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謀劃高麗

bookmark

堂內沉默少許,在劉晞與李崇距從劉皇帝那強勢乃至霸道的氣場中平復過來之後,劉晞問道:“當如何答覆來使?”

劉皇帝響了想了,指示道:“倒也不必直接拒絕,朕不是說過嗎?還需同臣僚們商議一番,總需要一些時間,高麗人用了半年時間備戰,這點時間都等不了。至於那徐熙,是第一次來朝吧,那就讓他在幽州多待幾日,也方便我們一盡地主之誼!”

“此事,就由你去安排吧!”劉皇帝對劉晞吩咐道。

“是!”

“喦脫,傳諭,讓李業、楚昭輔、李繼勳前來行在議事!”劉皇帝又向喦脫下令。

“我們此前對高麗那邊的關注,似乎有些少了!”坐回御案,內侍再添茶水,品罷,已經完全平復心情的劉皇帝看着沒怎麼作話的李崇矩,淡淡道。

一聽此言,李崇矩也穩不住了,離席起身,乾淨利落地一拱手:“是臣失職!”

看着這個心腹寵臣,劉皇帝都有些無語了,都快成條件反射了,每每遇到類似的情形,李崇矩都是這般,主動攬責。

固然,很多時候會體現出其擔當,也讓劉皇帝沒法過於苛責,但是這樣的情況多了以後,劉皇帝的心裡也難免有些膩味。

你一個秘密機構的情報頭子,如此滑溜,難以沾手,有的時候,表現得太過謙恭,太過低調,也並非就是好事。畢竟,伴君如伴虎......

這一回也一樣,劉皇帝幾乎無視李崇矩的自承其責,擺了擺手,如常說道:“高麗國如今是什麼情況,武德司就沒有一點了解?”

聞問,李崇矩顯得更加嚴肅了,謹慎地回道:“陛下,由於未加重視,高麗的情況多語焉不詳。”

注意到劉皇帝微蹙的眉頭,李崇矩迅速將已知的一些情況說來:“根據這些年來自高麗的消息,可作分析,其國內並不安寧。

經過高麗王王昭對內改革,高麗國力確實有不小的提升,尤其是王昭的權威大大增長。但是,由於王昭手段過於嚴厲,威脅王權的貴族、功臣以及異見官員,都逐步爲其剪除,這使得高麗朝廷內部怨聲載道,人人自危,政治矛盾也日趨嚴重。

同時,王昭也漸昏惑,內不自安,爲預防可能的謀反篡逆,在國內大興監獄,十餘年間,入獄者的成千上萬,都是遭受****。同時,大肆增加禁衛軍隊的實力,也拱衛王權。

更多的情況,還需刺探確認!”

劉皇帝也明白,這大概就是李崇矩能夠知道的全部了,雖然只是一些泛泛之談,並不乏揣測分析。

也沒有爲難他,理解的同時,指示道:“那就增派人手,將忽略的、放下的事務重新拾起來,高麗都冒頭了,你們武德司也要及時應對!”

“是!臣明白!”李崇矩心情微鬆,立刻應道。

“人手缺嗎?”劉皇帝關心了句。

對此,李崇矩坦然道:“不瞞陛下,外國消息刺探、國情收集,困難實大,有用的人手,永遠不會多。不過,臣會想方設法,盡力克服!”

點了點頭,劉皇帝又思量了一會兒,說道:“倘如你此前分析的,那這王昭的日子,只怕並不那麼安逸!國內既然矛盾重重,還敢如此勞師動衆,插手大漢與遼國之間的戰爭,原因何在?莫非,是以鄰爲壑,意圖通過此戰,來轉移國內的矛盾與紛爭?”

說這話時,劉皇帝的眼神明顯發亮,顯然,他就是這麼認爲,就這般判斷了。並且,越想越覺得有理。

李崇矩不是逢迎之人,但聽此分析,也少有地恭維一句:“陛下英明!很有可能!”

“倘若是這樣,那朕就是更不能讓其如願了!”劉皇帝臉上閃過少許的狡猾之色,瞥向李崇矩,吩咐道:“對高麗,可以從其內部着手,想辦法收買分化,調撥其內部矛盾。

有些情況,是必然的,王昭對內改革,擴大王權,得罪了那麼多貴族、功臣,侵犯他們的利益,這些利益受損者,豈能甘願。或許只差一顆火苗,當年不就爆發了一場大叛亂嗎?

