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皇后駕到

bookmark

享受了幾日的清閒,終於有人敢來打擾劉皇帝的清靜了,一干內侍宮人還不敢阻攔,畢竟那是皇后。

“官家呢?”暖陽照耀下的面孔十分平靜,符後鳳目一掃,輕聲問道。

“官家正在歇息,小的這就給娘娘通報!”喦脫還在調查中與張德鈞角力,伺候在乾寧殿劉皇帝身邊的只是一名內侍都知,面對皇后的時候,底氣明顯不足。

符後沒有多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卻直接跟着往裡走。寢殿之內,珠影簾幕微微晃動,軟榻之上,劉皇帝正側躺着,臀部朝着外邊,常年久坐,不只腰上的贅肉多了,屁股比起當初也明顯大了一圈。

當然,符後的注意可不在劉皇帝身材上,似乎沒有聽到動靜,仍舊默默地躺着,身上彷彿散發出一種寂寥的氣質。

內侍不敢靠近榻邊,隔着一段距離,佝着腰輕聲喚道:“官家!官家!皇后娘娘來了......”

可惜連叫幾聲,不見反應,不由得扭頭朝向符後,眼神中露出少許無措。見狀,符後向他揮了揮手,道:“你下去吧。”

內侍看了看皇后,又看了看似無所覺的皇帝,有些猶豫,倒不是擔心皇后會對皇帝這種荒誕的可能,只是沒有得到劉皇帝示意,難免躊躇。

但皇后,也不是能得罪的,見符後逐漸蹙起的眉梢,一咬牙,趕忙道:“是!”

榻前榻上就只餘下帝后二人,寢殿內更加安靜了,注視着劉皇帝側臥的背影,蓋着的被子都顯得凌亂,另外還有幾道本章隨意丟在一旁,就像是看奏章看睡着了。

慢步上前,符後輕柔地幫劉皇帝把被子蓋好,又把那幾道奏章拾掇起來放在枕邊,並沒有刻意去翻看內容,但在那轉瞬間,符號還是獲取了一些關鍵信息,這幾道奏章所述,都是大漢宮廷這些年的具體開支明細。

皇后默默地坐在榻邊,悠悠地注視着劉皇帝,皇帝則靜靜地躺着,沉沉地睡着,隨着時間的推移,氣氛也逐漸變得尷尬。

過了一會兒,劉皇帝終於動彈了,翻身躺着,睜開惺忪的睡眼,看着符後,有些疲勞地道:“你來了?慢待了......”

“你我夫妻,竟也如此生疏了?”聽着劉皇帝平靜的語氣,符後平靜地說道,與劉皇帝對視着。

見這反應,劉皇帝愣了下,搖頭道:“我這幾日有些累,身心俱疲,太醫說需要靜養,乾寧殿這邊安靜。”

劉皇帝這番解釋,充斥着廢話,就好像隨便找了各理由。符後看着他:“官家有近一月沒有踏足過坤明殿了,你不來看我,還不允許我來看你嗎?”

聽此言,劉皇帝不由笑了:“莫非是吃醋了?這樣的話,可不像是從你口中說出來的。”

聞言,符後也看着劉皇帝,眼神十分明亮,明亮地讓劉皇帝都不忍直視。這樣的話,同樣也不像從劉皇帝嘴裡說出來的,他難道還不瞭解符後,符後又豈是拈酸吃醋的一般小女人,這可是當世第一的奇女子。

大概是爲了掩飾尷尬,劉皇帝終於撐着身體做起來,符後也幫忙取過靠枕給他倚着。夫妻倆的視線終於處在同一水平高度,劉皇帝打量着他的皇后,忽然感慨道:“你鬢角也增添了幾縷白髮啊!”

“老了嘛!”

符後如今仍然滿身貴婦的氣質,她是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但是韶華已逝,拋除身份的加持,確實再也見不到當初的風姿與玉顏。

並沒有嘆息,甚至沒有什麼下意識的動作,只是以一種平靜的口吻說出來,對於自己的老去,符後心態顯然很豁達。

見狀,劉皇帝倒是心中有所觸動,笑道:“人總歸是要老的,你我夫妻,一起變老,卻也不那麼寂寞了!”

