江南的柱樑將才,最後一名大將,劉皇帝聽過其名聲,也很感興趣,還親自接見了此人。

經過一番考察後,對他表示讚賞,並讓他到東海水師中任職。降將的日子一般來說都不好過,不過大漢帝國素來包容,林仁肇又受到了皇帝的褒獎,自然感動異常,思想轉變得很快,在到東海水師立刻擺正了身份位置,盡忠職守。

並且與一般的江南降臣降將不同,他本來是閩國人,南唐滅閩之後,歸順效忠,待天下一統,自然也不會過於懷念那被消滅的割據小政權。

由於出衆的帶兵能力,以及勤懇表現,這些年林仁肇在融入大漢水軍的同時,也升職加官,除水軍軍職外,還兼領萊州都指揮使。不過,他也需要一個證明自己忠心的機會,在這一點,比起郭廷渭更加期待迫切,因而北伐正合其志。

因此,當耶律海再度出擊後,面對是久經訓練的萊州水兵,林仁肇統率多年,幾乎如臂驅使,再加上他出色的指揮才能。

前夜才遭敗績的耶律海再度受挫,付出了近千人的傷亡後,無奈後撤,又一次縮回了蘇州城內。

接下來戰事的進展,就按照漢軍過去的節奏,按部就班地進展了,在肅清南部殘敵之後,水陸合擊,兵壓州城,在經過兩日的休整,與周密的部署準備後,漢軍向蘇州城發動了進攻。

事實上,在挺進蘇州港,確定敵軍的應對後,郭廷渭就已然派人,通知西面的武清港以及南面的萊州港,將後續準備的兵馬、軍械轉運至遼南,補充消耗,並增加陸上進攻實力。

海路進攻,是一個戰略決策,但是大漢這邊可從來沒有想過,僅靠東海水師,就席捲遼南,挺進遼陽,那不太現實。在水師之後,還準備了四萬軍隊。

不過,這些要全部運抵遼南,是需要時間的。但是,一戰滅敵水軍,再戰兵臨城下,在面對這種豐碩的戰果時,郭廷渭也有些動道心,爲了不給遼軍更多喘息的時間,也爲殲滅蘇州的敵軍,這才下令,直接攻城。

彼時,蘇州城內的遼軍兵力只剩下六千來人了,對於蘇州這樣的小城而言,這樣的兵力,不算弱了,再加城中囤積了不少糧食軍械,因此守城的力量是足夠。然而,連遭挫折,士氣早已衰落,信心喪失,又面臨漢軍水陸兩方面的壓力,結果自然難以如耶律海之意。

這一回,做主角的,乃是水軍,郭廷渭足足調派了一萬五千的水兵上岸,配合史延德麾下步卒,參與攻城。**堅克難,水軍將士或許比不過陸軍,但那也是相對而言。

再加上形勢、士氣以及武器裝備這些軟硬條件,東海水軍也完全展現出了自己的過硬風采。雲梯這種大型的攻城巨械沒有,但是霹靂炮、投石車、牀子弩等利器,以及衝車,可是都不缺。

此次東海水師出擊,艦隊規模之所以那般龐大,就是因爲,除了戰艦之外,還有大量裝載着軍械補給的大海船,其中就包括以上利器。

另外,攻城之前,郭廷渭還十分狠辣地將那些收降的俘虜當炮灰使用,當各種不利因素同時降臨到遼軍守軍身上時,結果是註定的。

遼將耶律海的意志是頑強的,也有堅守之心,但他不能強求麾下將士都如他那般堅韌,在漢軍的強勢進攻下,傷亡慘重,抵抗了六七日後,眼見不可守,還是選擇了棄城。

郭廷渭沒有選擇圍攻,而是選擇東、南夾擊,輔以水軍在海上支援。耶律海率領剩下的四千多卒北逃,他沒有其他選擇,要麼只有做困獸之鬥。

至於援軍,他並不指望,耶律斜軫一共就給了他這近兩萬的軍隊。出城之後,有些理所應當的,遭到了漢軍伏兵的截殺,郭廷渭的三個兒子立了大功,窮追猛打,又留下半數的敗軍後,方纔脫離戰鬥。

逃亡了整整一日,一潰百里,如今方得喘息之機。

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9章 勸諫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08章 蠢兒子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345章 剝削者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92章 劉銖案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69章 東出太行第6章 相形見絀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162章 薨逝第82章 矛盾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347章 談話第1752章 放手第62章 難得遲疑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46章 底層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194章 楊邠案(2)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9章 求援第82章 瓦橋關第126章 問罪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52章 巫宦之國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86章 發落南臣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17章 潑冷水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311章 舊識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01章 捐資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14章 大論第152章 聽政3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98章 山道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83章 降將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94章 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