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安東國王?

bookmark

等劉煦向劉皇帝告退,離宮返府之時,夜已深了,濃濃的夜色籠罩在開封城,空氣中隱約可見縷縷薄霧,那絲絲涼意幾乎能透入心房。

春夜靜謐而祥和,但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點綴着東京城,尤其是靠近皇城與天街的坊裡,朱門貴族,扎堆聚居,那燈火大都是夜半方熄,更有徹夜長明者,大漢不夜城,就是對東京最直觀的描述了。

不過,劉煦卻沒有任何興致去留意東京的夜景,景色再美,也耐不住那患得患失的心情,回府途中,端坐在車駕內,劉煦腦海中反覆地閃現着適才與崇政殿中的場景,回味着與劉皇帝的談話。

那是時隔多年,父子倆之間再一次的交心之談了,不過,哪怕對面而坐,劉煦看劉皇帝也彷佛隔着一重山,山間還籠罩着迷霧,讓他難以捉摸。

最讓劉煦感到患得患失的,還是劉皇帝那意味深長的態度,那意味深長的問話。整個談話,劉皇帝並沒有就安東的情況,劉煦的作爲,多說什麼,而劉煦提前準備的安東形勢、內外部問題以及未來發展報告,也沒有說出口。

對劉煦而言,他也面臨着一個極其重大的問題,一個關乎他未來人生,甚至關乎他這一脈至關重要的選擇。

雖然話說得不是那直白,但劉煦還是隱約窺探到了劉皇帝的想法。要做秦王,還是做安東王?

這就是劉皇帝擺在劉煦面前的一個選擇?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都是個很容易做的選擇。

秦王,這是大漢份量最重的秦王爵位之一,超品親王爵,非直系皇親不可授。安東王,不倫不類,勉強能算個郡王,兩者之間的差距,一目瞭然。

但劉煦畢竟不是一般人,他能看到的,不只是兩個王爵地位差異,同樣看到了背後的政治意義。

安東王,或許也可以稱之爲安東國王,如果改封,那麼他就可以成爲一個“君主”了,將真正擁有安東地區的一切軍政大權,而不用像過去那麼多年中始終受到詰難與指責。

劉皇帝沒有明說,但這個意思,劉煦是領會到了的。然而,問題也正在這裡,他這麼多年,苦心孤詣,孜孜以求,就是爲了區區一個安東國王嗎?

分封國王的想法,估計到如今,劉皇帝都還是猶豫不決的,因此也沒有對劉煦明言。但是劉煦也深刻地認識到,如果事情真如自己猜想的一般,一旦接受了這個安排,那他此生此世,甚至他長子一脈,就再沒有染指大漢那至高寶座的可能了。

當然,哪怕沒有此事,他繼承的可能也是十分微小的,但再微小,那仍舊抱有一絲絲的可能。如果出現什麼意外呢?如果朝廷中發生什麼變故呢?

劉煦此前,心中大抵就抱着這麼一絲絲期待,可以說設想,甚至可以說是妄想,但他願意去努力,也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

但是,如果劉皇帝真封他爲安東國王,那麼毫無疑問,就要從法理上徹底斷絕他爭儲的可能。

劉煦過去,在安東那般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目的是什麼,養望、聚勢,等待時機。雖然朝廷穩定可怕,劉暘的太子之位穩固得讓人絕望,但劉煦的名望、實力、勢力都是有顯着提升的。

但是,區區一個安東,哪怕軍政大權在握,與大漢的帝位相比,那同樣是螢火光與皓月之輝的差距。

當安東王,哪怕把境內所有的蠻夷都算上,人口都未必有一百萬,地方又偏遠,又苦寒,與坐朝當國,統馭大漢天下億兆子民相比,其中的差別懸殊,也實難讓劉煦心平氣和地去接受。

劉煦甚至不禁心想,是不是哪裡又做得不對,引起了劉皇帝猜忌,方纔有如此想法,要把他永遠發配邊陲?

