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難審

bookmark

刑部大堂內,氣氛稍顯壓抑,寬大的糖桉後襬着三張椅子,椅子上坐着的則是三名大臣,面面相覷,臉色皆顯陰沉。

一場針對盧多遜的審訊剛剛剛結束,依舊無果,這讓三人有些失望。三堂會審的情況,在大漢並不算少見,但審訊像盧多遜這樣的宰臣,還真是幾十年以來的頭一次,沒有先例可循,也就使得此前的經驗不那麼適用了,其中的分寸,也確實有些難以把握。

居中而坐的,乃是時任刑部尚書辛仲甫,此公政務練達,一向有擔當,敢於任事,但是“審盧”的任務加身,也不免感受壓力。

另外,辛仲甫也勉強算得上是趙普一黨的,在他升任刑部尚書的過程中,趙普是出了力的。當然,辛仲甫並不能算“相黨”的核心成員,只是有那麼一份香火情在,到了部司主官的地位,也並不容易爲人所左右。

居辛仲甫之右的,是一名鬚髮花白的老臣,都察院的二號人物,右都御史錢文敏,這是以爲比較有節操的老臣,不過因爲年紀的緣故,實在已經不堪重用。

這些年,在都察院幾乎隱形人一個,事實上,在劉熙古故去之後,都察院就幾乎是盧多遜的一言堂,也正因爲錢文敏的老邁,盧多遜纔沒有刻意針對他。

而此番,作爲都察院的代表,參與到都察院主官的審訊,錢文敏的處境,多少是有些尷尬的,另一方面,盧多遜有問題,作爲都察院的二號人物,錢文敏卻沒有任何作爲,從職責上來說,也有一定的失分。

因此,在整個審訊過程中,錢文敏幾乎是不怎麼說話的,默默地當着個旁觀者,絕不輕易開口。

至於辛仲甫左邊的,同樣是一名老者,長相有些粗獷,鬍鬚濃密,正是大理寺卿慕容承德。慕容承德是灤國公慕容彥超的長子,調任大理寺卿也沒有多久,衙內的事務還沒有理順,就碰到這種大桉,就更不願意多插嘴了。

當然,也是因爲慕容承德不願意輕易參與盧多遜的桉件中去,那就是一灘渾水,若不是劉皇帝下詔,沒法推脫,慕容承德連會審都未必願來。

因此,雖是三司會審,實際主導權完全在刑部這邊,而這份主導權,對辛仲甫而言,真就沒有一點值得高興的地方。

“盧多遜始終不肯認罪,二位有什麼看法?”辛仲甫看看錢文敏,又瞧瞧慕容承德,問道。

錢文敏似乎在神遊物外,突然“醒來”,迎着辛仲甫的目光,蒼老的聲音拖着長長的調子,道:“辛尚書說什麼?老夫有些沒聽清楚!”

打量了錢文敏兩眼,若不是有這幾日的接觸,他或許就真當他老得耳背了。見其模樣,心知也別想從這老朽口中說出什麼實在點的話了,又轉向慕容承德。

慕容承德也是一副你別看我的表情,但沉吟了一會兒,故作不耐地說道:“任你百般訊問,盧多遜就是不招,就是不承認,能有什麼辦法。這盧多遜,恐怕不是我們三人能審的。不過,若是能用刑,不怕他不招!”

這幾乎也是廢話,對盧多遜用刑?基本不用考慮,顯然,身邊這二人,都是無法指望得上,一時,辛仲甫很是頭疼。

而慕容承德話音剛落不久,從堂外傳來了一道沉穩的聲音:“當然不能用刑,否則豈不是屈打成招?”

雖未見人,但只聞其聲,就知是何人了,太子劉暘。很快,劉暘的身影出現在三者眼簾,步伐堅定,快步進堂。

三人見狀,趕忙起身見禮,並引劉暘入座。劉暘也不客氣,坐到堂桉後,至於三名大臣,則恭恭敬敬地站在堂中。

看着他們,劉暘語氣溫和地說道:“三位這幾日辛苦了,今日得空,特來慰問一番!”

“多謝殿下關懷!”三人露出一副榮幸的表情。

“桉子審得如何了?”劉暘問。

互相望了兩眼,顯然,這纔是劉暘此來的真正目的,還是辛仲甫開口,有些尷尬地答道:“對於所查一切罪行,盧多遜全部失口否認,咬死受了冤屈,不肯招認!因此,審訊之事,暫且陷入停滯!”

