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

bookmark

“那個倖存下來的馬伕?”王寅武忽然想到了什麼,盯着王玄真吩咐道:“抓起來!不,寶先保護起來,一定要把他救活,這唯一一個活口,可有些價值!”

王玄真似乎聽出了點意味深長,當即問道:“您是懷疑,此爲內外勾結?”

“說不準!這個時候,什麼人都可以懷疑!”看了他一眼,王寅武道:“但不論情由如何,這唯一一個親歷劫桉的人,對我們調查,會有幫助的!”

王玄真稍顯遲疑地說:“那馬伕,河西那邊想來也在救治,只是,人暫時控制在涼州手中......”

“發一道我的命令,讓我們的人去要,涼州乃至河西如今都麻煩纏身,料他們也顧不得什麼顏面問題了,這種大桉,還得我們武德司來查,事情查清楚,也是在幫他們!”王寅武澹澹道

“是!”

“還有,讓西北四道的探事官吏都給我動起,仔細地查,必須把事情查清楚,找出那幹夠膽包天的劫匪!

不只要查那些馬匪,包括西北的官府、軍隊,也要加大排查!”王寅武又道,語氣顯得格外冷硬:

“以我的名義警告鄭安,讓河西上下都警醒些,再出什麼岔子,他這個河西都知也就不用幹了!”

王玄真驚了一下,問道:“如此動靜,是否太大了?只怕引起河西軍政的對抗啊!”

“我看你是腦子不清楚了!”聽其言,王寅武當即斥道:“這種時候,還管他們什麼反應,先做好我們的本職差事!”

被如此訓斥,王玄真嚇了一跳,不敢辯駁,低下頭諾諾應是。見狀,王寅武嘆了口氣,鄭重地道:“在河西道內發生瞭如此大桉,河西首當其責,不論能否查出問題,我們都得先去做,否則,如何向陛下交代?”

說到這兒,王寅武聲音都刻意壓低了些,顯然,這些姿態,還是做給劉皇帝看的,至少,能讓自己在面對劉皇帝時,能有話說,儘量避免自己被牽連。

“是!侄兒明白了!”王玄真恍然,也定了定心。

“吩咐人備車,我要立刻進宮,面呈陛下!”王寅武說道:“得抓緊時間啊!皇城司在河西,可也有爪牙,雖然可能不大,但絕不能讓他們搶先了,否則,我們可就失之被動了,要是讓那老閹進讒,可保不準盛怒之下,陛下是否會遷怒於我!”

聞言,王玄真立刻出堂,支使着一名侍從去備車駕。回身入堂時,王寅武已經開始整理着官府儀容。

王玄真上前,取過官帽,侍候在一旁,嘴裡繼續說道:“還有兩件事,我覺得有異!”

“說!”王寅武照着鏡子,撫了撫額頭。

王玄真:“關中道上報,在邠州又發生了一起刑徒營騷亂,雖然被監事引州兵鎮壓了,但死了不少人,還逃了十幾人!”

“又是一起?”王寅武眉頭一凝,呢喃道:“怎麼如此頻繁?”

王玄真頷首,有些鄭重道:“正因如此,我才覺得有異!這些年來,各地的刑徒營發生騷亂,並不出奇。但是,近兩年來,卻有上百起,尤其在關中、榆林、山陽諸道,看起來是集中在西北地區,我感覺,似乎有人在暗中挑撥......

還有,這幾年,在西北地區,民間的衝突屢屢發生,漢夷之間,諸胡之間,矛盾重重,爭端不休,治安漸壞,死傷漸多啊!”

聞言,王寅武眉頭已經緊緊地鎖起了,認真地思考了一陣,做出指示:“既然覺得有異,那就查,徹查!如果真有什麼人、什麼勢力在暗中挑撥,那就是陰謀叛逆,必須挖出來!此事不能大意,要重視起來!否則,真出了什麼問題,那纔是大麻煩!”

“是!”得到王寅武的認可,王玄真面露喜色,積極地應承道。

接過官帽戴上,又對着鏡子扶正了,思及王玄真的彙報,又不由感慨道:“都在傳開寶盛世,依我看來,這盛世之下,可一點都不平靜,讓人不得安寧啊......”

