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

bookmark

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

太子彙報畢退下,劉皇帝也就那麼靜靜地在陽光下躺了一個白日,待再度睜開雙眼,日已西斜,夕陽餘暉,籠罩在整個皇城,漫天的雲彩格外喜人。

望着那無限風光,劉皇帝頭腦有些發懵地問了句,什麼時辰,得到答案後,還感慨了一句,只是近黃昏。

久臥並不是好事,起身頭竟有些發昏,還是喦脫見機上前扶住了他。劉皇帝卻有些不滿意,推開攙扶,閉目養了會神,方纔緩過來。

“官家,李郡公已然等候多時!”在劉皇帝活動着有些僵硬的手腳之時,喦脫稟道。

聞言,劉皇帝扭頭稍微搜尋了一下,果然,在不遠處見到了李崇矩的身影,正安靜地站在夕陽下,面色沉靜,態度端謹,哪怕看到劉皇帝已然起身,也沒有多餘的動作。

只是李崇矩那稍顯佝僂的站姿,給人一種遲暮之感。劉皇帝當即有些生氣:“爲何不叫醒朕?爲何不給守則看座?”

喦脫趕忙解釋道:“是李郡公要求的,官家許久沒有如此酣睡,不便打擾。”

劉皇帝眉頭微皺,頓時明白,李崇矩這是老毛病又犯了,讓喦脫親自去把李崇矩扶過來。

待李崇矩近前,劉皇帝讓他坐下,仔細地打量了他一會兒,方纔輕嘆道:“你呀!這是何必?自己找罪受,是要讓朕心生愧疚嗎?”

聞言,李崇矩面色微變,立刻解釋道:“聽聞陛下近來少眠,難得酣睡,因而是臣讓喦大官不要貿然打擾.”

一聽這話,劉皇帝下意識地就想發問,聽誰說的?武德司的眼線埋到朕身邊了?只不過,話到喉頭,生生嚥下去了。

“罷了!”劉皇帝擺擺手:“朕知道,讓你重新出山,本就心不甘情不願的,朕也任你去了,你自己覺得安心便好!”

劉皇帝這麼說,李崇矩哪裡還坐得住,當即起身,拱手道:“陛下此言,臣不勝惶恐!”

見李崇矩這種表現,劉皇帝又盯了他兩眼,方纔道:“看來朕如今想和你推心置腹,說些提己話都很難了.”

李崇矩已經不知如何接這話了,心中不免哀嘆,就陛下這樣的談話方式,這氛圍又哪裡愉悅得起來,滿朝公卿,又有誰在皇帝面前不是誠惶誠恐的。

所幸,劉皇帝沒有再爲難李崇矩,拿起來茶几上的半杯涼茶,稍一抿,眉頭頓蹙:“涼了,換熱茶,給守則也上一杯!”

“是!”喦脫趕忙命人換茶。

劉皇帝又恢復了他悠然自得的模樣,甚至翹起了二郎腿,一巔一顛的,看着李崇矩:“守則,你看起來可憔悴了不少,武德司這段時間的千頭萬緒,辛苦你了!”

李崇矩也恢復了沉穩,輕聲應道:“千頭萬緒,也終有理順的一日!臣今日見駕,正欲向陛下稟報司務!”

“哦?”劉皇帝笑了笑,輕鬆地說道:“差不多半年了,連你這個前武德使,都費了這麼長時間,顯然,武德司是痼疾已深啊!”

李崇矩沉容稟道:“回陛下,武德司之弊,首在用人,用人不當,導致制度廢弛,弊病叢生。王寅武在任時,任用私人,取朋黨而廢公義,以致上下充斥大量纔不配位者。

經臣仔細考察權衡,已然清除不當其職者一百三十六人,究治恃權亂法、爲非作歹者六十三人!”

“有這麼多?”劉皇帝好奇道。

話是疑問,然而從其態度,卻並沒有看出多少驚訝,相反,給人一種還不夠的感覺。

“經過這麼一番整頓,武德司想必傷筋動骨了吧!”劉皇帝道。

李崇矩道:“臣遵從聖諭,只盼能肅清不正之風,引武德司重複正軌!”

“你說得不錯!”劉皇帝點點頭,慢悠悠道:“武德司之弊,首先就出在人事上!朕用你整頓司務,就是從上到下解決弊病。

你的整頓,與朝廷吏治一樣,這是不能放鬆的,稍一鬆懈,必是亂象頻出!而武德司不是一般的衙署,出了問題,可比朝廷出幾個貪官污吏要嚴重得多!”

“陛下明鑑!”

