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

bookmark

“以高麗眼下表露出的野望,倘若開戰之初,他們便舉兵北上,配合作戰,只怕還真就讓他們討得些便宜,成功侵佔些城池土地。有大義名分在,朕還真就不便翻臉了!”

劉皇帝的語氣中絲毫不掩飾嘲弄,那股子鄙夷是個人就能感受到:“大漢將士捨生忘死,血戰半載,方纔奠定如今的局面。好嘛,眼瞧着契丹人不支了,高麗人這就迫不及待,想要跳出來分享勝利果實了?這世上,豈有這麼便宜的事!

持兵觀望,待時而動,王昭想得太美,朕有豈能如其願?”

不可否認的是,大漢與高麗之間,有過十多年的友好交往,往來甚密。並且,劉皇帝一度對王昭加以扶持,支持他對內改革,鞏固王權。

當然劉皇帝不是做慈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爲了扶持高麗,以牽制遼國,以增加漢遼戰爭的勝算。在早起,雙方共同對抗遼國上,合作共識,也起到了一些效果,即便不那麼明顯。

但是,國與國間的關係,還是利益爲先的,也隨着局勢的變化而變化。早年遼強漢弱時,迫於遼國的威勢,再加上歷史文化上的親近,漢麗之間關係自然融洽的,使節來往頻繁。

然自大漢第一次北伐,並且大獲成功,收復關山之後,就開始變化了。一方面在於高麗王王昭對內改革的成功,王權提升,國力增強,有了些底氣。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大漢鋒芒畢露,威脅與日俱增,讓高麗國那邊捉摸不定了,畢竟歷史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中原王師也曾馬踏半島。大唐當初的強盛與榮光,距今也就三百年,不算遙遠,而大漢眼瞧着朝那個方向進化了。

此前,仍舊有契丹大遼與大漢對抗,中間隔着遼東與東海,又不接壤,高麗倒也沒有那麼多的緊迫感,左右逢源,觀望起來倒也還算自在。

即便在大漢這第二次北伐,高麗那邊仍舊穩坐釣魚臺,擺出一副坐山觀虎鬥的姿態,在漢遼鏖戰血拼之際,作爲一個積極的觀衆,或許還在拍手叫好了。

不過,隨着錦州告破,漢軍東進,隨着遼河戰役落幕,漢軍盡據遼東,高麗再也穩不住此前的閒適了。

不說整個東北,哪怕只是遼東被漢軍收復,漢麗之間就已經接壤,隔鴨綠江相望了。更重要的,高麗這邊原本還真打算趁着漢遼交戰,佔些便宜。

在確切東北漢遼交戰形勢之後,高麗君臣也做了一番商量,於是決議,該行動了,再不下場,就連口湯都喝不上了。徐熙此行,便是爲了此事,助漢攻遼,心知肚明,只是藉口,籍此進行領土擴張,纔是實際。

“陛下,既然高麗來朝,上稟此事,大漢這邊,也不得不引起重視了!”見劉皇帝言語中盡是鋒芒,劉晞少有的正緊了些,拱手說道。有外臣在,劉晞對皇父的稱呼也保持正式。

“是啊!”劉皇帝嗤笑兩聲:“十萬水陸大軍,手筆不小啊,高麗國如今倒也闊氣起來了!三萬水軍,王昭想要幹什麼?”

劉皇帝的眉頭慢慢地皺了起來,不敢心中如何不滿,嘴上不如不饒,但高麗如今突然來這一手,還是讓劉皇帝感到些許麻煩,需要慎重對待。

即便再瞧不上高麗國軍隊的戰鬥能力,但畢竟是十萬水陸大軍,以高麗國的情況,顯然還能動員更多,蟻多咬死象,這點就不得不當心。

尤其是那支水軍,當年東海水師在高麗犯的案,固然起到了打擊警告的效果,似乎也刺痛了他們,引起了他們的危機感,竟然養起了三萬水師。

對於遼東大軍來說,海路的補給線,尤爲重要,是最不能出問題的地方。雖然東海水師牢牢地掌控着制海權,高麗水軍更不足爲道,但也怕疏漏,能沒有意外就最好。

“如今看來,當年扶持高麗的決策,還是有待商榷啊!”劉皇帝感慨道。類似的話,劉皇帝此前已經說過了,就在漢麗產生摩擦之後。

“事已至此,悔之無益,還當着手解決眼下問題!”見劉皇帝繃着張臉,劉晞小聲說道。

“朕從不後悔!”聞言,劉皇帝固執地強調道,雖然這句話很值得懷疑,他這些年後悔的決定多了去。

“朕若是不同意高麗所請呢?你們說,王昭會作何選擇?”劉皇帝問道。

李崇距沒有接話的意思,硬着劉皇帝陰冷的目光,劉晞稍加思索,應道:“這就不再大漢的掌控之中了,倘若如此,漢麗兩國之間,關係恐怕將繼續惡化,高麗對大漢,將更加忌憚不滿。他們或許會嚥下這口氣,或許不滿之下,悍然發兵,越過鴨綠江,搶城佔田,劫財掠民!”

