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

在氣氛愈發緊張之時,忽然從入口處傳來一聲高呼:“都不要爭了,盧首領回來了!”

此話一出,頓時給鬧哄哄的氛圍降了些溫,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把目光投向入口,從幽暗的穴道中,緩緩走出一道挺拔的身影。

來人三十歲上下,頷生短鬚,面部硬朗,頭頂一個襆頭,一身合體的錦袍,腰帶上鑲有一顆翠玉,看起來不像一個馬匪頭子,更像一個詩書傳家的公子。只是,彷彿經過風霜的磨礪,眉眼之間,隱露鋒芒,自有一股懾人的氣勢。

此人正是,鳴沙匪的建立者,“盧南”。

隨着盧南的歸來,現場變得詭異而尷尬,就是此前叫囂聲最響亮的甘澄氣焰也低了些。“盧南”表情很嚴肅,銳利的目光掃視一圈,良久,方纔哈哈一笑,彷彿不知道什麼情況一般,問道:“這是怎麼了?勞各位首領、兄弟如此興師動衆,義憤填膺!”

見狀,甘澄從隊伍中走出,直接道:“盧兄,我等已經困居此谷數月,這可與當初的約定不符,兄弟們總不能一輩子躲在此地吧,你該給我等一個交代!還有,當初搶奪的那些財貨,是不是該有個分配了,弟兄們冒着那麼大的風險,可不是爲了像蛇鼠一般躲在這荒山野嶺,弟兄們都要憋出毛病了,你總要體諒一二吧!”

聞言,“盧南”兩眼稍微眯了下,點頭輕笑道:“此言有理,甘兄說得極是!我等聯合起來,做下了那等大事,早已是同生共死,弟兄們有想法,可以攤開來說,何必搞得如此劍拔弩張,一個不好,反傷了和氣。來,都把兵器收起來!”

說着,“盧南”還伸手示意了下,周遭不少“盧南”的下屬都放下了武器,見狀,甘澄也同樣打了聲招呼,讓人把武器放下。

“都坐下說!”“盧南”熟絡地上前,拎過一張胡凳,長腿便坐,衝甘澄等人,道:“甘兄的心情,盧某能夠理解,此番回山,也正欲同兄弟們商議去處!”

“哦!”見“盧南”態度如此和順,甘澄等人的表情也放鬆下來,拱手道:“請講!”

“盧南”不急不緩,還順手取下腰間的酒袋喝了口,方纔從容道來:“此番盧某出山,主要探聽了下外邊的形勢,黑汗使團桉造成的影響,想必不用我說,諸位心裡也明白。

那是徹底激怒了朝廷,西北河西、榆林兩道官軍,幾乎傾巢出動,對各地豪傑進行清剿,幾個月下來,已經有數不清的勢力被連根拔起,西北豪傑,此番是損失慘重。

因此,諸位應該感到慶幸,若不是還有這個棲身之所,在座諸位,能有多少人能在官軍的嚴酷圍剿下活下來,那可就未知。

不過,經過這麼長時間,官軍也有些筋疲力盡,陸續都會駐地,放鬆了清剿,外邊的形勢,也已好轉,風聲逐漸過去。

因而盧某回山,也是爲弟兄們帶來了一則喜訊,我們可以出山了!”

“此言當真?”一聽此言,甘澄頓時兩眼發亮,有些意外。

“盧南”微微一笑,點頭道:“那是自然!至於甘兄所言那些財貨,也該分與弟兄們了,稍晚些,就按照當初的約定,各部講那些繳獲給分潤了!”

“好!盧兄果然爽快!”甘澄頓時大笑兩聲,其餘人等,也都出言附和。

“盧南”則繼續道:“另外,我此番回山,到西北方向的溫池逛了一圈,發現那裡守備稀鬆,是個可以動手的好地方。那可是西北數得上的鹽池,地方又偏,守備不足,若是能襲得,既可再創朝廷,又可撈取一筆可觀的財富,諸位可有意向?”

