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

bookmark

“諸如此類若是太平了,大漢何得安享太平?”劉皇帝再度強調了一遍,爾後看着趙普,道:“此議此論,就定下了!”

“是!”趙普更沒多話說了,只能俯首聽命。

劉皇帝則一副意猶未止的模樣,對趙普繼續指示道:“這也是今後朕對大漢周邊國度族部的態度,也當是朝廷今後攘外安內的基本政策。卿領政中樞,當爲表率,引領羣僚,予以落實!”

“臣明白!”趙普表態道。

當然,他也確實開始琢磨了,這還只是劉皇帝表露出的一種意願與態度,如何化爲政策,加以執行,卻需要他更費神了。

至少,如何傳達,如何做得隱晦,拿出一套怎樣說得過去的說辭,是需要動些腦筋的。在垂拱殿,只是他們君臣議政,但是,場面上終究還是不能像劉皇帝這般,赤裸裸地表態。

畢竟,劉皇帝這番言論,鋒芒畢露,攻擊性太強,也實在不符合中原王朝一貫的理念與風格,與中庸持重相悖。

並且,有失大國風度,有傷君德。劉皇帝的意思很直白了,這欲亂四圍以求自安,背後手段,四處拱火,這是怎樣的行爲,用句大不敬的說法,小人之舉,唯恐天下不亂。

當然,趙普可不敢將這種看法說出來,也沒人敢,相反,趙普也不是看不出其中的奧妙與好處。

只是,事情總有其兩面性的,趙普同樣也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處處點火,那會不會引火燒身,若四面不寧,大漢居其中,又真的能穩坐釣魚臺,獨善其身?

對於這一點,趙普也難有個結論,甚至難以說出個對錯來。而此時他能做的,也只是遵循皇帝的意志做事。

趙普是個極有主見的人,這些年,向劉皇帝也有不少進言,但終究是分事情的,像此事,劉皇帝都擺明了態度,他也沒有必要去爭取,甚至連那點顧慮都沒有講出來。

未來如何,在這種對外政策下,今後大漢周邊會是怎樣的一種形勢,誰也不知道。但是,只要大漢自身不出問題,穩定航行,那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

這一點,也是當下劉皇帝以及趙普致力要做到的!

“對了,一年多以來,國家多事之秋,趙卿主掌中樞,兼顧內外,憂深勞苦,朕甚是感動,未加褒賞,心實有愧。”扭頭,劉皇帝言辭真誠,一副推心置腹的模樣。

對此,趙普意外之餘,也當即表示道:“陛下言重了,爲國爲民,何談勞苦!”

“旁人只見到沙場上的榮耀與戰功,如何知曉幕後之人的辛酸與勞苦,北伐議功,榜上無名,但朕可記得你的功績!”劉皇帝肯定地說道:“也該當予以犒賞!這樣,徐熙此番送到你府上的禮物,朕做主了,直接轉賜與你,以茲嘉獎,再接再礪!”

“朕的宰相,豈是些許黃白之物,就能動搖的!”劉皇帝又補了一句,意味深長:“朕自有犒賞!”

聞言,趙普略感納罕,但雙目中閃過一抹深思,很快反應過來,拱手道:“臣拜謝陛下恩典!”

同時,在他眼神深處,也有少許的感激之情。趙普是個多智明理的人,也知道當下自己的處境,可以說,他是大漢歷任宰相之中,根基名望最淺,而面臨阻礙最大的一員。

而徐熙獻媚,這種事情,也是最容易引人攻訐,被人拿來做文章的,哪怕他處置得及時,也難免惹上幾分騷。

但是劉皇帝以此施賞,則不只是爲了犒賞,更是爲了給他站臺背書,讓別人息了用此事對付他的可能,甚至於,今後諸如此類的手段,在劉皇帝這裡都難以打擊到趙普了。

一個態度,就能爲趙普避免許多無謂的攻訐,減輕其壓力了。與劉皇帝交換了一下眼神,只覺是如此明亮,如此溫和,趙普屬實有些感動。

當然,這份感動也只是一剎那的事,很快就恢復了平日的深沉。稍加考慮,趙普主動推拒:“臣感激涕零!然,臣不敢受賞,還望陛下收回成命!”

