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

bookmark

二月底的春日,不只是明亮,甚至有幾分嬌媚,絲絲縷縷,調皮地灑落在宮室之間。也是因爲這好天氣的緣故,劉皇帝沒有縮在崇政殿裡,與室外的美好春光相比,那宮殿華麗的外表下,也顯得陰暗、溼冷了。

那張劉皇帝用了二十多年的躺椅橫放在殿前,邊上置有桌桉,擺着瓜果點心,劉皇帝則一身單衣,裹着一張輕薄的外袍,慵懶地側躺着,享受着那和煦春光輕柔的撫摸。

陽光的照射下,劉皇帝那花白的鬚髮,與光線交相輝映着,似乎在攀比誰更加白亮。劉皇帝就那麼靜靜地躺着,安靜而平和,有種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的感覺,這樣的氣質,在劉皇帝身上是很少見的。

直到一道陰影遮住了劉皇帝的臉龐,都不必說話,甚至不用睜眼,只是眉頭一皺,注意到劉皇帝蹙眉的“肇事者”,立刻退開兩步,把遮擋的陽光還給劉皇帝,他的表情方纔有恢復平靜。

“何事?”劉皇帝的聲音不像春日那般活潑,顯得懶洋洋的。

“稟官家,太子殿下來了。”喦脫小聲開口,謹慎中透着謙卑,明顯害怕打破了劉皇帝自我陶醉的氛圍。

“還通報什麼?讓他過來吧!”劉皇帝漫不經心地應道:“給太子也準備一張座椅!”

“是!”

很快,穿過附近垂頭束手侍立着的內侍、宮娥及禁衛,來到御前見禮,劉皇帝也終於睜開了眼,稍微緩了下,方纔正眼看這大白的天下,也注意到恭立身前的劉暘。

“坐!”手輕擡一指,劉皇帝輕聲道:“看你面沉如水,眉帶憂色,什麼事讓你如此煩心?”

聞言,劉暘輕輕搖頭,嘆道:“爹又何必明知故問?廣政殿內的爭吵,既讓人煩,又讓人惱,實感無奈!”

劉皇帝一副意外的表情:“怎麼?還在吵?還沒吵出個結果?”

“非但沒有結果,內外臣僚們相執不下,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跡象,也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劉暘一副惱火的模樣。

“不錯!”劉皇帝聞之,卻是迥然不同的態度,笑吟吟道:“朝廷內部,也是許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劉皇帝這樣隔岸觀火,就差拍手叫好的態度,讓劉暘愣了下,不由遲疑道:“可依兒看來,這樣無休止的爭吵,非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有傷朝廷和諧,不利於團結......”

聽其言,劉皇帝眼皮微擡,瞟了劉暘一下,澹澹道:“吵吵也沒什麼不好,你也秉政這麼多年了,應當也沒有那麼天真,以爲朝廷內部一團和氣,就代表天下無事了吧!”

“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讓你們把內外臣工召集起來,不是開個和和氣氣座談會的,讓你們聽聽地方上的聲音,總不能他們的話不中聽,就不讓人家說了吧!趙普與他們爭得面紅耳赤,但你怎麼也沉浸其中了?”劉皇帝說道。

劉皇帝的話,讓劉暘有些鬱悶,苦笑道:“兒的心性定力遠遠無法同爹相比,無法像您這般開闊,過去,朝廷中不是沒有發生過爭執,只是如此番這般針鋒相對,還是第一次!”

劉皇帝沉默了下,道:“這說明,在大漢朝廷、官府內部,也確實滋生了不少矛盾,地方上也積壓了不少怨氣啊!

朝廷一體,但中樞與地方之間,總是難免會產生矛盾。朝廷大臣,高居廟堂,需要站在整個國家的高度去看待問題,推行政策,地方上的大臣們,也不是全無大局觀,但爲官一任,治理一方,他們的立場,難免偏向於地方考慮,這不是不能理解的。”

頓了一下,劉皇帝又悠悠道:“只不過,如你所言,過去可沒有這樣羣情洶涌的情況,看來,這些年下來,這些地方大吏的底氣是越來越足了,居然開始直接同朝廷討價還價起來了!”

劉皇帝語氣平澹,但這話裡流露出的意味,卻有些讓人心季:“也許,是有些人在他們的位置上,待得太久了!”

讓劉暘心頭微震,他覺得劉皇帝這話有些意味不明,因爲要說久居其位的,第一個就屬趙普了。當然,還有一個人,只是劉暘想都不敢往那方面想。

“我也很好奇,趙普任相一十六載,令傳天下,還有人敢如此與他相爭?”劉皇帝又玩味地說道,越發加深了劉暘思慮。

“趙相秉政多年,向來還是以理服人的!”劉暘想了想,回道。

看劉暘還是有意無意地在替趙普說話,劉皇帝笑了笑:“現在爭執最激烈地方在何處,還是國稅問題嗎?”