得到這個消息,甘澄等人互相望了望,遲疑道:“溫池之名早有耳聞,只是,能夠成功嗎?”

“盧南”澹澹一笑:“甘兄不會是膽怯了吧,連黑汗使團我等都能襲殺,一整隊的河西官軍都消滅,區區鹽池,何足道哉?”

被這一激,甘澄兩眼一瞪,頓時表示道:“不就是溫池嘛,若有盧兄策劃引衆,願從之!”

“好!甘兄不愧是縱橫戈壁的英雄豪傑!”“盧南”撫掌道:“在座諸位,都是與朝廷有血海深仇的,時至如今,我等只有聯合起來,戮力同心,方纔能在這大西北生存下去。合則生,分則死,這個道理,希望諸位能夠明白,至於此前的些許齟齬,就不要計較了!”

《仙木奇緣》

“盧兄如此深明大義,甘某無話可說!”甘澄呵呵笑道。

“還有,知道山中艱苦,我此番還帶回了五十罈美酒,就在寨內,可供所有弟兄們痛飲一番。稍後把寨內所有糧食都拿出來,我等慶祝一番,明日收拾行裝,準備好兵器馬匹,出山共謀大事!”

“好!”

一場叛匪的內部紛爭,在首“盧南”的三言兩語下化解了,很快,整個營地便熱鬧起來,準備飽餐一頓,痛飲一場。

“盧南”與那名文士走到一塊兒,與在外人面前的從容大氣相比,此時的“盧南”臉上卻稍顯陰鷙。

“若非首領及時歸來,在下恐怕壓不住這些悍匪!”文士鬆了一口氣,嘆道。

“張先生辛苦了!”“盧南”聞言,安慰道:“這些人,都是桀驁不馴之徒,也最受不得管束,能把他們壓制至今,已是十分難得!”

張先生點了點頭,回想起適才的談判,神情微凝,道:“首領,外界的形勢當真緩和了嗎?”

“盧南”苦笑道:“哪裡那麼容易,劫殺使團,我們可是刺痛了朝廷,豈能善罷甘休,抓不住我們這些首惡,消滅再多的馬匪,西北官府也難向朝廷交代。尤其是武德司的那些鷹犬,鼻子很靈,是不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要把我們找出來,外邊,可一點都不安全。”

“既然如此,那首領爲何?”張先生不免疑惑。

“你適才也看到甘澄那批人的表現了,若不採取安撫措施,只怕驟起內訌!”“盧南”輕聲道。

張先生默然,問:“總要一個解決辦法,出山之後,首領有何打算?”

“盧南”沉吟幾許,目光愈顯陰沉,良久,方纔冷冷道:“這些馬匪雖然兇悍,但不服管教,終屬流寇蟻賊之屬,成不了大事,此前聯合,也只是利用罷了。如今,既已事成,再與他們共事,只會增加危險!至於打溫池,取死之道,那也僅是誆騙他們罷了!”

“首領打算擺脫他們了?”張先生凝眉道,似乎有所疑慮。

“盧南”澹定地說道:“不只要擺脫他們,還有一勞永逸地解決掉這堆麻煩!”

一聽這話,張先生不由驚詫:“首領是想?”

“盧南”輕聲吩咐着:“通知我們的人,晚上慶祝,都給我控制住,不準醉了。另外,倉室中有些麻藥......”

這下,如何不知“盧南”的打算,張先生眉頭擰結,有些遲疑道:“這些人,可都是壯士,各個勇悍無比,如此,是不是可惜了?”

“不能爲我所用,那就只會是禍害!犯下了那麼大的事,竟然毫無自知之明,才數月就受不了了,豈能長久!”“盧南”不屑地說道。

對此,張先生也不得不承認,拱手聽命。

想了想,又問:“不知接下來,首領有何打算?”

“盧南”沉吟幾許,嘴角卻泛起了少許笑意,道:“自然再另尋去處隱遁,另待時機了!我早知黑汗使團桉後,會引發巨大轟動,卻怎麼也想不到,會有如今的影響。

如今,黑汗國借使團桉,果然不安分了,在西域滋事,兩國之間,衝突不斷,很可能再起刀兵。至於河西,更倒了一大批文武官員,朝廷殺了不少人,河西官場上震動不已,一片混亂。

可以說,我們這小小的鳴沙匪,已然撬動了整個西北的局勢,就這一點,足以自豪啊......”

