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鳴沙匪

bookmark

賀蘭山脈縱橫三百餘里,自北而南,層巒疊嶂,由急到緩,由高到低,如羣馬奔騰,一路南下。

賀蘭山麓沿線,密佈着大小缺口峽谷,聯通數十里東西,爲拱衛靈州及黃河河套,官府在賀蘭山缺口處設立有十幾處關卡、堡寨,其中不乏強關險塞,是官府掌控賀蘭山東西地區的重要據點與依仗。

去靈州西北兩百餘里,又一道巨大的溝谷,名曰囉保大峽谷,,雖然地形崢嶸險惡,卻屬於溝通賀蘭山東西的重要途徑。

而距離囉保大峽谷不過五重山,一道人跡罕至的幽谷中,卻駐紮着一支隊,偷偷摸摸的隊伍。

深秋的賀蘭山嶺間,層林盡染,遍佈枯黃,幽深曲折的小徑間,盡是枯枝敗草,空氣中瀰漫着少許腐朽的味道,順着原始的山徑越往裡走,則蒼莽之氣愈濃,直至深處,跨過一道山口,方纔豁然開朗。

一座平坦的谷地坐落其間,整體呈葫蘆形狀,佔地不大,但格外隱蔽,哪怕是在草木蕭疏的秋季,那如羽翼般展開的山壁,配合着濃郁的霧氣,也將這無名谷地深深地隱藏着。

谷地各處,明顯帶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平地上,一道柵欄將之攔爲兩段,依着地行山勢,搭建着兩排十幾餘間木屋茅舍,同時山壁之上,有幾口天然洞穴,裡邊有隱約的火光傳出,外邊則有簡陋的土階通向洞穴深處。

顯然,這是一座營地,陳舊的建築帶有歲月侵襲的痕跡,木屋茅舍雖顯簡陋,但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的。這,便是西北官府與武德司費盡心機想要追索的“鳴沙匪”。

深秋氣候寒涼,不過,比之更涼的是谷間的氣氛,有些陰冷,有些消沉。外邊只有幾名崗哨,顯得漫不經心的,涼風拂過谷地,讓他們瑟瑟發抖,不住地通過活動來驅寒。

然而,不論如何,在這賀蘭山嶺間,幾乎在官軍的眼皮子底下,存在這麼一個相對完善的賊匪巢穴,還是很令人意外的。

山穴內別有洞天,空間很大,足以藏兵儲糧,除了少許坑道有人工凋鑿的痕跡之外,其餘都是天然形成,與室外谷地相比,要溫暖一些。

牆體間稀疏地插着一排松明燈,照耀着狹窄的甬道,晦暗不明,洞穴深處更顯深沉,墨色更深,彷彿隱藏着什麼秘密一般。

順路往裡探,兜轉幾次,便能發現一處巨大的空間,雖然空曠,但東西不少,顯得很完善,有桌有椅,像個會議大廳,有守衛,周邊生着爐火,牆上插着幾面勐虎旗,兩排兵器架上還擺放着好幾十件刀槍劍斧。

此時這座山穴大廳,卻顯得亂糟糟的,好上百人衝破守衛,聚集一起,吵嚷叫囂着。領頭的是一名身材魁梧、面貌有別與漢民的壯漢。

不過,漢話卻說得很流暢,只是口音難免透着些異味,身上穿着一件羊毛襖子,頭戴氈帽,毛髮很旺盛,一臉虯髯,面部線條很粗,透着股兇悍之氣,那是常年行走在刀尖之上,飽經生死磨練方纔形成的氣勢。

此人名叫甘澄,乃是甘州回鶻餘裔,其父本是回鶻貴族,在王師西征河西之際,破國滅家,後收容了一部人回鶻、吐蕃人,組織武裝,活躍於廣大西北地區,對抗朝廷,以劫掠爲生,後逐漸淪爲馬匪。

開寶十一年,在河西官軍組織了的一次剿匪行動中,甘澄之父爲官軍所捕,押赴靈州,下場很悽慘,剝皮實草。

甘澄那時才二十來歲,國仇家恨激起了復仇之心,收容了一部分其父舊部,繼續活躍於河西荒漠戈壁,四處劫掠,與官府作對,並不斷壯大,勢力最衆時,手下有五百多人馬。

當然,勢力一大,就難免引起官府注意,尤其在趙王劉昉坐鎮西北後,加強了對河西匪的打擊,甘澄作爲重點征剿對象,雖然僥倖得免,但手下死傷慘重,損失過半。近幾年起起伏伏,也逐漸淪爲一支真正的馬匪,至於繼承於其父的“抗漢復國”之志,則徹底成爲海市蜃樓般的奢望。

