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

武清縣行在內,歸來的劉皇帝在直接坐帳,接受表情輕鬆的臣子們奏事。

“有結果了?遼陽拿下了?”劉皇帝面帶笑意,神采飛揚。

“正是!戰局已定!”劉煦給了一個肯定的迴應。

在劉皇帝北巡的這一個月之內,遼東的戰事,在漢軍大舉東出之後,便推向了新一輪的高潮,雙方留在遼河平原上,圍繞着遼陽、瀋州、遼州諸城,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攻防交鋒。

不論戰爭的規模還是烈度,都遠超此前的戰鬥,近一個月的鏖戰下來,總算是出結果了。

起初,耶律斜軫採取集中力量,收縮防線的做法,意欲將戰線拉長,將遼東決戰的戰場轉移到北面的鹹平、通遠地區。

在漢軍籌備東進的過程中,也確實讓他轉移了一批軍力、錢糧。然而,這打仗畢竟是雙方的事,難以讓他一廂情願。

漢軍的反應速度,大大超過了耶律斜軫的預期,蒐集、傳送情報的能力與效率,也超出其想象。

從軍情、武德兩機構的探子那邊,得到了遼軍的異動,雖然有些驚詫於耶律斜軫的大膽與果決,有些不敢置信,但還是基本判斷出了遼軍的意圖。

在此基礎上,趙匡胤也一改此前保守呆板的戰法,而是採取主動,選擇大膽出擊。東線,由高懷德統,加上補充的李漢瓊部,以十萬之衆,出遼軍棄守的巖淵城,直撲遼陽。

而趙匡胤則自領行營主力,棄遼陽而不就,轉道向北,挺進瀋州、遼州地區。在這個過程中,已經補充到五萬之衆的漢騎,則更先大舉出擊,追殲遼軍。

此前,在城池攻防上,騎兵的作用不大,趙匡胤也省着使,基本只用作保護遼東走廊的後勤補給線。

但在遼河平原上,騎兵的作用,也就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了,趙匡胤也敢大膽使用,平原上的河流對漢騎的限制也小。

遼東的遼軍,實則也是以步軍爲主的,錦州之戰後補充的漢騎,雖然多了徵召的蕃騎,但漢軍騎兵的實力已然壓過了遼軍,這給耶律斜軫的計劃,造成了極大的阻礙,以及重大打擊。

當漢騎的活動範圍,擴散至北面的遼州時,耶律斜軫的北撤行動,也就徹底宣告失敗了。在戰局艱難,頹勢難挽的情況下,想要把軍隊安全從容地北撤都難,何況那麼多的輜重人畜。

漢軍的反應速度出奇的快,執行力出奇的高,對遼軍而言,形勢就越發困窘了。面臨如此危急形勢,耶律斜軫自然不甘受縛,也是積極反應,採取反制措施。

耶律斜軫的目標也選得很明確,直接放到了那些鋒芒畢露,且肆無忌憚的漢騎身上。當時,活動於瀋州以北八十里遼濱、延津地區的漢騎,只有漢將曹翰率領七千漢騎,雖然給遼軍在遼東北部地區的行動造成的極大的阻礙,卻也顯得孤軍深入。

於是,耶律斜軫果斷將手中保留的全部近兩萬騎派出,分兩路合擊。雙方在遼河東岸,展開廝殺,漢軍人寡,遼軍人衆,且突施一擊,以至於漢軍處於下風。

曹翰此將,爲人或許張揚殘忍,但在戰場上作風很是硬朗,面對不妙的形勢,表現地尤其頑強,帶領麾下蕃騎力戰。

當然,這也在於,平原之上,想要完全殲滅一股騎兵,難度是很大了,費了很大功夫,遼軍方纔將曹翰軍賭在遼河之濱。

然而,曹翰並不是孤軍奮戰,在瀋州地區活動作戰的漢騎聞訊,都紛紛前往支援,與他們糾纏的其他遼騎,也都得令參戰。

於是,由耶律斜軫發起的一場反擊戰,逐漸演變成一場騎兵會戰,漢遼雙方八萬餘騎,在瀋州及遼州的上百里區域間,進行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廝殺戰鬥。

並且,這還只是個開始,在南面正向瀋州進兵的趙匡胤大軍得信,毫不猶豫,遣馬仁瑀率領五萬步騎,沿着遼河北上,水路並進,以作支援。

對此,耶律斜軫也是下定了決心,遣軍騷擾遲滯,但是,漢軍倚仗着水運的優勢,遼軍想要完全斷絕支援,也是無法做到的。

馬仁瑀軍,耗費了三日時間,趕抵戰場,而遼軍的主力,也在耶律斜軫的調度下,集結到位。在遼州西南五十里的遼河之濱,漢遼雙方展開了一場迫不得已的決戰。

正面戰場,遼軍在耶律斜軫的統率下,集中了近七萬步騎,漢軍稍少些,也有六萬多人。如果再加上主戰場之外的騎兵對戰,雙方參戰的馬步軍加起來就有近十八萬人了。

爲了這場戰役,耶律斜軫算是竭盡全力了,將錦州之戰後積攢徵召的能夠作戰的軍隊都投進來了。他並不想做這種賭博式的決定,但是無奈,漢軍的戰刀已然架到脖子上了,不主動求戰,最終只會在趙匡胤的壓迫蠶食中,被困死,擠死。