“什麼明鑑,老生常談罷了!”劉皇帝淡淡一笑。

“陛下,所有王寅武私黨之中,有一人如何處置,臣心中遲疑,還需請陛下示訓!”李崇矩又道。

“何人?有何特殊,讓你特地拎出來說!”聽其口風,劉皇帝不禁來了些興趣。

李崇矩稟道:“王玄真!此人乃是王寅武侄子!”

“繼續!”劉皇帝輕輕地應了聲。

李崇矩:“經臣多方考察,此人雖屬王寅武私人,但爲人精明勤勉,幹練敏銳,多有見識,在武德司任上,並沒有爲奸作惡,相反,多有建樹。不論李繼遷之叛,還是西北亂象,都是他提前所覺,只是不爲王寅武重視。”

“如你所言,這倒是個人才啊!”劉皇帝笑眯眯的:“你起了愛才之心?”

李崇矩拱手道:“此人確實頗具才幹,在武德司諸吏職中也是出類拔萃,只是他與王寅武干係頗深,倒也可惜了!”

“你這話言不由衷!”劉皇帝當即道:“你既然開口了,朕怎能不給你一個面子!再者,朕用人,何曾看其出身了?

用人唯才,這是朝廷吏治根本,武德司更是才幹優於德行的地方,哪有那麼多顧忌!王玄真你要用,那就大膽地去用,朕沒有意見!”

“謝陛下!”李崇矩聞言微喜,當即表示道:“不瞞陛下,臣有意將王玄真放在西北!”

劉皇帝眉角稍蹙,很快釋然,意味深長地道:“西北如今正是多事之地,也正需幹練有爲之才啊!你替朕給那王玄真帶句話,王寅武是王寅武,他是他,勿慮株連之禍,讓他盡心王事朕自有回報。西北是個舞臺,讓他好好表現,再建新功,朕看着!”

“是!”聞言,李崇矩暗暗鬆了口氣。

事實上,對於王玄真的舉薦,李崇矩心裡也是很猶豫的。哪怕劉皇帝嘴裡說着不在意,但此人畢竟是王寅武提拔的,又是叔侄,關係親厚,王寅武都落得那般下場,對於這種“王黨”核心,劉皇帝心中豈能沒有芥蒂。

然而,左思右想,李崇矩還是打算開這個口,既爲武德司保留一個人才,也向劉皇帝表明心跡,他任事爲公,絕無私情。

對於武德司的整頓,說到底,還是對王寅武勢力的清算,消除他十年任上的弊病與影響。然而,這麼大規模的整頓,本就意味着混亂與不安,武德司上下,也早已人心惶惶。

用王玄真,也是向底下的司吏們傳遞一個訊號,整飭結束了。從李崇矩本心而言,他也不願意進行這種大清洗式的整頓,搞一刀切,本就是在破壞制度與規矩,若是每換一任主官,都要來這麼一場“運動”,那對武德司的發展而言,也不是什麼好事。

“既然整頓好了,接下來,就要用心在正事上了!”劉皇帝沒有管李崇矩複雜的心思,繼續指示道:“西北的亂象,朕已經容忍很久了,如今已然忍無可忍。那裡也需要好好地清算一番,所涉之貪官、髒吏、亂民、叛賊、逆匪,需要盡數誅除,澄清出一片朗朗乾坤!”

說這話時,劉皇帝是殺氣騰騰的。沉吟幾許,又悠悠:“當初拿下西北之時,還是太過容易了,一併接收,留下了太多隱患,積弊至今,致生惡疾。

既然生病了,那就得治,生了惡瘡,哪怕多流點血,也要連同腐肉一併剜掉!朕治國這麼多年,也明白一個道理,想要長治久安,就不要怕生亂子!朕有這個決心,也不怕流血千里!”

過去的經驗告訴劉皇帝,大亂之後必有大治,而各地的情況,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一統天下的過程中,不論是川蜀、湖南、江浙還是兩廣,都發生過大亂,都有過嚴重的清理,但如今,都穩定得很。

迫於西北的特殊環境,過去一直沒有什麼徹底的整治,過大的動作,但事與願違,遺毒至今。導致偌大的西北,成爲大漢帝國最不穩定的地區。

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9章 太后的病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1720章 靜默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60章 都安心了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75章 敖萊小城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36章 母、妻、子第100章 梁山濼第1707章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213章 雨雪冰霖完結感言第240章 南口大戰9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53章 遁第174章 帝崩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這纔是感言第144章 堂審第104章 在真定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771章 襄陽王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76章 玉如意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690章 拼圖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73章 馬氏內亂或可利用一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84章 虛了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52章 對峙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30章 壓力都不小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0章 “寬刑簡政”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47章 談話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429章 向南!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52章 面聖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95章 掘地求生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23章 孔氏之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