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查抄

bookmark

內城,通濟坊,盧多遜在東京的府邸便坐落此間。遍數天下城市,三十餘年間,開封的城市格局變遷是最大的,時至如今,東京城內,在商業浪潮的衝擊下,裡坊制度是徹底廢棄了,但裡坊作爲行政治安管理的區域名稱,依舊存在。

裡坊的隔離制度雖然被打破,但是在這城市之間,階級之間的界限,卻是越發鮮明,也越發固化,內外城之別,也尤其懸殊。

就如通濟坊,居其間者,毫無疑問,都是達官貴人,高門大戶。而在過去的十年間,通濟坊內,官品最高、職權最重的,就是盧府,盧府也是通濟坊最受矚目的中心,登門拜謁者,往往是絡繹不絕。

然而,世事無常,前兩日還是門庭若市,突然之間,便幾可羅雀。朱門高匾下,幾名刑部直屬的捕役正挎着腰刀守衛着,一個個帶有刑事吏卒特有的冷硬與嚴肅,讓人望而卻步。

與悽清壓抑的府門相比,盧府之內,則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大量的刑部吏卒正在其中進行着搜檢工作,幾乎要把盧府翻個底朝天,連那些假山翠林都要光顧一番,角角落落都不放過。

嘈雜聲一片,哭泣聲與呵斥聲交織,這些刑部的官差,顯然是經驗十足的角色,找起東西很有針對性,動作也很麻利,顯得十分乾練。

府中的家丁、僕役被集中在前庭,足有上百人,一個個都老實得跟鵪鶉一樣,但都惶惶不安,既爲主人的遭遇,也爲自己的將來。

盧府內的婦孺女卷則被集中在廳堂內,相依相偎,這樣的陣仗,此前哪裡經歷過,事實上,當盧多遜被下獄的消息傳來後,整個盧府上下就已經是方寸大亂的。

婦孺的哭泣聲響個不停,唯一表現鎮定的,還是盧多遜之父盧憶,但衰老的面龐也十分難看,一隻枯瘦的手緊緊地握着檀木柺杖,一手則機械地撫慰着幼孫盧寬。

盧憶在大漢名聲不旺,但也是一名資格甚老的官僚,爲人有見識,有才幹,兢兢業業,盡忠王事二十餘年,歷任多方,從部司僚屬,到地方大員,知過潞州,也任過太原府,最高曾做到燕山南道布政使。

後以年老體衰,退居二線,待盧多遜入朝拜相之後,就徹底致仕了。因此,如論出身,盧多遜實在是不算差的,至少比起趙普,他確實能夠少奮鬥二十年,只不過,趙普有氣運加身,區區二十年,又不算什麼了......

久經宦海,又人之將老,對於發生在眼前的這一切,盧憶並沒有表現出過於激動的情緒,似乎看得很澹,又或者是實在無法從那昏花的老眼中看出什麼。

廳堂內,還站着一道挺拔的身影,時任刑部侍郎的呂蒙正。這些年,朝廷的上層權力構成始終處於一種更新迭代的過程中,而寒門之中,在最近十年,就屬呂蒙正提拔得最快,上升勢頭依舊沒有停止。

從少府到內閣學士,從中書舍人,再到刑部侍郎,劉皇帝對這名青年俊傑,十分看重,哪怕如今的呂蒙正,已經不能用年輕來形容了。不過,年近不惑的呂蒙正,也正是年富力強,處在建功立業的階段。

盧多遜畢竟不是一般人,因此此番查抄盧府,也是由這個刑部侍郎親自帶隊。下屬們仔細工作着,呂蒙正則一臉嚴肅,默默觀察着廳中羣像,注意到盧憶那老邁不堪的模樣,心中也不免感慨。

猶豫了下,呂蒙正還是上前,拱手一禮:“盧公,還請安心,不必擔憂,只是例行公事!”

聽到這突然的安慰,盧憶的視線再度落在呂蒙正身上,渾濁的老眼似乎恢復了少許清明。呂蒙正此人,不論是從長相還是氣度,都十分符合一個當代士大夫該有的表現,不驕不躁、虛懷若谷,讓人一見便不由心生好感。

聯想到自己那個逆子,盧憶心中嘆息,若是盧多遜能夠稍微多一些這樣的胸襟與氣度,何至於此。

看着呂蒙正,盧憶操着蒼老的聲音,問道:“未知上官何人?居何職?”

“下官呂蒙正,忝爲刑部右侍郎!”呂蒙正答道。

“真是俊傑啊!你是個大有前途之人,今後,恐怕比老朽那個逆子要強!”盧憶這麼說道。

呂蒙正聞言微愣,臉上終於露出了意外之色,趕忙道:“盧公過譽了!”

見狀,盧憶嘆道:“有一事,若呂侍郎不介意,還望幫襯!”

“盧公請講!”

盧憶老眼中滿是悵惘,低沉地說道:“老朽早有言,家世儒素,一朝暴富,不知收斂,未曉稅駕之所,今日看來,不幸言中。

煩請呂侍郎代稟陛下,逆子觸法,當受其咎,當服其刑,盧府上下,亦當赭衣素服,靜候天威降臨。

老朽本是行將就木之人,多年之前便當入土,苟延今日,更無他願,只盼陛下念老朽二十年盡忠王事,於河內鄉里,留一方葬身之土。倘若如此,老朽九泉之下,也當感念陛下恩德......”

