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

通事來報,宰相趙普殿前候見,劉皇帝當即開口宣見。

“臣趙普參見陛下,陛下聖安!”

趙普風采依舊,身軀挺拔,步伐穩健,昂首而入,除了下拜之時表示恭敬之外,一直保持着他宰相的氣度,至少從明面上完全看不到壓力,似乎近些時日那些流言、紛擾與攻訐對他沒有絲毫影響一般。

“趙卿平身!來人,賜座!”劉皇帝略帶笑意,伸手道。

“謝陛下!”趙普也沒有多少不適應,喦脫親自取過一張座椅,微提袍,從容落座。

看着趙普,劉皇帝以一種玩笑的口吻說道:“趙卿真宰相,那麼多金銀珍奇,明珠美女,就一點都動心?”

趙普正默默醞釀着如何奏事,忽聞此言,不由愣了一下,迎着劉皇帝笑眯眯的目光,明白了什麼,下意識地瞥了眼低調候於一旁的張德鈞。

迅速反應過來,趙普微垂首,拱手道:“那徐熙身負使命,也是亟待求和,慌不擇路,病急亂投,故而尋到臣府上,倒是讓陛下見笑了!”

“朕倒覺得這徐熙挺聰明!至少知道該找誰,若是找錯了,就是花費再多錢財,獻上再美的女人,也如竹籃打水!”劉皇帝悠悠然地說道:“在大漢,還有趙卿辦不成的事情嗎?”

劉皇帝這麼講,哪怕是趙普都不禁心頭一顫,略顯尷尬地道:“陛下此言,實令臣惶恐,臣實不敢當!”

趙普會惶恐?劉皇帝顯然是不信的,當然,也不在意。忽略其場面話,嚴肅了些,拿起內侍敬獻的茶盞,輕嗅着茶香,稍帶斟酌問道:“徐熙,朕也晾了他一陣子,不過,事情總是要解決的,關於高麗,政事堂有什麼考慮?”

此時,趙普大概最想的就是同劉皇帝討論起正事,因而也迅速調整過來,說道:“正欲稟報陛下,經臣等商討,一致認爲,高麗王已然低頭臣服,千里誠意求和,可以允之,以止兩國兵戈,重修舊好,亦可示海內外以陛下之寬仁......”

“好了!”劉皇帝當即擺擺手:“這些官樣文章就不必做了,說點實際的!”

劉皇帝要聽實際的,趙普也就將更實際的話講來:“陛下,恕臣直言,自大漢開國以來,高麗便始終與大漢交好,兩國之間,一衣帶水,淵源深厚。

近些年,兩國之間,雖然齟齬不斷,但至交兵,實屬意外。哪怕如今,高麗國中,親近大漢者,仍不在少數。

陛下當初,也曾大力扶持高麗,所欲不過攬爲臂助,共同對付遼國,只是事與願違,反生爭端,卻也可惜。高麗之變,其禍首在其王王昭,妄自尊大,今高麗國已受教訓,王昭亦幡然悔悟,遣使修和,止戈罷戰,重歸於好,對兩國而言,都有益處!

另外,自開寶年來,朝廷四面出擊,屢興征伐,至去歲北伐,幾近極限,國力耗損巨大,財政近乎枯竭。

陛下深知其患,已然改弦易轍,推陳新政,以養國民,大漢也確實需要收縮戰線,消除外爭,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使團已赴西域,尋求和解,既然陛下願與那黑汗國之間謀求和平,又何妨與高麗一個機會......”

顯然,趙普這番話,什麼歷史淵源,兩國百姓,都不是考慮的重點,最重要的,還在於大漢自身的狀況。這一點,作爲執掌中樞的趙普,同樣心知肚明,有十分透徹的見解。

劉皇帝聞之,則想了想,道:“朕可聽聞了,東海水師,在高麗所獲匪淺啊,也給朝廷,增加了不少額外收入吧!”

“陛下恕臣直言!杯水車薪!”趙普也把話說開了,平靜地答道:“水軍出動,各項開支,同樣巨大,需要朝廷調撥不小的人力、錢糧以作支持。

雖然從高麗,收穫了大量的戰利品,卻不可持續,僅靠搶掠,可獲短利,卻難有長久裨益。而高麗面對海上侵襲,也漸有應對,遷民淨邊,聚兵備戰,到如今,高麗海境,已是掠無可掠。

若再堅持,固然可以繼續打擊高麗,於大漢卻無更多利處了。若待日久,只恐怨恨更深,使兩國成爲難以化解的死敵,遺禍無窮了。”

聽趙普這麼說,劉皇帝突兀地插一句:“若是直接滅了高麗呢?”

趙普一訥,隨即不免露出一抹焦急,但注意到劉皇帝平靜的表情,又平復下來,道:“倘若如此,那便與大漢當下國策相悖了!以大漢的實力,滅一隅之高麗,或許並不困難,然而需要投入多少軍隊,多少民力,多少錢糧,跨海遠征高麗,在異域作戰,其困難不下與遼東之戰。

更何況,高麗並非蠻荒之地,取其地或許不難,然服其心談何容易,王師征伐,反而可能激其同仇敵愾?稍有不慎,便是一灘泥潭,陷於其中,難以自拔。

臣所慮淺薄,只盼陛下,審慎而決!”

