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5章 一穩到底

bookmark

第1685章 一穩到底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月光如皎,靜靜地播灑大地,照亮道路,也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劉旻一行人都披上了一件徵袍祛寒,默默歸途。

臨近漢軍大營之時,劉旻又開口了:“如今黑汗潰退,天山以南戰局已定,下一步,我軍當如何行事,元顯兄有何想法?”

偏頭看了劉旻一眼,楊延昭輕笑道:“殿下近來一直在籌思此事吧!”

劉旻頷首,直接承認了:“正是!然而,思慮多時,仍覺困擾。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我也尋機諮詢將帥們的想法,並不統一,甚至南轅北轍。

有建議趁勝進軍,北上攻入黑汗腹地,以謀求滅國的;也有求穩,建議休整,另尋戰機的;當然,也有對目前戰果滿足,建議罷兵的!”

“那殿下傾向於何種建議?”楊延昭問。

劉旻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認真地看着楊延昭:“將帥們所言皆有理,一時難以決斷,因而還請元顯兄教我!”

事實上,劉旻幾乎徵求過行營所有高級將帥的意見,只差楊延昭了,而楊延昭的想法,十分重要。在西征行營中,楊延昭的話語權,是僅次於劉旻的。

迎着劉旻認真的目光,能夠感受得到他對自己的重視,楊延昭心中感激,謙虛道:“殿下面前,豈敢言教!”

一聽這話,劉旻當即擺擺手,豪爽道:“此言見外了!於公,我們是同袍同僚,於私我們是宗室親戚,我是真心求教,儘可直言,不需做此謙辭!”

劉旻都說到這個份上,楊延昭感其誠,也收起了那些稍顯無謂的謹慎。想了想,楊延昭方道:“殿下,西征以來,奮戰數月,殲敵數萬,拓地千里,可謂戰果輝煌。

然而,戰至如今,兵力已疲,糧械消耗,上萬死傷,就地休整,這是必須的。眼下大軍面臨最大的困境,還在於軍需給養供應,這新增上千裡之遙,大大增加轉運耗費。

而新佔之地,尚不安寧,殘寇尚存,人心不附,治安不寧,急需肅清,保障後路穩定。這數月苦戰進軍,已然證明,黑汗國出乎意料的難鬥,即便取得了輝煌勝果,對敵造成大量殺傷,但想要滅且國,仍不容易。

其國力仍舊不清晰,其國內還餘多少實力,也不清楚,貿然北上,只恐敵未平而我先潰,天山之阻,就是擺在我軍面前最大的難關。激進之策不可取,還當以穩妥爲先!”

聽楊延昭這番見解,劉旻臉上沒有太多變化,顯然,他是心裡有數的。沉吟幾許,劉旻道:“元顯兄的考慮,中肯而冷靜,我也明白,黑汗非卒滅之國。

只是,我們求穩休整,同樣也給了黑汗人調整準備的時間,一旦讓他們從龜茲、巴什兩役的慘敗中恢復過來,再要滅之,屆時進軍的困難,同樣也會增加。

兵部支援的那批火炮,已然嘗試過了,威力巨大,敵雖據天山之阻,拔達嶺之險,然出其不意,還是有攻克的可能。

良機難得,放棄實爲可惜,然而,後顧之憂,又不可不慮,實在兩難啊!”

聞言,楊延昭神情不由嚴肅起來,看着劉旻,認真思忖少許,方纔嘆道:“取險,還是求穩,二則其一,如何決斷,還請殿下三思!”

劉旻頓時苦笑道:“何止三思啊!我已經是九思、十思了!”

長舒一口氣,劉旻道:“我與向德明交談過,據他所言,供應大軍至此,河西早已盡力,糧草軍械,已然從關內抽調,其間損耗之巨,令人咋舌。

爲了這場戰爭,朝廷已經付出極大代價了,哪怕維持如今的態勢,都非易事。因此,我是有心儘快結束戰事,消滅黑汗是根本的解決辦法。

然,若要達成目標,以眼下西征大軍的實力,尚有不足,不論是兵力還是供給,都是如此。而一旦擴大戰事規模,那就需要西北提供更多的支持,抽調更多的軍民物力。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窮兵黷武,是必須警惕了。我們拓地千里,盡復西州,但除了赫赫武功,並沒有實際的收穫,這千里土地人口,也難給大軍提供裨益。

何況,朝廷內部,對於西征的態度,也越發曖昧了,榆林那邊叛亂未止,西北也不安定.”