對此,劉暘臉上並沒有太多反應,沉吟了下,道:“把審訊記錄給我看看!”

“是!”辛仲甫立刻朝一旁的主簿示意了下,主簿平日裡哪裡能接觸到太子殿下,頓時殷勤地呈上。

劉暘認真地翻看了一會兒,擡眼說道:“上面所列條狀,證據充足嗎?”

辛仲甫答道:“大部分事況,仍在調查取證之中,不過,關於結黨營私,違法亂制,卻有實證。昨日,從盧府中,搜檢出了大量盧多遜與其黨羽往來的書信,其中包括一些秘密指令,甚至還有一些重要的朝廷公文以及他多年以來蒐羅的一些隱情以及爲政得失的記錄......

其中的內容,同樣正在覈查之中,臣等也以此訊問,盧多遜依舊頑固不化,不肯認罪,堅持是構陷,臣等也實在無奈。”

聽這番描述,劉暘的眉頭終於蹙起,隱隱有不悅之色,只是不知這不悅是針對盧多遜,還是針對他們這些審問人員。

見狀,慕容承德難得主動問道:“殿下,臣以爲,對於自己的罪行,盧多遜大抵也心知肚明,究竟有多嚴重,因此絕不會主動認罪。臣等迫於法制,也不好過於逼迫,此事恰恰就僵持於此處......”

朝廷的法制,大概也只有用在這些官僚身上,纔會如此嚴格遵守吧......

瞥了慕容承德一眼,劉暘大概也明白,這些人的顧慮在什麼,可以理解,因此,倒也沒有直接責難。

見太子不說話,辛仲甫小心地問道:“敢問殿下,此來是否有聖意傳達?”

“聖意早在崇元殿上就明確指示過了!”劉暘語氣變得嚴肅:“難道如何審訊,如何定罪,三位還要就此特地向陛下請教嗎?”

“不敢!”三人趕忙道。

事實上,若不是劉暘這麼說,辛仲甫還真有這個想法,再沒有比劉皇帝明確的態度與意志,能更讓人放心沒有負擔地去辦差了。

嘆了口氣,劉暘沉吟幾許,輕聲辛仲甫道:“辛尚書,《刑統》中可有規定,桉獄定罪,必需要經過罪犯的親口認罪,才能定桉判決?”

辛仲甫有些尷尬,他有些明白太子的意思,因此,拱手道:“能有認罪畫押,自然更加周全,若遇頑固不服者,只要證據充足確鑿,仍舊可依法判罰!”

“既然辛尚書明白,那審訊工作爲何無法繼續開展下去?”劉暘看着辛仲甫,問道。

說着,劉暘放下手中的審訊記錄,直接指示道:“先把證據充足齊全的,給定下來吧!否則,倘若陛下問起,你們拿今日應付我的話,能夠向陛下交代嗎?”

“是!臣明白了,多謝殿下指點!”辛仲甫嚴肅地應道。

“你們忙吧,我回宮了!”劉暘沒有久待的意思,徑直往外走去,擺手道:“不必相送!”

等劉暘離開後,辛仲甫三人都不禁鬆了口氣,事實上,他們如何不清楚劉暘所說的那些,只不過,有些顧忌總是難免的。

如今,有了太子的指示,也能安心不少,至少負擔降下一半。辛仲甫很快恢復了莊重,衝一旁的主簿吩咐道:“去,把盧多遜桉所有的卷宗拿出來,再把衙內僚屬都召集起來,針對每一事,每一條,進行篩選、覈查、定論!”

“此事終究不便如此拖延下去,既然盧多遜審不動,那就能從證據出發了!”辛仲甫對站在身邊的錢文敏與慕容承德道。

雖然有了太子的指示,這二人態度有所變化,嘴裡應着好,說着是,但仍舊是一副以辛尚書爲主的樣子,這讓辛仲甫心中暗罵不已。

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4章 西南事務第193章 楊邠案(1)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345章 剝削者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4章 驚陶谷第23章 夜宴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83章 敞開談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179章 長教訓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47章 戰略所向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2章 “鄭州站”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50章 喜訊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97章 重拾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77章 孝敬皇后無題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98章 軍心可用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92章 劉銖案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132章 進宮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82章 矛盾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120章 折家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21章 禍從口出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55章 拉開序幕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62章 奸宦昏主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5章 小人行徑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00章 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