然而,對趙匡胤而言,你已經出全力了,我還遊刃有餘。在他的調度下,行營的漢軍,是源源不斷地通過遼河支援而去。

如果有什麼是耶律斜軫的重大失誤,那就是戰場選在了遼河之濱,但這也不是他個人意願所能決定的。

因此,當正面戰場的漢軍突破十萬人之後,遼軍就已經支撐不住了。這一場戰役,前後一共打了十三天,最終形成了一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戰,遼軍被迫無奈地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最終,還是漢軍憑藉着更爲雄厚的兵力,更充足的補給支援,取得了遼河戰役的勝利,遼軍則以完敗告終。

到七月二十八日,敗勢難挽的情況下,遼軍不支而退,這一退,就是潰退。

正面以及輔助戰場,遼軍死傷逾三萬人,被俘一萬多,餘者潰逃難計,耶律斜軫最終沒有回遼州,而是直接逃往遼州東面的銀州(鐵嶺),跟隨他的,只剩下兩萬出頭的軍隊,即便加上陸續收容的各路遼軍騎,也不到三萬人。

漢軍這邊,經過這樣一場激烈的大戰,也難免傷亡,不過,得益於更犀利的武器,更優良的防護,再加上是勝利方,傷亡控制得很好,最終也傷亡加起來也不到兩萬,其中,損失最重的也就是曹翰軍,折了一半多。

事實上,一場遼河大戰,算是徹底奠定了遼東戰局。這一場戰役,也是耶律斜軫能夠發起的面對漢軍侵逼最有力一次反擊,但在漢軍更雄厚的實力以及更強勢的應對下,一敗塗地。

遼河之戰,遼軍損失慘重,算是失去了最後反擊漢軍的資本。自那之後,遼軍在遼東乃至渤海地區,再無兵可調,無糧可徵,自銀州以南的廣闊地區,都只能任由漢軍攻略。

至於耶律斜軫收縮北上,據通州而防,以待反擊的計劃,直接夭折,反而在執行的過程中,大敗虧輸。

尤其是瀋州,那是作爲北撤的中轉站,其中大半的物資沒能轉運成功,被困在城中。事實上,在遼河之戰激鬥正酣時,耶律斜軫就已經收到了來自上京耶律賢的命令,不準放棄遼陽,務必死守。

然而那個時候,已經難以挽回了。耶律斜軫算是爲他果斷大膽的決策買了單,結果就是,遼東戰局一敗塗地,覆水難收。

或許,如遼耶律賢的命令,集中力量,防守遼陽,不去做額外的想法,會是另外一種結果,至少不會敗得這麼快,這麼慘。

但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樂觀到哪裡去,耶律斜軫能夠想象到的,便是集中兵力,然後被漢軍合圍,再來一場“錦州攻防戰”。

但是,歷來作戰,選擇困守,都是放棄主動的做法,缺少外援,那也只是自陷死地,最終難逃敗亡的結局。並且,還是那一點顧慮,遼陽比錦州難守。

或許耶律斜軫也是看到了那沒有希望的結局,才採取這種冒險的做法,包括髮動遼河戰役,也是想要破局的表現,只是他失敗了。

說到底,還是漢遼兩軍之間的實力差距過於懸殊,漢軍將帥手裡的能打的牌太多了,選擇也多樣,只要他們腦袋清醒不犯錯,不論耶律斜軫有怎樣的籌謀與計劃,都是無謂的掙扎,都顯得那麼無力。

遼河之戰,只是將遼東的戰局快進了一下。其後,自銀州以西南,最主要的三座遼國城池,遼陽、瀋州、遼州,都陷入了漢軍的圍困。

遼州空虛,乾脆投降,緊接着瀋州,在趙匡胤主力大軍的圍困下,只支撐了三日,也告破。唯有遼陽,作爲東京首府,遼將耶律海沒有來得及撤出,這也是塊硬骨頭,誓死負隅頑抗。

由耶律海統帥的只有一萬四千餘遼軍,他又將城中男女全部集中起來,以助守城,當然,這注定是困獸之鬥。

面對高懷德十萬大軍的圍攻,只堅持了十日,就告破了。劉皇帝此番收到的,正是收復遼陽的捷報。

遼陽一下,那麼遼國在東北開發最爲成熟的地區,也就納入大漢手中,也代表着遼國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正式進入倒計時,漢軍則可以遼河平原爲基地,繼續從容地向東北挺進,追殲耶律斜軫殘部。

第5章 堂議第286章 宗室第133章 面聖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45章 中秋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31章 進軍令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96章 缺人了第6章 “座談會”第35章 楊村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57章 劉老四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740章 農民苦第308章 新貴第98章 溫柔鄉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364章 過韓府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04章 楚州第45章 靖江軍第153章 削藩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40章 開拓之志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87章 兄弟第474章 立場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2052章 回京第1790章 憂勞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52章 六穀土豪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41章 探監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5章 王樸走了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00章 城戰第444章 揣測者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8章 楊蘇還京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81章 功臣閣第218章 走私第361章 “龍宮”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44章 打個賭第265章 楊無敵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84章 反響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31章 送行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章 鼓譟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