不待劉皇帝發問,趙普便解釋道:“諸部司衙,臣僚職吏衆多,未嘗有不盡力者,臣薄有苦勞,又豈敢獨攬功勞,忝受賞賜!”

“天子的賞賜,豈有收回的道理!”聞之,劉皇帝微微一笑,目帶深意地看着趙普:“不過,趙卿所慮,也不無道理,朕自然不會厚此薄彼。對於內外臣工,辛苦盡職者,也該有鼓勵。

聽聞此番徐熙進京,攜帶有大量貢資,既然同意議和,朕就照單受納了。不需收入內帑,也不必上繳國庫,朕再從內帑拿一部分錢帛,合在一起,賞賜職吏,以示慰勞。”

聽劉皇帝這麼說,趙普再度起身,道:“臣代諸職掌者,拜謝陛下恩澤!”

“至於具體的授賞名單,就由趙卿主持擬定吧!”劉皇帝又補了一句。

聞言,趙普心頭一動,應道:“是!”

老臉之上,難以掩飾心頭的驚訝,皇帝這是要做什麼,趙普心中閃過一抹疑問?趙普自認如今自己的權力不小了,可以說是歷任首相實權最重的人,劉皇帝此舉,似乎又是給他一個施恩羣臣,收買人心的機會。

趙普如今在朝廷內部,當然已經形成了以他爲中心的政治勢力,但同樣,不服他,或保持中立的羣體,仍舊大有人在。

劉皇帝呢,這是要繼續加重他權力,提升他影響的意思,而通過此舉,趙普也足以再招撫一部分官吏,引爲臂助,劉皇帝給這個機會,他就有這個手段。

一番思慮,就將此事對自己的益處想清楚了,但是,注意到劉皇帝那平和卻總給人高深莫測之感的劉皇帝的面龐,那股壓抑感也再度充斥其心。

劉皇帝的信任與重視不會是無緣無故的,從他過去二十多年的坐朝經歷來看,對宰相的態度,始終是有所保留的,哪怕幾度放權,但最高權力始終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然而如今,卻如此擴大自己的權威,享受如此深重的恩遇,自然需要付出些什麼。皇帝大方分權,所爲者何,顯然是要做事,要體現出價值來的。

幾乎不用太多費神,趙普便回味過來,大抵就是爲了支持自己近來加速醞釀的改革措施了。而其中,不可避免地對上勳貴這個龐大的階層。

在趙普腦海中,情況儼然清晰起來了,皇帝在此事上的態度,總是顯得猶抱琵琶半遮面,但偏向自己是感受得到了。

因此,趙普也平添幾分信心與底氣,哪怕他是趙普,也不是真正的無所畏懼的,伸展手腳的同時,難免沒有遲疑與徘徊。

而不得不說的,這樣一來,自己的餘地也不多了。路,或許是自己選的,而劉皇帝要推上一把,並且截斷退路,只能朝着一條單行道前行。

如若偏離,劉皇帝會糾正,如若放棄,那麼面臨的或許是劉皇帝的打擊了。有那麼一剎那,趙普忽然真正明白自己在宰相位置上的使命了......

心中也不免生出些許的苦澀,高坐宰堂,發號施令,威風八面,曾經一度認爲已是以天下爲棋盤的棋手。

然不知覺間,劉皇帝似乎已經構造一盤棋局,自已以及那些勳貴、重臣,都已深陷其中,執棋手仍是高居寶座的皇帝。

這種恍然的覺悟以及莫名的情緒,迅速被趙普壓制下來,定了定神,再度恢復安然。不論如何,有一點趙普是心裡有數的,哪怕勳貴階層再龐大,再恐怖,但就當下,最恐怖的,只有劉皇帝。

和別人作對,結局難料,但與劉皇帝相逆,那麼下場一定!

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274章 厚葬之第404章 冬夜第15章 小人行徑第9章 鳳翔戰況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完結感言第372章 封王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13章 日常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97章 擴*整頓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329章 遊市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407章 麻煩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20章 威臨荊南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80章 京觀第138章 回宮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96章 楊邠案(4)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371章 殺,不殺?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02章 絕境第133章 面聖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68章 撤了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章 新皇詔制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72章 太子妃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361章 安東國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96章 楊邠案(4)第98章 軍心可用第284章 虛了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60章 平定第474章 立場第66章 陷河陽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14章 外戚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60章 平定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761章 新問題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36章 西面來人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