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監國

bookmark

乾祐元年,正月初一,這是個喜慶的日子,東京士民,喜迎新歲,小民雖貧,亦潔新衣,只是朝廷禁酒肅市,城裡城外,少了許多樂趣。不過,終究是新年,百姓們都盼着有個新氣象。

於大漢朝廷而言,邁入新年,翻開新的一個篇章,首先便是太子的冊封大典。崇元殿中,皆結綵帶,殿庭立法駕儀仗,四角有“鎮殿將軍”並殿前諸軍健兒士服立班,文武百官皆冠冕朝服,又有諸州節度、進奏吏、外使觀禮......

一切看起來有模有樣的,實則不倫不類,有種沐猴而冠的感覺,禮樂崩壞那麼久,大漢朝臣的“素質”也就那樣,大家覺得好,自娛即可。

典禮由太常卿張昭主持,典儀雖經簡化,但仍舊持續了不短的時間,所幸一切順利。然後劉知遠抗不住了,乾祐元年的第一場大朝會,都沒能順利進行。劉知遠的身體實在有些扛不住,太子的冊封典禮,幾乎都是硬撐下來的。其顫着身體,被內侍攙回後宮的情形,落入了不少人的眼中。

於大漢朝而言,新年第一日,便增添了不少隱憂,某些不好的徵兆,多少事朝臣們心中難安。

萬歲殿前,劉承祐並一干大臣靜候於此,他面色嚴肅,臉上不見儲君之位到手的喜悅。邊上的大臣們,面上則皆顯憂色,忍不住竊竊私語,表示對劉知遠的擔憂。

“爾等身爲宰臣閣僚,當爲朝臣表率,於殿前竊竊私議,左顧彷徨,擾亂人心,成何體統!”突然地,楊邠站到前列,對衆臣呵斥道。

劉承祐眉頭稍蹙,斜了楊邠一眼,見他那一臉正態,強勢無比。淡淡地收回目光。

不過楊邠這一番呵斥,倒反惹得衆臣不虞,誰還不是朝廷大員,由得你楊邠如此猖狂?

蘇逢吉當即出言懟道:“我等爲人臣者,盡忠於君上,官家不豫,我等心憂,有何不對?”

隨即掃了一圈羣僚,又以一種譏諷的語氣說:“某人驕慢,於殿下大聲呵斥,又成何體統。”

只可惜,沒能得到響應,都聰明着,硬頂楊邠,有蘇逢吉一人足矣。

“你放肆!”楊邠則被氣的不輕。

“你放肆!”蘇逢吉兩眼一瞪,朝劉承祐拱着手,盯着楊邠:“太子殿下都沒說話,你楊樞相雖然位高權重,卻也太不知上下尊卑了吧!”

蘇逢吉直接披出劉承祐這張虎皮,有點小人得志的樣。這個蘇逢吉,若用來懟楊邠,卻是個不錯的選擇。

楊邠張了張嘴,下意識地瞧向劉承祐,只能瞧到他那張平靜如水的帥氣的側臉。

“二位相公,都少說兩句吧。”這個時候,蘇禹珪站出來,再度當着老好人,和稀泥。

這個時候,李氏走了出來,一身盛裝還未卸下,神色莊重掃了殿前一圈,鳳目之中,威嚴畢露:“何故喧鬧?”

“臣等無狀!”一干人趕緊請罪。

“爾等身爲公卿,肩負軍國大事,且退去,處理國務,撫定人心!”李氏淡淡地吩咐着。

此言落,衆臣相顧,蘇逢吉主動上前,低着頭恭敬問道:“皇后娘娘,不知官家聖體情況如何?臣等請求謁見。”

“有小恙,無大礙!官家需靜養調理,暫無心接見,晚些時日聽政。”李氏直接道:“官家有詔,養病期間,由太子監國。衆卿各歸其職,協助太子,維持朝政運轉,善理國事!”

“是!”

“臣等必竭力輔佐太子殿下!”

李氏都這麼說了,衆臣只能退下,他們還不敢強闖。至於安撫人心,這些朝臣自己都還需要人安撫了。

劉承祐被李氏叫住,留了下來。但對面對兒子的時候,李氏神宇間的剛強褪去了,露出了一抹疲態,帶有少許的憂慮。

“孃親,父親他......”劉承祐小聲地問。

李氏朝劉承祐露出點勉強的笑容,上前,輕柔地給他順了下那明黃的袞龍袍,叮囑道:“汝父不豫,既爲太子,當善理國政,爲君父分憂解難。時下國勢頻蹙,輿情不安,對朝臣,多加和協,不要太剛硬,世事人情,沒有那麼簡單的。”

“至於官家這兒,自有我照顧,你勿多掛礙......”

聽完李氏的叮嚀,劉承祐本就平靜的心情,更加平靜了。恭敬地朝他行了個禮:“兒臣告退。”

“去吧!”

待劉承祐離去後,李氏臉上的慈色又收斂起來,召來殿前侍候着的幾名內侍並幼弟李業,冷厲而嚴肅地吩咐着:“知會下去,對於官家的病情,宮中但有謠傳議論者,嚴懲不貸!”

“殿下!”

以太子的身份踏入樞密院,自是又有一番新的感受,畢竟是半君之尊,樞密院臣僚們態度,也越發恭敬,尤其在耳聞皇帝身體抱恙的情況下。面對一院恭禮,劉承祐一如往常,只是淡定地讓他們歸其職,勞其事。

“關中可有最新消息傳來?”劉承祐直接尋到郭威,問道。

郭威拿起一張軍報,遞與劉承祐:“這是最新的戰報,寒冬漸去,蜀將李廷珪出子午谷,爲趙匡贊率軍阻於子午鎮,已遏敵勢。不過據聞,蜀軍這個冬季在興元府儲備了大量糧械,此番,恐怕是真存着一口吞下京兆、鳳翔的心思了!”