劉暘頷首:“正是!”

“聽了那麼多訴求,見了那麼多爭執,你是什麼看法?”劉皇帝問。

劉暘:“兒以爲,趙相他們的考慮,還是更有大局觀的,況且,稅收留存的份額,乃是您定下的,施行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出現問題,地方大臣們的意見,難免有些狹隘!”

而聽其言,劉皇帝卻是搖了搖頭:“我說過不止一次,沒有什麼政策是可保萬世的,朝廷施政,還得因時因地制宜的,一成不變,往往也意味着保守,意味着故步自封!”

劉皇帝這話,讓劉暘有些意外,在他的考量中,劉皇帝應當會認同趙普他們纔是,而趙普他們,也顯然是遵從劉皇帝的意志。

因此,遲疑了下,說道:“難道爹是打算同意他們的請求?”

劉皇帝還是搖了搖頭:“我也沒這麼說,你要先搞清楚,地方大臣們羣起相求,其目的是什麼?倘若地方上真有積弊,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那朝廷也需要斟酌考量,有所反應。治理地方的終究是他們,他們情緒,也需要安撫!”

對此,劉暘沉默了,一時沒有接話。

過了一會兒,劉皇帝輕笑道:“在想什麼?”

劉暘看了看劉皇帝,拱手道:“兒在想,此事當如何解決?總不能一直這樣,沒完沒了地爭執下去!若僅是政見相爭也就罷了,現如今,已然上升到相互攻訐的地步了,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劉皇帝眉頭挑了挑,說:“你是在指盧多遜吧!”

劉暘有些尷尬,卻也不相瞞,道:“盧相認爲趙相頑固,他覺得,地方的請求,可以酌情考慮,縱不全盤接受,也該認可一部分。他也私下見過兒,希望獲得支持,他說,若是讓這些柱國大臣們一無所得,無功而返,將來會加劇中樞與地方上的矛盾,也不利於今後朝廷大政之推行!”

“這個盧多遜!”劉皇帝都忍不住嗤笑了一句:“虧他說得出來!趙普再強勢,再專橫,至少他的立場沒有問題,他盧多遜呢?”

“權慾薰心啊!”劉皇帝冷冷地說了句,同樣眼神中,也流露出少許的失望之色。盧多遜,是真不吃教訓啊。

這還是劉皇帝頭一次在劉暘面前表達對盧多遜的不滿,並且,一開口就是誅心之言,不過,劉暘對此,卻沒有多少喜悅之情,哪怕他確實厭惡盧多遜。

同時,也有一種心季之感,顯然,不論劉皇帝此前如何看重盧多遜,甚至在他與趙普之間拉偏架,那也僅是處於平衡權力的考量,把盧多遜視爲一個工具人罷了。

“趙匡義是什麼看法?”劉皇帝忽然想起了什麼,問道。

劉暘:“與趙相基本一致!”

“你看看!”劉皇帝笑了:“我可知道,趙匡義與趙普也屬面和心不和,但是這件事事情,他的屁股倒是坐得挺正!”

劉暘不好評論什麼,畢竟如今的趙匡義屬於勳貴集團的代言人,同樣與他還有那麼一份算得上緊密的親戚關係。

“此事總要解決,兒懇請您示諭!”劉暘起身,有些嚴肅地道。

“怎麼,這點事情,還非得我發話嗎?”劉皇帝目光中閃動着一些亮彩,似乎有些漫不經心。

“除了您,怕是無人能解決爭端了!”劉暘道。

雖然有些恭維的意思,但劉皇帝顯然很是受用,不過嘴上還是不饒人,對劉暘道:“你這個太子,也要起點作用!以前是讓你多聽、多看、多學,現在,你也得開口多說了!”

“多謝爹的看重,只是,兒還欠缺歷練,還是需要向您學習!”劉暘謙虛道。

劉皇帝不置可否,稍微琢磨了下,說道:“朝廷有多久,沒有對這些柱國大臣們,進行大規模的輪換調動了?

也該動一動,否則用不了多久,這大漢官場,就要一潭死水了......”

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138章 破寨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46章 黃羊平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86章 宗室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68章 婚宴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260章 論婿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7章 再臨井陘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41章 探監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51章 郭氏父子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半島史話·桓王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1707章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6章 “座談會”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98章 山道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92章 萬歲殿宴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20章 改革干將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76章 對策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44章 揣測者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380章 投漢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51章 郭氏父子第95章 玩陰謀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286章 進兵方略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章 武德司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14章 武夫軍閥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201章 捐資第165章 舊邸第88章 秋後算賬(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