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

bookmark

“不過,總算有些眉目,看見了希望!”深沉地感慨一句,劉皇帝的目光再度投到李崇矩身上,雖然只是種隱約的感覺,劉皇帝身上的陰霾似乎消散不少,目光變得平和了些。

此時的李崇矩,有種重壓之下得到解脫的釋然,但神情之間的疲憊卻凝沉如堅冰一般難以消融,整個人也顯得蒼老了幾分,可見在過去這段時間內,李崇矩也承受了大量的壓力。

“這些時日,一直忙於此事,你也辛苦了,也放鬆歇歇,年紀也不小了,注意身體!”劉皇帝似乎也恢復如初,以一種親切的語氣對李崇矩關懷道。

“謝陛下!”李崇矩態度不見鬆懈,恭謹地應道:“不尋回遠征軍,不確定二位皇子安危,臣不敢有任何懈怠!”

“好了!盡力而爲即可,做事去吧!”劉皇帝輕輕一笑。

“臣告退!”

一絲不苟地告退而去,李崇矩一舉一動都不敢表現出疏忽,自北伐以來,他與武德司可連吃掛落,屢遭劉皇帝不滿。而劉皇帝表現出的態度,也令其驚懼。

他李崇矩是何人,武德司使,大漢郡公,朝廷忠臣,劉皇帝最初的侍衛軍官,是一路跟着劉皇帝從河東走出來的乾祐元臣,經歷過生死考驗,風風雨雨二十餘載,直至如今。

說出去可能都不會有人信,作爲掌管武德司的大臣,劉皇帝心腹中的心腹,李崇矩在劉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竟然會動搖。但這確實發生了,而李崇矩此前也清晰地感受到了。

諸多在劉皇帝身邊的文武,大多學會了一個詞,叫作謹慎。即便性格張揚的,也在漫長的劉皇帝統治之下學會了如何謹慎,如何在他面前謙恭。當然,張狂桀驁的,大多吃虧受教訓,不論是早年的楊邠、王章等重臣,還是王彥升這樣的驍將,他們都有發言權,乃至王著、韓通這樣的親信文武,都有過類似的黜落經歷。

而李崇矩在乾祐文武之中,是屬於比較低調的,他的才華或許不夠矚目,但忠誠勤懇,極守本分,更知道謹慎爲何物。

要知道,前任武德使王景崇死於獄中,受命主掌武德司,在瞭解武德司的內情之後,當時就惶恐地表示,此機構非人臣所能掌控,謹慎謙辭。

有了此番的波折,李崇矩也開始難以自安了,一是性格作祟,二則是武德司這個特務機構的性質導致,而李崇矩,在武德司任上,已經整整十八年有餘,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太過漫長了。

即便李崇矩一向本分,從無逾越,但在武德司,屬於他的烙印也異常深刻。時間越久,影響力隨着武德司的壯大而壯大,但這顯赫權威帶來的風險也在不斷積累沉澱。

武德司前後一共三任司使,奠基者壽國公李少遊,那是劉皇帝的發小,皇親國戚,早早地脫身,需要武德司的威懾,仍舊是風光無限的朝廷重臣,乾祐二十四臣。

第二任王景崇,對武德司進行了近乎野蠻的擴張壯大,比較倒黴地死於非命,亡於獄吏之手。而李崇矩在武德司,承擔的是一個穩固發展的角色,十八年下來,影響幾乎浸透其中。

但是,在帝制時代,尤其在皇權強盛的劉皇帝時代,李崇矩在武德司的權威有一個最終的基礎,那就是劉皇帝的信任。

過去的近二十年,沒有變質,幾乎沒有任何動搖,但是,如今看起來,形勢似乎開始發生變化了。

作爲一個爲人所嫉的特務頭子,當皇帝的猜忌心理攀升之時,他的處境如何,可想而知。再加上,武德司外,還有軍情司,還有屢現崢嶸,暗中針對競爭的皇城司,這都給李崇矩帶來巨大的壓力。

