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

bookmark

雖然嘴上矜持,但從趙匡胤眼睛轉動的細節可以看出,對趙匡義所言,他還是有所意動的。把女兒嫁去東宮,屬於意外之喜,但如果能夠娶回一個公主,那自然是更好了。

趙匡胤不由看了看趙德昭,對於自己這個實質上的長子,他是十分滿意,得益於良好的家教,也是京城中擁有不俗名氣的翩翩君子,棟樑之才,趙匡胤也是寄予厚望,欲傳家與他,在他看來,也配得上一名公主。

已經二十歲的趙德昭,也到了找一個良配的年紀了,這世上有的是名門淑女供其挑選,但如果能尚公主,其餘貴女,也就顯得尋常了。

思索之間,趙匡義又說話了:“二哥,我雖初歸,聽說這段時間,朝廷內部暗流涌動,京中流言四起啊!”

趙匡胤聞言微愣,順着他的目光看去,卻望見御階之下,獨據一座,顯得有些孤單的宰相趙普。眼中異色一閃,趙匡胤喝了一口酒,淡淡道:“匡義你的耳目,也很靈敏嘛!”

“這等事情,都不需打探,自有人傳入耳中!”趙匡義一臉淡定地感慨道:“我們這位趙相公,真是氣魄十足,也不知他究竟存着什麼用心,竟然想要掘我大漢的根基!”

趙匡義的話裡不免諷刺,他身上同樣是有爵位的,享受着貴族的待遇,仕途一帆風順,對趙普當然難有好感。

“匡義還慎言!”趙匡胤頓時止住他,想了想,悠悠說道:“趙相是個幹才,有執政宰輔天下的能力與氣度,陛下也說他朝廷中第一能做事的人!

如此高的讚譽,如此沉重的寵信,趙相怎麼能不做出些成績來呢?北伐戰爭,靡費巨大,國家財政,也確實有些困難,這些時日以來,朝廷自政事堂以下,無不圍繞着一個‘錢’字展開運作。趙相爲國解憂,自有其考量,想來也不是因一己之私念,而誤國事,敗壞朝綱......”

趙匡胤這番話,似乎很理解趙普,聽起來也挺中肯,但就是透着股言不由衷,趙匡義也聽出來了,微微一笑:“我雖在地方,對於中樞事務不甚熟悉,但對大漢的情況,還是多少有些瞭解的。國庫虧空,財政拮据,只是北伐靡費造成,屬於一時虧損,財稅收入雖受影響,但只需假以時日,必能恢復。

何況,朝廷已經在調整政策,行恢復之事,之後會逐漸好轉的。趙相欲開源節流,所持主意,也太過大膽,太過狂妄了。

怕只怕,是欲借改善財政之名,行變革之實啊!倘若讓其做實了,只怕朝綱都讓其敗壞了......”

聽趙匡義之言,趙匡胤仍舊一副不動如山的樣子,但眉頭卻皺了起來,論及對政治的敏感度,他還是有些不如趙匡義的。

當然,對其言,他也不是沒有深思過,勳貴們的憂慮,在趙匡胤身上同樣找得到。如果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趙匡胤不是不能理解勳貴階層對朝廷造成的影響以及將來給朝廷帶來日益繁重的負擔,但是理解歸理解,屁股還是決定腦袋。

這是劉家的天下,不是他趙家的,爲國盡忠是本分,但爲家考慮也是人之常情。他們這批人,從其父趙弘殷開始,靠着披肝瀝膽,出生入死,方纔掙得如今的家業富貴。

如果從開寶策勳封爵開始算起,這還不到十年,就有人針對他們,想動他們的蛋糕,這如何能接受,又如何能忍?

就如趙匡義所言,大漢的財政拮据,只是一時之困,並沒有表面上那般嚴重,即便朝廷想要開源節流,也不該將目標指向他們這些爲國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

更何況,造成國家財政負擔加劇的,又豈只是供養勳貴,這在當下的大漢,固然是一筆固定的龐大的支出,但與整個國家而言,又能佔多少?大頭還在行政、官俸,在戰爭、戍防,在賑災、大工。

而把矛頭指向他們這些功臣勳貴地養祿之財,顯然是不公平的,甚至有些過分,這也是趙匡胤所不能接受的。至於今後,則更不是趙匡胤所考慮的了,眼下就是當保護自家利益的時候。

別的人對此事是如何考慮,趙匡胤不得而知,也沒有像一些貴族那般,急急躁躁地去聯絡,抱怨,謾罵。但是趙匡胤覺得,很多人的想法,大抵是不會和他偏離的,包括那些劉皇帝的心腹重臣,元老故舊。

回過神,趙匡胤看着依舊風度翩翩、淡定自如的趙匡義,問道:“匡義,你回京這兩日,見過不少人吧!”