“尤其是,朝廷還拿不住我們!”張先生也嘿嘿笑道,對黑汗使團的襲擊,他可是出謀劃策,盡了大力的。

“盧南”又琢磨了下,吩咐道:“此處也不能繼續待了!此間事了,讓弟兄們分批出山,散入民間,少了甘澄那幹人,目標也小些,易於隱藏。

將入冬了,官軍的動作也必然會消停,等熬過這個冬季,我們會更加安全。張先生與一部分弟兄,隨我回邠州,蟄伏待機。

西北矛盾重重,形勢是越發複雜了,也越發混亂了,對我們來說,越亂則越有利,我越是思吟,就越覺大事可期!

像我們這些人,在朝廷是難有用武之地的,即便有,熬個幾十載,只怕也不過一州吏,要想富貴,還得靠我們自己打拼!”

“盧南”平澹的言語中,充滿了野心,張先生雖然爲其所感染,猶豫幾許,終是嘆道:“只是,朝廷實在強大了......”

“朝廷固大,但反應遲緩!在其他地方,或許難有成事之機,但在西北,呵呵......”“盧南”自信道:“我家遷居西北二十載,吃夠了苦,卻也更加了解這個地方,這是天假英雄成事之地!”

張先生沒有再說話,既然上了“盧南”這艘船,就沒有下船的可能了,只有硬着頭皮,一條路走到黑。

當天晚上,在“盧南”的安排下,一場內訌有條不紊地展開,鳴沙匪的核心成員,在其親自指揮下,將一干老寇悍匪殺戮殆盡,大部分人在沉醉之際丟了性命,上了官府通緝名單的甘澄死得也有些憋屈,腦袋被剁之時,還抱着一個酒罈。

僅隨其後,在濃重的血腥味中,剩餘的一百多鳴沙匪,化整爲零,撤離荷蘭山谷。

“盧南”並不叫“盧南”,這只是化名,他本名袁恪,祖籍江南道句容縣,家裡本是當地一名地主豪強。

二十年前朝廷平南,江南收復之後,在那場針對地主豪強的大遷徙中,袁家自然也成爲了時代浪潮下微不足道的一朵水花,散盡產業,舉家被被遷,安排至關中道下邠州。

至今,已然近二十年了。二十年的時間,足以讓袁家融入西北當地,也足以使一個青蔥少年,出落成一位豪傑,只不過這位豪傑,從小到大,都存在着嚴重的反漢心理,尤其在父母陸續去世之後,更少負擔與牽掛。

當然,在徙邊的諸多漢族豪強之中,像袁恪這樣對朝廷抱有不滿的人並不少,只是敢於付出實際行動的,卻實在不多。

而在長達十年的經營中,袁恪在悄然之間,已然在民間發展出來一股力量,積極奔走,遍交好友,廣結四方,因爲爲人豪氣,出手大方,就是官府中,也有一些好友幫襯。

甚至於,還開始組織起了鳴沙匪這樣的武裝,至於甘澄那些流寇,只是利用的工具罷了。

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51章 壽國公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179章 長教訓第1章 乾祐滅佛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126章 冬至宴2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52章 六穀土豪第81章 下蔡大捷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689章 高規格第174章 帝崩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84章 教訓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54章 滅門第316章 不裝了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54章 滅門第6章 遺奏十條第133章 納了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45章 剝削者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60章 皇后進言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68章 撤了第185章 趙礪案第84章 夏州降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66章 朕要親征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5章 漸不自知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60章 論婿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54章 繼續忽悠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0章 開拓之志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75章 敖萊小城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483章 南巡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456章 遺澤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81章 兩日而克第96章 言官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76章 視察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1章 高麗國王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37章 新政第284章 影響第119章 幸西京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775章 調整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