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七九不和

bookmark

劉皇帝偶來興致,突然駕臨文華殿,讓一干皇子、侍講、侍讀措手不及,連基本處於養老階段的大學士張昭都放下茶盞,拄着柺杖晃悠悠地前來見駕。

在張昭一臉榮幸,感激涕零中,劉皇帝親自扶到師席上,這才落座,把目光放到一干皇子身上,笑吟吟地表示,他只是來察看學業的。

在文華殿就學的,除了到齡的皇子之外,還有一些宗室及公卿子弟,這也是給與國休慼的貴族們一種特殊的褒獎與肯定,誰家地位顯赫,誰家更受皇帝陛下寵信,看他家有沒有適齡子嗣在宮中侍讀就知道了。

皇子之中,由於年長几個兄弟都出宮開府,爲國家效力做事了,仍在宮中就學的,便以七皇子劉暉爲首了。

不過,比起兄長們,老七在弟兄們中的威信顯然不夠,畢竟年紀懸殊不大,再加上隨着歲數增長,劉暉表現出來的一些性格上的不合羣。

七皇子劉暉乃是淑妃周娥皇所生,如今剛滿十四周歲不久,但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稟賦。不似老大的謙和,不似老二的沉穩,老三的機敏,老四的豪邁,老五的自由,老六的嚴肅,劉暉也有他個人鮮明的性格,自信中帶着驕傲。

大概是傳自母親的天賦,劉暉從小便表現出在文才上的天賦,七歲便能寫詩,用很多大漢文豪詞匠的說法,此子極具靈氣,雖不乏恭維之意,但劉皇帝這麼多兒子,也只有劉暉得到過這個評價。

到如今,劉暉不只在詩詞上表現出才華,音樂、書法、作畫、棋藝,只要同文學沾邊的,都有過人的表現,爲此,受到的讚譽自然少不了,文華殿的老師們,對他更是讚不絕口,張昭最喜歡的也是這個文才斐然的七皇子。

才氣往往帶來傲氣,畢竟是少年,心性不定,受到的表揚多了,在待人方面難免多了些自傲,卓爾不羣的同時,自然就顯得不合羣了,其他兄弟也屬於爭強好勝的年紀,也就不怎麼看得慣劉暉了。

尤其是九皇子劉曙,最是不滿劉暉,覺得他做作、好表現,作爲符惠妃的兒子,身份上天然地就要高其他兄弟一層,外有符家這棵參天大樹,內則有小符的溺愛,當然不滿劉暉的風光奪目了。

要知道,由於小符寵出來的一些嬌氣,劉曙就經常受到劉皇帝的訓斥、責罰,而對劉暉,從來都是和顏悅色,笑語相向,有這對比,就更看劉暉不爽了。

因此,在文華殿中,就屬劉暉與劉曙這兩兄弟最不對付,劉曙看不上劉暉,劉暉自然也是瞧不上劉曙了,覺得他充其量就是個膏粱紈絝,既無才識,還好逸惡勞,平日裡兩個人經常鬥嘴。過去,老五劉昀還沒開府時,憑着他出衆的交際能力,還能緩和調解一二,如今這二者卻是越發相看兩厭了。

對於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劉皇帝自然也有所聽聞,不過卻沒有強行干涉,畢竟只是少年意氣,爭風吃醋罷了,再者,劉皇帝也從來不認爲,他這麼多兒子,當真能做到相互之間,完全和諧融洽一片,哪個皇室內部,沒有一些爭鬥與齟齬。

“不錯!很好!這篇賦寫得不錯,比我強!”如今,劉皇帝又當着所有人的面,誇劉暉了,手裡拿着一張紙晃了晃,上邊是一篇字跡工整漂亮的賦,劉暉最近寫出來的——《東征賦》。

劉皇帝這話,除了表揚劉暉,也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了,他哪裡有什麼詩才詞賦,連賞析都費勁,但並不妨礙他欣賞鼓勵。

在劉皇帝面前,劉暉還是很謙虛的,聽到劉皇帝的誇獎,英俊帥氣的面龐上,露出笑容,拱手道:“前者內外都在討論北伐戰事,兒自忖不能手提吳鉤,縱馬疆場,唯有寄情於辭賦,以表對北伐將士們的敬意了!”