洞穴之內,幾十名各色人馬,簇擁着甘澄,甘澄則手舞着彎刀,高聲衝石階上的一名中年文士叫囂着:“把姓盧的叫出來!他要給我們一個交代,我等都是河西的英雄好漢,刀尖上舔血,我們寧願去對付官軍,也不願像蛇蟲鼠蟻一樣,躲在這陰溝之中!”

甘澄話落,頓時引得一片附和,起鬨聲不斷。

臺上的中年文士,身材消瘦,面色微黑,留着三縷鬍鬚,手裡拿着一把蒲扇,活像一個狗頭軍師。

本是精明的一個人,但此時面對這樣的情形,看着這一干快要炸鍋的賊匪,也不免大感壓力。

尤其是甘澄,這可是殺人不眨眼的角色,更少講理,蒲扇扇不住額頭的冷汗,文士只能竭力地安撫道:“甘首領,諸位弟兄,還請稍安勿躁,我家首領出山辦事,擇日便歸,屆時必定給諸位一個說法!”

“又是這套說辭,真把當我等當三歲小兒哄騙?那姓盧的,可以出山逍遙,憑什麼把我們留在山內受苦!”甘澄頓時抱怨道:“我等困居此處,已然快半年了,能忍耐到現在,已經是給他盧南面子了。

當初說好了,聯合行事,只是合作,暫時聽他命令,我等可不是他下屬,更別想把我等吞併。

現在,別給我等說那些敷衍之詞,要麼讓姓盧的出來給個說法,要麼打開倉庫,把那些財寶糧食分了,我等好出山!”

聽其言,文士臉色頓時變了,他知道,這些匪盜之徒,紀律極差,耐心也消磨得差不多了,是真敢幹出內訌之事的。

迎着甘澄惡狠狠的目光,趕忙勸道:“甘首領,萬萬不可貿然出山啊,眼下整個西北形勢緊張,官軍四路出擊,剿滅各路英雄,沙漠隔壁中的好漢們死傷慘重。

黑汗使團的事,也被官府察覺了,正在加緊搜捕,外邊實在太過危險,我家首領出山,也是爲各位探聽形勢!”

“使團桉,那是你們鳴沙匪的事,與我等何干?”甘澄聞言,冷笑兩聲。

“甘首領此言,可就太見外了,如今我等可是一條船上的人,該當同舟共濟,共度難關,還請稍耐其心,待此次風聲過去……”

“休要再囉唣!”聽到文士不厭其煩的勸慰,甘澄非但沒有消停,反而越發不依不饒,蠻橫道:“立刻引我等去倉庫,否則休怪我等不客氣,不念舊情了!”

這話頓時引起了一陣共鳴,在場好幾名大小頭目也是如此說法,他們是來去如風馳騁大漠的馬匪,哪裡能在這山溝溝中待這麼久,能按捺這麼久,也是因爲知道犯下了大桉,不得不躲避。

不過,半年過去,難免懈怠,難免僥倖心理,與世隔絕下,對於外界的消息,自然也帶着懷疑。

事實上,躲避在這幽谷中的“鳴沙匪”,並不是單獨一支,而是由好幾支悍匪聯合而成,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以胡人居多,罪行雷雷,且與大漢朝廷有強烈的仇恨心理。

他們,則是被鳴沙匪首領盧南組織起來,一起犯下了震動西北的黑汗使團劫殺桉。

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7章 貴戚解權第401章 老郭威第1773章 質問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96章 橐駝兒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04章 平息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47章 德勝渡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40章 封王第6章 告一段落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18章 棉第115章 冬月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25章 冬至宴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33章 納了第1674章 爆發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51章 南粵,危!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18章 蒲陰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63章 武德奏事第80章 一意孤行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9章 請纓第79章 勢孤危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71章 北齊鎮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96章 反響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82章 瓦橋關第52章 巫宦之國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77章 間策第96章 言官第71章 叛軍勢蹙第69章 東出太行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16章 馬政第380章 饒樂國第287章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32章 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