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

bookmark

午後的陽光將宮殿照得透亮,紫薇城內的殿樓少有如此通透的,這是乾寧殿,與垂拱殿那種綜合性宮殿不同,這是真正用來給劉皇帝休息靜養的地方,過去,劉皇帝也很少踏足。

不過, 這幾日不同,劉皇帝不僅來了,還一待就是數日,擺出一副靜修的模樣,不見任何人,也不問世事, 彷彿要擺脫世間的紛擾與煩惱一般。

開寶十年的秋天已經到了, 炎熱正在逐漸消退,在這個象徵着豐收的季節中, 大漢帝國仍舊未能得到安寧。

二十年一遇的中原大水,洪河氾濫,於帝國而言,實在是一次重創,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已開始發酵。

重建善後的工作並不好做,尤其是錢糧的準備,救災善後的糧食並不缺,朝廷各地糧倉中有的是,只需要抽調人力按照計劃派往各州即可。

但是,救災可不只是有糧食就足夠了,還有大量的配套物資需要籌集,而在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錢了。

自打在劉皇帝這裡借款遭拒,王、沈二相之後立刻就擺正了心態, 開始“辦實事”了,財政司真想週轉出一批錢款,還是沒有問題的, 費了些腦筋,沈義倫便迅速籌措了一百多萬貫錢。

但這個數字,與沿河數十州縣以及數百萬民衆的體量相比,又有些杯水車薪了。再多的錢款,不是弄不出來,但是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計相需要反覆權衡了,王溥有些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大漢攤子太大,也不可能真爲了救災,就把肆意地挪用其他款項,一個問題帶出一串問題,這其中輕重緩急,還是值得思量的。

彙集的天下精英的朝廷,自然不會卻聰明人,財政司尤其多精打細算之人,很快就有人提出辦法,並解決了王、沈二相的煩惱。

戶部尚書劉熙古建議,內帑借不到錢, 那就改變目標, 還是同樣的思路, 只不過將借款對象轉換了西京的那些貴族、地主、商賈。

尤其是商賈, 他們手裡必定是有錢的,朝廷割韭菜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最近一次還是在去年。何況,借款也只是權宜之計,應急之策,待新一季的稅收上來後,一切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這個提議,很快得到了沈義倫的贊同,但王溥不認可,他似乎有些道德潔癖,在他看來,朝廷怎麼都不至於向一干商賈請援,同時,如此一來豈不把朝廷財政問題暴露出去了,顏面何存?

王溥不同意,沈義倫與劉熙古自然不敢推行,顧慮是值得理解的,但是問題總要解決的,事情也就僵住了。

但是,作爲朝廷的宰相,王溥顯然是聰明的,腦筋也並不如其平日裡刻板的表現那般僵硬。就在沈義倫打算從其他地方,再“節省”出一筆款項時,王相公智慧的大腦被打開了。

既然是針對商賈,何必借,直搞募捐,號召京城的貴族、官僚、商賈踊躍捐款,爲國家朝廷,爲災區百姓,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如此正大光明,還不用考慮還款、利息什麼的,並且,這可是有例可循的,當年灤國公慕容彥超修開封、繕洛陽,可都搞了一場“募捐”活動,兩京的商賈便是其中的主要針對對象。

這個思路一打開,一切便豁然開朗了,很快一場在京城貴富羣體之間展開的募捐活動開始了,由宰相王溥親自主持。

王溥出面,各族各家又豈能不給面子,再者,劉皇帝這張大漢最大的虎皮也被拉起來做大旗,哪怕明知道是要出血,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認的。

畢竟,捐款的人未必會被記住,沒捐的就一定突出,而一場體現忠誠大義的捐資活動,也似乎演變成了一場政治捐獻。

京中各部司都號召下屬官員職吏捐錢,這樣的背景下,豈敢不踊躍,就是王溥自己,都捐了一千貫,這對王溥而言可不是一筆小錢了。

一直靜觀其變的首相趙普適時地也站上臺前,一共做了兩件事,其一是也勒緊褲腰帶捐了一千貫,其二則是將朝中捐款人員限定在五品以上。

京官固有千般好,也得看職位,看品級,看背景,對於絕大多數中下層官員而言,日子並沒有表面看起來的那麼好。

趙普這第二道舉措,可是深刻體恤下情,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一舉收割了不少官心。

募捐活動搞得是有聲有色,動靜很大,劉皇帝自然有所耳聞,甚至也以個人名義捐了五萬貫,至於王溥他們打擦邊球借他龍威行事的做法,也沒有計較,畢竟他自己說的,讓他們想方設法。

唯一讓劉皇帝略覺不爽的是,所有捐款的人,不論貴族、還是富商,所捐之資都沒有超過五萬貫的。

不是爲這個數字不滿意,而是他們拿出的理由是,不敢“逾越”,在捐款數目上絕對不敢超過劉皇帝。

不過,終究是小插曲,成績也是喜人的,短短五日時間,便在西京募集救災款項兩百餘萬貫。事實證明,貴族、地主、富商這些羣體,確實有錢,不論什麼時候。

同時,戶部還遣官員東赴開封,協助留守呂胤在東京也進行這麼一場捐獻活動。兩京的善款加起來,不說徹底解決救災問題,至少朝廷財政在善後事宜上的窘境會得到緩解。

而待入秋之時,由朝廷統籌的第三批物資已然起運前往災區了。辦成了事,這也是最重要的。

但是,還沒有等王溥等人稍鬆一口氣,一道看起來更加棘手的消息又傳來了,洪泛各州,生出疫病了。

在這方面,朝廷是有所準備的,早在雨季結束前,抗洪前線由於惡劣的環境,疾病多生,就已經有徵兆了。

對此,朝廷方面自然調動了大量的藥材與醫官前往,對疫病進行防範,但是,地方上的衛生條件,還是過於薄弱了,不管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仍舊沒有阻止疫病的最終爆發。

消息傳來,滿朝震動,劉皇帝這回沒有過多的震怒,只是以一種平靜的語氣宣佈訓令。於是,在五六月的抗洪救災之後,七月的大漢,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抗疫救民。

天災不止,接踵而來,這一幕幕讓劉皇帝有種昨日重現的感覺,彷彿回到了那個同樣多災多難的乾祐初年,心情怎能好。

國家逢劫難,外朝不安,內廷的紛擾,同樣令他煩悶,隨着張德鈞那邊的快速展開,一個個人,一件件事,逐漸被揭露出來,劉皇帝也發現了,紫薇城那迷人的堂皇亮麗似乎當真是給他營造出來的一種假象。

第146章 驕將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4章 腹黑之謀第291章 酬功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36章 趙都帥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6章 名將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7章 恩賞問題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41章 雌威第30章 湖湘之治第87章 秋後算賬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7章 父子座談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59章 還朝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66章 陷河陽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95章 難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811章 歸來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90章 安全脫身第47章 應對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7章 郭威病了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77章 吏職變動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16章 尾聲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5章 馬楚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