說着,劉皇帝的目光中終究流露出難得的柔情,溫聲道:“身子骨弱,還當注意身體!”

符後當年終究大病一場,雖然挺過來了,但這些年身子也難稱健康。聽到這簡單卻直透人心的關懷話語,符後的目光同樣變得柔和,應道:“我安居後宮,一切順宜,不需多擔心,倒是你憂勞興國,才需要小心對待自己的身體!”

劉皇帝這對夫妻之間,兩心相知,感情深厚,事實上也不需要這些暖心的話語來加強感情了。

簡單問候一番,劉皇帝便問道:“你來見我,有何事?”

符後:“如今國家多災,生民多難,朝廷多事,上下內外都有不寧,你這做皇帝的卻靜養宮中,難免惹人揣測,內宮外廷,可都關心着你的狀況......”

“這朝廷的內外臣僚,若能把他們一半都精力都放在爲國爲民之事上,而不是用來揣摩的我的心思,思考我的言行,何愁天下不太平,又有什麼難關是過不去的?”劉皇帝搖頭道。

“你這話,有失偏頗了!朝廷之中,還是不缺少盡職盡責的賢臣良弼的!”符後道。

符後說話,總是中肯的,也確如其言,朝廷中確實不少一心鑽營、揣測上意的逢迎之徒,但也絕不缺少實幹之才,爲劉皇帝、爲朝廷辦事,只會鑽營,終究是有上限的,想要往上爬,實際的執政能力是基礎。

“莫非趙普他們去找你了?”劉皇帝忽然道。

符後似乎沒有察覺劉皇帝眼中的懷疑一般,只是搖搖頭:“沒有他們出面,我就不能來看看你嗎?”

“自然可以!”劉皇帝笑了笑,又想了想,說:“朝廷固然是多事之秋,但這麼多年了,什麼樣的困難沒有經歷過?

外廷有趙普他們,我還是放心的,北伐期間,那麼多紛擾齊聚,趙普都能料理得當,中原災情雖重,卻也不至於讓他們真正手忙腳亂。

即便沒有我在旁盯着,他們同樣能把事情辦好,如果辦不好,再出什麼漏子,那我就辦了他們!”

聽劉皇帝這麼說,符後不由道:“官家還是強勢依舊啊,大臣們怎能不戰戰兢兢。”

劉皇帝自然不會在意皇后嘴中的“衝撞”,只是沉默了下,而後淡淡然地說:“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這是我一貫的理念,給他們權柄、地位、榮譽,可不是讓他們以庸碌來回報的!”

對此,符後沒有再說什麼,朝廷上的事情,她也不便干涉。也沉吟了下,道:“最近宮裡死了不少人啊......”

在漢宮中的清查行動展開時,一件件事情大白於天下,一個個罪人被揪出來,伴隨着的,則是一樁樁畏罪自殺的行爲。劉皇帝當日在垂拱殿一番話,當真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劉皇帝眉毛挑了挑,意外地看着符後:“我知道死了不少人,還基本都是畏罪自殺,還都是些罪奴奸宦,死有餘辜,怎麼,污擾了你的耳朵,讓你心軟了?”

聞問,符後卻搖了搖頭,輕嘆一聲道:“我倒不是爲那些罪人說情來了,也不爲他們的死感到可惜,只是,近來宮中人心惶惶的,連我的坤明殿都是流言不斷,國家多事之秋,內廷如此紛擾,終究不是好事!”

“放心!”感受到符後憂慮之情,劉皇帝卻是大手一揮,淡定道:“些許微瀾,不算什麼大事!”

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43章 接見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6章 “座談會”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76章 去鄴都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396章 天花板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43章 總結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9章 請纓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2章 難得積極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25章 邢州事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329章 遊市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64章蜀臣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176章 雍王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459章 挫折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96章 天花板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72章 封王第93章 升遷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470章 分封第200章 禦敵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8章 皇子戍邊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157章 《刑統》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