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8章 南洋之重

bookmark

第1688章 南洋之重

劉承勳此番回朝,自然劉皇帝去了一份召令,稍微敲打過後,劉皇帝又恢復了慈眉善目,嘴掛淺笑,道:“說說正事吧!”

“臣恭聽聖諭!”聞言,劉承勳頓時肅然。

見狀,劉皇帝立刻擺擺手,輕言細語地道:“不必如此嚴肅,放鬆點!也不是什麼大事,這些年,大漢與海外的聯繫日益緊密,尤其與南洋諸國的往來,漸趨頻繁,對於此類事務,你當有所瞭解纔是!”

聽劉皇帝提及此,劉承勳頓時就上了心,心中暗自琢磨着劉皇帝的用意。腦海中回憶起關於南洋的一些情況,組織了下語言,方纔道:“對於南洋事務,臣不甚熟悉。

不過卻,在江寧的這兩年,也有不少海外商人入境經商,當地也有不少商旅,組織船隊南下,從他們口中,初窺南洋之貌。

其域廣大,島國林立,蠻夷雜聚,然而多爲尚不開化,不知禮儀的蠻荒之地。不過,當地氣候溫暖,四季不甚分明,物產豐盛,稻穀種植,往往一年三熟,甚至四熟。這也是大漢商民踊躍南下貿易墾殖的原因之一!

據聞,在南洋當地,種子撒下,都不需多少料理,更不需精耕細作,便可坐等收成。如此寶地,卻落於一干蠻荒土地之手,思之頗爲可惜,也令人感慨吶!”

“你說得很對!”聽其侃侃而談,劉皇帝頷首道:“雖屬化外之地,卻是不折不扣的寶地,甚至優於大漢大部分的土地。當然,不開化,也就意味着不服王化。”

劉承勳當即附和道:“對三佛齊的戰事,臣也聽聞了,不過,王師南下,所向披靡,經此教訓,卑辭厚禮,匆忙請和,彼蠻夷小國,也當安分了!”

“我並不在意其是否真心求和,心悅臣服也罷,被兵威壓服也罷,都無所謂,我只關心,大漢對諸國的威嚴能否保持,對南洋的經營能否持續,大漢商民對南洋的開拓能否長久,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是朝廷的百年大計!”劉皇帝語氣堅決地道。

“我常思歷代王朝興衰更替,其治亂循環之由,首在土地,尤其在王朝後期,人多地少的土地矛盾,便是變亂的根本問題,再加上不可避免的土地兼併,更是加劇矛盾。

大漢立國三十餘年,三十年休養生聚,如今也有類似的苗頭了,雖然朝廷嚴厲推行了數次移民實邊,但也只是延緩這個趨勢。

但據武德司及各地的彙報,如今的南方道州,人口激增,幾乎倍於統一之前,然可勞作的土地卻只有那麼多。

我在過去,制定了諸多限制土地兼併的政策,提高土地交易稅收,目的就是爲了讓大漢的百姓,能夠有地種,有糧吃,百姓衣食足,自然不會反抗朝廷的統治。

然而,這些終究是治標之法,是改良之法,且能否持續,能夠持續多久,也值得商榷。我在位,上下不敢違逆,能夠勉強貫徹執行。

但我之後呢?繼世之君,乃至隔代之君,又能否堅決推行,即便能夠切實遵循,時移世易,又是否又那個能力與威望堅持下去?這一點,我心裡是不放心的!”

說到這兒,劉皇帝停頓了下來,看了看劉承勳的反應。且不提他嚴肅的表情,就那極其認真的傾聽狀,就讓劉皇帝很滿意。

再飲一口茶,劉皇帝繼續道:“這些年,我反覆思量此事,意圖尋求一個解決之道。然而,度德量力,才智有限,終是沒有一個根治的辦法。

思來想去,最終也只有不斷開拓進取,用大漢的刀劍,爲大漢百姓爭取更多生存墾殖的土地。讓大漢的土地,足以承載激增的人口。

不論東征還是西討,除鞏固邊防之外,其根本目的就在於此。然而西土雖則廣袤,然沙磧密佈,地多貧瘠,道路遙遠,東土肥沃,然實在苦寒,艱難偏僻。

與二者相比,南洋之地,堪稱得天獨厚,是大有可有之地,也是大漢帝國與百姓的希望之地。

將來,倘若國內土地不足,那南洋便是移民就食的最佳去處,是轉移矛盾,緩解大漢統治危機的最佳辦法!