然而這樣的猜測,很快被他自己否決了,看劉皇帝談話的態度,顯然不是這個原因,也不是因爲他在安東那些大膽激進的政策,任意自專的做法。

從登聞鼓桉後,劉煦就再沒有任何“小動作”了,甚至很坦城地面對劉皇帝,沒有保留,劉煦也知道,他奪嫡的心思,是無法瞞住劉皇帝的雙眼了,既然無法瞞過,那就乾脆不瞞,大方磊落地展示給劉皇帝看。

劉煦在安東那麼努力認真,也是爲了向劉皇帝展示自己的器量與才幹,希望能夠獲得認可,取得信任。

但是,今夜這場談話,幾乎使他所有的設想與願望落空,他的努力與成就,終究是有一個上限的,而這個上限如果是安東國王的話,實在令他心傷。

或許是想得太多,但在他看來,劉皇帝就是在告訴他,無論你如何掙扎,都沒有繼承帝位的可能,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競爭過劉暘。

雖然這就是現實,但至少過去,劉皇帝沒有如此向他“攤牌”過。事實上也是如此,過去劉皇帝對劉煦,還是信重有加,對他的培養,也是沒有保留的。

念及此,劉煦也不由得闇然神傷。

當然,劉煦對劉皇帝的瞭解,如果真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很困難的。劉皇帝經歷了怎樣的心裡路程,方纔生出分封的想法,劉煦不得而知,他也顧及不了了,此刻,他只是滿心的彷徨。

而即便是分封,這樣結果,同樣也讓劉煦難以接受。他是親王,倘若真要分封,那該讓他駐國的地方,當是關內、是秦隴纔是,安東算個什麼?說他窮鄉僻壤,都算是高擡了......

靠一個安東來爭天下?腦袋清醒的人,都不會有這種異想天開的想法。

不過,對這一點,劉煦自己心裡也有數,分封秦隴,那是不可能的,被說關內隴秦隴,就是河西,也不可能,那也是大漢帝國核心利益所在,關乎到整個西北邊防安全的地方,中央高度集權的大漢朝廷,是必須要有強大掌控力與影響力的。

劉煦也是在朝中當差多年的,對劉皇帝,對朝廷,這點認識,還是有的。

心中糾結萬分,腦中一團亂麻,劉煦知道,自己此次算是迎了人生一個最大的關口,關口背後,是兩條路,一條朦朧混沌,充滿不可測的風險,一條未來清晰,但前景有限。

劉煦並沒有直接向劉皇帝表明他的想法,當劉皇帝問到他是想做秦王還是安東國王時,他只是含湖地回答說:不論秦王還是安東國王,都是爹的兒子,都是大漢的臣子......

劉皇帝並沒有直接強勢地定下,而是詢問他的意見,也給了他選擇的餘地,只是從劉煦的視野來看,這個餘地實在是不充分。

劉煦也在想,如果他拒絕呢,劉皇帝又會如何安排他?對此,他同樣有些迷茫了。

雖是深夜,秦王府內還沒有安歇下來,隨從回京的僕從們,還是打理安頓。這一次回京,說準要待多久,對王府,自然也得做些細緻認真的清理。

不過,劉煦並不在意這些了,回府之後,避過所有人,直接把自己關進書房,一人獨處,迫不及待上門拜謁的舅舅、表哥、妻兄等人,也都不見,連王妃白氏,都不敢去打擾他。

劉煦,也確實需要好好地思考一番,這未來的路,究竟怎麼走。

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75章 按*不動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88章 後續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45章 治安世宗篇47 封禪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21章 矛盾第61章 北使南歸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29章 勸諫第338章 爭執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316章 不裝了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375章 少林寺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9章 寫得不錯!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36章 趙都帥第5章 堂議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309章 江淮將帥第412章 二王第483章 南巡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02章 絕境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66章 兄弟之國第429章 向南!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章 乾祐滅佛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5章 堂議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60章 論婿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19章 幸西京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36章 橐相第1736章 試炮第216章 馬政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83章 惠妃母子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章 何謂開寶第154章 滅門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93章 完了第31章 功成第190章 熱情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