劉旻算是把他的心裡話都說出來了,也體現着他此時糾結的心理,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統帥了,着眼不只是這場戰爭,還要爲數萬將士負責,爲大漢的國力損耗,爲西北的治安穩定考慮。

楊延昭沉默了,以他如今的見識,對劉旻所言,也是深有感觸的。考慮片刻,楊延昭道:“殿下所言,已是十分周全,不論作何決策,我都當全力支持!”

劉旻有些意外地看着楊延昭,這種生死相托的信任,讓他有些感動,同時,也更感壓力。

擡眼望天,漆黑的夜幕間,半輪彎月也黯淡了少許,劉旻濃眉深蹙,深思幾許,沉聲道:“身負三軍之重,我不得不爲這數萬將士的前途考慮!進兵之議,暫且作罷吧!”

聽劉旻這麼說,楊延昭心中頓時鬆了一口氣,他既然提出求穩的建議,自然不願意劉旻選擇激進的決策。與所謂的“良機”相比,他更希望能首先保證大軍的安全。

“殿下,龜茲、巴什兩戰,我們痛擊黑汗,他們的損失,是傷筋動骨,損及元氣的,即便與其一定調整時間,只要我軍做好準備,積蓄好實力,將來一定還能擊敗他們!”楊延昭堅定而自信地道。

“你不必安慰於我!”聞言,劉旻同樣一臉的自信:“對於能否擊敗黑汗人,我從不懷疑。我軍最大的阻礙,不在敵,而在這漫長的道路,艱難的供給,只要克服了自身的難關,大漢軍隊,仍舊是堅不可摧,無敵天下!”

“殿下豪情,令人佩服!”楊延昭露出了笑容。

狠話放出去了,劉旻的頭腦似乎也更清醒了,一手揮舞着:“既然選擇求穩,那接下來整個西征的戰略,都該進行調整!”

“殿下有何考慮?”楊延昭問道。

劉旻眼神在夜色的籠罩下,顯得格外明亮,道:“既然最大的困難,在於軍需轉運,那就設法解決這根本問題。

不能完全依靠朝廷的供給,一米一械都從數千裡外轉運,代價實在太大了,要就地取糧!”

“自龜茲以西,這千里之土,飽受兵燹,怕是杯水車薪!”楊延昭嘆道。

劉旻卻很堅決,直接道:“接下來,主要做兩件事,其一,肅清新佔之地;其二,戍防屯墾,把當地部族,都組織起來放牧,將士也可以就地墾殖。

既然要求穩,那就一穩到底,徹底打好基礎,積攢足備的軍需糧械!”

聽劉旻提出這樣的見解,楊延昭不免驚愕,這是要徹底把漢黑之戰長期化啊!然而,仔細權衡,卻不得不承認,這是確實是最穩妥的辦法,只有能切實地執行“種地”策略,就能從根本上解決西征大軍最大的麻煩。就是,耗費的時間,恐怕要以年爲單位了。

“如此一來,這場戰事,必是曠日經年了”楊延昭感慨道。

但從楊延昭語氣,卻是認可這個辦法。

劉旻道:“此事,只是我的一個想法,回營之後,召集軍中將帥,大家一起商討一番!”

“另外,不論如何,疏勒必須要拿下,把黑汗人在天山以南的勢力徹底消滅。就由元顯辛苦,親自走一趟,疏勒空虛,但當地尚未遭受過重的兵災,是個最好的屯糧養之所,不能爲于闐國所趁!”劉旻又道。

楊延昭當即表示道:“末將早有此意,疏勒的情況,已然十分清晰,五千兵足可!甚至於,防備于闐國,比攻下城池更加重要!”

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99章 北巡結束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92章 趙普覆命278章 軍務第110章 西南將帥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98章 轉折點第29章 老九渾人一個第107章 殿試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58章 正面互懟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308章 新貴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67章 宿州一線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71章 兵臨壽春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51章 耿淑妃薨第82章 瓦橋關第349章 邊情第77章 嚇人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6章 名將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80章 博弈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64章 沉默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7章 西京風波第31章 送行第1779章 四王畢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67章 遺表第62章 緊鑼密鼓第48章 耿崇美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689章 高規格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7章 貴戚解權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97章 怪圈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72章 磁州賊第193章 楊邠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