“很好!你能有此認識,這書沒白讀!”劉皇帝頷首笑道:“不像一些人,仗着有幾分才氣,能寫些詩詞歌賦,就特立高標,在詞作中抨擊朝廷,質疑朕好大喜功,窮兵黷武,還要擺出一副憂國憂民的姿態,這惺惺作態,令人作嘔!還真以爲真不通詩詞,聽不懂他們弦外之音,看不懂他們詞外之意?

或許該把那些人放到邊關,派到陣前,屆時他們便能知道,他們能夠有閒情雅緻地在京城書寫繁花似錦,都是大漢將士們一刀一劍,浴血拼殺出來的......”

聽劉皇帝這不加掩飾的蔑視言論,在場的人都忍不住低下了頭,過去,有些容易引起爭議、動搖人心的話,劉皇帝是很少說的,即便說,也是和一些私密親近的人講。如今,卻是越發少顧忌了,看得不順眼,聽得不順心的人與事,都是直接開噴。

劉暉尷尬地笑了笑,說道:“陛下高瞻遠矚,自然有些才識淺薄之人,難明聖意了!”

“要不怎麼是我的兒子呢?”劉皇帝又揚了揚手中的《東征賦》,道:“那些清談之輩,就是不如你理解我的志向與用心!”

“哼......”一旁,劉曙見劉暉在劉皇帝面前的表現,忍不住輕哼了一聲。在他眼中,劉暉又在做作邀寵了。

劉皇帝何等耳聰目明,見狀,表情一板,看向他:“劉曙!”

“在!”一聽劉皇帝喚,劉曙立刻就嚴肅起來了,身板繃得很緊,彷彿又記起了西巡路上那一頓鞭子,那吹的冷風,走得冤枉路。

“你覺得你七哥寫得這篇《賦》如何啊?”劉皇帝悠悠然地反問。

很想說一般,但注意到劉皇帝那玩味的眼神,還違心甕聲甕氣地道:“您都說好了,我能說不好嗎?”

看這小子不服氣的表現,劉皇帝淡淡然地笑了:“你要是也能寫出一篇來,不,不用你寫賦,就是做出一首詩來,朕就滿足你一個願望!”

“當真?”劉曙來了精神,下意識地問道,不過注意到劉皇帝的眼神,訕訕一笑,君無戲言嘛,劉皇帝豈會說假。

眼珠精明地轉悠了一下,劉曙昂首道:“給我一日時間,我必然奉上一篇詩作!”

“好!我等着拜讀!”劉皇帝哈哈一笑。

聽其言,劉暉最角也忍不住微微扯動,帶着少許的譏誚,作詩一首,還要一日的時間,該不是找人幫忙吧......

也就是劉曙沒注意到劉暉的表情,不然這兩兄弟怕是又要掐起來了。

“你寫了這麼一篇賦,該傳出去,給外人都看看!朕很高興,該賞!”劉皇帝又瞧向劉暉,道:“這樣,你到朕書房中,挑兩件東西!”

聞言,劉暉頓時拜謝,同樣很開心,不在於賞賜多少,而在於賞賜這件事情本身,這代表着劉皇帝的寵愛。

“劉曖!課業如何了?”劉皇帝終於將注意力放在八子身上了。

所有兒子中,要說最沒性格的,就是折賢妃所生的八皇子劉曖了,從小就是這樣,整個人顯得十分平庸。平日裡也不是沉默寡言,但就是沒什麼存在感。

因此,面對劉皇帝的問話,怯懦一陣,終是答道:“兒的學業,自然不如七哥、九弟......”

見他的表現,劉皇帝眉頭輕皺了下,但很快鬆展開來,也不能強求兒子們人人如龍。

至於剩下的十子劉昭(符後所生)、十一子劉曉(折妃生)、十二子劉晗(寧妃生),劉皇帝則是照例關心一番,尤其是十一子劉曉,西巡一趟,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了。

第337章 特權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371章 殺,不殺?第137章 整編事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50章 蜀亡第130章 陳橋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96章 反響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43章 大公主回來了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287章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1章 黃袍加身第84章 夏州降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93章 班師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690章 拼圖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58章 回師第95章 掘地求生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61章 安東國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376章 對策第2章 父母兄弟這纔是感言第14章 腹黑之謀第31章 邊公在任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18章 商賈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87章 亦有其憂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27章 皇城司第2052章 回京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33章 西征!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25章 頌公亭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76章 雍王第90章 安東國王?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5章 堂議第11章 請教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63章 朝廷應對第269章 愛將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339章 那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