說完,趙普便安坐着,等待聖訓。當然,趙普心裡還是清楚的,討伐高麗滅其國,劉皇帝是不會做這個決定的,哪怕有那個心思,也不會是當下。

腦中思索着,目光卻直直地落在趙普身上,這個宰相,冷靜理智,將問題看得很透徹,利益得失之辯也很清晰,提議決策也從來都是從實際出發,這大概就是劉皇帝用得順手的原因了。

“罷了!”良久,劉皇帝終於鬆口了,指示道:“趙卿只怕也是早有此議了吧!這樣,就由趙卿,親自與那徐熙談一談吧,朕就不見了,此事由你全權處置!”

“臣奉命!”趙普起身迴應,又躬身道:“關於和談,臣請陛下聖意!”

稍作考慮,劉皇帝道:“朕沒什麼要求,具體條件,你與羣僚商討吧!對了,讓太子也參與其中,這些涉外談判,他也該多參與參與!”

“是!”趙普應道。

雖然同意放高麗一馬,但劉皇帝心裡始終有些沒滋沒味的,眼珠子轉悠了幾下,擡指道:“眼下,高麗國內的情況,很是困難吧!”

“流民四起,人心混亂,政局動盪!”趙普說道:“可謂風雨飄搖,這也是高麗王亟欲乞和的緣故!”

“王昭過去的強硬改革,得罪了不少人吧,如今高麗國內,反對他的人,仍舊不少吧!”劉皇帝聲音冷幽幽的。

聞此言,趙普心思微動,不免暗歎,看起來,皇帝還是不願就此放下此事了,明顯還有考慮。但是,最主要的目的達到了,趙普也就附和着道:“正如陛下所言,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不知陛下,有何訓示?”

“那就好!”劉皇帝的笑意,有那麼一絲陰險:“你適才也說了,高麗之變,首禍在於王昭。朕雖然願意和談,賜其臣民以安寧,但這禍首,豈能讓他高居王座?”

“高麗國,當換一個王!”劉皇帝語氣逐漸冷硬。

對此,趙普也不禁有些頭疼,並不覺得劉皇帝這個提議異想天開,只是一種不願意再生波折的心思使他有所牴觸。

然而,面對劉皇帝,他也實在不好再提反對之議。只是考慮了一陣,揖手回道:“陛下,高麗國目前混亂,實以外患而致內亂,只要朝廷願意和談的消息傳回其國,水師停止侵襲,那麼其局勢定然翻轉。

並且,王昭當國時久,根基已深,高麗國內,並沒有人有實力挑戰其地位,想要易其君,移其位,絕非易事!”

“這不是朕需要擔心!”劉皇帝強勢近乎蠻橫:“朕可以下詔,停止侵掠,但其若自生矛盾,造反也好,篡位也罷,甚至於,王昭能否守住其王位,朕也不關心。朕只要一點,亂其國!”

聽劉皇帝平靜地說出這番話,見多了世面的趙普,也不由感覺一陣寒意襲過心頭,被劉皇帝惦記上了,真是件不幸的事情。

“陛下,此事還當仔細斟酌籌謀,需武德、軍情乃至水師相互配合!”趙普提醒道。

“此事也不急,可緩圖之!”大概也發覺了趙普的“頭疼”,劉皇帝笑了笑,一副朕很有耐心的模樣。

“于闐國使來京,招待如何?”劉皇帝又提起另外一事。

趙普略帶少許哂笑,應道:“陛下,臣已與大皇子接見過,于闐完全小國心理,謹慎而狡猾,使臣表示,于闐願意遵從大漢指揮,配合王師西域作戰。但可窺其心,也僅止於配合作戰罷了,王師若不西進,他們也不會與貿然同黑汗國交惡,甚至開戰!”

“可以理解!小國自有其生存之道!”劉皇帝一副寬容的姿態:“朕稍晚接見之!你可與其通個氣,就說,朕願意將焉耆、龜茲二地,賜與于闐!只要于闐國能將黑汗趕回山西,二地所擁城鎮、土地、草場、水脈,就都是他們的了!”

“陛下,這......”見劉皇帝又出幺蛾子,趙普都不及思索於國利弊,遲疑了下,方纔苦笑道:“如此,與黑汗和議之事,也恐再生波折了!”

“即便要收縮,要止戈,大漢要佔據主動!”劉皇帝淡淡道:“拋出一根骨頭,若能使二狗競食,對大漢豈不更有利處?他國內亂,相互征伐,不是更便於大漢安享太平?”

“陛下英明!”趙普有些無奈地表示恭維。

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77章 小賢王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84章 滅佛伊始第59章 病榻陳情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118章 棉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78章 召還二郎?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50章 殺一皇親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40章 荒唐太子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0章 屯務廢改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2章 方略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14章 大朝會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769章 影響力第89章 談話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59章 遼東初定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243章 總結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42章 難得積極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3章 夜宴世宗篇47 封禪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93章 完了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15章 瀛州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99章 兩個人才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67章 又去一老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章 取士不公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6章 李業告狀世宗篇50 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