當初,是大漢支持王昭,助其平叛,那麼如今,可以換個支持的對象了!這方面的事情,武德司辦起來,可有問題?”

“有陛下指點教誨,臣必定全力施爲!”李崇矩當即承諾道。

畢竟,類似的事情,這些年在李崇矩的主導下,已經幹了不止一次,雖然是對遼國以及大漢周邊的各族、各部,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換個對象罷了,可以說是熟門熟路,因此,李崇矩沒有感到一點爲難。

劉皇帝繼續道:“朕再從禮部,給你派兩名熟悉高麗事務的官吏,協助你施行!”

“謝陛下!”李崇矩表示感謝,不過直起身體,遲疑少許,還是決定實話進言:“陛下,如此謀劃高麗,需要更周密的計劃,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爾後施行,非應急之策,這對眼下的局勢,恐怕難收速效!”

“遠水難解近渴!朕明白!”對李崇矩所言,劉皇帝是認可的,一句話便安其心:“我所思的,也是將來,此事不急,你可以耐心操持着。眼下,先做好消息情報的蒐集,尤其是高麗大軍的動向,同軍情司多加配合,並與遼東大軍,緊密聯繫,及時通報!”

“至於眼下的問題,高麗這迫在眉睫的威脅,朕另做準備!”

“是!”

沒有等太久,幾名隨駕的文武大臣趕來了,沒有任何的拖延,劉皇帝十分高效地讓劉晞將高麗來使所求講解了一遍,並通報了劉皇帝的態度。

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引起了異議,不論是李業、楚昭輔還是李繼勳,都表示,可以同意,以穩住高麗人,以免高麗國那十萬大軍的變數,影響到遼東大局。

楚昭輔是最激動的,眼下,因爲與遼國的戰爭,國內壓力已經不小的,好不容易,在遼東有了突破,看到了減輕戰爭壓力的希望,這要是同高麗起了齟齬,那局勢又將難以把握了。

遼東還不安寧,東北更是詭譎,漢遼雙方更是死死地糾纏在一起,這時候,再把戰火燒到高麗,智者不爲。

都不用就此事進行一次擴大會議便可知,楚昭輔的建議,大概能夠代表大部分的文臣思想了,老成謀國,不願擔大風險,尤其不喜歡出現什麼不可測的意外。

李繼勳呢,實則也是同意,暫且忍耐一番。在他看來,遼東的精華地帶,已然被朝廷奪取收復了,剩下的都是些山地丘陵,論實際利益,並沒有什麼有價值的。即便被高麗人佔去些城池,也可當作暫寄與高麗手中,待朝廷騰出手來,再行舉兵收復就是了,不必急於一時。

當然,不論他們怎麼想,劉皇帝的想法已經定了,也就容不得他們反對了。還是李業更知趣,察覺到皇帝心意後,果斷表示支持。

於是,經過一番高效的御前會議後,對高麗策略,出臺了。劉皇帝態度雖然強硬,但真正做起來,還是帶有一份謹慎的。

不需要強勢直白地拒絕,先拖着,最後可以同意其所請,甚至可以遣使隨徐熙回高麗,溝通協調此事。但是,在“拖延不決”的這段時間內,朝廷這邊要快速地做好各項準備,考慮到各種可能。

遼東那邊,要加強對遼東南地區的招撫工作,儘快落實,同時遣兵駐守。同時,遼東的大軍的佈置,也要隨之移防變動,將一部分注意力轉向東南,東海水師,也要做好打仗的準備,隨時撲滅高麗的海軍......

外交與軍事,兩手準備,雙管齊下,一旦高麗惱羞成怒,與大漢翻臉,那麼,劉皇帝也不介意,在遼東南打一仗。

第410章 剋制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95章 大商人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40章 濮州案(3)第136章 迎奉第64章 邊事不寧第85章 少壯派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11章 李沆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2章 荊南既定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62章 分封?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75章 在滑州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26章 問罪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30章 湖湘之治世宗篇終 駕崩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16章 面試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150章 聽政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8章 處處矛盾無題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80章 進攻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2章 稱帝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80章 開寶第77章 安陽之殤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487章 “驚喜”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88章 真實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751章 結束了第324章 交代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41章 祭關公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775章 調整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693章 安西王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39章 濮州案(2)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48章 西撤!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80章 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