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皇子戍邊

bookmark

“我在過去,不只一次提醒過你們吧!”面對這羣像學生一般乖乖聽課的兒子,劉皇帝稍微醞釀了一下情緒,娓娓道來:“何謂皇子?帝室血脈,天潢貴胃,朝廷之棟樑,國家之基石,社稷之砥柱!

我給了你們血脈,也給了你們尊榮,但同樣的,也給你們責任與義務!從小教你們習文練武,培養你們的才學與見識,所謂者何?是希望你們長成之後,能夠憑藉所學,肩負起對國家、對社稷的責任!

一直要求你們讀史,要求你們博古通今,目的是什麼?還不是要你們從歷史過往中汲取教訓,以故事舊例爲鑑,勿重蹈覆轍!

我也知道,要當好一個皇子並不容易,但這是你們必須經受的考驗,你們必須得有所覺悟,這是享受天家榮耀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自古以來,公子王孫耽於享樂、燈紅酒綠都出現在什麼時候,往往發生在王朝末期!大漢才立國多少年?老子還沒死呢,你們又在做什麼?”

隨着劉皇帝這話落下,所有的皇子都臉色大變,“老子還沒死”這種話劉皇帝都說出來了,怎敢不慌。

沒有人敢再坐着了,不約而同地起身,都顧不得衣袍上沾着的草屑,跪倒在地,額頭死死地壓在地面。

見到這副陣仗,連縮在劉皇帝懷裡的劉昕都不由得有些慌張,雖然不知這驚慌來源於何處,小臉緊巴巴的,也忍不住想要脫離慈父的懷抱,給他跪下,不過被劉皇帝按下了。

“是兒子們不孝,讓爹失望了,還請爹息怒,保重御體!”被連帶着訓斥一頓,劉暘也終於開口了,一臉的慚愧,幾乎泣聲請道。

有太子的帶頭,其他皇子王公也反應了過來,迅速附和着,不管心裡作何想法,有何感觸,態度得擺正。

看着皇子們伏地,聽着他們陳情,劉皇帝伸手輕柔地撫摸着十四兒瘦削的嵴背以作安撫,劉皇帝面色不變,語氣卻依舊見緩和,繼續道:“你們們心自問,過去的教誨,還記得幾分,又有幾分是記在心中的,是否能夠無愧於心?”

“兒等知過,請爹責罰!”這回是劉煦主動請命。

劉皇帝沒有接話,嚴厲的目光,從他們身上一一巡過,良久,方纔恢復平靜。擺了擺手,道:“都起來吧!我不需要你們在我面前跪地請罪,只盼你們對我的話能聽進去幾分,足矣!”

“爹如此諄諄教誨,兒等豈敢忘卻!”劉暘表態道。

“還跪着做甚!”見他們仍舊跪着不動,劉皇帝語氣又陡然轉冷。如今的劉皇帝實在嚴厲得可以,連叫人起身,都使人壓力巨大。

保持着緊張,一干皇子猶猶豫豫地起身,等待着劉皇帝繼續訓話,此時,卻不敢坐下了。烈陽之下,雖有湖風吹風,雖有傘影遮擋,但每個人額間都冒着大汗。

當然,劉皇帝把這些皇子集中在一起訓話,目的顯然不只是訓斥一番便了事的。見他們垂着腦袋,句着軀體,戰戰兢兢如一隻只鵪鶉一般,劉皇帝這心頭可沒有一絲得意或滿足。

沉吟了下,道:“自古有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到底,還是讓你們過得太舒服了!”

“請爹教誨,兒等一定改正!”劉暘道。

劉皇帝則一手攬着劉昕,一手自亭間的石桌上拿起一疊奏章揚了揚,說:“這是近幾月來,我收到諸邊的奏報!

東北自不用提了,室韋與女真之間的衝突,想來你們也有所耳聞,那裡也是周遭最不安穩的地方。

山陽、漠南,因此朝廷歸化政策,塞北諸族,也是怨憤頗多,抗拒頻繁!至於隴西,十多年來,就從未真正安定過,盜賊滋生,馬匪橫行,党項、吐蕃!

至於川南、雲南、黔中、兩廣、安南等地,蠻夷密佈,哪一年沒收到夷僚反覆動亂的奏報!