盧憶這番話,態度很坦誠,語氣很澹然,只是這話語,難免給人一種悲切淒涼之感,讓人心生惻隱。

呂蒙正聽了,對這盧老太公也不由生出幾分敬佩之情,鄭重地道:“盧公放心,此話,下官必定帶到!”

“多謝!”

“侍郎!”這個時候,一名屬吏匆匆闖入堂間,朝着呂蒙正一禮:“找到了!”

注意到其人面上興奮的色彩,呂蒙正問道:“怎麼回事?”

來人道:“差役們在內院一閣樓中,發現一隔牆,破牆之後,露出幾間密室,其中擺放着大量的文書......”

一聽這話,呂蒙正頓時重視起來,回身朝着盧憶一禮,而後支使着小吏:“引路!”

“是!”屬吏興沖沖地頭前帶路。

臨出門前,呂蒙正頓住腳步,衝一名看守吩咐道:“此番我等是奉命辦差,搜查證據,對盧府上下之人,不得欺辱侵犯,違者必有論處!”

“是!”堂堂的刑部侍郎發話,這些同一系統內的差役們,哪敢不答應,哪怕心中未必那麼樂意。

盧府佔地,的確很大,庭院佈置也十分精緻,各處仍舊裝飾花燈綵帶,那種奢華富貴的氣息,十分濃郁。

對於盧憶適才那番“家世儒素”的話,呂蒙正也更有感觸,看得出來,盧憶已老,身上也不見一絲奢靡,穿着也很簡單。那問題出在哪裡,顯然,盧多遜。

一路所過,被翻檢過的盧府內部,給人一種強烈的凌亂感,呂蒙正輕輕地搖了搖頭,這就是當朝宰臣的府邸,當朝宰臣的際遇嗎?

呂蒙正與盧多遜並沒有太多交集,但對其這些年的風光,還是瞭解的。對於盧多遜的遭遇,不論其他人如何感想,但呂蒙正自覺,今後在朝中爲官,還當更加小心謹慎,專心辦差即可。

從這個角度來看,呂蒙正是極其幸運的,官場上從來不缺鬥爭,每往上爬一步,也幾乎是踩着別人的屍骨。

呂蒙正此時,還沒有資格參與到朝廷最上層的權力鬥爭,而由於劉皇帝的看重,大的麻煩基本不會找上他,小麻煩則憑其自身的能力,也足以解決。他這個官當得,還是四平八穩的,但是,經此一事,也不免生出一些緊張感。

兩腳很麻利,步子也邁得很開,但即便如此,也走了約半刻鐘,方纔靠近目的地。路過後庭時,呂蒙正發現異樣,幾名路過的差役,袍服間有些明顯的凸起,頓時叫住他們。

四名刑部官差頓時大驚,心虛地互相看了看,觀其表現,更覺有異,沉着一張臉,呂蒙正吩咐道:“去,把他們的衣袍解開!”

跟隨的幾名差役,頓時衝上前去,粗魯地扯衣拉袍,那四人也不敢反抗,很快,嘩啦啦掉了一地的金銀珠寶,墜地的聲音,還有些清脆。

見狀,四人頓時伏地跪倒,顫巍巍的,不敢多話。呂蒙正蹙眉上前,彎腰撿起其中一顆珠子,晶瑩圓潤,質地上佳,這是一顆南珠,來自兩廣。

呂蒙正不由想到,當初劉皇帝禁止兩廣百姓以採珠爲業,但後來,又復起了,如今看來,連朝廷的宰相都在享受這些珍玩,又如何禁得住?

命人將散落的財物收拾起來,呂蒙正冷冷地看着那四名官差,嗤笑道:“你們四個匹夫,連做賊,都是這般蠢賊!”

“小的們知錯了,再也不敢了,請侍郎寬宥!”幾個人趕忙請罪。

“將這四人羈押起來,回衙之後,依制處置!”呂蒙正朝跟隨在側的屬吏吩咐道。

“是!”屬吏很有眼力勁兒,當即朝着邊上的其他官差招招手。

一點小插曲,並不影響呂蒙正有些急切的心情,下屬彙報的閣樓名叫明心閣,名字取得不錯,就是存放着一些致命的證據。

乾淨整潔的密室內,呂蒙正隨機從一張書架上取下一本文卷,翻開閱覽,只簡單瀏覽了一下,有力地合上,看着密室內的兩排書架,還有兩口箱子,自然明白這些東西的價值。

“有這些東西,盧相如何能逃得過此劫啊!”感慨了一句,呂蒙正語氣轉厲,嚴肅地吩咐道:“此間密室中的東西,全部封存,帶回刑部,不得遺漏任何一物,任何人不得偷閱,不得出現任何差池!”

“是!”

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474章 補漏匠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59章 不知死第34章 亡國之族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31章 議治湖湘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71章 六合堤上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295章 難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38章 任其紛擾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33章 納了第204章 解決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180章 賞功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8章 濮州案(1)第133章 延禧驛第17章 附議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93章 班師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53章 信使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338章 爭執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740章 農民苦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80章 春夜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亞風雲明城會戰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49章 降表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8章 宰臣間的齟齬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50章 打他一仗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86章 賜死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17章 附議第273 王晏鎮洛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421章 樑孝王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58章 正面互懟第9章 公府密議第35章 唐將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