即便我也清楚,這仍不是治本之道,但卻是所能想出的力所能及的策略了。千秋萬代,我並不做那奢望,但能延長國祚的事情,還是值得努力一番的。

因此,即便爲大漢國運,南洋的開拓也不能停下,甚至還要加大投入,鼓勵支持那些不畏艱難、積極進取的商旅百姓!”

“陛下見識奇絕、目光深遠、器量恢弘,臣感佩萬分!”聽劉皇帝道出這麼一番大論,劉承勳一副咋舌的模樣,略微震驚過後,當即拍出一串彩虹屁。

當然,他的驚詫之情卻不是作假,劉皇帝話裡,實在透露了太多東西,其着眼點也算是深刻,很多東西,都是常人所不敢想的。

即便敢想,也是不敢提出來的,也只有劉皇帝能說。同時,他對於南洋的印象,也僅僅停留在偏遠、蠻荒、豐沃等詞上,很多下南洋的商旅漢民都從中獲取了不匪的利益,但怎麼也沒想到,劉皇帝竟然將之看得如此之重,竟然將之與大漢國運聯繫到一起。

嘴裡雖然附和着,讚歎劉皇帝格局遠大,見識超絕,但從本心而言,覺得言過其實,甚至覺得有些不靠譜。

劉皇帝則沒有管劉承勳的反應,而繼續道:“這些年,關於南洋開拓之事,朝中屢起爭議,有些人是不滿商業貿易的興起,商賈地位的提升,有些人是眼紅那些冒險者的收穫,有些人則是不滿海軍巨大的開支。

但是,事實上,大漢投入巨大的同時,收穫也同樣豐碩,有進有出,到近些年,從海外貿易、墾殖獲取的財稅,已然佔朝廷財政近一成了。

這是怎樣一筆收入,即便你沒有理過財政,想來也明白其價值吧!”

劉承勳點點頭:“江寧市舶司每年的進項如流水,江南財政,也眼紅不已,早有分一杯羹的意思了!”

“因此,不論從眼前之利益,還是爲長遠打算,向南洋擴張的步伐,不能停止,那是上天賜予大漢的福地,大漢的未來,也在南洋。

將來,大漢在鞏固國內的同時,需要向海而爭,此爲國祚延綿的百年大計,不容動搖!”劉皇帝堅決地道。

哪怕心中有諸多疑問,劉承勳也只能表態支持。而後,反應過來,看着說得有些口乾的劉皇帝,請示道:“不知陛下想要臣做什麼?”

聞問,劉皇帝又輕描淡寫地道:“我雖然已定南洋戰略,但持保守想法的人依舊不少,故步自封是要不得的,對此,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我有意,讓伱代表我,代表朝廷,巡視南洋,散播天朝榮光,也向內外臣僚、天下子民,宣揚大漢對南洋的戰略政策。

簡單地講,要統一思想,併力南下,我不想再與那些迂腐之輩多廢口舌!”

聽劉皇帝此吩咐,劉承勳難免驚愕,甚至都有種這是放逐自己的感覺,不過,見劉皇帝那鄭重的神情,方纔稍稍安心。

對此項任,也不需要多考慮,根本沒有拒絕的餘地,因此,只稍作臣吟,劉承勳便起身,作揖而拜:“陛下以要任相托,臣別無二話,自當一行!”

“好!”見劉承勳回答地利落,劉皇帝再度露出了笑容,當即誇獎道:“你還是這般,永遠不會辜負我的期望!”

劉承勳笑了笑,心中如何想且先不提,但面上一副慷慨之狀:“陛下言重了!臣享受着大漢與陛下帶來的無上榮光,自當竭盡全力,不敢有辭!”

“嗯!”對於劉承勳的覺悟,劉皇帝還是很滿意的,語氣也變得平和:“你回京辛苦,暫時歇息一陣,我爲你準備了一支使團,待一切籌備完畢,即可起行!”

“臣奉詔!”

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41章 納降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59章 亂情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4章 西南事務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120章 折家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85章 趙礪案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98章 追捕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50章 聽政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19章 難審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4章 聽政湖湘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79章 勢孤危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83章 抉擇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59章 遼東初定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46章 流光園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51章 南粵,危!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45章 了結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31章 功成第120章 折家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38章 回宮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216章 初夏第50章 打他一仗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45章 治安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328章 默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50章 落幕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08章 井陘第297章 怪圈第40章 濮州案(3)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100章 北上真定