當然,也幸好有個不怕非議皇城司分擔了大量仇恨,否則武德司與李崇矩承擔的壓力會更大。

離宮之時,李崇矩不由回頭望了望劉皇帝所在,殿臺樓閣雖然不如兩京那般雄偉壯麗,但那象徵着皇權的威嚴,卻一般無二,令人心悸,也令人心寒。

“唉......”重重地嘆息一聲,李崇矩眉頭間縈繞的憂慮不見消散,反倒更加沉鬱了。慢步於宮牆之內,腳步一步比一步沉重,行走於冷風中,李崇矩有些老邁的背影也愈顯蕭索。

這些時日,忙碌着遠征軍探查工作之餘,李崇矩也在思索着劉皇帝的不滿來源於何處。他不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但終究有其爲人處事的智慧,思慮總結到最後,方纔意識到,或許並不在於武德司的一些懈怠與疏漏。

偌大的帝國,複雜的部司機構,成千上萬的官僚將吏,有哪個衙門,有多少文武是完全沒有出現過差錯的?

說到底,還是武德司這個敏感的機構,影響既大而又如空中樓閣一般的權勢,他在武德使任上,待的時間也太久了,久到人麻木,久到劉皇帝習慣。

然而,如今劉皇帝似乎已經開始不習慣了,開始帶有有些讓人難以揣測的異樣目光,這落到李崇矩身上,就顯得危險了。

“已經快到知天命之年了,忙完這最後一樁差事,或許,也該退了!”踏出行宮,李崇矩再度回首,望向處在暗淡冬日之下的幽州行宮,默默自語。

不得不說,劉皇帝今年以來的表現,流露出的那些情緒,讓李崇矩害怕了,惶恐了,不安之下,開始尋求自保,想要脫身自安了。

當然,李崇矩不敢有什麼逾越,有什麼異想天開留後手之內的膽大想法,即便有那個條件,也沒那個膽量,甚至連怨恨的情緒都不敢有。

他雖然主掌武德司近二十年,但真的就對全司完全掌控了嗎?這一點,他自己都沒有信心。劉皇帝對他的信任,又有幾分保留呢?這點,李崇矩從前沒有想過,如今,則是不敢想。

說起來,李崇矩更適合做一個純臣,爲官僚,做將領,他可以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心忠於王事,成爲一代名臣名將。

然而,人生際遇如此,被劉皇帝強推到武德司,成爲一個譭譽參半、是非纏身的鷹犬爪牙,到最後,安危難料。不過,當年之所以用李崇矩,又何嘗不是對他的信任與看重呢,這可不是隨隨便便換個人,就能讓劉皇帝安心。

事實上,在劉皇帝這兒,他對李崇矩還真沒有太多偏見,也沒有過多憤怒,仍舊是信任的。或許在劉皇帝看來,他發過的火,生過的怒,只是就事論事。

但是,他表露的那些情緒與意見,卻往往意味着他心思的變化,有的時候,連他自己都沒有發現。

而謹慎敏感的李崇矩,體會到了,也有了脫身避禍的覺悟,即便在劉皇帝這裡,並沒有那麼嚴重。

當然,李崇矩有退避自保的想法,最終仍舊取決於劉皇帝,在此事上,李崇矩仍舊沒有多少發言權。他能夠做的,只是把當下的差事完成好,然後伏乞皇帝寬仁,放他自由,解他心中不安。

至於其他的,真的做不了太多,或者說不敢做太多,說太多,否則,真引得劉皇帝猜忌了,那自保,就直接變成自殺了。

他李崇矩是皇帝侍衛出身,關係親厚,當年的定國公張彥威呢,還不是莫名其妙地自殺了,李崇矩可並不覺得自己比張彥威強到哪裡去......

第42章 嶺南在望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7章 謀算無用,危半島史話·桓王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83章 降將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93章 升遷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31章 進軍令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6章 “座談會”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86章 戍卒之心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76章 拷問第12章 方略第328章 默認第82章 殺俘第401章 老郭威第93章 升遷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5章 襄陽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764章 禁轎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21章 瑤女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00章 城戰第75章 敖萊小城第205章 既往不咎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391章 暗箭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2章 父母兄弟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86章 駕臨渦口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428章 用心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5章 王樸走了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455章 見聞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81章 內外變動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