趙匡義輕輕一笑:“在外任職多年,許久未曾還京,一些故友,敘敘衷腸罷了!”

注意到他自信從容的模樣,趙匡胤心中暗歎,這個弟弟,如今是越發有主見,也有自己的勢力與影響了。

略作沉吟,趙匡胤還是以兄長的身份,警示道:“此事尚無定論,將會如何發展,也難預料,稍有不慎,便是一場風波,不要貿然插手其中,以免惹火上身!”

聞之,趙匡義抿了一口酒,道:“二哥,趙普雖是宰相,還不值得如此忌憚吧!”

趙匡胤悠悠一嘆:“趙普不足懼,但其背後之人呢?”

趙匡胤言有所指,趙匡義也有所悟,表情微凝,鄭重起來。

“小弟省得!”很快,趙匡義低聲笑應道:“不過,任其喧鬧,於我趙家也難動分毫,二哥或許該讓嫂嫂多往東宮走一走,未來,或許還得落在我那侄女身上......”

兄弟倆對視一眼,似乎有所默契,很快就轉變話題,趙匡胤問道:“你在安南當政多年,廣有政績,朝廷對你的治才,評價很高啊!”

聞之,趙匡義搖了搖頭,說:“畢竟是窮僻之地,所治也多是刁頑之民,王化之事,也非一朝一夕,並不容易啊!”

“這幾年,有大量安南奴流入大漢,都是你操持的?”趙匡胤說道。

“有何疑問?”趙匡義問。

“對於這些異族蕃人,朝廷一直保有戒心,對於引進外奴,也始終沒有定論,此事,未料是福是禍,是功是過啊!”趙匡胤道。

這些年,從安南,已有不下二十萬的各族土人,被輸入國內,用以補充勞力不足。其中,大部分都被役爲官奴,或被分與缺少耕作人口的貴族,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已快形成一個產業了。

田欽祚在安南討滅不臣,除了殺戮之外,也將一些精壯俘虜變賣國內,充當軍費之收入。而在南方,甚至出現了一些民間的捕奴隊。

大漢是禁止蓄奴的,這樣的風氣變化,似乎與政策相沖突,當然,這也是針對大漢國民,有些人,是不被以國人待之的。

聽趙匡胤之言,趙匡義也仔細想了想,而後說道:“我經手的,多經得起調查,此前也有中樞的授意,那些輸入內地的,也多被遣往南方的礦山、鹽池,或用以修築道路橋樑,應無疑問!”

趙匡胤這才點了點頭,臉上露出點笑容:“述職之後,下一步去向,可曾確定?”

提及此,趙匡義微微一笑:“我到吏部談過話,鍾尚書傳達的陛下意思,大概會落在安南道或者洛陽府,二者擇其一!”

“還當儘量爭取洛陽府!”趙匡胤肯定地道。

洛陽府與安南道之間,換誰都會選擇前者,趙匡義也一樣,拱手道:“或許還當仰仗二哥臂助!”

“你我兄弟之間,本該相互扶持,不必如此!”趙匡胤擺擺手道。

“還要恭喜二哥,晉位內閣!”趙匡義又舉杯,請道。

聞之,趙匡胤一邊搖着頭,一邊爽朗笑道:“我只是個武夫,口舌也不伶俐,更使不得筆桿子,讓我得一個大學士,無異於沐猴而冠,貽笑大方啊!”

話是這般說,趙匡胤心情卻明顯不錯,在北伐議功犒賞中,趙匡胤除了一些頭銜以及爵祿加增外,還被拜爲內閣大學士,同虞國公魏仁溥並列。

第61章 南北之爭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99章 兩個人才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71章 六合堤上第54章 病虎獠牙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65章 遼奸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108 狀元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91章 酬功第347章 割韭菜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35章 室韋覆滅第85章 安心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84章 虛了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91章 作別西行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世宗篇47 封禪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404章 冬夜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86章 鬚髮花白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99章 兩個人才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3章 市井之聲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39章 長沙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8章 瓊林宴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97章 財計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87章 就國第183章 李相爲帥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97章 決斷!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遲暮第46章 糧與錢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85章 異心第399章 還債第92章 定州事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693章 安西王第136章 趙都帥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18章 棉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1757章 勳貴子弟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19章 幸西京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34章 驚陶谷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74章 厚葬之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29章 各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