這些,就是諸多朝臣嘴裡的河清海晏、太平盛世!”

“劉曙,你說說,你從這些奏報中,有什麼收穫?”劉皇帝直接問起劉曙。

身在皇子羣衆,一起挨訓,劉曙實則並沒有表現出的那般緊張,反正不論劉皇帝怎麼訓,老實地聽着就行了,又不會掉一塊肉。

然而,又面對劉皇帝針對性點名時,劉曙心頭頓時一個咯噔,愣了下,卻不敢不說話。遲疑了下,雙手一拱,小心翼翼地道:“四夷反覆,叛降不定,大漢諸邊,並不安穩,還需加以整治!”

“呵!能說出這番見解,看來你倒還沒有徹底荒於嬉戲!”

劉皇帝嘴角帶着笑意,但劉曙絕不認爲這是對他的誇獎,因此,只是露出一道比哭好不了多少的笑容:“兒見識淺陋,讓爹見笑了!”

“什麼見笑不見笑,你倒說說,針對此等形勢與情況,該如何應對啊?”劉皇帝又問。

對此,劉曙有些鬱悶,這等涉及到邊境安寧的軍政策略,問自己幹嘛?當然,這等滴咕是不敢說出口的。

想了想,給了個與廢話差不多的建議:“兒以爲,朝廷該加以整頓,懲治那些不服王化、破壞諸邊安寧的蠻夷!”

“整頓的事情,這麼多年,朝廷何曾停止過!”劉皇帝澹澹道:“然又何曾得到片刻安寧?”

“恕兒愚鈍,還請爹示下!”這樣的對話,讓劉曙心裡堵得慌,臉都憋紅了,乾脆做出一副擺爛,任你說教的樣子。

見狀,劉皇帝也終於放過了他,悠悠道:“這些年,爲固諸邊,自南到北,自西到東,朝廷安排了二十多萬邊軍戍卒。

然而,王道建設,始終未曾徹底實現。以我思之,諸邊不寧,還在於朝廷威嚴、德化,未能澤布。

而戍卒之苦,我倒聽了不少,每思之,幾十萬軍民,爲固江山,堅守於邊陲,你們這些皇子,卻在京中享受安逸,這合適嗎?”

當劉皇帝放出這番話,哪怕是劉曙都體悟到了其背後的意思,猶豫了下,苦着臉道:“莫非爹要讓兒等去戍防,靖平邊陲?”

瞥了他一眼,劉皇帝反問道:“讓你去靖邊安民,歸化諸夷,你有那個能力嗎?”

哪怕以劉曙的面皮厚度,也不禁臉紅,支支吾吾,很想反駁一下,但終究沒敢說出口。

看着皇子們,劉皇帝又澹澹道:“不過,要想打磨你們,除了戍邊,讓你們去吃吃邊鄙之苦,似乎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停頓了一下,劉皇帝目光落在劉煦、劉晞、劉昉身上,強勢地道:“你們三個,都是兄長,也經歷了不少鍛鍊,當爲諸兄弟表率,也該儘儘職責。

這戍邊的事,便由你們帶頭吧!詔令稍後即下,劉煦去東北,劉晞去漠南,劉昉去河西!你們回去準備準備,入秋起行,各赴其任!”

“至於其他人,有一個算一個,都給朕到軍中去操練!”劉皇帝道。

“你們可有異議?”劉皇帝又澹澹地詢問了一句。

對此,誰敢有異議?不過,對於劉皇帝的這等決定,所有人都面色各異,伴隨着的也是各種思量與考慮。

“爹,若要戍邊,兒也願往!”還有比較主動的,是魏王劉旻。

看着他,劉皇帝應道:“你?先娶妻生子再說......”

第401章 老郭威第15章 名單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86章 駕臨渦口第56章 腹心之談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761章 新問題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56章 一戰定河西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37章 整編事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269章 愛將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13章 日常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218章 走私第61章 趙二爲官第98章 山道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21章 大朝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99章 還債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49章 求援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376章 拷問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89章 破財贖罪第70章 衛公辭世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95章 皇后又進諫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27章 不允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9章 王峻歸來第66章 朕要親征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7章 回鶻使者第345章 剝削者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85章 異心第340章 定論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811章 歸來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257章 龍舟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88章 童謠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8章 瓊林宴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79章 勢孤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