“那還要看他們有沒有這個胃口!”劉承祐一撫案,冷冷地說。

“鳳翔那邊什麼情況?”

聞問,郭威吸了口氣,神情徹底嚴肅起來:“蜀軍秦、鳳兩路而來,對鳳翔完全處於夾擊之勢,但只要守住陳倉,蜀軍尚不足爲懼。然,唯恐鳳翔節度侯益,京中必有其耳目,既知朝廷疑之,只恐其心懷疑忌,倘其自甘墮落,投誠孟蜀,引蜀軍入鳳翔,關中形勢,可就徹底崩壞了!”

對於這些形勢,劉承祐心裡實則早就有些譜,但聞其言,仍舊不免倒抽一口涼氣:“還真是投鼠忌器啊!”

“鳳翔絕對不容有失!”劉承祐語氣中透着不容置疑。

起身,走到院房中央掛着的一副軍事地圖前,上邊標註着關中諸州此時的形勢,包括蜀軍的進兵路線。劉承祐的目光,則死死盯着如今大漢版圖中的最西域。少了秦、鳳、階、成四州,鳳翔孤凸其外,直面蜀軍兵鋒,還真有種飄搖之感。

而此時的大漢關中,面對孟蜀的侵擾,可比當年曹魏面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況要嚴峻得多.畢竟隴西已盡在敵手,蜀軍只需再拿下鳳翔,那麼便可順渭東進,配合子午之軍夾擊京兆。

並且,眼下爲大漢守備陳倉的,可不是郝昭。

“殿下,侯益乃累朝老將,雖因疑忌,苟有異舉,但觀其前後反應,若說其當真欲降孟蜀,恐怕也不見得。”劉承祐思慮間,郭威開始說道。

“郭樞密直抒見解便是!”劉承祐目光仍舊沒有挪開地圖。

郭威則繼續說:“侯益若真心欲降,只怕早引蜀軍東進了,絕不會有此前拒蜀軍的動作。況且,他已是花甲之年,在國朝位至極臣,離鄉背井,舍大國而去蜀這偏狹小國,有何益處,‘蹄涔畢竟難容尺鯉’。尋根究底,還是還是侯益對朝廷抱有戒心,只需朝廷遣使慰之,推誠以告,想來他也是不欲反的。”

聞言,劉承祐譏誚着說:“請降孟蜀,遣屬吏攜兵籍、糧冊西往,這總是事實吧!如此行舉,反心昭然,樞密不必爲其說話。”

這段時間以來,漢廷的重心便放在關中的局勢上,特別是鳳翔那邊,節度使侯益做的那些小動作,也都陸續傳來。又或者,他就是故意讓朝廷偵得,攜以自重。

聽劉承祐這麼說,感其強硬態度,郭威心中微嘆,還是太年輕了,拱手,正欲再說。卻見劉承祐一揚手:“即便如此,孤仍欲包容之,上奏官家,賜其丹書鐵券,加其官,進其爵,樞密覺得如何?”

聞言,郭威反倒愣住了,注意到劉承祐冷硬的面龐,不由一禮拜:“殿下胸襟開闊,令臣佩服!”

“孤這便安排人去鳳翔,告訴侯益,朝廷願與其推心置腹,就看他是否願意接受這善意了!”劉承祐講。

郭威眉色一鬆,卻是很有底氣地應道:“只要侯益不太過昏聵,自然知曉如何選擇!”

那副篤定的模樣,倒像收了人賄賂一般。

“出兵之事,還沒議定嗎?”劉承祐問道。

出兵關中,已議了十來日,不過以此前蜀軍未有實質的出擊動作,漢廷這邊進度,則慢了些。

郭威臉色間也流露出些許不忿:“擬出兵禁兵五千,自廳直及東西班兩軍抽調,不過這主將人選,仍待議。”

“侍衛司這麼多將領,難道還找不出一個可用之人嗎?再拖下去,蜀兵要兵臨長安了!”劉承祐胸中的怒火騰地一下上來了。

事實上,劉承祐也有所耳聞,還是將相相爭的緣故。史宏肇想用他的人,楊邠......楊邠竟然敢光明正大地把手伸入禁軍中!

面對劉承祐的怒火,郭威略嘆一口氣。

“明日,召集文武,羣推軍將,務必將人選定下!”劉承祐吩咐了句。

此事提過,雙手插着腰,劉承祐又盯着西陲看了一會兒,突然道:“制下彰義軍節度使史匡懿,讓他領涇原之軍南下隴州,從側翼威脅何重建軍,策應鳳翔!”

郭威聞言,也跟着研究了一下,望向劉承祐:“此策可!”

“以殿下之意,涇原之軍南下,恐怕不只是威脅蜀軍吧!”郭威又說。

劉承祐握了握拳,冷聲道:“若無兵勢相凌,孤只恐侯益也難與朝廷坦誠相待。”

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404章 冬夜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93章 班師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4章 帝崩第1689章 高規格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78章 滄州府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章 屯務廢改第102章 絕境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47章 割韭菜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276章 玉如意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768章 崩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41章 小風波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95章 玩陰謀第92章 大調整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80章 “新對策”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19章 幸西京第40章 荒唐太子第481章 行宮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695章 袁家莊第70章 大禮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89章 談話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243章 總結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77章 嚇人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76章 拷問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86章 鬚髮花白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32章 做媒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1章 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