“他們不嚥下這口氣,意識是,要朕忍下這口惡氣?”劉皇帝語氣突轉,疾如暴雨。

劉晞表情微滯,還是沉聲說道:“漢麗交惡,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在目前的形勢下,卻不得不多添幾分小心。而今遼東初下,一切還不穩定,東北地區遼軍,雖則日漸式微,但死而未僵。

倘若在這種情況下,高麗蔘與進來,與大漢爲難,甚至引發戰爭,定然給遼東的局勢增添變數。

更嚴重的是,一旦遼麗這兩方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大漢,對大漢而言,可就要陷入麻煩之中了。”

“如果是那樣,大漢的水師,就該南下光顧高麗海岸了!”劉皇帝語氣生冷,彷彿要吃人,態度還是那般強勢。

“但朝廷不可不慮,遼麗若勾結,甚至可能造成遼東局面的反覆,釀成大患!若是遼國,他們是不會拒絕高麗蔘與進來了,甚至會積極響應,畢竟,遼國在遼東,已經不怕再失去什麼了......”劉晞說道。

“聽你的意思,是要朕答應高麗的請求了?”劉皇帝盯着劉晞,目光之中帶着審量。

面對劉皇帝這等目光,劉晞此時也感到壓力了,不過,還是沉聲應道:“臣以爲,一切還當對付遼國爲先,儘量避免旁生枝節,至於高麗,可以待漢遼戰事終結,騰出手來,再做收拾!”

聽其言,劉皇帝呵呵笑了幾聲,看着自己的三兒子,笑吟吟地感慨道:“三郎,你的心態倒是擺得正,談論此事,如此心平氣和,可比朕冷靜多了!”

對此話,劉晞眼睛機靈地轉了一圈,嘿嘿笑應道:“臣只是隨口一說,些許淺見,拿主意,還得看陛下!”

“人的貪慾是無法滿足的!高麗既然展露野望,朕若是準其北進,讓他們佔了遼東南,其意猶未足,繼續攻城多地,那當如何?繼續放任他們?用大漢將士奮戰所得,來填補其欲壑?漢遼戰事終結之日未定,屆時,還是會面對同樣的局面,與其如此,何不從一開始就掐滅其心思?”劉皇帝以一種平靜的語氣,表明他的態度。

聞言,劉晞的眉頭也擰了起來,下意識地說道:“若從開戰之初,高麗軍就北上,該失去的,同樣會失去,必要的代價,並非不能接受!”

“朕說的是現在!考慮是當下!着眼的是將來!”劉皇帝冷冷道。

劉晞沉默良久,那淡定的面容間,露出一抹苦笑,躬身長拜:“是臣考慮不周了!若依照陛下之意,只怕難以善了了!”

“你的想法,不無道理!”劉皇帝冷峻的面容也緩和下來,給了劉晞一個肯定。

而後,起身走到輿圖前,目光冷冷地盯着高麗半島:“只是,朕討厭被動!高麗倘若一直安分着,朕也不會對他們動心思,但是,他們既然主動跳出來了,給朕出這個難題,那麼朕就將着手解決問題,尤其是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朕不能把主動權拱手讓給高麗人,倘若遼東形勢有所變化,即便造成一定反覆,那麼,挑起這個變化的,也一定是朕!

高麗,蕞爾小國,有什麼資格同朕講條件!”

“已經多少年,朕沒有妥協過了,這一次,也不例外!”

第67章 劉煦娶親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7章 恩賞問題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50章 蜀亡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52章 聯姻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17章 潑冷水第192章 劉銖案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7章 恩賞問題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7章 貴戚解權第178章 祭拜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28章 默認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752章 放手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82章 瓦橋關第134章 回府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340章 定論第334章 交待第76章 視察第66章 朕要親征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474章 立場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52章 六穀土豪第428章 用心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351章 南粵,危!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404章 冬夜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69章 愛將第62章 難得遲疑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65章 看衰第497章 重拾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12章 王樸卸任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75章 恩威齊下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84章 教訓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淺談兩點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5章 襄陽第134章 回府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82章 四件大事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78章 召還二郎?第374章 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