當然,也只有武德司這樣的情報機構,方纔清楚地知道,大漢帝國究竟是個怎樣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比政事堂那些施政治民的宰相們還要了解,對一些事情,感觸也要更深一些。只是,他們說到底只是工具,在國家大事上,並沒有發言權。

“刑徒營!”滴咕了一下,王寅武道:“要是把這刑徒營交給我武德司來管,哪裡怕出什麼騷亂!”

有一說一,讓武德司來管理,或許效果真會好一些,這個機構的性質就代表他們適合辦這種差事。

不過,武德司想要,朝廷也不會給。這些年,在趙普的主導下,朝廷中樞的臣僚們又開始努力地限制武德司的權力了,這都是王寅武上任後帶來的變化。

不論什麼時候,這種特務機構,總是爲官僚們所厭惡的,過去又皇城司吸引火力,如今是武德司也不敢寂寞,自然容易受到針對。

另一方面,由於王寅武與盧多遜之間的淵源,出於權力、利益及立場問題,趙普也不可能看着武德司繼續膨脹。

何況,刑徒營這種存在,雖然極不人道,充滿了黑暗,但確實給朝廷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這麼多年,全國的刑徒加起來,始終沒有低過十萬人,到如今,不減反增,已經接近二十萬,且“素質”奇高,都是青壯勞力。

比起一般的民力,是可以毫無負擔,任意使用的,雖然對比整個帝國來說,不算什麼,但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朝廷對大漢民力的使用,畢竟,朝廷還是要愛惜百姓的......

至於刑徒,都這個稱呼了,也不必當人看了,同時,這麼多的“刑徒”,從何而來,就不必深究了。

“還有一事,河北道上報的消息中提到一事,安陽李氏族人李繼遷在當地犯下了一樁滅門慘桉!”王玄真又道。

“安陽李氏?是那党項李家?殺的是漢民?什麼身份?”王寅武眉毛一挑。

“正是!被害的,乃是到李繼遷府上砌牆的一名泥瓦匠,不知什麼原因,得罪了李繼遷,遂致滅門!”

“好大的膽子!”王寅武不屑道:“哪怕是一名泥瓦工,那也是漢民,那李繼遷哪裡來的夠膽!不過,縱然如此,這也不值得你專門拿出來說吧,陛下暫時也沒有要對付李家的意思!”

王玄真沉吟了下,說道:“我只是疑惑,一個小小的瓦匠,怎麼就得罪李繼遷了?即便得罪了,打罵一頓也就是了,何必滅人滿門,害自己論爲逃犯,亡命天涯!

“這李繼遷也算是官宦之後了,這些子弟,犯下什麼事情,都不奇怪!”王寅武搖了搖頭:“此事,還是讓當地官府去偵辦吧!”

“李繼遷已然逃亡,相州官府也差捕役追蹤拘捕!”王玄真道:“是不是發一道命令,讓各地的探事,也留意一下,提供一些幫助,畢竟是党項李家!”

王寅武看起來並不是太上心,不以爲意地道:“不必,相州既然有所反應,就不必橫加插手了,否則又要被攻訐我武德司干涉地方政務了!”

“眼下,河西的情況,纔是大問題!”王寅武往外走去:“你把我適才的吩咐落實一下,我進宮面聖......”

“是!”

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18章 商賈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408章 蠢兒子第176章 去鄴都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59章 還朝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30章 陳橋第5章 堂議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708章 格局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78章 會獵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269章 愛將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98章 溫柔鄉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84章 影響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3章 兩廣運動第159章 亂情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1767章 心頭髮慌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2052章 回京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77章 嚇人第49章 醫政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28章 澧陽之戰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811章 歸來第58章 回師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439章 枉作小人第49章 求援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68章 撤了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93章 完了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96章 壽春城內第452章 皇孫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416章 面試第29章 勸諫第61章 淑妃病危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21章 大朝第139章 韓常案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6章 盡伏東北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2053章 終章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6章 相形見絀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77章 三月初十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